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花灯的电视传播现状及策略*

2012-08-15 00:54刘灵仪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花灯栏目戏曲

刘 红,刘灵仪,吴 桐

(1.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2.昆明理工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云南花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说唱演艺,“主要流行于云南境内汉族聚居地区及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区,尤以农村和小城镇为主。”云南花灯内容鲜活真实,形式短小活泼,歌、舞、戏融为一体,风格鲜明独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云南花灯在民间舞蹈“社火”的基础上融合云南当地不同曲种、剧种和民间小调的特点,形成了昆明花灯、呈贡花灯,玉溪花灯,弥渡花灯,姚安花灯、建水花灯等10个支派。2006年,云南花灯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被云南人亲切地誉为“山茶花”,是云南地域文化的象征和精粹。

由于“观众整体数量萎缩,老龄化趋势严重,演出市场不景气,专业人才青黄不接,业余团体缺乏扶持,创作和演出机制不够完善”等原因,以及当下娱乐方式多元化的冲击,云南花灯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使其处于艰难的生存和发展窘境。云南花灯的影响力日渐衰微,长久如此,有濒于消亡的危险。

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花灯的保护和建设“文化大省”的思想,近年来,云南省电视台相继开办了一系列的花灯戏电视栏目,构建了花灯电视传播的现代模式。电视媒体利用技术、传播上的优势,通过制作、播出花灯节目拓宽了花灯戏的传播渠道,扩大了它的受众群体,并且有利于推动花灯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打造地方品牌,对云南花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云南花灯电视传播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现状

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云南花灯艺术,云南省电视媒体与云南花灯进行了亲密接触。2007年11月,当时云南省电视台曾全程直播首届“星耀杯”花灯小戏电视大赛的复赛与决赛,之后的2008年5月到9月,云南电视台又组织举办了首届“俏花灯”灯迷演唱电视大赛。这两次电视大赛拓宽了花灯的传播渠道,促进了花灯小戏的创作,良好的传播效果得到业界和花灯爱好者的一致肯定。

在此基础上,2008年云南电视台娱乐频道开办了《俏花灯》栏目,这是云南省第一个省级电视频道上的专业戏曲栏目。《俏花灯》是一档融传统花灯小戏、经典名段、群众表演为一体的综合专业性栏目,开播后多次升级改版,目前设有《花戏楼》、《名唱段》、《灯迷秀》等版块,从艺术性、观赏性、参与性等各个不同角度,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花灯素养层次的观众需求,是云南花灯的一档品牌节目。

2011年3月云南电视台娱乐频道又开播了《闹花灯》栏目,这是一档综合娱乐性电视节目。周一至周四节目中登台表演的主要是花灯业余爱好者,除此之外还包括目前活跃于云南各地的花灯业余演出团体,如来自呈贡、建水这些“花灯窝子”的花灯文艺队,周日版的《闹花灯 灯友汇》则由专业演员和业余演员共同演出情景花灯剧。《闹花灯》栏目的平民表演形式,为广大灯迷朋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了观众广泛的参与热情,同时也暗合了一部分观众的收视心理,增强了对栏目的认同感。为了提高《闹花灯》栏目的知名度,栏目组定期到不同的社区巡演,给花灯爱好者奉献一台台精彩的花灯节目,同时也拉近了电视媒体和普通百姓的距离。虽然《闹花灯》栏目成立不久,但收视率较高,赢得广大花灯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二)面临的问题

虽然云南省电视台娱乐频道先后推出了《俏花灯》、《闹花灯》等栏目,并力争打造成云南省本土的花灯品牌,但是就目前而言,这些花灯戏栏目和国内颇有代表性的戏曲栏目如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陕西电视台的《秦之声》以及安徽电视台的《相约花戏楼》等相比,在节目质量、互动环节、主持风格诸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节目质量良莠不齐

影视媒体作为影像文化,具有娱乐与消遣、宣传与劝服、引领与再造的属性,故电视戏曲节目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一方面满足观众娱乐消遣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演员的精彩演绎,观众获得一种视听上的享受。但由于受传播理念、经费投入和节目制作水平等限制,一些花灯戏节目制作较粗糙,内容陈旧、模式化。例如《闹花灯》栏目的参与门槛比较低,选手只要会唱会崴花灯,报名之后都有机会到现场录制节目,虽然这样的方式能调动广大花灯爱好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由于把关标准不统一,每期选手的水平参差不齐,临场发挥能力有高有低,有些节目虽然是业余表演但达到专业水平,而有些节目只能是“自娱自乐”、“自我欣赏”,不应登大雅之堂,其中这些低水准的花灯节目,无疑会对花灯戏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花灯戏栏目大多停留在戏曲表演的层面,只是对舞台表演进行简单呈现和记录,略显枯燥、沉闷;再次,在内容选择上缺乏整体策划,如《闹花灯》栏目从周一到周四的节目设置只有三个版块,节目选手的VCR生活短片叙事内容模式化,时间一久,极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最后,有些编导后期编辑工作粗心大意,如字幕上经常会出现错别字,可见细节之处不够用心。

2.观众的互动和参与度较弱

目前电视发展呈现栏目窄播化、频道专业化、对象化的趋势,更多栏目注重观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观众参与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可以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直接参与就是观众亲临现场,与嘉宾、主持人互动,直接参与电视节目录制;间接参与就是观众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形式,参与节目评选、有奖问答等。《梨园春》通过“平民+擂台+选秀”的形式以及主持人的现场主持,充分调动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节目氛围轻松热闹又不失竞争的“火药味”。由于受内容、时长、场地等影响,花灯戏栏目在观众参与互动方面效果不佳,《闹花灯》栏目每期约有三、四十个观众参与节目现场录制,由于台上、台下缺乏有效互动,很多观众正襟危坐、面目呆滞,致使节目氛围较沉闷、压抑。

3.主持风格不明显

“在戏曲栏目综艺化生存的时代,主持人既是栏目的代表者,也是栏目的灵魂。”这就要求戏曲节目的主持人除了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戏曲专业知识,并且自身形象和风格要与戏曲栏目高度契合。如《梨园春》的主持人庞晓戈,机智幽默,大气而不失活泼,为栏目锦上添花;《俏花灯》栏目主持人一板一眼只发挥了报幕员的功能,而《闹花灯》栏目中的两个现场主持人没有很好地调动现场气氛,有跑跑过场之嫌,而且主持风格不够鲜明,个人魅力有限,不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二、改进云南花灯的电视传播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花灯戏电视栏目可以借鉴当前国内优秀戏曲电视节目、综艺节目甚至影视剧的传播经验,提高栏目质量和影响力,增强云南花灯电视传播的效果。

(一)精确定位,凸显云南花灯的草根特色

1.栏目定位

云南花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喜闻乐见、为人传诵的花灯戏作品,如《十大姐》、《绣荷包》、《探干妹》等。丰富的花灯戏歌舞、小戏等作品,为花灯戏的电视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但花灯戏电视栏目应首先立足本地,立足花灯,根据本地的人文环境、媒体资源以及花灯戏的表演特点等对栏目进行准确定位,凸显草根特色,以弘扬、传承花灯艺术为己任,并努力开拓创新,给灯迷呈现原汁原味又不失时代精神的花灯作品。

2.受众定位

目前云南花灯仍是部分农村地区群众文化的主要形式,在一些小城镇也较普及,相对而言大多数城镇的花灯爱好者以中老年居多,农村情况稍微好一些,且云南花灯边崴边唱的表演形式,使云南花灯电视传播的受众群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中老年观众较多、青年观众较少;农村观众较多,城市观众较少;女性观众较多,男性观众较少。针对这一特点,花灯戏栏目在节目内容、节目形式、播出时间等方面应充分考虑该目标群体的心理需求和审美习惯,培养他们固定的收视习惯和节目忠诚度。除此之外,还要通过丰富的节目内容和新颖的节目形式不断吸引、培养青少年观众,调动他们收看节目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使之成为新的观众群体。通过准确的受众定位,花灯戏栏目才能留住老灯迷,吸引新灯迷,收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二)精心制作,提供高品质的花灯节目

电视戏曲栏目一般有现场直播、专场录像、戏曲艺术片、戏曲电视剧、戏曲专题片、戏曲综艺等几种方式,但是“地方戏曲电视节目制作绝不是对舞台演出简单的记录与呈现,而是需要电视导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电视化手段进行二度创作。”目前花灯戏电视栏目主要以专场录像、戏曲综艺为主,为提高花灯戏的传播效果,可以辅以其他的节目形态加以补充和丰富,比如拍摄花灯戏名家名剧专题片等,花灯戏专题片相比实况录像、现场直播形式由于表现手法、制作理念、审美诉求的不同,对电视栏目制作人而言,给其电视传播的形式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而对普通观众而言,更易欣赏、接受,在普及花灯知识,培养观众兴趣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云南花灯的电视传播应从选题策划、采访撰稿、现场录制、后期编辑、包装营销等环各节进行协调规划,本着“为观众着想,为花灯负责”的态度进行节目制作。另外花灯戏栏目应对目前的传播内容进行大胆取舍,积极创新节目内容,如鼓励新戏创作、老戏新唱,引入白剧、傣剧、滇剧等其他表演形式,丰富栏目内容,增强其时代性、包容性和多元性;还可多邀请花灯名家新秀演出,提高节目质量,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同时强化栏目的编排形式,增强互动环节,调动观众现场和场外参与的积极性,这样一方面拉近电视媒体与观众的距离,另一方面又提高了节目的知名度。

(三)经营品牌,提升栏目的知名度

做好电视栏目,要注重品牌的营销推广,提高栏目的影响力。花灯戏栏目可利用品牌优势和影响力策划系列活动,如社区巡演、校园巡演、花灯新戏创作比赛、青年花灯演员选拔赛、民间花灯达人擂台赛等,通过活动的广泛参与度和各种宣传策略来进一步提高栏目的知名度,同时吸引各个层次的观众参与到节目之中;在宣传推广上,根据不同受众、不同场合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如针对花灯爱好者多中老年的特点,在宣传上不能单纯依靠网络媒体,还可通过公交电视、户外广告或发放栏目赠品等形式,更好地引起中老年观众关注,培养他们固定收看栏目的忠诚度。

(四)引进人才,提高制作团队素质

目前要提高云南花灯电视传播的效果,电视媒体一定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制作团队。首先要加强花灯戏栏目制作、编导、营销、策划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策划、管理、营销、创新意识;其次选用播音主持专业功底扎实,具有一定戏曲理论素养、栏目策划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的主持人,并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和立体包装,使之成为花灯戏栏目的招牌,赢得观众的喜爱;另外,增强现场导播、摄像和灯光等人员的节目参与意识,积极展示精彩的舞台表演。

云南花灯的电视传播应充分利用电视媒体自身优势,积极广泛地传播优秀的花灯戏作品,力争打造花灯电视节目精品,以此更好地弘扬花灯艺术,展示花灯魅力,为传承和保护云南花灯做出贡献。

[1]黄林清,靳丽芬.云南花灯歌舞概述[J].民族音乐,2009,(3):25.

[2]杨军,刘佳云.云南花灯、滇剧的发展与保护研究(下)[J].民族艺术研究,2011,(3):21-24.

[3]刘徐州.戏曲电视传播研究[M].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花灯栏目戏曲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挂花灯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栏目主持人语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赏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