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玲,王保梅,张永泽,陈剑华,张新国,刘红珍,姚艳冰,熊南燕,霍忠超*
(1.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河北 邯郸056029;2.河北工程大学临床医学院)
由于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甚至是滥用抗生素引起人体菌群失调、免疫力降低,种种因素导致念珠菌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1],抗真菌药物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念珠菌耐药性日益增强,念珠菌感染成为医源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2,3]。
青春期在校大学生性激素含量正处于较高水平,分泌物旺盛,不良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有限的洗浴条件及不洁性生活史等等因素极易导致念珠菌的感染[4]。微生物实验室加强对念珠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的工作对临床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组随机采集在校大学生的1270份标本,分离出175株念珠菌,对其种类及耐药性分析报道如下。
1.1 材料
1.1.1 标本来源 随机抽取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1270人的外阴分泌物、阴道分泌物、尿道分泌物、尿液、粪便等标本共1270份。
1.1.2 菌株来源 175株念珠菌中,从外阴分泌物标本分离出84株、阴道分泌物分离出60株、尿道分泌物分离出16株、尿液分离出7株、粪便分离出5株、其他标本分离出3株。见表1。
1.1.3 培养基 血平板、麦康凯、巧克力、沙保罗氯霉素培养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玉米培养基(自制)、科玛嘉念株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法国科玛嘉公司生产)等 。
1.1.4 API-20CAUX 念珠菌鉴定试条(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1.1.5 抗真菌药物ATB-Fungus念珠菌药敏试条(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药敏纸片(25μg/片,由BBL公司提供),包括药物有两性霉素B(AMB)、5-氟胞嘧啶(5-FC)、酮康唑(KTC)、益康唑(ECO)、咪康唑(MTC)、制霉菌素(NYS)、氟康唑(FLC)。
1.1.6 质控菌株 白色念珠菌ATCC90028;热带念珠菌ATCC 13803;光滑念珠菌ATCC22019;克柔念珠菌ATCC6258。
1.2 方法
1.2.1 念珠菌培养分离鉴定 将标本分别接种于麦康凯、血平板、巧克力、沙保罗氯霉素培养基培养基,在28-35℃、5.0%CO2孵箱培养24-48h,挑取可疑菌落涂片,革兰染色确认为念珠菌后转种科玛嘉(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玉米培养基,同时采用API-20CAU X念珠菌鉴定试剂条进行鉴定。
1.2.2 药敏试验
1.2.2.1 微量稀释法 将分离出的念珠菌用无菌盐水配制为2.0麦氏单位菌悬液,取一定量菌液到ATB-Fungus药敏试条中,30℃孵育24h,判读结果。
1.2.2.2 纸片扩散法 将分离出的白色念珠菌采用2003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认可的酵母菌纸片扩散法敏感试验指南,将白色念珠菌接种液用无菌盐水配制成0.5麦氏浊度,用无菌棉签蘸取接种液均匀涂布在MH亚甲蓝药敏平板上,待表面干后贴上七种药敏纸片,35℃孵育18h-24h判读结果。如24h生长不良,延长至48h。根据试剂的说明书判定结果。纸片扩散法操作简便,结果清晰易读取,在国外被广泛用于临床实验室[5]。
2.1 标本分离 从1270份标本中分离出175株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107株(61.19%),热带念珠菌31株(17.91%),克柔念珠菌21株(11.94%),光滑念珠菌8株(4.48%)其他念珠菌8株(4.48%)。见表1。
2.2 4种念珠菌对临床常用七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见表2。
2.3 107株白色念珠菌对临床常用七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 见表3。
表1 175株念珠菌分离鉴定结果
表2 4种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
表3 107株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
从表1可见从标本中分离到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过去认为念珠菌感染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6],而今念珠菌感染类型发生了变迁,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检出率大大增加,也是引起感染的重要病原菌[7]。这一点应引起临床医师和临床实验室微生物检验者高度重视。
从表2、表3可见4种念珠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两性霉素B、5-氟胞密啶、制霉菌素、氟康唑这4种抗真菌药物目前对念珠菌活性较强,但两性霉素B毒副作用大,临床用量少[8];而氟康唑由于具有药代动力学优势和不良反应少、抗真菌谱广、对人体副作用小较安全、口服吸收好,能广泛渗透体液组织器官,对念珠菌属疗效好,目前临床广泛使用[9],正是由于大量或不合理使用,部分念珠菌已出现耐药性,其耐药现象有越来越严重趋势,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0]。由于制霉菌素口服不易吸收,只对肠道与其接触的真菌有效,而两性霉素B毒性较大,因而氟康唑目前仍是抗真菌治疗的首选药物[11]。4种念珠菌对酮康唑、益康唑、咪康唑耐药性较强,所以临床医师应重视真菌培养和真菌药敏试验,参照药敏结果,针对性选择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及时治疗真菌感染性疾病。微生物实验室要加强念珠菌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研究工作,积极开展真菌耐药性监测,给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有效治疗真菌感染性疾病,有效控制和减少真菌耐药性产生很有必要性。提醒在校大学生改变不良生活、卫生习惯从而减少感染白色念珠情况的发生。
[1]陈 瑜,朱建国.念珠菌药物敏感实用研究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1998,16(3):183.
[2]曾 清.重症监护室的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488.
[3]张之烽,夏永泉.52株白色念珠菌药敏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1999,17(3):171.
[4]陈东科,许宏涛,陶凤容,等.深部酵母菌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变化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0):785.
[5]Lian C,ZhangZ,et al.Genotype of Candidn speci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vulvovaginal candidosis[J].Mycoses,2004,47(11-12):495.
[6]杨继勇,赵 慧,张军民.酵母菌引起深部感染的病原学特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3):284.
[7]辛林林,李承明,杨志玉,等.1%联苯苄唑霜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27(1):44.
[8]苏建英,张 燕,蒙秉新.包皮龟头炎患者念珠菌的检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12):761.
[9]冯佩英,陆 春,朱国兴,等.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念珠菌的菌种及药敏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4):215.
[10]刘 方,何焱玲,兰 东,等.生殖器念珠菌感染172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9):551.
[11]Vandenbossche I,Vaneechoutte M,Vandevennene M,et al.Susceptibilitytesting of fluconazole by the CLSI broth macrodilution method E2test anddisk diffusion application in the roution laboratory[J].J Clin Microbiol,2002,40(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