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2012-11-12 09:46:12杨子祥苏银玲沙毓沧杨长楷木万福麻继仙杨子超
长江蔬菜 2012年21期
关键词:子囊重茬花椰菜

杨子祥 苏银玲 沙毓沧 杨长楷 木万福 麻继仙 杨子超

导读:花椰菜菌核病在花期为害最重,主要以茎基部、花球受害。低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栽培条件对病害发生影响较大,雨水多是病害加重的主导因素,品种、播种期、密度、长势对其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栽培中可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清洁田园、加强田间管理及化学防治等以减轻为害。

花椰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个变种,食用器官为花球,因其柔嫩多汁、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花椰菜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从传统的“细菜”发展成为主要蔬菜作物之一。云南省是我国花椰菜的主产区,年生产面积约3.33万hm2,元谋县地处滇中干热河谷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环境,是良好的花椰菜反季节生产区和种子繁育基地。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种植年限加长,花椰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 de Bary]的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成为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害直接影响了花椰菜的产量、品质和种子繁育,给花椰菜产业造成了极大威胁。

1 症状

病害在花期为害最重,主要以茎基部、花球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当植株茎基部受害时,病部的边缘先呈不明显的水渍状不规则红褐色病斑,然后发生软腐,生成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至茎基部病斑环茎一周后全株死亡。在病茎皮层腐烂、干枯后茎内可看到长出的白色菌丝并夹杂着鼠粪状黑色菌核。花球受害时,球基部呈现黑褐色条状或不规则病斑,随着病情的加剧整个花球开始由下至上发黑,最后花球变为黑褐色,干枯死亡。留种株多在终花期发病,可引起茎部腐烂、中空,表生白色絮状菌丝及黑色菌核;花梗和种荚受害时,病部呈白色或湿腐状,内生黑色细小菌核。

2 病原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 de Bary 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核盘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自然条件下,核盘菌生活史中主要以子囊孢子、菌丝、菌核3种形态存在,并且90%以上的时间以菌核的形式存在。菌核鼠粪状,大小(4~8)mm×(2~3)mm,颜色内白外黑。每个菌核萌发可产生 1~7个淡黄色子囊盘,盘状,直径4~6 mm,盘柄9~20 mm。子囊棒状,栅状排列于盘上,内含8个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大小(8~14)μm×(3~6)μm。侧丝无色,丝状,夹生在子囊间。

3 侵染循环

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种子、病残体、堆肥中越冬,通过土壤、种子及气流传播。条件适宜时,越季后的菌核萌发并散发出子囊孢子,随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子囊孢子接触到寄主,首先在生活力衰弱的叶片及花瓣上侵染,发病后病部菌丝扩展或接触健部使之发病。菌核萌发适温16~22℃,以18℃最适宜,菌丝不耐干燥,相对湿度70%以下发病轻,低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栽培条件对病害发生影响较大,一般排水不良、通透性差、偏施氮肥的田块病害发生重。雨水多是病害加重的主导因素,品种、播种期、密度、长势对其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连作田及长期种植其他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块发病较重。

4 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因素

4.1 前茬作物对发病的影响

菌核病发生与前茬作物密切相关,近些年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造成花椰菜前茬的多样性。前茬若为十字花科、大豆、向日葵等连续种植多年的地块或花椰菜长期连作,会造成菌核在土壤中逐年累积,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增加菌核病的发病几率。调查前茬种植大豆的花椰菜地,结果表明,菌核病发病率比正常轮作田高出20%~40%。花椰菜重茬发生率为15.5%,而且随着重茬年数的增加发病率增加,重茬3年的发病率高达50%。不同轮作模式对病害的发生也有不同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大豆—花椰菜连作地块的子囊盘数量明显高于水稻—花椰菜连作地,即水旱轮作可以有效控制病害。

4.2 气候环境

病害的发生与当地的相对湿度有密切的关系。在温度15~25℃、相对湿度70%以上时易发病。温、湿度适宜且无雨时,病害只在个别地块或局部发生。连续降雨2~3天时大部分地块发病,病害开始流行。据此推断,病害的流行可能是降雨提高了当地的相对湿度,从而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及侵染造成的。

4.3 菌源量

随着蔬菜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土壤中积聚了大量的病原菌,这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土地面积、灌溉条件、交通限制以及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重茬地面积不断增加,这也为病原菌的累积和病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4.4 其他原因

播种时种子带菌;播种地施用未腐熟的带菌有机肥,偏施氮肥;平畦撒播且不中耕松土,造成土壤透气性差等,这些不合理的栽培措施是造成病害发生和流行因素之一。

5 防治方法

5.1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最根本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各地应根据病害实际发生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品种。较抗病的品种有神良金花、长胜65天、佳美50天、庆松85天。

5.2 合理轮作

特别注意轮作换茬,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与禾本科作物水旱轮作,可以有效控制病害。

5.3 清洁田园

及时中耕除草,破坏菌核的栖息环境,可减轻菌核病的发生。收获后及时清园,收集病残体带出地外销毁,不许秸秆还田,以减少菌核数量。

5.4 健康栽培管理

深翻,将菌核埋于地下7 cm以下,抑制菌核萌发出土。适期、适量播种,适当间苗,加强株行间通风透光;施用不带病残体的腐熟基肥,忌偏施氮肥。

5.5 化学防治

播种前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拌种或浸种进行消毒;在病害发生期可选用25%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0%施普乐甲托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效显著。

猜你喜欢
子囊重茬花椰菜
红心曲来源Thermoascus aurantiacus QH-1 的生长代谢特征
老桃园更新再植不怕重茬病 砧木新品种“中桃抗砧1号”对重茬病有免疫力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苹果重茬栽培现状与解决方法探究
孙德岭苦战30年化解花椰菜种子难题
花椰菜高产种植管理技术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11-26 11:50:54
破壁方式对冠突散囊菌有性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粗糙脉孢菌7种子囊型归类教学探究
遗传(2019年11期)2019-11-28 12:03:42
头顶上的花椰菜
头顶上的花椰菜
子囊霉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