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梅 周 琴 于春芳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广西 桂林 541001)
白血病患儿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就是鞘内注射,但是这种损伤性的操作往往给家长以及患儿带来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恐惧,有可能会导致患儿的病情加重[1-3]。疼痛和疾病还会影响到患儿心理和情感的成长,主要表现为行为失控、愤怒及害怕,与此同时,疼痛有时还会加重患儿害怕治疗的心里阴影,也给治愈儿童的未来造成了人格结构与行为的不好影响。因此,对要实施鞘内注射治疗的白血病儿童患者采取较为积极护理干预措施,来减轻患儿疼痛,这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对32例患儿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比较护理干预的作用,资料性回顾如下。
选取在我院检查已经确诊为白血病并要进行鞘内注射的患儿32例,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在2~13岁,平均年龄为8.3岁,在诱导缓解性治疗中一共实施了鞘内注射计153例次,按照鞘内注射例次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共16例(78例次),男性1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8.21±2.23)岁,其中;对照组16例(75例次),男性1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8.33±2.2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的比较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先在治疗室中进行鞘内注射,结束后搬回到病房,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
1.2.2 干预组除了在传统方法基础上,还要在操作前、中、后对患儿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
1.2.2.1 环境的干预
将治疗室布置成一个温馨宜人的地方,在墙壁上贴上儿童们喜欢的已做处理的塑料卡通图案,挂上一些色彩鲜艳并且图文并茂的有关鞘内注射的知识宣传画。保持空气清新和温度、湿度适宜,利用窗帘让室内的光线柔和,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音乐,打造舒适的感觉[2]。
1.2.2.2 操作前护理
护理人员先要与患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多与患儿交流,主动关心和体贴患儿,给予他们温暖,让他们获得安全感与信任感[4]。多鼓励家长给患儿买一些他们心仪的玩具,使其心情愉悦减少恐惧心理。评估患儿和家长的心理和他们对鞘内注射的知识了解情况,和家长进行一些治疗性的沟通,用比较通俗、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并结合家长实际情况,用适当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告知其鞘内注射的意义、目的和会产生的不适状况,认真地回答家长疑问,帮助家长做好患儿思想工作。向家长和患儿演示具体操作过程,练习鞘内注射正确体位,告知在床上大小便方法。操作前要督促患儿大小便,更换好干净衣服,清洁腰背部的皮肤。
1.2.2.3 操作中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陪伴在患者的床边。帮助患者去除枕头,使之侧卧,背部和床板垂直,头部向胸前微微屈曲,使双手抱膝,紧贴腹部,脊柱尽量向后突来加宽脊椎的间隙[1]。用暗示的方法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缓解其疼痛感,随时注意患儿的情感变化,给予安慰。
1.2.2.4 操作后护理
肯定患儿表现,给予表扬,可适当用物质奖励;耐心讲解卧床休息重要性,使患儿不断交替去枕平卧和去枕侧卧位。采取休息和娱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播放一些动画片等,使其心情愉快。帮助其按摩肢体和骨隆突处,并活动四肢。
2.1 两组患儿依从性及穿刺成功率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依从性及穿刺成功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儿对穿刺时疼痛反应情况的比较,见表2。
2.3 两组患儿鞘内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见表3。
在白血病患儿的鞘内注射治疗中,护理干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使得患儿更好地接受治疗,解除痛苦。而护理干预不是局限在鞘内注射的技术操作,而是重视患儿的内心感受,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消除他们的紧张和恐惧,让其更好配合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果。而操作后的亲切叮嘱让患儿得到了更加专业的休养方法,减少了头痛、头晕等并发症发生。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就及时处理,大大提高了穿刺依从性及穿刺的成功率,减轻了其穿刺时对疼痛的反应。而护理人员的时刻陪伴,也增进了护患的感情,使工作得到了肯定,提高了医院形象。
表2 两组患儿对穿刺时疼痛反应情况的比较
表3 两组患儿鞘内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1]黄中兰,张蒙.护理干预对白血病病人腰穿鞘内注射术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2):23-24.
[2]王闰平,任彩云,张蕾.舒适护理在小儿自血病腰穿鞘内注射术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2011,49(2):54-55.
[3]高燕,罗薇.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儿鞘内注射反应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13):35-36.
[4]蒋慧珍.护理干预在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7):2005-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