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块在长时记忆中的状态与口译质量

2012-11-05 06:40:18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语块译员工作记忆

宋 缨

(同济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092)

一、引言

口译是一种具有不可预测性的即席双语传言活动,译员在准备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即刻进入双语语码切换状态,进入现时现场的口译操作(梅德明,2003)。口译任务的复杂性要求译员对信息进行有效、快速的加工。译员对预制语块的储备和使用能力与口译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迅速发展,语块的研究和教学受到普遍的关注。由于语块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形式较为固定,便于整体记忆、储存和提取使用,因而可以大大减轻大脑即时交流时的解码和编码压力,有效地提高译员的工作效率。对译员而言,在长时记忆中储备大量的预制语块,将语块科学优化地排列组合,能够熟悉并得心应手地使用这些语块,是顺利完成口译任务的基础和关键。

二、语块与长时记忆

传统的记忆系统模型把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短时记忆容量非常有限,只能容纳数量有限的信息单位。而长时记忆则是一个无限期存储大量信息的场所,容量和保存信息的时间取决于大脑记忆对信息的编码方式和信息提取原则(Galotti,2005:112-120;Baddeley &Hitch,1974)。在此基础上工作记忆模型又被提出,主张工作记忆可以同时存储和处理信息。在口译过程中,工作记忆承担着对接受的信息进行解码、短时记忆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同当前任务相关的知识以便对信息进行再编码的任务。工作记忆的容量取决于它“保持信息处于活跃的,能够快速被提取这样一种状态的能力”(Galloti,2005:105)。口译的复杂性和工作记忆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成为准确、流利地输出语言的一大障碍。而集语义、语境和语法为一身的语块能够帮助译员有效地克服这一障碍,提高口译质量。在口译过程中,长时记忆起着一种知识库的作用,是工作记忆高效、快速地提取认知信息的基地。对译员来说,预制语块是以长时记忆的方式储存在大脑中的,长时记忆对语言的输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语块在长时记忆中的储量、储存方式以及译员对语块的熟悉程度与能否顺利完成口译任务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时记忆中同任务相关的语块储备量越大,品种越丰富,工作记忆在调兵谴将时的余地就越大,效率就越高,译员也就能更加得心应手地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研究显示,长时记忆中储存大量的语块能简化输出任务并提高输出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提高语言输出的流利性。译员工作时大脑的语言编码压力非常大,而预制语块这种以块为单位的储存方式较以单个词为单位的储存方式更容易被检索和提取。使用者无需知道其内部结构便可整体快速地提取使用。如果译员熟练地掌握了大量源语和目标语的语块(如句子构建语块、习俗语块、话题语块等与源语和目标语语义内容相匹配的语块),就可以略去从心理词汇中逐字选取相应词语的过程,减轻工作记忆的负担,从而加快信息的解码和编码过程,产出流利的译文。当译员的低端信息处理能力增强,节省的认知资源便流向高端信息处理,可进一步赢得处理和反应的时间。换句话说,口译过程中自动化的语言信息处理越多,译员就有更多的精力进行复杂思维,关注口译活动的其他方面,如发音、语速、仪态等。Nattinger(1980:341)指出:“大多数时间,语言输出就是根据具体的语境组织恰当的预制语块表达意思。”掌握一些公式化的套语以便在具体的场景中选取合适的词语模块是很必要的。而无充足语块存储的译员往往只能被动地、局限地关注语言形式,导致口译质量不高。

其次,提高语言输出的地道性和生动性。相对于native-like selection(接近本族语者的地道性),译员往往更容易做到的是nativelike fluency(接近本族语者的流利性)。换句话说,即使能够达到或接近本族语者的流利程度,也往往很难接近本族语者的词汇选用能力。词汇短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语言表达上存在明显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Skehan,1998)。语料库研究显示,某些不当搭配显示出母语迁徙的痕迹。学习者在语言产出过程中过多依赖汉语图式,过度依赖“单词+语法”的原则造句,从而产出大量语法正确但搭配不当的词语组合,其中七成以上是由于对目标语语块的掌握不足,如living level(living standard),bring you trouble(cause you trouble/ put you to trouble),common friend(mutual friend),fast meal(quick meal),You should make time to think about it.(It’s worthwhile thinking about it.)等。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双语交际活动,要求译员掌握大量的语块单位以供提取,否则就会出现类似上述这些不规范、生硬或带有很强源语特征的目标语文本,影响口译质量。大量的语块习得能帮助译员最大限度地克服中介语障碍,使语言输出日趋地道和生动。

再次,提高语言输出的创造性。Pawley和Syder(1983)认为,语块是语言输出的砖石,并为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提供现成的模块。语块的可变性、生成性和动态性使它成为一种既有限制又有一定使用弹性的交际单位,在语言交际中经过一定的加工便可使用。近年来的语料库研究显示,即使在使用诸如习语这类结构和语义都相对固定的预制语块时,人们也常常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对语块的临时变体还可以产生特殊的文体效果。例如,曾有某美国记者写过一篇关于意大利首都罗马的题为“There’s no place like Rome”的报道,笔者几乎每年都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该标题是否存在创造性使用语言的现象,但是鲜有学生能注意到并欣赏这一妙语。其实,there’s no place like Rome 正是耳熟能详的英语短语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的变体,用Rome取代home,不仅保留了这一常用语块的基本形式,而且还能取得特殊的押韵效果。可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预制语块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二语学习者获得创造性使用语言的能力(Nattinger &DeCarrico,1992;Lewis,1993)。

记忆的加工有三种基本过程: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加工,长时记忆的语块加工亦不例外。复述指反复陈述语块,有助于在短时记忆中保持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长时记忆。精细加工指对语块进行细致加工,使新习得的语块与熟知的语块之间形成联系。研究显示,经过与语义相关的精细加工后再储存的信息更容易被提取。组织加工则是指集合和联系语块,决定新习得的语块被存储在哪个系统里,对语块进行定位,即归类编码。译员常见的做法是根据不同的情景和话题对语块进行分类和组织。

认知心理学的实验表明,经过组块的信息项目在记忆中保持的时间胜于那些零散的、孤立的信息。大脑如果对摄入的信息不进行深度加工,而只是在表面进行编辑的话,学习者就不会对新信息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近20年来,认知心理学对长时记忆的研究着眼于其内部加工过程,重视信息的内部表征和组织,而不局限于研究各种外部因素的作用。目前的主导方向是针对语义记忆的研究,并已提出了各种内部结构模型。其中,Collins和Loftus(1975)提出的激活扩散模型(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l)已经成为经典的主流语义记忆模型。此网络模型倾向横向联系,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用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连线的长短表示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越短,表明联系越紧密,回忆时更容易把相关的信息激活。激活扩散模型用语义间的各种特征联系取代了传统的注重上下级逻辑联系的层次网络模型(hierarchical network model),使信息的储存和提取更加全面、科学和灵活。例如,在描述某项工作的难易程度时,可分别将与容易或困难语义有关的语块进行归类,获得两个语块小组,并由此延伸,将人们面临困难时的不同反应:直面挑战或胆怯逃避再分成两个新的小组,如下图所示。

译员可以通过训练将语块进行有策略地编码后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当储存在大脑中的各个节点的离散信息(完全固定的或半固定的语块)被科学地汇集和组合后,语言的产出也将越来越自动化。正如Galotti(2005:121-125)指出的那样,长时记忆的可靠与否取决于识记信息的最初编码形式。一些表面的或浅层的加工无法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而一些深层的加工(如对语义层面进行加工而使语块组合更有意义),则能显著加强信息的保存。对长时记忆的组织策略应建立在求同和辩异的基础上,抽取共同的要素,以形成便于我们记忆的整合系统。在加工语块时,可以在意义上把若干项目联结起来,构成一个个单独的块组成的小组。不同的小组之间存在某种固有的关系,再形成更大的组块。新语块需要通过联系旧语块来记忆。根据语义间的各种联系(同义、邻近、反义等),或扩大原有的组块,或形成一个更有序的组块以促进记忆。简言之,优化组块方式是提高记忆水平的关键。当不同类别的语块储存在长时记忆中,便能更为迅速、准确地被调遣,满足口译任务所需。

即使语块的存储量充足且排列井然有序,如果译员疏于温习而使这些语块处于非常陌生的状态的话,执行口译任务的时候,能满足需求的语块就很难被激活,工作记忆调兵谴将的效率也会随之大打折扣。

在神经网络系统中,语言输入的信息落在网络节点上。当网络节点获得刺激时,神经系统的信息反应会增强;当节点不被刺激时,系统信息便会弱化(王初明,2001)。当一个节点被激活,相关的节点也会受到刺激。节点信息的刺激越强,语块的输出能力也越强。当译员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规律地复习或有意识地复用语块时,语言的产出便会越来越自动化,同时也越来越具有创造力。如果对新信息不及时巩固复习的话,信息的保持就会衰退。只有经常巩固操练语块,才能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熟练程度。定期得到复习巩固的语块才能转变为译员的心理词汇,方便交际时整体提取和使用。阿特金森和希夫林的记忆模式说明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条件。

三、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实证研究显示,语块对学生的口译质量有积极的影响(江晓梅,2009)。如果以语块为基础开展汉译英交传或同传教学,能大大提高学习者的自信性和积极性,帮助输出准确、流畅和地道的英语文本。教师在口译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高频语块,为帮助学生最终建立个人语块库起到示范作用。当前的语块教学在口译课堂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语块数量众多,用法广泛,语块的选择和组织始终是教学中面临的难题。Levis 把语块分为四种类型:单词和短语、搭配(以较高的频率出现的单词组合)、惯用话语(形式固定或半固定、具有固定语用功能的单词组合)、句子框架和引语等。笔者在Levis的组块模型基础上,根据教学需求和实际操作的便利,尝试将与口译记忆和输出密切相关的语块分成以下四大类:成语和谚语(idioms and proverbs)、搭 配(collocations,由名词、形容词、动词和副词组成的单词组合)、句子构建语块(sentence builders)及与某专题相关的半专业术语语块(topic-related sub-technical phrases)。半专业术语语块有别于那些纯专业的、技术型词汇,但也不同于英语课本词汇表里所罗列的那些通用词汇,它指那些欲针对某一领域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表达较为深刻的思想时所必须掌握的语块。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口译课堂传授的知识只是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小部分。正确的外语学习意识和方法才会使他们受益终生。语块在词汇记忆、听力理解和语言输出方面的优势给目前的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语块意识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有在语言学习和应用中具备语块意识,学习者才能更好地习得语块,并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长效的语块意识,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语块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学习工作经历的增加,学习者应该不断扩建个人语块库。教师还应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构建组块方式,探索和掌握语块习得策略,避免生搬硬套,机械模仿。

语块需要经过反复的复习和使用才能加以巩固,真正地被译员内化,转化为译员的心理语块。教师在口译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手段强化语块教学的思路,多层次地激活学习者对语块的提取和使用。在向学生提供与某一话题相关的语块后,应留意和考查学生能否在相关的口译练习中活学活用。对主动、正确地复用语块的行为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一定程度的教学干预所形成的应用能力有利于学习者建立并形成无限接近目标语的概念系统,以提高语块习得的稳定性,增强口译能力。

四、结语

口译的现场交际功能和时限性决定了口译人员需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听辨、理解、记忆和表达。任务的复杂性要求译员对信息进行有效、快速的加工和重新产出。形式相对固定、便于整体记忆、储存和提取的语块能有效地缓解大脑即时交流时的解码和编码压力,提高口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由于长时记忆是人们保存信息的仓库,译员需将所学到的语块源源不断地、科学地、高效地储存到这个仓库中,并养成有意识地复用的良好习惯。语块在长时记忆中的优良状态能直接提高口译质量。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并掌握有关的记忆和语块理论,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力争提高口译教学的质量。

[1]Baddeley,A.D.&G.J.L.Hitch.Working Memory[A].In G.A.Bower (ed.)In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Advances in Research and Theory[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4.47-89.

[2]Collins,A.M.&E.F.Loftus.A Spreading Activation Theory of Semantic Processing[J].Psychological Review,1975,(82).

[3]Galotti,K.M.认知心理学[M].吴国宏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M].Hove: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5]Nattinger,J.R.&J.S.Decarrico.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6]Pawley,A.&F.Syder.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A].In J.Richards &R.Schmidt(eds.)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C].London:Longman,1983.191-225.

[7]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8]江晓梅.语块习得与口译学习——基于一项预备实验的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7).

[9]梅德明.中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10]尼奇·海斯,苏·奥雷尔.心理学导论[M].爱丁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1]王初明.解释二语习得:连接论优于普遍语法[J].外国语,2001,(5).

猜你喜欢
语块译员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怎样在大脑中存储
科学(2020年2期)2020-01-08 14:55:16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口译中的“陷阱”
英语学习(2017年3期)2017-04-10 23:21:37
情绪影响工作记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外文研究(2016年3期)2016-03-17 12:41:05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天中学刊(2015年4期)2015-08-15 00:51:01
英语语块在汉英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语言与翻译(2014年3期)2014-07-12 10:32:10
从语块类型看英语专业大学生语块获取能力与听力理解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外国语文(2013年1期)2013-09-12 07:57:56
语块的性质及汉语语块系统的层级关系
当代修辞学(2013年3期)2013-01-23 06:41:20
诠释学视域中的语块研究
外语学刊(2012年6期)2012-01-19 1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