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彩英 陈云浩
西兰花是季节性较强的时令蔬菜,上市集中,价格较低,而其他时段却又货稀价高。现海门市部分农户开始进行春西兰花种植,于12月下旬至翌年1月初育苗,2月上旬移入大棚,3月底至4月初采收,或1月下旬育苗,3月上旬露地移栽,5月中旬采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育苗时间在最寒冷的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育苗失败现象时有发生,冬季育苗已成为春季西兰花生产的一大障碍。大多委托专业育苗公司代为育苗,但成本高且受制于人。为此,我们在普通大棚内开展了西兰花冬季育苗技术研究,通过连续4年探索,摸索出了春西兰花冬季育苗关键技术,现总结如下。
春西兰花可选用耐高温、抗病、商品性好的品种,以中早熟品种为宜,如春绿和幸运。
选择近2年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菜地或前作是大田作物的田块作苗床,苗床要求地势高、排灌方便、土质疏松、保水渗水性能良好、土壤富含有机质。
海门市一般搭建长34 m、宽6 m的大棚,大棚东西走向,播种前10~15天盖好大棚膜。
按大田面积∶苗床面积=1∶(20~25)留足苗床。
播种前5~10天,结合耕翻土壤,每667 m2苗床施三元复合肥50 kg,深翻。精细整地,将6 m宽的大棚,整成2.1 m宽苗床2床,中间为走道,走道宽60~70 cm,边空45~50 cm,畦面高10 cm。苗床平整,床土细碎。
根据品种特性、壮苗标准、移栽时间、采收时间确定播种时间。海门市春西兰花大棚生产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初播种,露地生产在1月下旬播种。
西兰花种子细小,价格昂贵,为了确保大田用苗数量,保证秧苗有充足生长空间,用科学方法计算大田种子用量∶
(1)取号复杂,会出现重号的现象,必须加上各种辅助区分号来避免重复,给编目人员查重和取号带来不便。例如:钱钟书所著的《围城》,其索书号为:I247.5/Q519。《围城》(第二版),必须加上辅助区分号即版次号二版来区分,索书号为:I247.5/Q5192。这样索书号加2就区分了,而且避免了重号。
种子用量 (g/667 m2)=[667 m2大田定植株数/(安全系数×发芽率)]×种子千粒质量(g)(合格种子发芽率85%以上,育成秧苗的安全系数为75%)。每667 m2大田用种量在 14~20 g。
为了预防播种密度过大导致后期高脚苗的发生,要求每 1 m2播种量不超过 0.7 g(育 22 m2的苗可供667 m2大田种植)。
播前晒种2~3天,以提高田间出苗率。
播种前1天苗床浇足底水,使播种时苗床水分足而不烂。
可用撒播法,将定量种子与适量细泥土(1∶300)拌匀后撒播于苗床上。或采取点播,按行距7 cm、株距8 cm,单粒点播。播种后覆0.3 cm左右细土。
播后及时覆盖地膜,并搭小拱棚,实现多层覆盖,提高床温。
播种后应封闭小拱棚及大棚,提高床温,促其出苗。
当出苗率达到50%~60%时,及时揭去平铺地膜,防止地膜长期贴盖发生烧苗和形成高脚苗。
壮苗标准∶秧龄50天左右,具4~5片真叶,茎粗 0.2~0.3 cm,生长健壮,节间较短,叶片肥厚,根系发育良好,植株生长整齐,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育苗,齐苗后,如晴好天气,小拱棚内温度达25~30℃时,揭开大棚膜南侧通风,小拱棚膜应日开夜盖,白天揭开,提高透光率,夜间及时盖上,暖床过夜,既要提高床温防止冻害,又应防止光照不足形成高脚苗。移栽前5天,揭除小拱棚炼苗。
1月中下旬育苗,2叶以后,可拆除小拱棚,并加大大棚南侧通风,提高秧苗素质。移栽前4~5天,揭两侧大棚膜炼苗。
1叶1心时,人工间苗,去除细、弱和过密苗。
根据苗龄、秧苗大小和移栽日期,控制温度,调节秧苗生长速度。如苗龄小,可通过延长小拱棚盖膜时间、减少小拱棚和大棚通风口、提高温度等措施,促进秧苗生长。如苗龄大,想延后移栽,可通过提早揭小拱棚、加大大棚通风口、降低棚内温度等措施,延缓苗生长。
移栽前5天,如进行大棚生产,揭去小拱棚昼夜炼苗;如进行露地生产,揭去大棚昼夜炼苗,起苗前1天苗床浇透水,有利带土拔苗。
苗床影响较大的病害是立枯病和猝倒病,当幼苗出土,子叶展开后,用42%三病清30 mL和72%农用链霉素15 g对水12 kg喷雾,8~10天后再防一次。虫害有蚜虫、小菜蛾、菜青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 g对水12 kg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