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证融通”为导向的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研究

2012-11-06 07:01刘敏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融通实训

刘敏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90)

以“双证融通”为导向的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研究

刘敏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90)

“双证融通”制度是对“双证书制”的进一步发展。将“双证融通”作为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同时,也是培养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高职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举措。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报关与国际专业实施以“双证融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取得了成效。

双证融通;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

“双证融通”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实施“双证书”制度是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保证从业者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入职前实现职业标准化的基础条件。“双证融通”制度是对“双证书制”的进一步发展,即通过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采取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培养模式,实现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双证融通”制度源于2002年国务院 《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规定:“部分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主体专业,经劳动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其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视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即“双证融通”)。2004年7月6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在全国百所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工作》的通知。截至2010年,全国已有约500所高职院校正在围绕“双证融通”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与模式,建立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以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将“双证融通”作为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既是落实教育部文件,对职业资格证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认可并推行落实的措施,也是对传统高职教育的规范和调整,是培养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高职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举措。实施“双证融通”既可确保在高职教育中体现“双证书”的水平,同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又可贯彻“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重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双证融通”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2007年,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以下简称报关专业)开始实行“考证促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实践性探索。2008年,报关专业开始正式实施以“双证融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实践,并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

构建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与企业的作用,进行职业分析,确定具体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要求,确定符合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使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进一步具体化、个性化,构建以适应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体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

重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在高职教学中,要真正使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使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必须贯彻“产学合作”的思想,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针对现有的课程内容与学生职业能力要求不相适应、滞后于行业发展等问题进行改革,按照行业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从而保证职业课程结构组建的科学性,使重构的“双证融通”课程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和较高的技术含量,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的一致性。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应是一种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因此,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不仅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展综合实践训练,强化岗位技能,还要在教学中将对学生的职业训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职业的热爱、敬业、执著、投入以及坚定的职业信念,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创新的职业精神。

改革传统课程的考核方式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有利于“双证融通”的实施,还必须创新考核方式,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要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积极实行“以证代考”,建立与职业标准相匹配的考核标准与考核大纲,确定职业能力考核方案,同时,引入社会评价体系,从而使考试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及行业需求相衔接。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设“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是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落实“双证融通”工作的关键。目前,我院报关专业所有教师均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并通过引入企业的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项目,积极鼓励教师指导部分优秀学生参与,从而使教师更真实地了解企业与行业,促进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同时,我们还建设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来自企事业单位的高管和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一方面,很好地满足了专业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争取行业的支持,使专业建设更贴近社会需求。

“双证融通”的实施效果与应用价值

我院的报关专业已完成了“双证融通”模式的课程改革,重构了课程体系及标准,有效的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培养的高职人才逐步得到了社会及行业的认可,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大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不断上升,逐步形成了报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学习情境与工作任务,改革考核方式 首先,通过对珠海市国际航运企业进行调研,并邀请海关、检验检疫局、珠海水运协会等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调研后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论证、归纳和总结,从而确定了报关专业4个基本职业岗位,即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再依据这4个岗位确定了学生应该熟悉的典型工作流程和应该独立完成的工作项目,继而确定了“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了适应企业需求的学习情境。为了让学生在仿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各岗位的实务操作技能,我们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如教学内容的选取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实施“一体化”项目教学和情境式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将过去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形成“教学做”一体化,变实训室为课堂,变课堂为实训室,真正做到教学“理实一体”等。此外,为了在专业中顺利实现“双证融通”,报关专业的课程教学计划先按照23门专业课、7个专业实训模块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基础职业素质和职业单项技能,然后,通过综合性的职业技能模块进行实践教学,即以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轮岗技能强化培训等真实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例如,在2007级学生的教学中,我们将已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先安排到珠海市建龙报关行进行一个月的报关业务强化培训,再安排到珠海市新宏安物流公司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使学生既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又体验了实际岗位的工作,在这种真实性的职业锻炼中,学生的职业素质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在考核方式上,我们也突破了传统闭卷考试的方式,实行考试方式的多样化、灵活化,并明确了每门课程的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和考核标准。“双证融通”课程均实行“以证代考”,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化考试代替4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期末考试。同时,制定了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修订了考核方式。此外,除“考证”外,还加强了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以此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了一批“双师”素质教师 在“双证融通”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培养了多名具备“双师”素质的骨干教师。为提升学生考证的信心,帮助学生复习备考,并使专业教师熟练掌握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标准,报关专业对专业教师实行了“持证上岗”,即讲授“双证融通”课程的专业教师必须持有与学生相同级别或更高级别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报关员资格证”、“国际货运代理资格证”、“高级物流师”等。这是弥补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推动专业“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保证。报关专业校内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职业资格证”是佐证“双师”素质最重要的基本条件之一。

表1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校内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情况一览表

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2008年,我院成功申报了校级课题《以“双证融通”为导向的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研究》,并着力在经济管理学院逐步推行“双证融通”制度。目前,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双证书”的通过率已达95%以上,有20门专业核心课程已经实行“以证代考”,改革了考核方式,更为学生乐意接受,培养的学生由于持证在手,更受企业欢迎。我院还建设了两门校级精品课程:《报关实务与实训》、《国际货运操作》,已完成了基本的实训教材和配套的多媒体题库,丰富的课程资源会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与企业合作的校本教材《码头集装箱操作实训》也进入操作阶段。此外,在条件成熟时,我们将与珠海市乃至广东省行业协会合作,将国际货运类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点引入我院,建设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配套的高质量综合实训中心,使我院成为珠海市乃至珠三角地区开放性考证、培训的重点院校。

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师资不足 我院引进的教师大部分是直接来自高校的研究生,比较缺乏实践经验。为了使教师能适应实训教学的要求,除了要求所有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之外,我们还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持证上岗”,这个“证”指的就是与报关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高级物流师、报关员、国际货代员证书等等。即使这样,仍然不能满足在实施“双证融通”中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来自企业并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教师仍然十分缺乏,“双师型”教师、高素质教学人才依然紧缺,“管—教—学”的矛盾还较为突出,不能满足现有办学规模和专业群发展的需要。这也成为制约报关专业整体实力提升的“瓶颈”因素。我们将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社会与行业引进等方法,进一步加强专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与“双证融通”教学改革相对应的教材建设薄弱 我院实施的“双证融通”教学改革尚无全国统一的高职高专教材,尽管专业组织教师自编了部分专业教材如 《物流仓储与配送实训操作》、《国际货运实训操作》等,但仍不能满足专业实训教学的需求,导致部分专业课程开设难度增大,与专业建设的目标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期待着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解决实训教材问题。

“双证融通”实训基地建设不足 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双证融通”的重要载体。目前,我们使用的不少软件产品确实具有实际运作的企业特性,但不能充分满足“考证”教学的需求,还需要与供应商共同开发教学软件;在硬件建设上,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还不能完全做到与生产一线需求同步,需要建立一批与专业实践教学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校内外真实性实训基地,在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使学生完成“考证”实训。

以上种种不足,都需要在专业成长与学院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加以改进。在“双证融通”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遇到的较大困惑是:(1)如何使学生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与行业真正需要的岗位能力相对接;(2)如何将职业资格证书的一次性的、终结性的考评转变为过程性的、形成性的考评。目前,我们准备在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将“1+X”的职业标准鉴定新模式作为研究重点:“1+X”中的“1”代表国家职业标准鉴定的内容,“X”是指在国家职业标准基础上,由行业专家、企业、高职院校等组成职业鉴定专家队伍,依照不同职业资格证书的特点,对职业资格的标准进行补充。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培养出的学生个个有真才实学,得到市场认可,还可以进一步推动职业标准的调整与开发,对促进高职教育“双证融通”类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1]周大农.论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双证融通,产学合作[J].职教论坛,2010,(17).

[2]刘敏.“考证促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实践性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3]巴世光.“双证融通”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11).

G712

A

1672-5727(2012)05-0021-02

刘敏(1976—),湖北潜江人,硕士,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国际航运管理。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融通实训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二元对立中实现多元融通——论张曼君的导演思维及其实践意义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研究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