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毽球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展望

2012-12-06 14:32:32郑治伟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毽球民族民间运动队

郑治伟

(晋中学院体育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我国毽球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展望

郑治伟

(晋中学院体育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对毽球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国毽球人才培养的六种模式,主要以高水平运动员为主,提出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文化与活动载体的毽球项目人才培养,在注重高校优势的前提下,应从加强群众毽球活动组织开发人才、指导群众毽球技术提高的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毽球项目国际化,提高中国民族民间项目国际影响力的宣传推广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为高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毽球;人才;培养模式

1 前言

毽球是在中国传统毽子的基础上吸收现代体育元素的运动项目,有着较强的健身性、趣味性、观赏性和对抗性。毽球不仅是一项运动,也承载了非常深厚的中国精神与文化内涵。毽球已经具有成为一项国际性优秀体育项目的实力。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图书馆的相关文献与书籍,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文件,为研究提供了理论保障。

2.2 行动研究法

研究过程中,参与了毽球近5年国家级以上所有赛事及近5年的全国毽球工作会议,为研究的进行提供了实践及物质保障。

2.3 专家访谈法

研究过程中,多次走访课程及毽球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开放性访谈。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研究的实施提供了专家保障。

3 我国毽球人才培养的现状

3.1 政府支持的培养模式

3.1.1 中国毽球训练中心

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下,把毽球作为社会文化产业来发展,建立了中国毽球训练中心;在引进人才的基础上,完善毽球训练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等一流的场地建设,并将毽球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大力推进毽球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重点抓青少年,在拥有高水平运动队的基础上,形成梯次队伍建设,并借成功举办各类毽球竞赛的机会,大力推动了毽球运动在世界的发展,是政府引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重点发展,并依据社会资源进行推广普及的成功案例。

3.1.2 中国毽球协会科研培训中心

2006年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体育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晋中学院成立了中国毽球协会科研培训中心,中心成立之始就将毽球的教练员及裁判员培养作为其最基本的工作来抓。与此同时中心还依托晋中学院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在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及规则修定、毽球项目标准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立足高校平台进行项目拓展与开发的成功案例。

3.1.3 中国毽球城文化建设

中国毽球城丹东市在全民健身活动中,依托市毽球协会,广泛开展各类大规模的毽球文化活动,其近五十万人的会员规模,是中国民间市级会员之最,对于当地的文化建设影响深远,在市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毽球已经成为该市群众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并基本形成了与毽球相关的产业链,培养了一批毽球活动的组织与项目指导人才。这是地方政府运用毽球进行全民健身活动的成功案例。

3.2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模式

3.2.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人才培养是我国毽球人才系统培养,并最终形成项目人才的基础,发展较好并常年开展毽球训练的有广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晋中学院等高校,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立,是我国毽球人才系统培养的主要途径。

3.2.2 高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专业培养

基于项目的发展前景与高校自身的专业建设优势,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方面个别院校正在积极尝试并努力寻求项目的突破口,其中晋中学院是现在全国唯一将毽球方向做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之一的高校,其在毽球课程设置及建设,毽球教学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是毽球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尝试。

3.3 中小学的业余训练培养模式

3.3.1 青少年毽球运动推广

深圳在中小学毽球业余训练方面,在全国走在了前列,2010年全国青少年(中学生)毽球锦标赛,深圳市的各代表队获甲乙组共十四块金牌的十二块,这得益于该市在中小学毽球业余训练方面的深入进行与系统组织规划。其每年向高校输送的毽球高水平运动员已逐步形成规模。

3.3.2 中小学毽球特色学校建设

青少年毽球锦标赛、青少年冠军赛、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等赛事的不断进行,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毽球运动的发展。中小学毽球特色学校已悄然兴起,其中广东、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等省的中小学校已经形成了地域规模,这些学校所培养的队员已经活跃在各个层次的毽球活动之中。

3.4 企业文化建设的培养模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企业和行业体协成为比赛的主体,曾创造了毽球独霸局面,是毽球运动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在经过了九十年代的企业改制,目前我国主要开展毽球的企业仍有很多,既有老牌强队如中国冶金鞍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锦西炼油化工总厂,又有新兴的广州第四建筑公司等,企业高水平运动队依托企业文化建设,在丰富企业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参与者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增进企业内部团结,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企业高水平运动队通过行业体协的组织,为高校毽球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提供了机会,其中广州四建、山西银行业协会等在企业文化建设、引进毽球人才方面已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5 个体运作的俱乐部培养模式

随着体育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多元化综合型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已经形成规模,以毽球为活动内容的俱乐部已经产生,目前我国主要有浙江省临海市桃渚体育俱乐部、辽宁省葫芦岛显辉毽球俱乐部等专业的俱乐部,主要是培养高水平青少年运动员。虽然这些俱乐部并不占主导地位,只是作为中小学培养的一个补充,但它的产生是毽球项目产业化发展的有效尝试。

3.6 地方协会组织的自我提高培养模式

毽球是一项大众健身价值极高的运动项目,其练习形式多种多样,运动量可大可小、项目投入低,参与门槛低,适应人群广,并在提高参与人群社会交流能力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因此自发组织的毽球团体,在全国成立了各种级别的毽球协会,为全民健身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比较典型的是具有中国毽球城称号的辽宁省丹东市的毽球协会、深圳市毽球协会青少年毽球运动推广中心、山东省毽球健身推广中心等,社会团体和民间团体构成推动毽球大众发展和群众健身自我提高的培养模式。

现在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上六种,除中国毽球协会科研培训中心在毽球裁判员与教练培养有所涉及外,其它各培养模式主要以培养毽球高水平运动员或提高参与者技战术水平为主。效果较好且在全国大赛中表现突出的,影响较大的,为政府支持的培养模式、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模式、中小学的业余训练培养模式。

4 毽球人才培养模式的展望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具有民族特色的毽球运动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那么必须清楚地把握毽球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便于毽球运动能够进入学校,进入普通老百姓生活当中,使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学校体育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文化与活动载体。基于以上的需要,毽球人才培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4.1 群众毽球活动的组织开发人才

群众是项目发展与存在的根,项目的发展应以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来考虑,才能形成良性的文化及产业链条。近几年来,出现了青岛时尚体育大赛和北京毽球公开赛,就是政府对群众活动的一种支持。在这过程中,有群众自发形成的毽球活动体系与规则,也有社会各级毽球协会组织自发或在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下,进行不同层次的文化活动,这些就需要有活动的组织与开发人才,需要它们在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公共服务体系的利用方面具备专门能力,使毽球项目为群众服务。在这一人才培养与储备方面,应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方面进行专门的政策支持与课程开发。在这过程中,需要自成体系的协会管理机构,在业务能力的提高与专门的项目培训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4.2 指导群众毽球技术提高的专业技术人才

这一部分属于毽球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依据地方的特色优势项目资源,建立学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在高校的专业建设方面,立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建设,构建毽球特色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从民族优势项目的挖掘与整理出发,开发项目系列课程,并进行相关教材的建设以及全民健身工作的科研支持;在中小学方面,应立足现有的毽球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以点带面,逐步从优势地区向全国幅射,并以相关的赛事开发进行交流与推广,构建学校范围的全国民族民间项目基地体系。使毽球这一新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学校文化活动的一个优秀的载体,发挥全民健身在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4.3 提高民间项目国际影响力的宣传推广人才

作为少数有国际组织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毽球,在项目标准化方面已经走在了绝大多数同类项目的前列,但在利用传媒平台深入进行国际文化交流方面还缺乏民族文化宣传与推广人才;同时在真正进行民族文化的普及过程中,还缺乏拥有国际视野的赛事开发与组织以及产业需要的人才。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就毽球人才培养来说,高等院校具有先天的资源与体制优势,因此响应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精神,借鉴毽球人才的培养,我们应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方面,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依据地方的特色优势资源,建立高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毽球人才培养主要有政府支持的训练中心培养模式、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模式、中小学的业余训练培养模式、个体运作的俱乐部培养模式、企业文化建设的培养模式以及群众健身的自我提高培养模式六种,就全国发展的情况来看,主要以前三种为主;

2)当前我国毽球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方面;

3)应加强群众毽球活动组织开发人才、指导群众毽球技术提高的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毽球项目国际化即提高中国民族民间项目国际影响力的宣传推广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毽球作为我国少数具有国际组织的优势项目的发展需要。

5.2 建议

1)应发挥学校在全民健身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进行学校作为民族民间体育基地的建设;

2)完善各级协会组织,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提供发展空间;

3)充分利用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建立相关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1]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R].2011.

[2]郑治伟.高校毽球课程设置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

[3]郭贤成.试论毽球运动的开发与推广模式[J].晋中学院学报,2010(3).

[4]龙明.毽球运动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71-73.

[5]赵伟.河北省毽球运动发展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8):9 -13.

[6]张立群.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erspectives of Shuttlecock Talent Training

Zheng Zhiw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Jinzhong University,Jinzhong,030600,Shanxi,China)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huttlecock talent training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Six patterns of current shuttlecock talent training in China are analyzed.On the premise of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advantages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three types of shuttlecock talent need further training.The first type is organizational talent who can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The second type is technological talent who can guide mass the shuttlecock skills.The third type is propaganda talent who engage in making shuttlecock international and improving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national folk sports.The aim is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folk traditional sports talent training.

shuttlecock;talent;training pattern

G849.9

A

1672-1365(2012)01-0146-03

2011-10-26;

2011-12-20

郑治伟(1978-),男,山西洪洞人,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毽球民族民间运动队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乐府新声(2022年4期)2022-02-28 06:27:46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冰雪运动(2020年5期)2020-03-29 05:07:52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毽球的脚内侧踢球技术高坪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毽球教案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次仁罗布小说的民族民间立场
阿来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2:57:36
越南毽球运动发展史回顾述评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08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5:59
毽球运动的推广模式研究
体育科技(2015年6期)2015-12-05 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