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强
(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 蚌埠 233000)
文艺复兴时期的乌托邦精神
——意大利理想城市设计研究
孙 强
(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 蚌埠 233000)
与文艺复兴的其他艺术及设计作品不同,意大利的理想城市设计反映出当时一种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在社会转型的冲击下,人们一方面高举理性与科学的旗帜,深入研究城市的实用功能与审美特征;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信仰缺失所带来的灵性空虚,在理性中努力尝试建造心中完美的乐园。故而,那种根植于人性的、对现实的不完美永远说不的超现实态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理想城市设计正是这种现实与理想碰撞下的产物。本文试图从理想城市设计的精神准备、技术积累及布局特点三方面入手,分析其设计背景及艺术家心态,作为文艺复兴艺术研究的重要补充。
乌托邦;人文主义;城市建筑;基督教
在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基督教社会深层文化积淀,加上人们在现实中面临困难时寻求心灵寄托的灵性需求。宗教信仰虽然还是意大利人精神生活最重要的部分,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已远不如中世纪时代。意识形态的根基已经从对彼岸之理念的向往转向对此岸世界规则的遵守,随着人文思想的蔓延,人们一面渐渐学会客观的看待自身,一面又为失去了信仰中的完美世界而感到空虚和恐惧,这种失乐园的痛苦促使人们在现实中建造自己的完美家园,从而为理想城市设计活动埋下伏笔。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文艺复兴时期,信仰还是人精神活动的的核心,但与中世纪相比,更重于外在宗教活动的形式的表达。当时意大利半岛居民的信仰活动与今日的西方社会相仿,主要是祈祷、望弥撒、婚丧嫁娶时的仪式等等,这些构成信仰的一般性敬拜行为。除此之外,辅以其它颇具特色宗教活动,例如以圣徒崇拜为中心的游行、集会、布道会和兄弟会,这些往往成为当地居民的节日活动。
由此看出,当时宗教活动很丰富,但相对于中世纪精神上的灵修,文艺复兴时期更注重那些外在可操作的方式。社会宗教活动的丰富必然使一批教士价值观念更趋普通大众,从而无形中动摇信仰的根基。事实上,当时不仅许多宗教人士从对神学的冥想转向世俗社会,而且布道、集会等宗教活动也以各种方式作微妙的改动,以适应世俗民众。例如讲道的内容并没有高深的神学理论和抽象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基于现实生活的讨论。中世纪普遍使用的拉丁语讲道方式也大部分改为俗语讲道。不仅如此,一些传统上更注重内心敬拜的活动例如圣餐、忏悔、斋戒也变成了浅层次外在的仪式。这一变化反映当时人们越来越立足自己的现实看待问题,同时又无法完全割舍内心中的那个信仰的情结。
二是宗教活动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因素。随着宗教活动的世俗化,它的严肃性也随之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市民的交往娱乐。城市各种集会为市民提供了交往和娱乐机会和场所。一般星期日的弥撒,居民在教堂参加仪式之余,可私下议论时政,交流从外地传来的各种消息,甚至谈几桩买卖[1]。在重要的祭日还要进行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仪式,如在复活节前三天的星期四,一般兄弟会都要进行表现犹大背叛,最后的晚餐和基督为门徒洗脚的仪式,兄弟会会员在仪式中分别扮演各种角色[2]。这些角色扮演的仪式本身成为一种艺术表演,其会场布置、化妆及表演带有越来越浓的艺术设计因素,人们通过一系列的精心设计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同时又满足信仰衰落时内心对于完美的渴求,某种程度上,当时设计上的追求弥补了人们内心对基督教信仰的缺失。这种情况尤其表现在全城居民参与的宗教节日,广场上举行许多游行、化妆表演等,萨沃那罗拉在《十字架的胜利》一书中做过这样的叙述,“基督高坐其上,头上是三位一体的光环,左手持十字架,右手持新旧约;他的下面是圣母玛利亚;两侧是教会的殉道者和手执打开书本的先知;其后是得救的众生”[3]。1482年,在维泰尔博的基督圣体节时,也记述过类似场景,“当游行队伍通过时,舞台上就表演简短的历史剧和寓言剧”[4]。
总之,精神上日益个体化和现实化成为当时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居民的重要特点,人们一方面在信仰上逐渐由作为人类“全体”对基督的崇拜转化为对个人物质、精神需求的追求,另一方面人们也相应的通过寻找与创造永恒、完美世界,来弥补作为“个体”的暂时性存在而带来的精神缺陷,随之而来,创造完美世界的冲动与解决现实中具体问题的冷静思考并存,为理想城市设计这种独特的作品提供了深层次的精神准备。
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设计的提出有其客观上的需求,当时意大利半岛人口剧增,如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有序促使设计师提出新的城市设计方案。与此同时,长期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改造使人们掌握了大量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践经验,也给设计师们向理想城市设计这座更高的顶峰攀登以信心。
文艺复兴初期欧洲城市规模较小,还保留了中世纪晚期的格局,接着意大利城市经历两次高速发展,一次在1300年前后,借助于古罗马时代留下的丰厚文化和物质遗产,以热那亚、佛罗伦萨为中心的城市,迅速发展成为人口在10万人左右的大都市。然而,由于当时公共厕所卫生设施设计不当,在随之而来的“黑死病”发生之后迅速蔓延,在之后一百多年间先后夺去了一半以上人口的生命,城市发展受到很大阻碍。直到16世纪,以威尼斯、米兰等城市为主又迅速的发展了起来,16世纪末,最大的城市那不勒斯人口已达24万之多,其城市规模远胜欧洲其他国家。
由于众多的人口,加之继承古罗马时期留下的先进城市建设传统,意大利的城市体系是欧洲最完善的,出现了一些功能性的城市区域以及城际交通网络。以斯卡纳区为例,其首府佛罗伦萨之下有许多中小城市,包括比萨和锡耶那约5万人以及卢卡约3万人,再下面是人口在1万到1.5万人级别的密集城市集合,如阿雷佐、科尔托纳等等。由于吸纳了中小城市的资源与人口,佛罗伦萨的中心城市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南方的中心城市是那不勒斯,14世纪初人口在5万至6万之间,此时尚有一些中等规模的城镇,如拉奎纳、阿维尔萨等。到1630年时,人口猛增到了30万,成为意大利最大的城市。
不仅意大利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开阔了设计师的视野和胸怀,也使大批建筑师和艺术家在工作中得到了实际锻炼和思考的机会,产生了许多有关建筑和城市规划的理论及施工的技巧和原则。这些理论如同文艺复兴时期其他学术和艺术一样,在15世纪后半叶到16世纪迅速发展,受到当时欧洲建筑业的广泛重视。这些理论大部分都建立在古罗马时期建筑家维特鲁威 《建筑十论》的基础之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5世纪的人文主义者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他仔细研究这部著作之后写成《论建筑十篇》,他认为一个建筑师能否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关键取决于两点:一是古典审美的充分体现,二是理性建筑原则的灵活运用。建筑设计将审美放在重要的位置,街道、拱门等公共设施也必须精心设计,整体讲究华丽壮观的艺术风格。除了理论原则,他也十分重视在实践中运用数学概念,讲求设计的整体感和对称原则,这些思想对理想城的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此外,阿尔贝蒂认为,城市应该在不同部分设置数个广场,和平时期既可成为市场,也可成为居民锻炼的场所;战时还可以搁置战争物资;节日,这些广场既可以用来举行盛大的集会活动,也使城市更具整体感。他还首先提出了城市规划的理论,并力图找到城市规划的“综合平衡点”,在他看来,城市不仅仅是为了居住,也是体现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城市选址既要舒适也要美观。这些思想为理想城市设计提供了指导方向。
在上述背景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师和艺术家们纷纷发展自己的理想城市理论,其中以佛罗伦萨建筑师菲拉雷特的设计最具代表性。1460-1465年间,菲拉雷特为米兰公爵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设计一座理想城(图1),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城市外廓遵照阿尔贝蒂提出的城市规划原则,呈简单几何形状;其次,主导地位的建筑位于城市的中心以体现城市整体感;再次,中央设施与城楼之间具有明确的轴线关系。这种处理形成了由中央设施为主导元素的城市景观基本构架,城市的其它部分从属于这个框架。虽然设计图上并未给出理想城市的具体尺寸,但我们可以看出城中心的广场以及广场两边象征神权的主教堂和象征王权的王宫被描绘得相当详细,城墙突出的八个外角设有塔楼,用来抵御外来的进攻,两塔楼间的距离不会超出弓箭的射程范围,当时弓箭中的长弓有效射程为200m-300m,短弓为 100m-150m,那么每面城墙长度应在150m-200m之间,城市占地面积大约在30-40万m2。据此推算,这座理想城市占地面积不会很大。
菲拉雷特的理想城市的城墙呈16边形,有8个角,整个城市的形状如同一个八角星。这主要是为了战争的考量,维特鲁威在 《建筑十书》中说:“城市不应设计成正方形或突出棱角形的,而应设计成圆形的,以使能从各地瞭望敌人。”[5]因而理想城市在每个突出的角上设有圆形的塔楼,当敌人靠近城墙时,两边塔楼士兵可用弓箭射杀敌人。塔楼设计成圆形也考虑到对攻城机械的防御——圆形可有效分散工程机械对塔楼的破坏力量。
城市的中央是广场,东西走向。主教堂坐落在广场的东端,而王宫位于广场的西端。广场北接商品市场南连大型食物市场。广场既可用于集会也可作市场,这符合当时人们世俗生活与宗教信仰融为一体的心理特征。大型食物市场的南面是澡堂和妓院,东面是客栈和小酒店,还要建造屠夫的店铺,以及木桩留作出售鲜鱼和猎鹰之用。带有监狱的市政厅在商人广场的西面,北面是市长官邸,而造铸币局和海关大楼在商品市场的西端。城市被16条道路划分为16块等大的建筑用地,每一块都大致相同,围绕中心成散射状分布,既形成统一的整体,同时又表现出自身的独立性。
理想城道路的划分以城市中心点为圆心,所有的街道都从广场呈放射状通向城市边缘,据说这样设计是为了削减风力对城市中心的不良影响,同时下雨时雨水能迅速地从城市中排出去。除了这两个作用,这些道路把城市等分为16块建筑用地,在形式上满足了阿尔贝蒂所说的简单几何形的美学效果。主干道的两边有遮檐的拱廊,其宽度是支道宽度的两倍,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有车辆噪音的街道。此外设计还涉及到要修建环绕广场和其他市场的水道,水道上建有桥梁,它们把全城连接在一起,所有水道汇聚在广场中央,在广场中央,有一个大喷泉,喷泉中的水可以通过阀门的开口向各条街道和小广场倾泻。街道上规划专供车辆和马匹行走的线路,铺上专用的地砖。
除了菲拉雷特,当时的著名建筑师弗朗切斯科·迪·乔尔乔·马尔蒂尼也是一个热衷于理想城市设计的建筑师。1470年和1480年之间他在乌尔比诺宫廷完成了《论民用和军用建筑》一书的写作。马尔蒂尼在这部著作中论及理想城市的规划,他认为城市的街道布局应根据地址不同而相应的变化。如果一个城市建造在山上,街道应该螺旋式上升;如果城市位于一个平原上,最好采用棋盘式的格局;倘若建筑师可自由地设计,那么就采用放射状的方案。但是,由于这些城市过于理想化,设计方案并没有应用到15世纪的意大利城市改造中,而是后来在意大利之外的城市,如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等的城市规划产生了一些影响。
由此可看出,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设计是艺术家们现实与理想的综合体作品,一种乌托邦的“未存在”。它不仅可以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思路,更重要的是它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设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1]Gene A.Brucker.Renaissance Florence[J].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3:39.
[2]Weissman,Ronald F.E.Ritual Brotherhood in Renaissance Florence[J].New York and London:Academic Press,1982:99-101.
[3]Pasquale Villari,Linda Villari.Life and Times of Girolamo Savonarola[M].Kessinger Publishing,2007:584.
[4]Jacob Burckhardt.The Civilization of the Renaissance in Italy[M].New York:Modern Library,2000:306.
[5]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40-42.
UTOPIAN SPIRIT OF THE RENAISSANCE——Study of the Italian Ideal Urban Design
SUN Qiang
(Art and Design Department of Bengbu College,Bengbu Anhui 233000)
Different from other works of other art and design of Renaissance,the ideal urban design reflected a unique cultural phenomenon of Italy.Under the impac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the rules and prohibitions in the Middle Ages difficult to insert into people′s minds,.On the one hand people wanted to confirm themselves with rationality;on the other hand,can not get rid of spiritual emptiness from gradually lack of faith.Therefore,the super-realism,which rooted in human nature,which always say “no” to imperfection of reality has been unprecedented attention.Ideal urban design is the product of the collision of the reality and the ideal.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sis of their social background and mentality of the artist a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study Renaissance art through three ways,such as spirit prepare of the ideal urban design,technical accumulation and content of design.
Utopia;Humanism; City building;Christian
TU2
A
1672-2868(2012)02-0074-04
2012-01-28
孙强(1977-),男,安徽蚌埠人。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责任编辑:澍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