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2012-11-12 12:25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培养对象职业高职

徐 彬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云南昆明 65022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在总体战略目标中提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使得“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为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有必要研究和分析各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从目前状况来看,各类教育沟通衔接不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各类教育自成一体,沟通与衔接缺乏政策支持、机制保障和实践探索,不利于各类教育相互学习借鉴;二是学习者进入上一层次学习的途径单一,一次性考试是进入的主要方式和门槛,不利于人才选拔;三是教学方式不尽合理,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内容脱离社会实际,不利于学习者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本文以开放教育、高职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定位入手,对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和培养制度三个核心要素进行分析,采用三类十六项办学分类分项指标,比较开放教育、高职教育相对特长与局限,探讨两者的内在联系与差别,为实现两类教育沟通衔接寻找路径和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高职教育、开放教育定位

(一)高职教育(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简 称UNESCO)制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1997)”(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简称ISCED),教育按照层次共分为三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中学后教育),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其中包括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各级教育分成7个教育层次。其中ISCED5B与我国当前所强调的“高等职业教育”,从层次、类型、目标、课程上看都具有一致性的特征,属于第三级第一阶段。于是,高职教育作为第三级教育中“更加定向于实际工作,并更加体现职业特殊性”(more practically oriented and occupationally specific)的一种特定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5A)相对应。根据《教育大辞典》中的有关条目解释:高职教育“属于第三级教育层次”,而第三级教育“一般认为与‘高等教育’同义”。也有作者建议高等教育类型作如下的区分: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实施面向理论基础、研究准备和高深专业的课程计划,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职业高等教育——主要实施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计划,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归纳总结对高职教育的功能和定位,高职教育属中学后教育,强调学习者就业和技能培养,是以学历教育为主而又有别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承担培养高级人才的职能。

(二)开放教育(distance open education)

通常认为,开放教育属第三代远程教育,也被称为“现代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指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分离或准分离状态的教育形式。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普遍认为开放教育具有几个基本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课堂为中心;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和学习方式上有一定的自主权。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

开放教育作为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教育试点,已试点多年。中央电大进行了“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其要点可以总结为“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为目标,以适合从业人员学习需求的专业和课程为内容,以整合优化的学习资源为基础,以天网、地网、人网合一的学习环境为支撑,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以严格而有弹性的过程管理为保障,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经过多年实践,电大系统所实施的开放教育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一整套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习制度,具有有别于其它教育类型的特征,因此,本文更多的是将该模式下的开放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进行研究。

开放教育培养对象主要为在职具有相当于高中以上学历的学习者,属高等继续教育的范畴,为第三级中学后教育,按照《纲要》的要求,开放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位属于培养应用型本专科层次人才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如前述,高职教育、开放教育从现行分类上分属不同范畴,但具体到我国现阶段两种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两者的定位可以看出:1.高职教育、开放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分别属于职业教育体系高端和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定位相同;2.人才培养规格具有同质性,共同强调与职业和岗位有关的应用性、职业性人才的学历教育;3.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不同的制度设计。基于以上判断,两类教育就有了比较的前提和基础。

二、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核心要素分析

教育是针对人的知识、素质、能力等提升和积累所开展的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过程。要对教育类型进行类比,作者认为关键是对核心要素的把握和认识,应包括三个方面的核心要素:一是培养对象。体现对过程适用范围和对象的界定,主要以年龄段和人的认知能力水平为主来界定;二是培养目标。体现过程完成后所需要达到的效果,主要是对培养对象的知识、素质、能力等的提升和积累的要求,通过培养过程完成后所取得学历文凭、资质证书等来体现;三是人才培养制度设计与过程的组织实施。体现为教与学的制度安排。三方面要素,构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也形成了某种类型教育的基本功能、内涵与特征。从要素之间关系看,培养对象是基础,培养目标是根本,培养制度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培养对象的清晰界定,有利于培养制度的合理安排,从而实现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要求明确,能促进培养制度的变革,满足培养对象的要求。培养制度的创新,将使培养对象更加有效实现培养目标。

下面从三个要素来比较分析两类教育,具体见表1所示:

1.培养对象: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培养对象层次相同,都是面向中学后人群。提供更高层次教育,属第三级教育层次高等教育。前者主要对象为职前,后者重点是职后。

2.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开放教育以职业素养提升为导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两者都围绕应用和职业来设计,具有相近的培养要求和能力要求,前者更强调素质和技能提升,针对性更强,后者更侧重知识、能力的提高,目标范围更为宽泛。

3.培养制度:两类教育由于在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设定上的侧重不同,在培养制度设计是不同的。最关键的区别在于对培养对象从业经验的判断,高职教育以没有任何职业和岗位经验学习者为培养对象,进行培养制度设计,强调做中学、学中做、从头开始。开放教育则以已经就业和有岗位的学习者为培养对象进行设计,强调工作中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和提升。因此,从成长路径来看,两种培养制度是提供了同层次但不同过程的成长路径(见表2)。

可以看出:两类教育在培养对象与培养目标有更多的相同点,为两者的融通奠定了基础和条件。两者的差异性更多由人才成长路径不同引起,两者培养过程的叠合有可能设计出新的一体化人才培养和成长新路径,实现横向沟通,培养对象的进一步前置到中职教育和拓展到本科教育,能实现纵向衔接。围绕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的调整,重新设计和安排培养制度,这是实现《纲要》要求的重点和难点。

表1 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的要素比较

表2 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成长路径

三、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办学分类分项比较

实现培养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从办学实践看,首先需考虑的是找出两种类型教育不同特性和优势。为便于分析,作者结合在办学中形成的制度要求、建设条件和学习者感受,将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涉及内容分为三大类共十六项指标来进行具体比较分析(详见表3),为新的培养制度设计和人才成长路径提供参考。

(一)学习制度

1.体系办学:开放教育由广播电视大学办学,有完整的、运行三十多年的,覆盖城乡的合作办学系统,体系特色和优势明显。广义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强调校企结合、集团化办学,正逐步形成以高职院校为龙头的合作办学体系,但作用和效能还不能与开放教育相比。

2.入学门槛:开放教育验证下一层次毕业证书,通过入学调查即可入学,门槛较低,属于“宽进”的入学方式;高职教育通过高考入学,虽然近年来通过自主招生考试、专升本等方式降低门槛,但方式仍属于“严进”,门槛较高。

3.学制学籍:开放教育学籍终身有效,高职教育学籍为三年,按照专科层次颁发毕业证书,两者专科学制都属于三年制、本科四年制。开放教育学籍的延长更适合学习者在职在岗学习。高职教育学籍更适合应届学生学习,但由于是批量化教学和管理,不利于个性化学习和培养。

4.学分制度:开放教育在开始设计时就采用完全学分制,方便学习者自主安排学习进程;高职教育要求采用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的实施还有待完善和推广。基于课程和完全学分制的推广,可以使学习制度更为灵活、方便。

5.非学历培训:开放教育实行完全学分制,学历与非学历结合条件好,但课程体系安排上未能很好体现。高职教育强调与岗位技能证书结合,非学历培训制度落实更为具体。

(二)教学条件建设

1.信息技术应用: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中应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校园信息化条件的建设,如校园网,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开放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是作为教学重要手段和方式,以网络服务平台、教学资源、服务手段等为特点,无论应用全面性、技术领先性等,都有比较优势和特点。

2.教学资源建设:广义说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施设备、图书教材、实验室等等所有为教学服务的条件,高职教育资源更多从教材、服务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的物化设施设备来建设,开放教育资源建设重点基于现代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呈现方式来提供网络化、虚拟化学习资源。相比而言,开放教育在虚拟化资源上有优势,高职教育在物化设施设备上占优。

3.学科专业建设:学科专业是学校内涵建设主要任务之一。按照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院依据自己特色和优势设置专业,围绕专业建设开展师资、教材、教研、教改等一系列工作,注重与岗位结合、与就业结合、实践性强,学科淡化;开放教育专业设置模式来自于普通高校,但由于同专业教学、辅导教师分散、开展有效教研难度大、教学设施设备投入分散,不利于学科专业建设、尤其是特色专业发展与建设。

4.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围绕专业发展需要,建设符合自身需求的教师队伍,教师通过专业教学、教研团队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开放教育由于专业全国统一设置,地方电大教师重点完成辅导与学习支持服务任务,难以形成团队,教师个人专业素质提升困难,在现有体制下,导致教师在科研、教研、职称等方面发展和进步困难。

5.实验实训条件: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校内实验实训贴近岗位、更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通过校企结合方式,使实习实训过程在行业企业进行,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经验和作法;开放教育依托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学,组织实验实训的困难多、手段少,由于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分散性,落实教学实践成为困难。

(三)学习感受与评价

1.教学过程控制: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以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为主,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对教学实施过程方便控制,对教学效果可以及时调整和安排;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以学生自学和自主安排为主,学习过程控制以学生为主,通过导学进行教学指导和监督,虽然也探索了许多办法和措施,但由于时空的分离,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和把握有难度。

2.考核评估:两类教育目前对学生的考核评估方式主要还是以考试方式进行,不同点在于高职课程由高职院校各专业自主命题考试,同时考虑平时成绩和其它评价要求;开放教育专业主干课程考试大多以全国统一方式进行,由于规模大,要求严,组织上较困难、成本较高,“严出”的评价体系还需要探索。

3.学历文凭:在专科层次上,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虽然学习年限要求不同,但对学生基本要求是相同的,学历文凭不应有差异。但高职教育颁发的是全日制文凭,开放教育颁发的是成人教育文凭。由于政策上的不同,在就业上两种文凭仍有区别。

4.学习培养成本:高职教育按照学年学费收取,开放教育按照课程学分收费,对学习者而言,开放教育学习成本远低于高职教育。

5.校园文化建设:高职教育有固定校园、学生群体,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开放教育,学生与学校的分离使得校园文化建设要有新的内涵、新的形式和新的手段,相比而言难度更大。

6.学生认同感:由于在校与不在校、教与学的集中与分离的差别,开放教育远程学习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会远低于在校学习的学生。

比较分析十六项指标可以看出,学习制度设计上开放教育占优,教学条件建设和学习感受与评价上高职教育有优势,两种办学形式具有较大的交融借鉴和发挥空间,具有互补性和融通性。《刚要》要求职业教育要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继续教育要使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都提出了外延扩张的要求,职业教育强化向继续教育的延伸以及继续教育向职业教育的拓展,无疑形成了两种教育的交汇点和衔接点,为实践探索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切入点和创新点。

四、建议与构想

(一)将开放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开放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应该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成为职业继续教育任务和职能的重要承担者,建议进一步明确开放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定位,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办学职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其优势得到更大发挥。

(二)加强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融合

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横向沟通融合,要从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加强资源的整合和教学方式的相互借鉴,探索以完全学分制为纽带、以课程为基础的教学改革和新的评价体系建立,学历与非学历沟通衔接,实现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立多入口、多出口的教育“立交桥”

表3 办学分类分项指标比较

开放教育向中职教育的拓展,高职教育向开放教育继续延伸,探索人才成长新路径,通过降低高职教育门槛,在更宽泛的人才成长阶段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工作与学习紧密结合,从而建立多入口、多出口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四)提高质量,增强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吸引力

以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为保障,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多元化学习支持服务,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增强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吸引力。

五、结束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建立更加健全的现代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多层次人才,适应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需要,还有许多课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1]杨近,姚启和.高等职业教育概念的界定——兼谈高等教育类型的区分[J].教育与职业,2000,(8):16-18.

[2]何七荣,韦红星.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再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6):65-66.

[3]郭艳阳,王圆圆.关于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2012,15(1):64-65.

[4]单美贤.开放教育模式简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1,(03):25-28.

[5]李海宁,孔令军.远程开放教育内涵发展:理念与实践策略[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9(4):10-13.

[6]叶海峰.开放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4):12-14.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培养对象职业高职
上海市护理学会2020年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验收评估已完成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