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的审视与分析
——以备课研究为例

2012-11-06 07:32杨裕虎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笔者有效性

杨裕虎

(浙江省杭州余杭区瓶窑镇第一中学 浙江余杭 311115)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的审视与分析
——以备课研究为例

杨裕虎

(浙江省杭州余杭区瓶窑镇第一中学 浙江余杭 311115)

随着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也越来越被关注,如何有效提高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是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等对有效的备课进行了审视与分析,着重从当前备课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研究认为提高备课的有效性首先要端正态度,其次认清四种关系并抓住三个环节,最后还有依据课堂结构特点有针对性的备。

初中 体育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审视与分析 备课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初中体育中考的全面执行推动了初中体育课在学校教育地位的提升,同时新课程改革又将其课时由每周2节提高到每周3节,这又再一次地凸显了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然而,看看我们的体育课教学的现状却令人高兴不起来,因为个别地区的体育教学似乎又有回到以前的那种达标课、体训课的趋势。关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崔允漷教授认为有效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它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掌握一定教学策略。对两位专家给出的界定我们感觉体育课堂教学有效的界定似乎不难理解,但笔者认为重要的不是对概念的理解,而是如何找到提高的策略。众所周知,一节体育课离不开课前的备课,离不开教师对所要进行教学的全面准备。新课程改革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日益受到各方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思考怎样教,更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学。与此相适应,教师的备课也正面临着视角的转变和深度的开掘。为此,笔者试图通过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自己经验总结对初中体育课的备课有效性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与同行们共同提高、共同交流。

2 相关“备课”研究文献综述

王亦群认为“备课即准备上课,或说为上好课作准备,备课是一个完整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备,滇也。”真正的“备”,是从精神上、思想上高度重视,谨慎而为;其次,才是从物质上、行动上“预备”、“准备’夕,这样才能有备无患。在提高备课有效性研究上张瑞芳认为良好的备课要始终基于六个符合:“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满足学生需求,贴近学生生活;教学导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教学过程—契合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学方式—适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学指导—针对学生的困难与差异”周蕴倩认为备课有“四决”:“备‘切入点’、备‘链接点’、备‘兴奋点’、备‘延伸点’”。来兆祥认为“备课不能只关注学科,只关注各个教学单元,只关注各个教学实施环节,教师首先要有一个整体的课程观,要了解课程的整体构架……”。而众多的学者中笔者认为尹后庆提出的五个“关注”最具说服力,即:“关注整体课程观、学生实际、生成性、教学实效、教师专业发展”。

3 初中体育教师备课的现状

3.1 教师态度的不端正

笔者通过中国学校体育读者QQ群、运动杂志读者QQ群以及本区教师QQ群,对备课态度进行了交流(非正式),获得的结果是5层以上体育教师对其师敷衍了事,只是抄抄书,一个教学设计10分钟左右即出炉。可见我们的体育教师对备课的态度已经到了必须扭转的时候了。

3.2 不知怎么备

在与部分教师交流中发现许多教师对于如何备课不知所措,有些干脆索性照抄教案集上的教学设计。试行这样的备课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意义还会有多大,因此提高体育教师备课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备课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知道如何分析教材、教学对象分析、教法选择、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加以解决重难点等问题。在调查中有这方面表现的教师其教龄多在1~3年,而3年以上到6年的教师这方面要好些。

3.3 不知备什么

尽管有些教师知道一个教学设计应该包括设计的指导思想、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流程设计和场地器材分析等,可实际备课中却不知每个里面应该备些什么,只是机械的模仿他人的教案。例如,在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确认方面,在教材分析方面等。

4 提高备课有效性策略与建议

4.1 端正教师对备课的重视程度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在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上一样奏效。提高教师对备课的重视其根本在于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也就是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教师对备课的重视就是空谈。对于,体育教师责任心的培养方面笔者主张教师培养的源头抓起,为日后从事体育教师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在岗的教师,相关部门应政策上给予关注。

4.2 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4.2.1 原创与借鉴关系

所谓备课的原创是指依据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所掌握的教学策略,对所教内容和教学对象等进行细致分析的准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依靠自身的知识和理论进行设计,故称之为备课的原创。相反,通过对已有的教案分析与吸收进行的备课活动就称之为备课的借鉴。这个关系的处理关系到体育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成长的快慢。笔者认为借鉴过程有利于教师正确教学理念的形成,选择与判断能力的提高,因为借鉴过程中教师要经过思考、认识、理解、内化,或者说借鉴过程是教师在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后,再去借鉴、学习他人的教案及其相关信息,以检测自己的定位是否科学、精当,为此再进行二次、三次的备课,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会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才会健康发展。

借鉴上,笔者建议至少要从3种或者更多的相关教学设计案例中进行借鉴。其借鉴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流程设计、场地与器材等几个方面。同时借鉴中忌讳采取拿来主义,不要简单的复制与粘贴。借鉴途径可以从教科书配套的书本教案、网上可查阅的电子教案、教研活动资料等。

4.2.2 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关系

集体和个人是依据数量多少来进行划分的,所谓集体备课就是多名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其中有分工、有合作,针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的教学设计活动。个人与集体备课的关系是什么样呢,有人认为:“优秀的、高效率的课堂来自于集体的智慧(集体备课),但必须先进行个人备课,找出疑点,再进行集体备课,寻求突破点,最后再回到个人备课,整理知识点,突出能力点。”笔者非常赞成这种观点,就智慧的总量来说个人的智慧相对于集体智慧必然是有限的,依托集体的力量提高自身的能力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

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两者备课间的问题关键是思想态度问题,笔者的建议是年轻的教师要经常性的反思与对比。因为,好的课堂设计几乎是反复思考与修正并依托集团智慧下完成的。笔者提倡零包袱参与集体备课,就是放下所有的压力、包袱,融入到集体中去,在集体中快速成长。

4.2.3 整体备课和要素备课关系

所谓整体性备课是指在教师备课过程中要考虑所备之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与前后关系问题。而要素备课则相对于整体备课更加具体、更加细致些。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就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问题。首先,要整体把握教材体系,既要看到本堂课知识的内在联系,又要看到它在本章节、乃至在全书中的地位;其次,在要素备课时,心中应始终想着学生这个主体,更多地思考学生是否参与了,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把握好整体备课和要素备课的关系并不是一句口号、一个观点定位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我们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琢磨、反省。

4.2.4 备课与上课关系

备课是教学中的第一环节,教师的教学就好比演员的表演,讲课与备课的关系犹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这样一位教师在成功执教了一堂课之后,当别人问及他准备了多久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用我的一生来准备我的教学,而就这一堂课而言,我只花了15分钟。”从这段话中我们能够看出备课与上课间的关系,能够看出备课的真谛是什么。那么,剩下的是什么,笔者认为只有行动了。

4.3 抓住有效备课的三个重要环节

备课的目的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其主要它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处理与准备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行为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案的形成等方面,其中,学情研究、教学目标设定、教案编写是重要的三个环节。首先,在学情研究中要认清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与课程的内容、学生的整体状况与个体差异等之间的关系,要知道在“教学”与“学习”之间,以学定教是关键,要树立把教学内容的编排整合选择作为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改革的方式。在教学目标设定上,要对学生个体在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认知特点上的差异进行关注。其次,在教学目标设定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上依据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精确化、标准化、具体化的表述,避免用含糊不清和不切实际的语言。最后是教案的编写,要求正确定位教学目标不要忽视三维目标;要求老师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案设计。

4.4 依据结构特点,有针对性的备

一节体育课,离不开课的导入(关键的第一步)、教法选择(完成教学的保证)和课堂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的兴奋剂)。因此,对这三个部分应给予重点关注,详实备。

4.4.1 备课堂导入

所谓课堂导入,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快速有效地进行从旧知识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的师生活动,其作用促使学生立即投入到积极状态之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换句话讲课堂导入就是旧知识与新知识过度的桥梁。目前导入设计可以归成“看、听、说、想、体”五类,还有些是以上几种导入的综合。目前在体育课堂教学导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设计简单、形式单一上,归其原因主要还是我们教师没有对其投入必要的精力。

笔者认为在课堂导入设计上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师时段进行课堂导入设计。例如,对不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技能类(体操、武术等)教学内容课堂导入设计上就要考虑其动作的复杂性以及学习的目的性,因此在导入设计上应注重以诱导为主,常见的有经验展示法、示范激趣导入法、环节练习法等;体能类(田径以及发展身体素质的项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上要考虑这些内容练习的单调性,因此导入设计上要注重趣味性、游戏化,例如游戏导入设计、趣味慢跑法设计、明显效应法设计等;游戏类(球类项目、传统体育项目、专门游戏教材)教学内容课堂导入设计上要根据其趣味性强、内容的整体性、合作性等特征进行导入设计,如情境导入法、体验导入法、角色扮演导入法等;休闲类(民间传统项目、小球项目等)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其动作要求低但社会服务性强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如价值分析导入法、感知法等。除了上面的针对不同内容进行不同设计外,不同对象进行不同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利用初一学生心理上的好奇心强的特点进行悬念设问导入设计。笔者曾在足球踢弧线球的教学中应用,具体如下:

例如足球:弧线球的设问导入法。

导入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足球定位球中的香蕉球!听了你们可能有很多疑惑?是为什么叫香蕉球吗,这个动作和香蕉有什么关系吗,学它有什么用?师:想解答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去看看庐山真面目吧!

4.4.2 备教法(图 1)

目前学术界对体育教学方法界定与分类很多,毛振明认为:“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其包括语言法、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练习法、游戏法、分层教学法、个别指导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比赛法等。”[2]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初中体育教师在备教法上主要在法选择上表现为缺少其原则性,即要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的原则。同时体育教师在教法选择上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教法的选择上没有区别对待的问题。不能使教学形成“难易交叉、 繁简交叉、 练习与游戏交叉、 集体活动与个人活动交叉的状态,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3]教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前备教法时要对教法的特点和适应对象等有比较详细的掌握。笔者对几种常见的教学法分析如下:

图1 提问课堂导入法

(1) 分层教学法

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4]笔者认为在应用分层教学法时关键要是如何制定分层的标准,其应该包括学生技术、技能水平、接受知识的能力、心理发展需要等。

例如,在练习分层中可以采用指令分层法(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和个性特征,把学生分成相应的练习小组,分别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难度要求的练习,达到目标者上升一个层次,未达目标者下降一个层次。)就是由教师指定分分层。为了能照顾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层次的称呼上采用隐性法,即:名号暗层。例如:在铅球的教学前可根据学生的技术动作掌握熟练情况分为徒手练习(巩固动作、保持受型)层和持球练习层(增加难度、激发兴趣);根据心理需要要分为挑战(尝试练习、感受体验)和拓展(提高难度、培养信心)两个层次。不仅如此,还可以根据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水平进行分层。以篮球运球教学中运球练习分层为例,可以将原地运球的学生分为一组(基本层次);能够走一步运一次或走、停结合的学生分为一组(掌握层次);把能够跑动中运球或运球中可以变向的学生分为一组(熟练应用层次)。这三个层次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如果你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就可以升级到下一层次。

(2) 成功体验教学法

成功体验教学法是基于体验式教学法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所谓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成功体验教学法主要是激发学生成功的体验感情,以前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方法的主要流程是通过设置一些学生容易完成的练习任务,待学生完成后及时给我成功体验引导使其获得成功体验,在学生获得一定多的成功体验后,增加练习的难度或次数,最终完成所制定的教学任务。例如,在跨栏教学中的运用(见设计片段),通过学生跨越小海绵垫等恐惧心理下的障碍物获得信心,之后逐渐增加难度使学生最终完成跨越1~2个栏架教学任务。但,在运用此法时也有考虑成功体验任务的合理设置,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更好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如,耐久跑练习(男生)中可以2分钟跑完400米最为体验任务,之后3分钟500米,3分钟600米,最终实现3分钟800米的教学目标。

(3) 捆绑式教学法

图2 跨栏跑教学设计片段

捆绑式教学法近年来一些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出的练习方法,其原理就是利用了心理欲望的强弱组合以实现练习任务完成的方法。在耐久跑练习中加入一些学生比较喜欢、参与欲望强烈的项目进行吸引,激发学生快速、高质量的完成耐久跑练习任务。换句话将就如同捆绑式火箭一样,那些兴趣高的项目就是助推器,用来保证主体练习的顺利完成。常见的捆绑组合有篮球和耐久跑、羽毛球和耐久跑、自主练习和耐久跑、乒乓球和耐久跑等。值得注意的运用捆绑法前要对学生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这样在捆绑组合选择上就更有针对性了,同时教师也要灵活应变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改和处理。捆绑法的组合式动态的,不是固定的,会出现一种组合在某一个班适用,换成另一个班就效果平淡的现象。这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的不同,其兴趣也不同(图2)。

4.5 详实了解,合理设计,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课堂游戏评价是将体育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一个催化剂,然而不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不分析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要求等课堂评价反而会阻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通过教学实际及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教师在备此项内容时一定要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进行详实的了解,内容包括其年龄、身体素质水平和对知识掌握程度等,根据这些合理设计出的评价制度才是有效的。以上只是对评价标准的依据,那么在评价的形式上也要给予充分准备。

5 讨论与建议

5.1 讨论

5.1.1 备课,是一个需要不断经常反思、交流与推理验证的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了备课对于一堂高效体育教学有着极高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备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反思、不断交流体会和不断推理验证的过程。有教师讲自己备课速度多么多么的快,几分钟一个,笔者认为这样的备课也只能是对教学流程的简单思考,而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把握与预设是远远不够的。每一堂课的备,都是对自己之前教学的反思和总结,并要求与同事间进行经验性的交流,并对其所备的推理性验证。只有经过这样一番过程的教学设计,才有可能适应课堂教学的可变性,才能有效的驾驭课堂。

5.1.2 备课,不是一随意的事,而是一件必须认真对待的事

在对备课的研究过程中,笔者接触的教师中有对备课的态度是随意性的,有的讲体育课不备课也可以上好。诚然,笔者相信有一批教师能在不备课的情况下将课上好,但这个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换句话讲我们的教学需要有一个系统性,连贯性,一节课的好并不能代表所有课都好。备课有其科学性和系统性在里面,因此备课绝不是一件随意的事,不是课后可以弥补的事,而应所有体育教师都要对其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5.1.3 备课,不是简单的模仿和拿来主义,而是有着极强针对性的事

有教师认为作为体育课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通的,因此,其教学设计也可模仿或者照搬(拿来主义),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备课是一件有着极强针对性的事,因为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所进行预设,这样是为什么备课首先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在备课的几个要素中,教学对象、教材、教法、场地器材等都是具有一定针对性的,一个简单的例子以讲解示范为例,在不同教学时段都尤其不同的操作形式。因此,可以肯定的将备课是一件有极强针对性的事。

5.2 建议

5.2.1 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提升备课的有效性

实践已经证明了态度对于体育教师备好课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态度的端正,认识上的提高,更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备课才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我们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备课对与体育教学的预设作用,有效的减少由于我们实现所没有想到的变故,保证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顺利完成。

5.2.2 积极讨论,敢于展示,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笔者的实践体会是备课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全完成的,在其过程中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或者给予建议和意见,这样备出的课才更具有实效性。因此,必要的讨论和交流(展示)是非常重要的。如今讨论和交流的范围意见不仅仅限于本组老师,可以扩展到全国(全国性的体育教师qq群、网络论坛),通过这样的渠道可以极大的提高我们备课的实效性。

5.2.3 反复修正,坚持不懈,提高备课的实用性

一堂有效性的、优秀的体育教学,需要几次的打磨,同样我们的备课也是这样。因为,实践课的打磨过程就是对下一次备课的修正。因此,备课的实用性就是在反复修正和坚持不懈中实现的。有些教师往往由于缺少耐心,而放弃对备课的认真研究,而随意性抄抄书(教案集),这将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的教学及个人成长。

6 结语

备课只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之一,笔者对其研究也仅限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因此,会有一些未能发现的问题,在某些观点的提出上可能存在不足之处,但笔者相信只要通过笔者自身的不断探索与专研,必将找出正确的答案。

[1]王亦群. 初中备课制度与策略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方法选用技巧与案例[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李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

[4]分层教学[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83689.htm.

G807.2

A

2095-2813(2012)03(a)-0044-04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笔者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老师,别走……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