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梅,朱 斌,吴俊涛,李秀芝,陈云珠,傅 杨
(1.昆明市植保植检站,云南昆明650034;2.富民县茶桑果站,云南富民650400)
大树杨梅 (Myrica esculenta Buch.-Ham.)由于果实质软多汁、香气浓郁而深受大众喜爱。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是危害杨梅的主要害虫,其以幼虫蛀食危害成熟的杨梅果实,致使果面凸凹不平,果汁外溢,成熟后期虫果率可达80%以上,平均每百果虫量可达615.7头,不仅使产量下降,果实品质变劣,货价期缩短,同时对消费者形成消费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大树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于2005年至2008年在富民县对危害杨梅的果蝇进行系统调查研究,摸清了其发生发展情况,为制定综合防治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6年4月至7月,在富民县茶桑果站杨梅科技示范园内,采用诱饵诱集成虫的方法,按水∶糖∶醋∶酒=10∶6∶3∶1的比例配制成诱集液,果园内按大五点取样法,共设置5个点,每点选2株杨梅树,分别为荸荠品种和东魁品种,用塑料桶盛诱集液悬挂于树上,每隔7 d调查1次,记录诱集果蝇的数量,并更换诱集液。调查株不进行任何防治,采用常规管理。同时,每隔7 d用捕虫网在悬挂诱集液的定点树下进行网捕,每棵树下扫10网,记录捕虫网中所捕果蝇的数量。
分别于2005年、2006年5月果实开始成熟至6月果实采收结束,在富民县茶桑果站杨梅科技示范园内,按大五点取样法选取10株杨梅树进行定株调查,其中5株为荸荠品种,5株为东魁品种,每株树分东、南、西、北外围和内膛5个方位,每个方位在树冠的上、下2层取样调查,每树共调查10个位点,每点随机采摘成熟的杨梅果实5粒,带回室内分别用5%的盐水浸泡2 h,记录幼虫数量。每7 d调查1次。调查株不进行任何防治,采用常规管理。同时,每隔7 d捡拾定点树下落果100粒,带回室内用5%的盐水浸泡2 h,记录幼虫数量。
2008年6月12日果蝇发生盛期,对不同成熟度的东魁品种进行采样,并带回室内用5%的盐水浸泡2 h,调查幼虫数量。
2005年4月至5月,分别在海拔1 640 m的河东果园、海拔1 900 m罗免果园、海拔2 050 m西核果园,应用诱饵诱集成虫,按水∶糖∶醋∶酒 =10∶6∶3∶1 的比例配制成诱集液,其中河东果园与农舍相邻,人畜活动频繁,罗免果园和西核果园周围是杨梅园,环境单一,每个果园按大五点取样法,设置5个点,诱集果蝇成虫,每隔7 d调查1次,记录诱集果蝇的数量,并更换诱集液。
1.4.1 室内观察
6月下旬在杨梅园采摘成熟果实,带回室内置于养虫盒里,观察其生活周期。
1.4.2 室外观察
5月至7月在杨梅园内观察果蝇成虫、蛹的分布,带果实在室内解剖镜下观察其产卵情况。
2006年调查结果表明,用糖醋液诱集果蝇成虫,4月30日以前杨梅处于着色期,尚未成熟,果园内未诱到果蝇成虫;5月10日调查时早熟品种荸荠成熟果实占30%,东魁处于着色期,诱盆内诱到果蝇成虫5头;随着杨梅果实成熟,诱集到的果蝇成虫数量逐渐增多,6月7日荸荠品种完全成熟而东魁品种成熟率达85%以后,成虫数量快速增长;至6月21日杨梅采收结束后9 d,成虫诱集达到高峰期,共诱集成虫489头;之后果蝇成虫数量迅速减少,至7月12日采收结束后1个月,果园成虫诱集数仅为23头 (图1)。
树下用捕虫网捕捉果蝇成虫,其发生趋势和诱集结果一致,6月1日捕到果蝇成虫6头;随着杨梅果实的成熟,所捕成虫的数量开始增多,6月7日荸荠品种完全成熟而东魁品种成熟率达85%以后,果蝇数量快速增长,而成虫高峰期也是在杨梅采收结束后9 d(6月21日)达到高峰,共诱集成虫为748头;后逐渐减少,采收结束后1个月 (7月12日),网捕数为16头。
2.2.1 幼虫发生消长动态
2005年4月至5月持续高温干旱,杨梅果实成熟较为集中,4月20日至5月下旬杨梅采收结束,杨梅果实中均未调查到幼虫危害。
2006年采果回室内浸泡调查,荸荠品种于5月中旬开始成熟,东魁品种在5月下旬开始成熟,这一时期果实内均无果蝇幼虫危害。树上所挂果实果蝇幼虫的始发期是6月1日,当时荸荠品种成熟率达85%,东魁品种成熟率达50%左右,百果虫量为16.9头;随着果实的成熟,幼虫数量急剧增加,至6月14日采收结束,达到发生高峰,百果虫量为615.7头;6月21日对树上残留果实进行调查,百果虫量达261头,随着食源的减少,幼虫数量较前期降低。
对地上落果进行调查,脱落至地面上的杨梅果实也受果蝇幼虫的危害,6月1日落果内百果虫量为41头;随后虫量快速增加,发生高峰期也是6月14日,百果虫量达607.5头,发生趋势与新鲜果实内幼虫的发生趋势一致 (图1)。
2.2.2 不同品种果蝇幼虫危害差异
对荸荠和东魁品种分别进行幼虫危害调查,果蝇对东魁品种的危害较荸荠品种偏重。
对树上采摘的成熟果实进行调查,危害荸荠品种的果蝇幼虫在发生初期、中期和末期的虫口密度分别为8.9头/百果、52.9头/百果和442头/百果,而东魁品种相应时期果内虫量则分别为24.9头/百果、87.6头/百果和859.6头/百果,分别是荸荠品种的2.8倍、1.66倍和1.95倍。对地上的杨梅落果进行调查,各时期也是东魁品种果实内的虫量较荸荠品种偏高,分别是荸荠品种果内虫量的3.56倍、5.58倍和1.45倍 (表1)。
表1 不同品种、不同方位果蝇幼虫危害情况
2.2.3 不同方位杨梅果蝇幼虫危害差异
对杨梅树不同高度、不同方位的果实进行幼虫危害调查,结果表明,不同高度,不同方位果蝇幼虫的发生存在差异。发生前期和中期,上部果实受危害较下部偏轻,上部果内虫量分别是下部果内虫量的40%和38.7%;到发生后期,虫量则趋于相近。对果树外围和内膛果实的危害,则是前期对外围果实的危害稍偏重;到中、后期是内膛果内虫量较外围果内虫量偏高,2个时期内膛果内虫量分别是外围果内虫量的2.07倍、3.35倍 (表1)。
2.2.4 不同成熟度果实危害差异
2008年6月12日果蝇发生盛期,对发生较重的东魁品种的不同成熟度果实进行调查,同株树上完全成熟的东魁果实内幼虫密度达到217.24头/百果,而成熟度为50%的东魁果实内则无幼虫危害。
在河东、罗免、西核3个不同海拔、不同环境果园诱集到的果蝇数量有较大差异。其中河东果园海拔为1 640 m,果园位于村内,与农民住宅相邻,堆放着农家肥,果蝇的虫源基数较大,2005年4月26日杨梅接近成熟时诱虫量达到692头,5月2日进入采收期诱虫量为571头;罗免果园海拔为1 900 m,西核果园海拔为2 050 m,2个果园的周围也是杨梅园,环境均相对单一,无人、畜聚居现象,且果园内较为清洁,果园内果蝇基数较小,4月26日的诱虫量分别为60头和82头,5月2日的诱虫量分别为61头和87头,均较河东果园低很多。人、畜活动和农家肥、垃圾的堆放,为果蝇提供了较好的繁殖滋生场所,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虫源,从而促进果蝇在杨梅上的发生。而海拔高低不同造成杨梅的成熟期不同,其影响果蝇的发生期,但果蝇发生量无明显差异。
2.4.1 室内观察
6月下旬在杨梅园采摘成熟果实,带回室内置于养虫盒里饲养观察,在室温条件下果蝇的1个生活周期为12~14.2 d。
2.4.2 果园观察
5月至7月在果园内观察,果蝇成虫在早晨活动较强,在杨梅果实上舐吸果汁,产卵于果实乳柱间,孵化后的幼虫在果内蛀食危害果肉,幼虫老熟后在落地果内及土壤表层化蛹。
(1)果蝇在昆明地区杨梅上的发生与杨梅的成熟密切相关。杨梅未成熟时,果园内无果蝇发生,当杨梅开始成熟,早熟品种荸荠的成熟果实占30%左右时,受成熟果实的香味影响,果蝇成虫开始迁入果园;随着杨梅果实的大量成熟,迁入果园的果蝇成虫数量逐渐增多,成虫在成熟的杨梅果实上产卵,当荸荠品种成熟率达85%、东魁品种成熟率达50%左右时,幼虫孵化后开始危害杨梅果实;当荸荠品种完全成熟而东魁品种成熟率达85%以后,成虫、幼虫的数量均快速增长,进入发生盛期,幼虫在杨梅果实采收结束时达到高峰;而成虫则在杨梅采收后的7~10 d达到高峰,后期由于缺少食源,果蝇数量急剧减退,并迁出果园。贵州报道果蝇成虫的发生也是与杨梅成熟相关,在采收以后达到发生高峰,与本研究一致,但其有2个盛发生期,且由于杨梅成熟期不同,发生时间与本研究有差异。
(2)当前昆明市主栽的荸荠和东魁品种受果蝇危害差异较大。荸荠品种较早成熟,前期果实内无幼虫危害,至成熟后期,果内才有幼虫发生。而东魁品种成熟期较荸荠品种晚10~15 d,成熟后果内即有果蝇幼虫危害,而且东魁果实肉厚汁多,果蝇较喜食用,果蝇对东魁品种的危害在全发生期内均较荸荠品种偏重。因此,在防治上应以东魁品种为主。
(3)海拔高低不同造成杨梅的成熟期不同,其对果蝇发生期有影响,而不同海拔果蝇的发生量无明显差异。果蝇对杨梅不同高度、不同方位的果实危害存在差异,前期、中期果蝇主要危害下部和外围果实,后期趋于相近。
(4)人、畜活动和垃圾、农家肥的堆放,为果蝇提供了较好的繁殖滋生场所,导致果园内虫源基数较大,果蝇的发生危害加重。因此,杨梅挂果后,应及时清扫果园内的垃圾和农家肥等,以保持果园清洁,破坏果蝇生存和繁殖的环境条件。落地果也是果蝇滋生繁殖化蛹的主要寄主,应及时清扫处理落果,减少田间虫量。
(5)果蝇生活周期短,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一旦杨梅成熟、食源充足,种群数量上升较快,因此应适时监测,及时防治。
[1]崔北超.果蝇的采集和饲养管理[J].生物学通报,2004,39(7):32.
[2]郭建明.樱桃新害虫黑腹果蝇的生物学特性 [J].昆虫知识,2004,44(5):743~745.
[3]李德友,左锐,袁洁,等.杨梅果蝇发生危害与食源调查[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2):77~78.
[4]梁家尧,李凯声.果蝇诱捕器诱捕杨桃桔小实蝇的效果观察 [J].广西植保,2007,20(1):12~14.
[5]左锐,李德友,熊元,等.杨梅果蝇防治新技术研究 [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