桂春燕 祁国鹰
(丽水学院体育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测试指标体系演变的对比分析
桂春燕 祁国鹰
(丽水学院体育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通过对我国七次(1979年、1985年、1991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大规模调研的指标体系进行整理、研究,发现形态、机能、素质和医学4类指标体系经过反复的历练开始趋于稳定和合理。对我国学生体质检测指标的选取与设置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体系的演变历程。
体质指标;对比分析;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1979年到2010年共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系统地整理和分析学生体质指标体系的设置,纵向比较历次指标的变化和差别,寻找指标差异的原因,可以了解我国学生体质发展的历程,了解学生体质变化的过程。让学校和家庭更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体质发展状况,为学校和家庭给学生科学地设置体育锻炼计划提供良好的依据,有助于学生的体质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2015年国民体质调研中的学生体质调研指标的设置,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研究以现有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
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研制而成的,它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指标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有效手段。表1-7是我国1979~2010年历次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指标体系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七次大规模的体质调研从体质指标设置及指标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表1 1979年学生体质监测相关指标
表2 1985年学生体质监测相关指标
表3 1991年学生体质监测相关指标
表4 1995年学生体质监测相关指标
表5 2000年学生体质监测相关指标
表6 2005年学生体质监测相关指标
表7 2010年学生体质监测相关指标
3.2.1 身体形态指标对比分析
身体形态指标能够有效反映出青少年学生所在阶段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能够明显反应出该阶段学生身体发育水平。在体质检测的初期,身体形态的指标是所有指标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与历次检测指标相比,此次检测的项目是最多的,也是最细的。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检测中,身体形态指标很明显地减少到了6项,测试指标的选取逐步合理,将初期阶段缺乏国际通用的正常值和标准的指标(如小腿长、加足高等),信度较差的指标(如上臂紧张围、上臂放松围、大腿围、小腿围等)和不具代表性的指标(如上肢长、手长等)删去。在第四次检测中,身体形态指标体系中又新增了皮褶厚度指标,而坐高、肩宽、骨盆宽、皮褶厚度4项指标变成了选测项目,在2000年的测试中,身体形态指标都沿袭了1995年的指标。2005年的测试中将肩宽、骨盆宽2项变为了选测项目,坐高和皮褶厚度成为必测项目。2010年又增加了腰围、臀围两个选测项目。
3.2.2 身体机能指标对比分析
身体形态指标是反应人体内脏器官发育状况的指标,能够反应出人们身体机能的发展趋势。纵观历次体质检测的指标,在身体机能指标体系中,脉搏、血压和肺活量等3项指标均被入选,而在1991年的第三次检测中,检测指标增加了青春期儿童青少年的发育指标,如月经初潮(女)和首次遗精(男)2项指标。在血压指标中,测量包括了收缩压、舒张压的变音和消音三项。在之后的几次检测中,身体机能指标基本没有变化,同时这也说明了身体机能指标的设置开始趋于稳定状态。
3.2.3 身体素质指标对比分析
身体素质指标能够正确反应出人们身体各项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发展水平。在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中,可以看到1979年的初次检测指标中只有5项指标,到了1985年增加到9项,增加了引体向上、斜身引体、1000m、800m、立位体前屈指标,同时又去掉了屈臂悬垂指标,分析这一次的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反映速度、耐力、柔韧、力量、灵敏的指标都有,在以后的检测中指标也基本无变化,说明身体素质指标的设置基本符合青少年的身体状况,只在2000年的检测中增加了握力、背肌力,但在2010年又将背肌力这一测试项目删掉。而2005年的指标也只将立位体前屈指标变为了坐位体前屈。
3.2.4 医学检查指标对比分析
为了全面推动学校体育、卫生事业发展,将学生体质和健康紧密结合,在1985年的学生体质检测中,指标体系加入了医学检查指标(也称健康指标)体系,使得学生检测指标的体系开始变得较为完整。医学检查指标在所有指标体系中是最为稳定的,仅在1985年首次出现和1991年第二次测试中修改调整了1次。在这一次调整中,仅仅保留了视力、龋齿2项,增加了儿(内)科体检、血红蛋白、粪蛔虫卵3项的检测,从整体上来看,1991年所确定的监测指标体系,获得了广大体质研究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在后来的体质调研中基本沿用了1991年的体质监测指标体系。
3.3.1 身体形态指标方面
在身体形态指标中,变化差异最大的一次便是1985年的指标,因为缺乏国际通用的正常值和标准的指标,形态指标删掉了小腿长、加足高指标,同时也删掉了上臂紧张围、上臂放松围、大腿围、小腿围等信度较差的指标和上肢长、手长等不具代表性的指标。这是因为在体质研究的发展改革过程中,学者专家们意识到了这些指标不能起到正确评价身体形态的作用。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学生生活、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在完成学业、玩电子游戏、看电视、运用互联网的时间上大大提高,而运动时间却大量地减少。加上高热量、高脂肪等食物的过多摄入以及食物结构的不尽合理,青少年学生肥胖比例跟着迅猛上升,这种生活学习方式还导致了身体素质的大大下滑。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人也发出忠告:肥胖病将成为全球首要的健康问题。正确判断学生是否肥胖成为体质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1995年的指标中加入了测试肥胖的皮褶厚度指标。在1995年身体形态指标体系中,身高、体重和胸围列为了必测项目,而坐高、肩宽、骨盆宽、皮褶厚度等4项为选测项目,这说明身高、体重和胸围这3项指标对身体形态的检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体质检测指标的选择显得更加的灵活。在2005和2010年的调研中,必测指标中加入了坐高和皮褶厚度,这说明肥胖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越来越严重,学者们也意识到了需要测量的必要性。
3.3.2 身体机能指标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饮食结构也出现了重大的改变,营养物质的过多摄入,使得青少年学生性发育提早到来。而日常孩子们所钟爱的“肯德基”、“麦当劳”等许多食品和饮料所含有的激素,从医学上讲,也催促着孩子们性早熟,这种现象引起了学者的重视。因此在1991年检测指标中,反映青少年性发育的指标,如月经初潮(女)和首次遗精(男)被纳入了检测指标体系,这对学生青春期保健和健康教育具有一定意义。生活条件的改善,各种“文明病”的滋生,由于遗传因素、肥胖影响和学生学习压力过大,高血压病不再是成人的专利,发病低龄化、年轻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血压的测量在身体机能指标中的地位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儿童期因为血管细小,声音消失时所对应的血压值为0的情况较多,因此,我国医学家提出,儿童测量血压时,应记下收缩压、舒张压变音点和舒张压消音点三个值,以此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变化差异都体现了体质指标设置人性化特点,按照现阶段学生的体质特点进行改变,遵守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
3.3.3 身体素质指标方面
社会不断地发展,国家经济实力也日益雄厚,国民生活品质也越来越好,从过去追求温饱到现在追求健康,人们对体质和健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身体形态虽然得到改善,使得以往存在的“豆芽菜”体型得到改善。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学习方式的改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明显下降了,尤其是耐力和柔韧性表现得最为明显。这是因为学生在新的生活方式里越来越养尊处优,虽然营养物质摄取很多,但是由于肥胖以及缺乏运动,使得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得不到锻炼,没有进步反而下降了。因此1985年的身体素质指标相对于1979年的指标,增加了测试耐力的800 m、1000 m和测试柔韧性的立位体前屈,这使得这一阶段的指标,反映速度、耐力、柔韧、力量、灵敏的指标都有了,身体素质的检测趋于完善。在调查中发现,在新的阶段里学生的力量素质出现了下降,而力量素质又十分重要,而且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握力与其全身力量成高度相关,所以,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青少年的体质状况,2000年在身体素质指标在必测项目中新增了握力,在选测项目中新增了背肌力。而在进行立位体前屈测试时,受试者会因为测试台的高度而产生恐惧心理而影响到受试者的发挥,因此在2005和2010年体质健康调研的身体素质指标把立位体前屈改为坐位体前屈,从这里可以看出,体质检测指标的设置越来越人性化。
3.3.4 医学检查指标方面
医学检查是一个特殊的指标,它直到1985年才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医学检查指标的变化发展在各项指标体系中却是最为稳定的。在1985年医学检查指标中,由于某些指标测试(如沙眼、肝、脾等)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受医生的主观影响,也很难进行定量分析,于是便在下一个阶段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和调整。在1991年这一阶段的指标,我们可以发现指标的选择开始力求客观性、可靠性、灵活性及其操作的简便性和实用性的统一,争取用最少、最简单的检测指标来反映学生的体质状况。因此较多地精简了健康指标,删除了沙眼、心脏功能、神经衰弱等。虽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但是贫血和寄生虫病等仍是学生中最常见的疾病。贫血对学生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而蛔虫感染会导致体内营养物质的丢失进而促使贫血的发生,同时患有贫血和蛔虫感染不仅影响身体形态也影响身体机能,还会影响性发育的时间。贫血和蛔虫感染对于学生体质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因此1991年的医学检查指标将血红蛋白测定和粪蛔虫卵检查成功得加入到了体质检测的指标体系中。在这里可以看出学生体质检测指标的设置并不是单纯的简单设置,是专家学者们经过不停调整科学合理地设置出来的,是符合当时学生体质需要的。
通过对历次学生体质调研指标体系对比分析,综观历次体质调研的指标设置及其变化差异情况,可清晰地发现,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体系的变化差异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质调研指标的设置与学生体质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升学压力、社会竞争的加大,学生的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学生体质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学生体质调研指标的设置不断完善,引发了一系列指标的演变。体质调研指标的演变不是随意的变化,而是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变化着,包括可靠性原则、可选择性原则、有效性原则以及从实际出发原则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质指标设置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继续朝着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方向前进。
针对目前出现的四维健康观,到目前为止调研指标中关于检测学生心理和适应能力的相关指标尚未列入。建议在未来的体质调研中能够加入此类检测指标,以更全面更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健康水平。
[1]《标准走进百姓家丛书》编辑委员会.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13.
[2]黄群玲.《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9).
[3]陈文鹏.体质测试指标的遴选及其意义[J].体育科研,2008,29(1):9 -11.
[4]陈彦.十年来我国国民体质研究状况及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1):55 -5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7-68.
[6]张旭光.《2000年国民体质研究报告》通过审定[N].中国体育报,2003-01-10(1).
Contrast Analysis of Chinese Students’Physical Fitness and Health Investigation Test Index System Evolution
Gui Chunyan,Qi Guoying
(P.E.Institute,Lishui College,Lishui,323000,Zhejiang,China)
Based on our country seven times(1979,1985,1991,1995,2000,2005and 2010)national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and the index system of large-scal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the paper finds function,quality and medical 4 kinds of index system through repeated experience began to stabilize and reasonab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udent’s health testing index selection and analyzed,and the change of students’test index.
fitness index;comparative analysis;body quality;body function;body shape
G804.49
A
1672-1365(2012)01-0091-04
2011-08-31;
2011-10-07
桂春燕(1982-),女,河南信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质与健康、体育统计与测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