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2012-11-13 06:29梅贵华资月娥刘琼娣潘桃芬胡红珍陈建林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陆良县穗肥定量

桂 媛,梅贵华,资月娥,刘琼娣,潘桃芬,胡红珍,陈建林

(陆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陆良655600)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叶龄模式、群体质量调控基础上,集成精确诊断与管理而形成的新技术,根据水稻高产的生育规律,以 “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等为关键技术,通过叶龄诊断、基本苗、肥料总用量、肥料施用比例和灌溉水调节的精确定量,促进水稻高效生长,以最经济的投入,保证高产群体的最终形成。在云南省农科院帮助指导下,结合陆良县稻作环境和品种多样性特点,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和创新性试验研究,探明了陆良县坝区水稻主产区主栽品种的总叶片数、伸长节间数等基础参数,对比分析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的经济性状与经济效益等,总结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特点,对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方法、应用范围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科学定量本土化,为该技术在陆良水稻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1 陆良县水稻生产现状

陆良县是云南省粳稻生产的适宜区、主产区和高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在11 333.3 hm2左右。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水稻生产,积极争取各级项目扶持,通过近年来农业部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创建等项目实施,促进了水稻新品种及简化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等高产栽培技术在全县的推广应用,使水稻生产总量和质量有所提高。但陆良县水稻生产仍然受到很多条件制约,如排灌设施不健全、秧田与大田不配套;栽培中存在 “四多三少”现象,即播种量多、氮肥施用过多、田间水多、农药使用多,基本苗少、穗肥施用少、减灾稳产预警机制少;施肥上存在 “一炮轰”现象,高氮偏施,重前轻后;良种良法不配套,栽培技术不配套、新技术开发应用滞后,致使良种潜力得不到很好发挥,导致单产提高缓慢,高产栽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肥用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一般为30%~35%,最终导致增加成本,影响米质,造成农村面源污染。

2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试验

2.1 产量比较

从表1可见,精确定量栽培产量较常规栽培增加12%~23.3%;有效穗较常规栽培有一定增加,平均增幅在6.1%;穗粒数和实粒数较常规栽培分别提高4%和6.5%,结实率提高1.6%~2%,千粒重变幅较小。

表1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与常规栽培产量比较

2.2 密度试验

针对陆良县稀大丛的水稻栽培方式,在控氮、同氮水平下,进行密度栽培试验,探索水稻合理的栽培密度,为全县水稻高产栽培方式改革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安排在马街镇海界村委会,供试品种为楚粳28,小区面积13.3 m2(5.1 m×2.6 m),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单行条栽,每丛栽2苗。

表2 不同栽培密度产量比较

从表2可见,产量由高到低依次A2>A3>A4>A1>A5,A2产量最高,A3与A2没有显著差异,但密度过大 (A5)或过小 (A1)均与A2、A3、A4有显著差异。A1由于基本苗不足,获得的有效穗少,且个体间不平衡,大小穗差异较大,不能达到理想的产量水平。A2、A3既发挥了个体优势,又有效减少株间竞争,发挥水稻个体的生产潜力,因此,产量最高。建议陆良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密度控制在33~37.5万/hm2易获得高产。

2.3 氮肥后移技术试验

研究陆良县适宜的施氮方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验证抽穗期的超高产群体特征、生态及冠层微气象的适宜施肥方式,合理确定茎蘖肥与穗肥的分配比例和施用时间。在陆良县中枢镇大泼村开展试验,试验品种为云粳30,小区面积20 m2(5m×4m)。试验设6个处理,3次重复。

表3 氮肥后移技术试验结果

从表3可见,因施肥方法的改变产量比常规栽培提高862.8~1 540.5 kg/hm2。高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率、LAI和单株叶面积处理4(基蘖肥∶穗肥=5∶5)最高,处理3(基蘖肥∶穗肥=6∶4)产量最高达11 146.5 kg/hm2,比对照 (常规施肥即一次性中层施)9 606 kg/hm2增产1 540.5 kg/hm2,增16.04%。根据陆良县气候及土壤条件,结合2年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结果,建议基蘖肥与穗肥比例由5.5∶4.5调整到6∶4, 栽插密度在 33~37.5万丛/hm2, 基本苗 76.5~85.5万/hm2,有利于植株根系生长,提高叶片光合生产力,提高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最终提高单产。

2.4 氮肥总量试验

为验证精确定量栽培设计中施氮量的准确性,设计了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

表4 氮肥总量试验

从表4可见,处理1产量最高,处理5居第二位。从试验情况看,在高肥力田块,施N量减少30%对产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建议陆良县水稻精确栽培中氮肥总量控制在225~270 kg/hm2就能获得高产。

3 陆良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措施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结合陆良县水稻生产实际,提出以下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措施:

3.1 扣种稀播,培育壮秧

3月25~30日播种,每公顷播种300~375 kg。秧田增施磷钾肥,揭膜后追施壮苗肥,移栽前4~5 d追施送嫁肥,湿润灌溉,防好苗期病虫害。

3.2 大田浅旋耕,节水栽秧

蚕豆收获后不翻挖,移栽前用旋耕机旋耕,做到浅水耕田,浅水栽秧,节约生产用水。

3.3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5月20~25日移栽,秧龄50~55 d。采用扩行缩株和小丛密植技术,双行条栽,每公顷栽34.5~37.5万丛,每丛2苗,做到清水浅栽秧。

3.4 精确定量施肥

根据土壤化验结果,按指定配方比例施用水稻专用肥,同时做到氮肥后移,控制总量。基蘖肥氮∶穗肥氮=6.5∶3.5, 其中基肥氮∶分蘖肥氮=5∶5, 促花肥氮∶保花肥氮=5∶5。 总纯氮为 255~270 kg/hm2。

底肥:采用中层施肥,每公顷施8∶10∶8水稻专用肥1 309.5 kg(折合纯氮104.7 kg,纯磷130.8 kg,纯钾 104.7 kg)。

分蘖肥:移栽后5~7 d施尿素151.5 kg/hm2。

促花肥:倒4叶期 (12叶)施尿素123 kg/hm2。保花肥:倒2叶 (14叶)初期施尿素82.5 kg/hm2。

3.5 科学管水,够蘖(龄)晒田

浅水栽秧,浅水分蘖,够蘖 (龄)晒田;幼穗分化及抽穗期不干水,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以湿为主,黄熟后断水。

3.6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以监测为前提,综合防治。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主要防治稻飞虱、细菌性茎基腐病、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

总之,该技术在陆良县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已成为陆良县水稻生产上的主推技术,得到示范区群众的普遍认可,对提高水稻生产科技含量,提升水稻优势产业,提高陆良县水稻生产总量和质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对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孙晓辉.作物栽培学各论[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2.

[2]凌启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南京农业大学.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陆良县穗肥定量
有机物官能团的定量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定量检测4种混合熟肉种源
不同穗肥用量和运筹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陆良县档案馆顺利完成12名援鄂医务工作者口述档案征集工作
文化治理现代化中乡土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基于云南省陆良县的调研
外汇风险敞口的定量刻画
不同叶龄期穗肥施用尿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膜下滴灌水稻不同穗肥运筹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膜下滴灌技术在陆良县马铃薯生产中的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