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字应用与汉字规范化分析

2012-11-13 07:58褚群武
巢湖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俗字笔画汉字

褚群武

(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安徽 巢湖 238000)

俗字应用与汉字规范化分析

褚群武

(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安徽 巢湖 238000)

中央政府和国家语委一再呼吁“请写规范字”。俗字被规范汉字所排斥,但是生活中人们实际使用俗字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其实汉语中的俗字对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辨正地对待俗字,才能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汉字。

俗字;俗字应用;汉字规范化

1 引言

俗字与正字之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方面大约自有文字凡后起与传统写法不同而流行于世的字,都可以看作俗字;一方面,俗字与正字经过若干年代,其关系往往可以转换,这是汉字应用的复杂性所确定的。

“俗字是人民创造的,现在俗字取得了合法的地位,汉字简化了,大家写起来节省时间,这是好的;但是简化要有一定的格式,决不是今天你创造一个字,明天我创造一个字,使汉字进入了无政府状态,不再有规范可言。”[1]这里的俗字实际上就是指现在已被规范了的简化字。

《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于1955年2月间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第二表 《拟废除的400个异体字表(草案)》,废除的原则就是从俗从简,所以留“吃”废“喫”,留“村”废“邨”。 也就是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说的现代俗字现在大部分已经变成规范字了,而当下真正流行的俗字其实被研究的很少。这篇论文就试图从现代生活中人们经常能接触到的各种非规范字,如:觧(解)、苐(第)、伩(信)、卋(世)、苳(董)、韮(韭)、咀(嘴)、畄(留)、衭(裤)、苽菓(瓜果)、丁宁(叮咛)等等,分析这些字的应用和汉字规范化之间的关系。

朱德熙先生在1986年曾经说过:“汉字有悠久的历史是过去太着重于古文字的研究,总认为后代文字变化不大,没有什么好研究的。从宏观上讲,可以这样说……但是仔细一看,变化还是不小。就说从汉朝到现在,许多字都经历了很复杂的演变过程,这里面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古文字的研究不是不重要,但近代文字的研究尤其重要……我们应花足够的力量去研究近代文字的历史……应提倡近代文字的研究,俗字的研究。”[2]现代俗字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不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规范汉字,而且可以使我们对文字的发展规律作进一步的了解。

2 俗字的应用

中央政府和国家语委一再呼吁 “请写规范字”,俗字被规范汉字所排斥,但是生活中人们实际使用俗字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以四篇短文为例。

表格 俗用频率

其实,在日常应用中,俗体字随时都可以看到,而且我们可以在很多场合下接触俗体字,无论是从电影、电视、印刷品、出版物,还是商品广告、医药、食品说明书到各种日用品的宣传介绍中,俗体字都占了很大的市场。从这个表格统计的数字来看,俗体字的应用频率还是挺高的。正如周有光所说:“俗体不一定是简体,可是大都是简体。简笔的俗字生命力最强,俗体字的产生在历史上没有停止过。俗体字不但在比较随便的场合应用,在庄严的场合也应用;不但一般书写者应用,受过严格文字训练者也应用。各种字体里都有俗体字,它是不受体态限制的构形简化。汉末以来,各个时代都不能不或多或少承认一部分群众中间普遍通行的简体字。”[3]

3 俗字应用与汉字规范化之间的关系

3.1合理地应用俗字,这对于汉字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规范通行的文字的同时并不是要从根本上否定俗字。因为俗字有其合理性的一面。经籍中记载的俗字,很多在汉字发展中已经变成正字。现代俗字中,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推行的简化字,很多就是取自经籍中的俗字的,现在已经成了规范的汉字。例如:

忼 kāng同“慷”。 《说文·心部》:“忼,慷也。 ”徐铉曰:“今俗别作慷。”

可见汉语俗字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与应用,与汉字的变迁和发展密切相关,“俗字是历代规范汉字的一种来源”[4]。书法家是简化汉字的先行者。真正解放后造的简化字只有少数,大多数一直以俗字的名义在民间流行,很多文献资料记载一千多年来人们喜欢使用简体字,如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简化字。只不过五十年前由国家语委将这些简俗字系统化,然后由政府出面用文件的形式将其规范化,从而取代了繁体字的官方文书地位。

俗字虽然对汉字规范使用有负面影响,但汉字字体的多样性和人民群众的创造意识,对汉字的演进和发展也有一定积极的意义。现代俗字被《简化字总表》采纳已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一些俗字的笔画被印刷字体的改进所采纳,如旧字形的印刷体,与手写的楷书体相差甚远,书写时笔画的笔形、笔向不符合求便求顺的原则,如: (艹)、 (直)、 (开)、 (并)等等,而新字形的印刷体采纳了俗字的写法,新字形则使书写便利了很多。

3.2对待俗字应遵循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态度

文字的分合虽然是正常现象,但为了使汉字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人为科学的引导、规范汉字的分合是必要的,正字不仅要正字形,还要正字用。一个字有几种写法,有时很难使所有的人都采用同一种写法,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更需要有权威的整理。语言文字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使用,应以多数人的认同为正,确定的简俗字在汉字运用中要有普遍性和稳定性。如1955年公布的《第一次异体字整理表》包含着大量的异体字,表中“雕”字一组精简掉了“凋”、“琱”、“彫”、“鵰”四个异体。“雕”字主要有三种意义:(1)一种凶猛的鸟;(2)雕刻、雕饰;(3)萧瑟、枯萎。 但是在汉字的实际应用中,表示“萧瑟、枯萎”意义的“雕”人们还是喜欢写成“凋”(其实是一种俗写),所以在1965年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又收入了“凋”字。

3.3简俗字的应用也要符合汉字发展的规律

汉字的产生、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创造、变化一般说来有一定的理据性,发展演变有一定的系统性。当然,汉字是在不断发展的,理据、系统是相对的,是动态的。从另一方面说,汉字系统在发展中有传承性。文字的稳定性强,传承性高,有利于文字的运用和对以前文献及传统文化的继汉字繁化和简化是同时并存的,笔画的简化说成是汉字发展的唯一趋势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一味夸大汉字的结构繁难,竭力主张汉字简化,认为凡是简化的就是好的,越简省越容易书写,也越容易学习。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一些人主张创造一套新字或偏旁,以笔画简单为原则,并实行系统类推,简化其他汉字。《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于1977年12月20日。表中一些简化字对原字笔画的删除可谓大刀阔斧,以几个简化后变成会意字和符号字的字为例:

会意字:矮13→ 5 寡14→ 3 集12→亼3

家10→ 4 聚14→ 7 燃16→ 5

符号字:割12→刈4 奥12→ 8 粤11→ 7

韩12→ 6 魏17→ 9

表格 笔画减少情况

王力有过一段关于简体字的论述:“假定普通各字均在六画左右,我们试想,若以横竖撇捺点钩种种可能的变化与六画相乘,其可能不同的结构是有限的,于是势必弄得许多字的差别仅在一点半画之间,岂不是比繁体字更难辨认吗?”

“简体字因为笔画太少,往往甲字与乙字的形式相差甚微。笔画相差很微的字,正是极端容易写错的字。简体字虽得了省时间的好处,却增加了容易写错的弊病。”[5]上面的简字中,“集→亼”与“寡→ ”,简字字形非常接近,只是上下位置的颠倒,这样的两个字从认读和识记两方面都容易混淆。

所收的853个简化字,由于问题较多,已于1978年4月和7月由教育部和中宣部分别发出通知停止试用。又于1986年6月由国务院批转国家语委 《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正式宣布停止使用。

3.4有选择地应用俗字,对交流并不产生妨碍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写字的人总是为了传达某种信息才去写字的。俗写的字常常是分场合、有选择、并且建立在不影响信息传达的基础之上的。爱俗写的人往往对本字的写法掌握得很清楚,正因为此,才能写出俗字。

俗写的字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被俗写的,一些字跟有些字组合成词容易被俗写,而在另外的词组组合中则很难被俗写。如:

常看到“品尝”被写成“品 ”,原字加一口字,原因是受前一个字“品”的影响,也因为词条本身的意义影响,因为品尝要用口。而在“尝试”一词中就不会被写成“ ”字形。

“庄稼”连用时容易将“庄”字加个“禾”旁,一是受后面的“稼”字影响,一是受词条意思的影响,因为庄稼和禾苗和稻米有关。但如果用在“村庄”一词中就不容易被这样书写。

单独一个俗写字,人们往往无法断定或不能肯定它是什么字,但是跟其他字组合在一起,有了上下文的环境,哪怕与正字字形相差甚远,而且即使识读的人一次也没见过那个字,也能很容易被识读出来,如:

4 结论

法国语言学家马尔丁内提出语言“运转的基本原理”(Principe de fonctionnement)是“语言经济原则”(econmine du langage)。[6]他认为,言语活动中存在着内部促使语言运动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归结为人的交际和表达的需要与人在生理上(体力上)和精神上(智力上)的自然惰性之间的基本冲突。交际和表达的需要始终在发展、变化,促使人们采用更多、更新、更复杂、更具有特定作用的语言单位,而人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惰性则要求,在言语活动中尽可能减少力量的消耗,使用比较少的、省力的、或者具有较大普遍性的语言单位。这两方面因素相互冲突的结果,使语言处在经常发展的状态之中,并且总能在成功地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对的稳定和平衡。经济原则是支配人们言语活动的规律,它使人们能够在保证语言功能的前提下,自觉和不自觉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作出合乎经济原则要求的安排。笔者认为,马尔丁内提出的“语言经济原则”不仅指出了语言在语音方面的发展规律,同样也揭示了文字的发展变化规律,而汉字正是遵循着这一原则在发展变化的。

从汉字发展的历史及本身的结构来看,汉字合乎语言经济原则的要求。中国的文字从出现至今,发展、演变到楷书、行书,其发展过程中字形趋简,运笔自由,端正工整,确实符合语言经济原则的要求。从构形的角度来说,传统的六书到了现代,形声制的造字方法已经占了绝对的比例。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的结合,往往能见字知音知义,这是其他类型的文字所没有的优点。

而俗字的出现,也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求简、求便的结果。我们现在手头流行的俗字,从字体构造方面来说基本上有两大类型,一是草书楷化字,一是变换成形声字。草书楷化字,基本是高频字,在不影响信息传达的情况下,笔画简单,书写速度加快,如“身→ 、等→ ”等。变换形声字包括将原字变成形声字,如“韭→韮、熏→燻”等;或将形声字表音不明显的声符字替换声旁,如“瞅→ 、瞎→ ”等,使原字表音更加明显。这种求简、求快、求便、求明的直接结果,使得俗字也是符合语言经济原则的。

“与其雅而不达事情,孰若俗而洞中肯綮乎?”[7]这是光绪时范寅在《论雅俗字》中的关于俗字的精辟论述,也是对俗字存在的最好评价。

汉字要人们的自觉规范,规范应该符合汉字的发展规律,符合汉字的系统性、表意性。因此,不仅要有行政力量的支持、规范,还要有文字学家的配合研究,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规范才可能是科学的文字规范。这样,不仅能规范当代的文字使用,也会对减少后代的文字混同、明确字与词的关系起到一定的作用。

记录汉语的汉字还会在规范化的前提下演变和发展,俗字也会在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背景下,还会继续地产生和流行,这将给汉字学的研究留下永恒的话题和长远而艰巨的任务。

[1]王力.字的写法、读音和意义[M].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7:3.

[2]朱德熙.在“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发言[A].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1986:8.

[3]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64:319.

[4]王继洪.异体字与汉字学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1998,(8):53.

[5]王力.汉字改革[G].龙虫并雕斋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623-624.

[6]周绍珩.马丁内的语言功能观和语言经济原则[J].国外语言学,1980,(4):112.

[7]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59.

ANALYZES ABOUT THE FOLK CHARACTERS APPLIC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CHU Qun-wu
(Literature and media department of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State Language Commission has repeatedly called for the “please write standard characters”.Folk characters are excluded by the standard Chinese characters,but the life that people actually use the character and it is often seen.In fact,Chinese characters on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has certain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reat,and characters,can correctly standardize use Chinese characters.

folk characters;folk Characters application;standardiz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H12

A

1672-2868(2012)02-0114-04

2012-02-10

褚群武(1976-),女,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语言、文字学。

责任编辑:陈 凤

猜你喜欢
俗字笔画汉字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佛典疑难俗字补考
找不同
《日用俗字》词语考释九则
新出北朝墓志俗字例释
一笔画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