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正喜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00)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石正喜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00)
在提出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本文对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详细提出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方案,并对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案
信息产业是21世纪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软件产业则是信息产业的引擎。据工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3364亿元,在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中所占份额超过15%,软件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软件业从业人数超过200万人,1~10月份全国软件出口额为213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其中,外包服务出口额为41.8亿美元,同比增长45.7%。据预测,软件业从业人数每年仍将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软件技术作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核心技术,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发展,软件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软件企业培养能够胜任软件产品的开发、测试与维护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找准专业定位,加强专业课程体系与内涵建设,达到学以致用,提高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建设思路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本专业应树立“开放、融合、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构建“前沿、综合、实用”的培养体系。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对学生职业行为的培养;强化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自主创新能力的训练;将企业项目引入专业课程教学,构建企业化的实训环境,让学生融入IT企业的真实环境,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同时,应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企业技术发展情况和毕业生就业调查情况,不断调整和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满足社会对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
总体目标 本专业应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加强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在软件相关企业从事软件编程、模块设计、模块级测试和软件销售及维护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图1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分析图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结构分析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软件企业中,开发人员基本上分为三类:软件项目管理人员、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基础软件工程师,这三类人才需求呈“金字塔”式分布,如图1所示。第一类软件项目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需求分析、需求管理和控制以及结构设计。这类人才要求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既是技术能手,又是管理骨干,能够带领团队不断开发新的项目,不断抢占技术制高点,不断占领市场,一般在软件企业担任技术总监、项目经理的角色,约占10%左右;第二类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详细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这类人才位于金字塔中间层次,能够将开发项目形成系统设计思路并组织实施,并能对编程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测试和验收,一般担任系统分析师或系统架构师的角色,约占20%左右;第三类基础软件工程师,即通常所说的“软件蓝领”,这类人才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软件代码的编写和输入、软件的运行维护和使用、软件的安装和运行前的调试、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管理、软件的销售和相关的技术咨询等。这类人才要求知识面较广,能够熟练掌握1~2种比较常用的软件开发平台,熟悉企业及数据库的使用,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基本流程与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这类人才的需求量是最大的,约占70%左右。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结合软件技术专业的建设目标和人才结构分析的情况,可以明确本专业的定位:面向全国、面向未来、立足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浙江各类工业、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部门和IT行业,培养能够按照软件工程规范,熟练运用1~2种比较常用的软件开发平台,完成程序编制任务;对软件项目需求分析、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等具有一定的了解,能承担企业软件开发过程中技术秘书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的软件技术工作能力,适应软件的应用维护、技术咨询和销售等工作,适应IT产业发展的实用型软件中高级技术人员。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市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为基本依据,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培训理念,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基点,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为此,我院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主要参照职教专家提出的职教课程开发模式进行,如图2所示。通过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开发以工作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课程。通过市场需求调研和考察,归纳出软件技术专业包括的三个工作岗位:程序开发、数据库应用、软件支持。通过分析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确定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技能目标和关键能力目标,得到基于工作任务的三大模块化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图2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开发模式图
教学环节实行“教学做”一体化 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必须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应采取做中学,学中问,问中做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师的作用应从以传授为主转变为以引导、分析及指导为主;学生的角色应从以被动地听为主,转变为以主动地练为主。这样,才能符合认识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实现教学目的。对于每一次课程教学均应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基础知识学习→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学生点评→教师点评→总结提高的步骤加以实施,在教师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后,学生再继续完善练习,然后,教师再点评,形成学生练习与教师点评的循环。这样,每一次课教与学的任务都非常明确,并且每次都能完成阶段项目任务的一部分,当该阶段对应的所有课程学习完成后,该阶段的项目也基本完成,再通过提供一个综合实训环节,即可完善此项目,比较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
表1 基于工作任务的三大模块化课程体系表
建设立体多维的课程考核方案 要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要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考勤、课堂讨论、提问、学生作业、平时项目完成情况、综合项目情况、理论考试及学生团队协作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要予以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要兼顾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评定,鼓励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培养中养成相关的素质。课程考核的总体方案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考核的总体方案表
笔者介绍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方案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软件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新设的专业,软件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同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就一定能探索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1]徐国庆.工作结构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5,(8):71-74.
[2]石正喜.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项目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0,(6):42-44.
[3]陈庆合,施燕丹,王树斌.论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及其组织[J].职教论坛,2010,(12):10-13.
[4]张友辉,肖凤翔.关于行为目标取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想[J].教育与职业,2007,(24):14-17.
[5]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22):70-75.
G712
A
1672-5727(2012)05-0040-02
石正喜(1967—),男,江西九江人,硕士,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计算机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以及教育管理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