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近阳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系 贵州遵义 563002)
黎平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当地学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①
苏近阳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系 贵州遵义 563002)
通过对黎平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场地设施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少数民族农村中小学的场地、器材和体育专业教师很缺乏,导致学校体育难以开展。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场地、器材和教师的要求相对不是很高,在当地学校容易开展,又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因此,黎平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当地学校开展是可行的。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当地学校 开展
黎平位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在总面积为4441平方公里,居住着 50.3万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地。黎平是一个以侗族为主,汉、苗、瑶、壮、水族为辅的地方,其各个乡寨具有渊源流传的民族文化和浓厚的民族风情。在黎平县的少数民族的村寨中,每到盛大节日时都会举行当地的娱乐节目,如:岩洞在6月6举行的斗牛节;尚重在稻谷成熟的时候为了庆祝丰收举行的摔跤、唱侗歌、跳侗舞等节目,当地称为迫新节;龙额在8月15的时候,白天举行高脚斗等,晚上就举行篝火晚会、吹芦笙、跳侗舞。在这些少数民族的风俗里面,我们都能看出各个地方举行的节日里有很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整合在当地的学校开展是可以的。
以黎平县10所少数民族村寨学校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期刊网与书籍的查阅收集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的撰写奠定的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以黎平县10所少数民族村寨在黎平第三中学读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黎平县各中小学的专业体育教师都很少,有的教师对体育有一点认识就被派遣去兼上体育课,而且这些学校由于经费的短缺导致场地与器材的配置也很缺乏。田径场没有一个学校的是标准的,排球场、羽毛球场根本就没有,场地器材的缺乏对学校体育的开展是有很大的阻碍,学生的课外活动范围也很窄,至此现代竞技体育项目难以在农村中小学开展。
3.1.1 教育功能
《中国古代教育史》记载:“氏族公社成员们除在生产实践中受教育外,又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受教育,他们利用游戏、竞技、舞蹈、唱歌、记事符号等进行教育”[1]。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有些运动项目本身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如狩猎舞和射弩等,当时他们在生产实践和节日里举行的一些体育娱乐项目中,把一些项目以讲解和实践的形式传给下一代。而这些项目还具有竞争性,项目的竞争性能激发参加者的斗志,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因此,这些体育项目拥有了和学校体育一样的教育价值。
表1 体育教师情况统计表
表2 各中小学场地与器材的统计表
表3 黎平三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该项目获得的最佳奖的统计表
3.1.2 健身功能
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而少数民族体育也是一样的,它同样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在练习过程中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从而促进人体的体能发展和体质增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锻炼方式不同,但最终都能达到健身的效果。学校体育是学生为了增进身体健康而进行的身体活动,而少数民族体育是当地村民为了生存而进行身体活动,他们在身体活动过程中机体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 ,使人体内的运动能量物质处于“消耗 —— 恢复 —— 超量恢复 ”的不断循环中,促进了人的体能发展和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从而达到了符合学校体育强身健体的目的[2]。
3.1.3 娱乐功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民间,它是人们当时在辛苦劳动后休息时为了消除疲劳、愉悦身心或在节日时而举行的一种活动。少数民族居住在偏远的山区里, 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较为落后,导致他们很少与外界接触,其生活方式变得很单一。但在他们的生活里,不仅需要辛苦的劳动,同样也需要娱乐和休息,而这些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就成为了他们在空闲时间的一种娱乐和放松的方式。在欢度节庆或空闲的时间里,通过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缓解疲劳,还可以通过观赏这些民族体育活动的表演,使得在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从而使他们单一的生活方式变得丰富多彩。在学校体育中,学生同样也是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来缓解学习带来的疲劳和压力,因此,少数民族系统体育与学校体育在娱乐功能上具有相同性。
民族体育的传承性是指民族体育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是在实践过程中,一代一代的传递下来的,其中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是经过长期历史的洗礼而演变形成的,与当地的文化、风俗、宗教信仰以及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学校是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的最好地方,因此,把黎平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在当地学校中去开展,不仅能使当地的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地的民族体育文化,还可以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黎平县少数民族地区的村民,生活方式非常的古朴,生产工具也很落后,经济条件差,导致当地政府也难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学校体育一直是出于停滞状态,由于开展现代体育所需的经费高,对于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是无力承担此费用。而当地的一些在节日里举行的体育娱乐项目就可以为当地学校提供非常丰富的体育项目,如果将这些项目经过教材化处理融入当地学校中开展,不仅能解决学校开展体育项目所需的经费,还能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黎平县少数民族地区在节日里都会举行一定规模的当地体育娱乐活动,当地村民对开展这些活动的流程和项目的特点都很熟悉。而在同等条件下,笔者认为有些当地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当地学校开展同样可行。因此,笔者从开展这些项目的特点和在当地小学开展的优势来进行讨论分析。
黎平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很丰富,笔者认为有利于在当地学校开展的有:射弩、高脚竞速、民族式摔跤、陀螺、芦笙舞、打木鼓、踩歌堂、秋千等。
黎平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身是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经过长期的演变而形成的,不管是当地的村民还是当地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他们对这些项目的特点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开展这些项目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黎平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容易开展也是相对传统体育而言的,特别是竞技体育。竞技体育项目的开展需要很高的经费,同时对场地、器材以及教练员和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材、教练员以及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要求不是很高,这些项目随便在一块平地上就能举行的,是当地村民用来自娱自乐、放松心情,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的。因此,黎平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当地学校开展较为容易。
黎平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较为落后,导致学校的场地、器材很缺乏,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由于体育器材的缺乏,学生在一节课中很少有练习的机会,甚至有的学生连器材都没有碰过,因此,学生对上体育课业丧失了兴趣。而当地的一些民族体育项目就不受器材的限制,如:高脚马、陀螺等,这些器材制作时所需的材料普通,制作方法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器材制作的能力,还能解决器材不足的压力。每个学生拥有了自己的器材后,随时都可以进行练习,学生在练习时体会到了体育的快乐,增强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缓解了学校因场地、器材不足引起的压力[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当地的一些娱乐健身活动,它是当地民族文化经过长期的酝酿和转变而形成的文化结晶。黎平县的各个少数民族村寨在逢年过节或是特殊的日子里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民族活动,如:尚重在稻谷成熟的时候为了庆祝丰收举行的摔跤、唱侗歌、跳侗舞等节目,当地将这个节日称之为迫新节。在少数民族的村寨中每年的同一时间内都会举行这类似的活动,而且不管男女老少都自主的来参加这些活动,在活动中他们每个人都展现出自己在唱侗歌、跳侗舞和摔跤等方面的能力,体会在活动中的快乐。然而在当地不管是男女老少,他们对这些项目的特点都很熟悉,因此,当地的传统体育在当地的学校开展不仅拥有很强的群众基础,还为在学校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根据调查得出:黎平县少数民族地区的各个中小学都没有开展当地的体育项目,只有黎平三中开展。从表1、表2、表3中可以看出在同等条件下,黎平三中在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上是开展得非常的好,黎平三中在教师配置方面与其他乡镇的体育老师是一样的紧缺,场地也器材也很缺乏,但是三中能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得很好,这说明黎平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对教师和场地与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且简单易学、易于开展,同时也能增加学校体育的项目。从表一我们可以看出:各个乡镇的教师都是本地的,他们对当地的风土人情、项目的开展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黎平三中抓住了这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将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得很好,而其他乡镇的中小学没有开展这些项目,是因为这些学校没有重视体育教学,对体育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只有学好文化课才是学生的唯一出路,体育课上与不上都是次要的。黎平县各个乡镇都有当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娱乐项目,但没有被利用在当地学校开展,导致了黎平县各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在现代体育的高要求下难以开展。
黎平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师资力量、物质设施较为缺乏,导致学校体育难以开展或开展单一。根据对黎平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当地学校开展的必要性和开展的价值分析,以及对黎平第三民族中学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状况来看,分析得出:黎平县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在场地和器材方面及其缺乏,体育教师紧缺,而当地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开展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不高,且趣味性很强,因此,黎平县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当地学校的开展是可行的。然而黎平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对体育的认识不足,对体育有较大的偏见,学校认为文化教学是重点,不重视体育的教学,在加上学校经费的缺乏,无法承受现代体育的高昂经费,使得体育教学更加难以进行。
6.2.1 加大对体育知识的宣传
黎平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民间,将它融入学校开展,学校很容易接受,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还可以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继承和发扬。所以,建议当地的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宣传,在当地各种节日所举行的活动里,大力宣传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同时,在乡村人口密集的地方和学校附近粘贴各种与体育运动相关知识的海报,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认识。
6.2.2 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体育资源
黎平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处于偏远的山区,学校的场地、器材以及教师的配置都很缺乏,开展常规体育项目过于简单。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开展时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不高,器材的制作也很简单,同时,在教学时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建议当地的学校选择一些当地的民间活动通过整合融入到学校去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还能解决学校场地、器材缺乏的问题。
6.2.3 合理利用当地学校教学的平台
现贵州省四年举行一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这就为展现各自民族体育优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如果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以在黎平县少数民族区域中小学开展,就为以后参赛的选材提供更大的范围,为比赛打好了各种基础,因此,建议当地政府应该充分利用这个舞台,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在学校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的知名度,还可以加快地方的旅游业,增加财政收入。
[1]寸亚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特征与功能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5).
[2]杨丽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22(3).
[3]白永芳.云南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传统民族体育的研究[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8(2).
[4]罗正琴.遵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当地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报,2010,12(2).
[5]赵玲玲.民族体育在全国健身活动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J].思想战线,2000(6).
G812.47
A
2095-2813(2012)03(a)-0078-03
苏近阳:男,贵州遵义人,讲师,遵义师范学院体育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