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引领大理州农业创新发展

2012-12-08 21:03宋天庆赵慧珠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大理州大麦新品种

宋天庆,赵慧珠

(大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大理671005)

大理州农科所成立于1959年,经过长期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集科研推广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公益型农业科研推广所。2003年被农业部列为重点农科所建设单位。目前拥有科研试验用地3.47 hm2、科研用房 (仓库、种子风干挂藏室、马铃薯组织培养工作室、办公楼)3 540.2 m2、马铃薯网室塑料大棚660 m2及水稻玻璃温室326.4 m2,还有种子生产加工成套设备、机耕机耙农机具、科研用水塘1.64万m3、网络自动化办公等设备。科研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较佳。现有职工55人,专业技术人员39人,其中推广研究员3人,高级农艺师13人,农艺师18人,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中国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2人被评为大理州优秀高层次人才,1人被评为省技术创新型人才,2人列为云南省委联系的专家。人才队伍中大学以上学历3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中青年为主体,人才结构合理,学科带头人知名度较高。水稻、蚕豆、麦类研究优势突出,马铃薯研究起步晚,进展情况良好。“十一五”以来,共获科研推广成果奖12项,其中部级奖3项、省级奖5项、州政府奖2项、厅级奖2项。发表论文77篇,其中国家级期刊48篇。开展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研究、育成品种及示范推广居省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蚕豆“凤系”良种已覆盖云南省蚕豆主产区近60%,大麦、小麦品种在省内年推广面积分别在8万hm2,“凤稻”系列品种年推广面积在5.33万hm2左右。这些良种的育成推广为促进云南省粮食持续稳产高产作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弱筋小麦品种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立项支持。2008年蚕豆、大麦研究分别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及“国家现代农业大麦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水稻研究于2009年列为“云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

1 发挥优势,强化科技成果创新

长期以来,大理州农科所坚持“科研立所、人才强所、开放办所”的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大理,面向全省,紧紧围绕大理州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建设具有区域特色优势学科为突破口,以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引领和支撑大理州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目标,紧紧抓住优势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3个关键环节,集中和优化科技资源,强化优势学科建设,加速新兴和交叉学科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的能力,为推进大理州乃至云南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特色优势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确保农业增产、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1 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成效明显

“十一五”期间,育成推广凤稻19号、20号、21号、22号、23号5个省级审定品种,后继新品系凤稻25号、26号在省中北部区试中表现突出,2011年通过省级同行专家田间鉴定,新育成的凤稻28号、29号在省、州区试中表现较好。凤稻21号、23号品种权申请已进入实质审查程序。育成的凤稻系列品种在全省累计推广 24.59万 hm2,加权平均产量7 980.75 kg/hm2,较原主栽种平均增产903.15 kg/hm2,累计增产22.2万t;引进楚粳27号、28号、29号等品种在本州示范推广10.13万hm2,加权平均产量10 117.5 kg/hm2,较原主栽种平均增产982.5 kg,累计增产稻谷9.95万t。

1.2 蚕豆新品种选育工作硕果累累

“十一五”期间,育成通过省级审定品种凤豆11号、12号、14号,后继新品系在省、州区试中表现突出,凤豆13号蛋白质含量30.4%,凤豆14号蛋白质含量29.5%,凤9745抗锈病、赤斑病,中抗褐斑病;凤9738抗锈病,中抗褐斑病,在品质育种和抗性选育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凤豆系列品种 (凤豆6号、8号、9号、10号、11号、12号)在全省推广应用面积达70.42万hm2,新增产值102469.22万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为促进云南省蚕豆生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3 麦类新品种选育成绩斐然

小麦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 “十一五”期间,育成经省级审定品种凤麦34号、35号、36号、38号、39号,后继品系凤05-394、凤引03-2在省区试中表现突出,已通过省级专家田间鉴评。累计示范推广凤麦 32、33、34、35、36、38、39号 52.52万hm2,新增小麦产量25.28万t,新增产值4.2亿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优质大麦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凤大麦7号表现突出,参加云南省2009年至2011年度大麦良种区域试验和植物新品种DUS测试;凤18-11晋升参加全国南方大麦品种区试;后继啤用大麦良种凤大麦6号优质高产抗病,多项指标达国家优级啤用品质标准,拟报请省级品种认定,产业化开发前景广阔,优势突出。优质高产抗病啤用大麦良种凤大麦6号和饲用大麦品种凤大麦5号,全省累计示范繁殖0.84万hm2,较当地主栽种S500、V43增1030.5 kg/hm2,新增大麦产量866.99万kg,新增产值1733.98万元;继续扩大V43、S500在全省应用推广,2005年至2010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47.20万hm2,新增产量83.07万t,新增产值10.86亿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优质大麦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项目已成为省内先进的优势学科。啤大麦产业化开发初显成效,通过承担完成“大理州大麦新品种选育创新及产业化示范”研究项目,成功选育出啤用大麦品种S500和饲用大麦品种V43通过了省级品种审定,年推广面积达10.67万hm2,在省内应用面积达60%以上,一般较当地生产种增产30%以上。S500和V43成功选育,促进了大理州及云南省啤大麦产业化进程发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酿造工业和畜牧产业等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另外,大理州农科所主持完成的《大理州啤酒大麦综合标准》已被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146·1∽6-2005)发布实施并通过了省级专家考核验收,《大理州啤酒大麦综合标准》是目前云南省大麦唯一地方标准,有力地推动了大理州大麦产业向规范化、优质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1.4 马铃薯研究工作初显成效

紧紧围绕大理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目标,扎实开展新品种选育、脱毒种薯基地建设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通过引种筛选出适合大理州推广种植的品种,大春品种合作88、滇薯6号、品系3221;小春品种会-2、中甸红、丽薯6号、大西洋;接班品种滇薯6号 (PB06)、品系3221、白花大西洋;与云南师范大学薯类研究所合作选育的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合作203通过省级审定,为祥云润凯淀粉厂启动及加工型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在脱毒种薯基地建设及马铃薯高产栽培研究方面亦获得了良好进展,研究进展得到省内同行的认可,2010年作为新成员参加云南省农业厅组织的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试验示范项目研究成员单位。

2 扎实开展科技服务,强化科技创新成果推广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大理州农科所紧扣中央和省、州党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根据云南省农业厅下发的《关于全力做好全年全程科技服务工作的通知》,州农业局《大理州2011年农业工作意见》、《大理州2011年农业科技入户实施方案》的要求,在认真实施好省、州科技创新计划的同时,以高产创建、科技入户为抓手,扎实开展科技服务,强化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发展作用,努力为落实云南省2个计划 (百亿斤粮食增长和农民收入翻番)、大理州实现3个目标 (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1 强化科技创新成果推广,促进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根据云南省农业厅及州农业局下发的关于做好全年科技服务工作文件通知精神,大理州农科所及时制定了《2011年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实施方案》及水稻、马铃薯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同时选拔21名农业技术人员作为农业技术指导员,在完成培育630户 (实际完成1 057户)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0 370户工作任务基础上,负责全州水稻及马铃薯高产创建,并进行水稻旱育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水稻机械化插秧、可降解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等技术培训指导,切实抓好挂钩联系的云龙、永平、洱源、剑川4个县大春粮食作物科技增粮技术措施落实。通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一是科技人员以高产创建和科技入户为平台,进村入户创建高产样板,自身素质明显提高;二是层层抓好增粮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共召开技术现场培训会4 127场次,受训42.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0多万份;三是抓实科技增粮措施落实,抓实高产创建示范样板,主导品种、主导技术得到全面高标准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2011年,全州种植粮食作物27.65万hm2,比2010年增0.2万hm2,预计平均产量5 265 kg/hm2,比2010年增产645 kg/hm2,总产145.48万t,比2010年增产18.58万t,增14.6%;其中水稻6.52万hm2,平均产量7 950 kg/hm2,比2010年提高60 kg/hm2,总产49.03万t,比2010年增8.5%,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

2.2 高产创建增产成效明显

2011年全州完成水稻高产创建27片1.85万hm2,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样板1 333 hm2,水稻机械插秧113 hm2。种植品种高海拔稻区以凤稻19号、21号、23号等凤稻系列为主,中海拔稻区以楚粳27号、28号、29号等楚粳系列为主,低海拔籼稻区以抗优98和滇超1号优质高产品种为主。配套关键技术为肥床旱育、扣种稀播、培育带蘖壮秧、精确定量栽培;机械插秧配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优化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等。由于高产创建示范样板坚持良种与良法配套,高产创建示范增产效果明显,经测产验收,27个示范片产量达10 425 kg/hm2,比上年增产772.5 kg/hm2,增8%。

完成马铃薯高产创建13片8 730 hm2。主要种植品种为合作88、丽薯6号和7号、中甸红、会-2、剑川红等,采用的关键技术为高垄双行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管理和统一良种、统一规划、统一方案、统一病虫防治等。13个示范片测产单产达36 765 kg/hm2,比上年增产2 955 kg/hm2。

3 突出区域特色优势学科建设 巩固优势学科地位

2011年大理州农科所紧紧围绕大理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突出区域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强化科技自主创新,巩固优势学科地位,继续加强稻、豆、麦、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研究,按年度计划认真开展新组合配制、杂交后代定向选育、新品种系试验示范推广等一系列工作,各项研究进展顺利,取得的主要成绩是水稻新品种凤稻25号、26号在省中北部水稻良种生产试验中表现好,通过省级同行专家田间鉴定,凤稻21号、23号选育项目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新育成凤稻28号、29号在省、州区试中表现较好,凤稻21号、23号品种权申请已进入实质审查程序,凤稻25号、26号、27号申报品种权;蚕豆品种凤豆15号通过省级品种审定,新育成的凤豆15号抗锈病、中抗褐斑病,在品种抗性和高产选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蚕豆研究室被州总工会评为大理州工人先锋号;小麦品种凤615和凤1128通过省田、地麦区试进入省生产试验阶段,凤大麦5号推荐参加省大麦品种登记,凤大麦7号申请品种权保护。

4 建议

州 (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肩负着科研与推广的双重任务,在立体农业特点明显、农业生产区域性极强的云南省,州 (市)级农业科研推广单位的功能作用更是不可替代。目前云南省州 (市)级农业科研推广单位主要从事粮食作物研究推广,创新成果带来的主要是社会效益,自身发展有赖政府强力支持。为了充分发挥州 (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作用,通过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支撑云南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议政府加大对州 (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支持力度。

猜你喜欢
大理州大麦新品种
圆茄新品种——“京茄黑宝”种植栽培技术
青菜新品种介绍
世界和中国的哪些地方产大麦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大麦若叶青汁
新品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