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曼周海明
(1.南海东软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00;2.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佛山 528200)
关于高职高专“2+1”人才培养模式调查与思考
李 曼1周海明2
(1.南海东软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00;2.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佛山 528200)
从在校生、毕业生、教师、企业、家长5个角度进行调查研究,全方位反映高职高专“2+1”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认同度、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效果,并提出采用定制班、实习基地、个人实习、项目经理、个人创业5种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实习需求,以提高实习效果。
高职高专;“2+1”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建议
“2+1”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近年来实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应用于三年制高职院校,即学生在校三年中,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后一年在企业学习。它的最大优点是强化了教学的实践环节,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工作联系紧密,既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缩短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
我们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在校学生、毕业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全方位地考察高职高专“2+ 1”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认同度、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不断完善和改进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
本次调查涉及5个方面,依次为在校学生、毕业生、教师、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学生家长,共计157人。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电话调查方式,问卷有供选择的客观题和主观问答题,其中,以客观题为主。问卷共发放174份,回收有效问卷157份,有效回收率90.2%(见表1)。
表1 调查统计表
“2+1”模式的社会认知度 93%的在校学生、96%的毕业生、97%的教师认为了解“2+1”人才培养模式,而30%的企业和27%的家长对其不了解。“2+1”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种,近几年在我国一些高职院校中开始实施。学校在实施此培养模式时,重视对教师和学生的宣传,却忽略了对企业和家长的宣传,造成该模式在校内认知度高、校外认知度低的两极分化局面,企业和家长的不理解,可能会影响其实施效果。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企业和家长的沟通,取得企业和家长的认同与支持。
“2+1”模式的社会认同度 虽然学生和教师对“2+1”模式的认知度比较高,但认可度较高的恰恰是对该模式不了解的企业和家长。企业和家长的认可度高达95%和80%,而在校学生的认可度却只有52%。学生虽然了解,却并不太接受这种教学方式,造成认知度与认可度背道而驰。与此相反,家长却对该模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大学最后一年的学习方式时,67%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去企业实习,30%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在校内学习,还有3%的家长不清楚怎么安排比较好。说明家长比较认可“2+1”模式,认为该模式可以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能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对教学质量的担心 学生不认可“2+1”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因之一就是担心缩短了教学时间。2/3的教师和1/2的学生认为缩短了教学时间会影响教学质量,学生无法深入学习理论课程,导致学生缺乏专业知识,会降低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障碍。学校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在缩短校内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应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对教学方式改革的态度 在前两年的校内教学中,54%的学生感觉学习压力较大,14%的学生认为完全不能适应。对于教学方式改革的态度,51%的学生认为“2+1”模式把3年的课程浓缩在2年内来完成是行不通的,应该延长学制或者按照正常的3年时间来上课;46%的学生认为应该压缩非重要课程的学时,持该观点的教师有69%。说明学生对目前的教学计划安排不甚满意,学习压力较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将目前人才培养的方案修改为“2+1”人才培养模式是改革的当务之急。
对劳动报酬的态度 学生、家长、企业一致认为,应该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劳动报酬,但对怎么支付有分歧(见表2)。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薪酬制度,以保证实习学生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也有利于调动实习生的劳动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表2 给实习学生支付劳动报酬调查结果表
签订劳动合同问题 42%的毕业生与实习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正在实习的学生只有10%打算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有33%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打算留在该企业工作,57%的学生还在观察中。从毕业生的情况看,他们对实习企业的认同度还比较高,近一半的学生选择留下工作,“2+1”模式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明显。但正在实习的学生由于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不清楚、对企业不满意、想再寻找更多的机会等原因,职业稳定性不高,实习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需要企业、教师和家长继续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对实习学生的监管 63%的家长非常了解孩子的实习情况,33%的家长不太了解孩子的实习情况,还有3%的家长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现在是在校内学习,还是在企业实习。家长不清楚学生的学习工作状况,这与部分家长不了解“2+1”教学模式有关。50%的学生和75%的企业认为应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校内指导教师与学生主要通过电话、邮箱、QQ等方式联系,每周至少联系一次,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教师不定时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学生每月向教师提交一次实习日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教师可随时掌控学生的实习状况。企业也有专门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并负责与校内指导教师的沟通。电话访谈的结果表明企业对实习生感到满意。
“2+1”模式的推广 78%的教师对是否应该在高职高专中推广“2+1”模式持谨慎态度,认为不应该全面推广,要区分专业对待。有51%的教师认为自己任教的专业适合推广,44%的教师认为不适合推广,5%的教师不清楚是否应该推广。因此,在全面推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应充分结合专业特点、行业性质、市场行情等。
“2+1”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在77份主动填写对“2+1”看法的问卷中(见表3),家长担心的问题集中在:交了三年学费只上了两年课;学生出去不安全;担心孩子对社会不了解,希望教师多指导;担心孩子不适应社会,在企业学不到东西。教师的担心集中在:学生管理难度加大;实践工作安排有困难;学生实习不认真;减少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担心的问题集中在: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只能学到皮毛;学校管理上有问题,学生经常要回校,不利于工作;过渡不好,学生很迷茫;难以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对学校提供的岗位不满意。
表3 对“2+1”的看法调查结果表
(一)精心设计,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学校要设计好“2+1”改革的整体实施方案,并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从学生入学即进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宣传,除了需要提高学生的认知度,更需要通过两年的理念转变,提高学生的认可度。针对学生担心的教学质量、实习岗位、学校政策等问题,提前制定好相关的政策并做好宣讲,让学生认识到“2+1”对他们的作用,从而积极接受并参与,提高实习效果。
学校还需要通过打电话、寄邮件、写信等方式,让学生家长全面了解“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可请家长协助学校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实习岗位,监督管理学生的实习,保证实习得以顺利实施。
学校还需加大对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力度,以便企业能深入了解“2+1”的教学改革模式,取得他们的支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使教师、企业、学生、家长四方积极参与,实现“多方共赢”。在确定实习单位之前,学校应搭建一个企业需求与学生、家长需求交流的平台,通过单位选人,学生选择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和学生真实职业环境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找到企业、学校、学生、家长四方利益的结合点,才能保证后续实习有效地进行,并逐步扩大“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力。
(二)课程改革,使学生专业知识更扎实
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将原来三年的课程在两年内完成,这就需要按照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在课程体系改革上,按照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建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模块、核心技能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整个课程体系要体现出“职业技能优先”、“注重职业素质和人文科技修养”等原则。
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按照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广泛运用情景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式以及案例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核心技术课模块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校内课程教学内容、技能训练与校外顶岗实习要求融通。
(三)实习形式多样,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定制班(订单培养)实习方式 由学校与公司制定合作计划,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进行选拔、面试,成立企业冠名的“XX订单班”,“XX定制班”。定制班的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前两年的校内教学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专家负责指导,完成文化基础素质课程、专业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第三年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以企业岗位锻炼为主,校内教师负责指导,结合专业方向和岗位要求进行“特色”培养,最终完成结合实际岗位的“订单”式培养。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集员工和学生两种身份于一身,在真实的工程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学习做事做人的本领,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参与生产、经营实际,选择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项目,使学生形成动手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与企业共同开设了“用友ERP定制班”、“金蝶ERP定制班”、“SAP定制班”、“珠海天思订单班”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实习基地的实习方式 实习基地建设是学院、企业、学生“三赢”的合作模式。通过教学与顶岗实习交替进行的方式,企业充分利用高职教育的优势,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专业人才,实现人力资源供应与需求的平衡。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行业的优势,通过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实习方式,使学生的培养体制与市场紧密结合,使培养的人才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校学习期间,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
单独外出的实习方式 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明确目标和职业规划的学生,在符合学校规定的情况下可以单独外出实习。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后,向学校提出单独实习的申请。首先,由教务部审核学生成绩,要求没有不及格科目,且平均成绩达到70分以上的学生,才能单独外出实习。对学生成绩的审核,是为了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成绩较差,特别是有不及格科目的学生,需要教师继续指导学习,因此,不能单独外出实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有较好的个人行为控制能力,可以单独外出。其次,由指导教师审核学生的实习岗位,要求有一定的专业相关度,企业配备专门的项目指导教师,能保证学生的实习工作可控,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再次,由学校、企业、家长和学生签订四方协议,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义务,保证学生的实习安全、可控与高效。
项目经理的实习方式 由教师工作室或者SOVO的虚拟公司承接真实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项目经理方式完成这些项目。如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以项目组的方式,承接了网站制作、网上销售、网店维护等项目,并与企业签订合同,按时按质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学习效率很高,学习的内容可以马上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接洽、签约、设计、实施、总结,积累了项目经验,提高了学生独立承接项目和担任项目经理的能力。学生很欢迎这种学习方式,对个人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
个人创业的实习方式 现在的学生创业意识越来越强,创业成功的例子也越来越多。结合社会创业环境及学生意愿,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在“2+1”项目中专门设立了创业班。由学校提供专门的“2+1”实训室,按公司格式装修,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学生可以组成虚拟公司创业或者开淘宝店创业,学校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
调查证明,“2+1”人才培养模式能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2+1”人才培养模式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坚守角色定位并实现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对“2+1”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探索解决,才能将“2+1”模式更好地实施和推广,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1]刘珍刚.“2+1”人才培养模式在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8,(4).
[2]朱冬林.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的措施[J].考试周刊,2010,(16).
[3]王秀云.物业管理专业“2+1”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子商务,2010,(10).
[4]许均锐.高职汽车类专业“2+1"订单培养模式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5]杜卫新.高职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的实施与管理[J].职业技术教育,2009,(20).
[6]何小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再思考[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8,(15).
[7]贺芳.高职“2+1”教育培养模式的新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0,(3).
G710
A
1672-5727(2012)05-0010-03
李曼(1979—),女,河南新乡人,回族,硕士研究生学历,南海东软信息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