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可能自我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2012-11-13 08:50王春杰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效度信度学业

王春杰

(中州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郑州450044)

可能自我(Possible Selves,PS)是 Markus于1986年提出的一个自我概念,它是自我概念的发展成分,能为个体的动力提供具体的形式、意义、组织和方向。

可能自我是指个体想象自己可能会成为的潜在自我以及个体未来的自我形象。它有三个维度:希望自我、预期自我和恐惧自我。希望自我是一种愿望或幻想,与行为的关系不大,是个体努力追求成为的自我意像,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很小;预期自我包含了具体的规划和策略,是指个体认为自己未来可以成为的自我意像,对行为的影响很大,成为现实的可能性也很大;恐惧自我是个体害怕并努力避免成为的自我意像。而学业可能自我(Academic Possible Selves,APS)是可能自我在学业领域的应用。

可能自我的测量由最初 Markus和Murius[1]对可能自我结构的探索到后来扩展到很多领域,而且形式多样。但常用的主要有两种: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代表性的开放式问卷主要是Oyserman和 Markus 等 人[2,3,4]编 制 的。 后 来 Oyserman 等人[4,5]把开方式可能自我问卷应用到学业领域。开方式问卷还有Kari Fraser[6]编制的高中生学业可能自我问卷也应用较广,这是一个对高中生学业可能自我的纵向研究。封闭性问卷应用广泛的主要有Anderman[7]编制的学业可能自我问卷,用于探测初中生学业可能自我情况。后来该问卷又在不同群体中修订应用。

学业可能自我的研究能为青少年提供未来学业上的指导,增加其学业动力。而其中的恐惧可能自我可以为不良学业的干预提供依据。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初中生为样本,修订Anderman的学业可能自我问卷,使学业可能自我问卷跨越不同文化背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先后进行了两次取样

样本一:采用随机分层法选取郑州、开封两个地区共280名学生完成问卷,回收271份,有效问卷262份,有效率为96.68%。其中,男生161人,女生101人;城市138人,农村124人;独生子女83人,非独生子女179人;重点159人,普通103人。该样本用于项目分析。

样本二:采用随机分层法选取郑州、开封和信阳三个地区共1000名学生,当场发放,当场完成回收。回收912份,有效问卷826份,有效率90.57%。其中男生457人,女生369人;城市549人,农村277人;独生子女374人,非独生子女452人;重点500人,普通326人。该样本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1.2 工具

学业可能自我问卷:采用Anderman编制的学业可能自我问卷。该问卷共18个项目,由2个分问卷组成:近端学业可能自我和远端学业可能自我,各9个项目。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方法,从1“毫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学业可能自我的水平越高。Chin-Hinghsu[10]以台湾的青少年为施测对象研究,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问卷的翻译

首先由外语系的研究生将学业可能自我问卷的18个条目逐条翻译成中文,而后由心理系和外语系的专业人员译成英文,再修正翻译成中文,并结合中国文化及初中生的语言表达习惯,尽量使条目表达清晰。同时确保译后的问卷能准确体现编制者的思想。经反复斟酌,修改成终译稿。

1.4 施测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每个班由一个经过严格培训的心理学研究生和该班班主任协助完成整个施测过程。

1.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Lisrel8.7统计软件包完成。统计方法主要有项目分析、相关分析和因素分析。

2.结果

2.1 项目分析

将施测所用的学业可能自我问卷进行项目得分加总、排序。分别取高低分组各27%形成两组进行独立样本检验。项目分析发现,问卷中所包含的18个条目的临界比良好,题总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18个项目的相关系数均在0.45以上,项目和分问卷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表明题目的鉴别度良好。

2.2 探索性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适合度的检验表明,KMO值为0.877,球形假设检验的值为 3577.505,P <0.001,表明本研究的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正交旋转,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因子负荷大于0.45确定问卷的项目,特征值大于1为截取因子的标准,并参照碎石图来确定问卷的项目和因子。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呈现清晰的四因素结构,且四个因子易于命名,解释性强,因此抽取4个因子。统计结果显示,问卷累积贡献率为63.499%。各个题项在相应因素上的负荷及项目共同度见表1。

表1 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及题项共同度

2.3 验证性因素分析

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学业可能自我问卷的结构进行分析。

在模型的拟合指数方面,本研究选取了χ2、df、χ2/df、GFI、CFI、IFI、NNFI和 RMSEA 作为评价模型拟合程度的指标。从模型拟合指数(见表3,四因素模型)看,模型对数据的拟合良好,这说明模型设置是合理的。

2.4 信度分析

本研究主要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即总问卷和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以及分半信度系数。如表2所示。

表2 初中生学业可能自我问卷的信度分析

2.5 效度分析

2.5.1 验证性分析。为了表明学业可能自我问卷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本研究分析了两因素模型的数据拟合指标用以比较四因素模型的数据拟合指数。由表3可知,四因素模型的各拟合指数优于两因素模型,这表明本研究的四因素模型较好的拟合了调查数据,同时也表明四因素模型的合理性。

表3 初中生学业可能自我问卷模型的拟合指标

2.5.2 相关分析。学业可能自我问卷与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见表4。

表4 初中生学业可能自我问卷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矩阵

2.5.3 效标效度。本研究以学业自我概念为效标,进一步考察学业可能自我问卷的效度。结果显示,学业可能自我与学业自我概念存在显著相关(P <0.001),相关系数为 0.31,这表明所修订的学业可能自我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3.讨论

学业可能自我在国外的研究有近30年的历史,而在我国的研究却刚刚起步。学业可能自我能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学业有一个清晰的预测,预测的结果能增加个体行为的动力。国内也有研究者对学业可能自我问卷进行过修订,但存在着地域的差异性[8],群体特殊性[9],问卷项目不完整性及结构探索不彻底性[10]。因此,为了使学业可能自我问卷具有更大的普适性,为了给后继的调查、干预提供客观的测量工具,因此,修订学业可能自我问卷很有必要。

3.1 问卷项目分析及结果探索

本研究以综合的初中生群体为样本,对各个项目进行分析表明,18个项目的鉴别度均良好;对两个分问卷共18个项目重新进行结构探索,结果表明学业可能自我问卷具有清晰的四因素结构。四个维度分别为:积极近端学业可能自我,积极远端学业可能自我,消极近端学业可能自我,消极远端学业可能自我。这表明,我国文化背景下的学业可能自我有更多的情感成分,这与可能自我理论相一致,与可能自我理论的横向结构(情感成分)相符合。而原问卷分近端和远端学业可能自我两个部分,这与可能自我理论的纵向结构(认知成分)相一致,表明西方人在学业可能自我上更偏向认知。中西方这种差异,恰好与人文思想相符合:中国人由于长期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情感总是占在第一位的,所以中国人比较感性,而西方人在资本主义运行中,更理性些,因而他们表现出更多的认知成分。因此,修订后的问卷与原问卷的结构不同,正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但没有违背可能自我理论及原问卷的思想。

3.2 问卷结构的验证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数据的拟合指数达到了统计学的要求,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为了验证模型结构的优越性,本研究还做了与两因素模型的比较研究,与两因素模型比较显示,四因素模型比两因素模型减少了5个自由度,同时卡方值也减少 181.43,χ2/df为 3.012,GFI、CFI、IFI、NNFI和RMSEA的拟合指数均优于两因素模型。从已有的有关学业可能自我研究表明,学业可能自我与个体的学业自我概念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学业自我概念问卷作为效标,对学业可能自我的效度进一步考察。结果显示,学业可能自我问卷与学业自我概念有显著的正相关,表明本研究所修订的学业可能自我问卷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此外,根据Markus的可能自我理论,可能自我具有认知成分,个体的积极自我认知成分越高,其对自已未来的期望越高,反之则越低。学业可能自我问卷与学业自我概念的正相关也正好验证了这一理论。

3.3 问卷的信度效益分析

此外,相关分析显示,修订后的学业可能自我问卷的 Cronbach α 系数为0.857,各维度的 Cronbach α 系数分别为 0.804、0.862、0.751 和0.776;修订后的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849,各维度的分半信度分别为:0.802、0.855、0.616 和 0.665,可见初中生学业可能自我问卷的四个维度都具有较好的信度。信度是衡量一个测量工具可靠性的重要指标。鉴于修订后的学业可能自我问卷的信度,可以保证进行团体施测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学业可能自我问卷的修订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我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以应用于国内青少年学业可能自我的心理评估。但是本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取样有限,研究结果可能会存在样本偏差,需要后继研究来完善样本的多元性。

[1]Markus H R,Nurius P.Possible selves[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6(41):954-969.

[2]Oyserman D,Markus H R.Possible selves and delinquency[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0(59):112-125.

[3]Ruvolo A P,Markus H R.Possible selves and performance:The power of self-relevant imagery.Social Cognition,1992,10(1),95-124.

[4]Oyserman D,Saltz E.Competence,delinquency,and attempts to attain possible selv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3,65(2),360-374.

[5]Oyserman D,Terry K,Bybee D.A possible selves intervention to enhance school involvement.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2(25):313-326.

[6]Kari Fraser.Hopes,Fears,and Making It Through Middle School: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Adolescents’Academic Possible Selves.At the meeting of the Midwe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Chicago,Lllinois,1995.

[7]Anderman E M,Anderman L H,Griesinger T.The relation of present and possible selves during early adolescence to grade point average and achievement goals.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99(100):3-17.

[8]Chin-Hsing Hsu.Middle school students’academic and exercise possible selves in TaiWan.Doctor of Philosophy,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2001.

[9]田宝,赵志航,赵凌燕,等.少年运动员心理满意感:学业可能自我与运动可能自我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4):11-14.

[10]秦林.初中生学业可能自我与问题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猜你喜欢
效度信度学业
艰苦的学业
效度验证模式系统整合与效度研究发展策略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作为数学教育研究质量分析的信度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问卷是否可信
——基于体育核心期刊论文(2010—2018年)的系统分析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
35
语言测试效度研究的另一视角:考试的因子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