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云,徐建波,龚 波
(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基于IPD模式的本科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探索
王润云,徐建波,龚 波
(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本科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训练的最好平台,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如何用项目管理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一个端到端的本科毕业设计全过程,是论文重点研究的问题。论文首先从当前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接着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并借鉴IPD集成产品开发模式的原理方法,提出了本科毕业设计中跨专业团队的构建以及结构化流程模型原型。实践证明,这种用新理论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全过程的创新,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
IPD;毕业设计;跨专业;结构化流程
在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中,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存在一名老师带本专业数名学生的状况,导致学生视野狭窄,忽视各学科理论之间的交流,这样不利于培养跨学科复合应用型的人才。整合教学资源,由多名不同专业的老师共同指导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有益于培养本科复合应用型的人才,有益于培养学生跨专业的职业技能并跨专业求职,扩大求职面,这种做法应受到重视[1]。
首先,我们来分析下目前大部分学生做毕业设计时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学生有好的创意,但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无法有效的实施;另外一种是部分学生有很好的技术,但由于没有好的创意,他们缺乏对业务流程的了解;还有一种是有很好的理论知识,却找不到实践的机会。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我们现在的毕业设计质量不佳。举个常见的例子:教师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安排的毕业设计任务是设计一个财务管理系统,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编程很熟悉,但他对具体的财务管理流程根本不熟悉,所以开发出来的系统业务逻辑混乱,几乎没有任何应用价值,然而我们财务专业的学生对财务管理流程很熟悉,可对计算机编程技术又不很懂,他们也无法单独去开发一个好的财务管理系统。而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财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项目进程管理不懂,无法把握自己的开发进度以及协调各种资源。与此同时我们管理专业的学生对项目管理很在行,却为自己快毕业了还找不到一个可以实际管理的项目发愁。那么怎么解决这些现实问题,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让设计出来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这是论文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IPD是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的缩写,即“集成的产品开发”,是新产品开发管理的一种模式,其思想来源于PACE。在此基础上,Motorola、杜邦、波音等公司在实践中继续加以改进和完善,由IBM在学习、实践中创建并成功地协助华为实施了该体系,华为的成功也证明该模式是一种高效的产品开发模式。IPD认为产品开发要关注七个要素,包括异步开发与共用基础模块、跨部门团队、结构化流程、项目和管道管理、客户需求分析、优化投资组合、管理的衡量指标。此外IPD还认为产品开发有几个关键点需要重视,包括业务决策评审、技术评审、发布阶段和生命周期阶段的工作,以及产品开发团队(PDT)中各角色职责的定义[2]。当然,学校毕竟没有企业那么多资源,作为本科毕业设计,我们也无需按照IPD的7个要素严格执行。所以论文整合了部分要素,现就其中最重要的跨专业团队模型以及结构化流程模型重点进行阐述。
IPD的关键要素包括:跨部门的团队、结构化的流程、IT支持等。论文根据一个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仿照IPD的开发模式,给出一个跨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模型,该团队模型主要包括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图1):
横向协调团队:该团队主要是由不同学院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组成,由他们负责课题的发布,毕业学生的分组以及日常的管理工作。
系统设计团队:该团队主要完成两部分的设计工作,一部分是业务流程方面的设计,另外一方面是系统开发技术层面的设计,比如数据库设计等。该团队主要是由财务专业的学生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组成。
系统实施团队:该团队主要完成系统的开发与测试,开发过程主要由计算机学院的学生组成,测试包括业务功能测试和程序代码方面的测试,这需要财务专业的学生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共同完成。
项目管理团队:该团队主要是由管理专业的学生组成,它的作用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管理整个项目小组;
(2)将毕业设计的工作任务具体分配到设计与实施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指导各个小组成员制定详细的各职能领域的工作分解结构;
(3)保持项目的正常沟通,当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做出决策。当自己不能决策时候,可以向横向协调团队反馈。
(4)做出各个决策评审的日程安排和准备,将项目计划,业务计划、风险计划提供给横向协调团队的老师们;
(5)从横向协调团队获得确保所需的资源的及时准确到位;
(6)确保开发,测试,工程,市场,财务等子计划的协调统一进行。
当然团队与团队之间不是孤立的,他们通过IT支撑平台能进行快速的有效沟通。自此模型中,教师只负责横向的协调,在业务方面不再对每个团队进行纵向的指导。
图1 跨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模型
结构化流程是指产品开发流程被明确地划分为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生命周期6个阶段,并且在流程中有定义清晰的决策评审点。决策评审点有一致的衡量标准,只有完成了规定的工作才能够由一个决策点进入下一个决策点[3]。结合专业实际情况,笔者把流程分为创意立项、计划、开发测试、评估验证、设计发布、关闭六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跨专业毕业设计结构化的流程
在跨专业结构化流程模型中,不同阶段,不同成员,需要按照流程完成自己的各项工作。教师平时对学生设计的管理工作,基本上是由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完成,这样能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能让每个学生在每个流程阶段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整个流程中,团队之间的沟通,需要借助于IT信息技术支撑平台来快速完成。这些IT平台,我们可以借助于QQ群或者EMAIL的方式,进行快速的信息交流。当然,学校也可以开发专门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用来指导设计。
笔者借鉴以前在华为公司工作的经验,以及以往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竞赛的情况,结合当前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实际,把IPD的产品开发模式推行到本科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管理中。一方面把指导老师从日常管理的琐事中解放出来,大大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做一次真正的产品设计、开发以及项目管理人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无疑是一次很大的帮助。
[1]许兆棠,张恒,汪玉祥,等.整合教学资源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06-208.
[2]Mark zho.主流新产品开发模式介绍及比较[EB/OL].http://manage.org.cn/Article/200612/41353.html,2006 - 12-13.
[3]朱瑞萍.IPD——一种集成的产品开发模式[J].各抒己见,2003(12):41-42.
G64
A
1674-5884(2012)02-0052-02
2011-12-07
湖南省教育厅项目(G21025);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KDXC1003);湖南科技大学校特色专业项目(G30902)
王润云(1960-),女,河北唐山人,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研究。
(责任编校 朱正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