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推进新农村信息化,是宁夏党委、政府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宁夏破解了资源整合难、信息共享难、网络进村难等制约信息化建设的难题,在农村建设“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化,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网络、村村有信息服务站的目标,“三网融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实现了以信息化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9月,宁夏被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确定为全国第一个新农村信息化省域试点。
宁夏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不畅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主席王正伟多次深入农村,了解农村信息化现状及广大农民的需求与愿望,分析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2007年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关于集中信息资源建设信息中心平台的决定》,并率先启动实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
在实施过程中,引起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和支持。2007年7月,国信办组织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7名专家来宁夏考察,并在北京专门召开由16位国家级信息化专家参加的方案论证会,帮助宁夏进一步完善方案,解决问题。对宁夏农村信息化最终形成的评价是:宁夏的方案设计科学,内容合理,采取“强势领导、多方推进,创新共赢、多网融合,平台上移,服务下延,整合资源、个性服务,多元投资、长效机制”,具有创新性、先进性、适用性和可复制性,技术和理念全国领先,破解了全国性的难题。宁夏新农村信息化的核心体现“整合、融合”。主要特点是:
按照信息化整体性、互动性、及时性、开拓性的规律和特征,宁夏在设计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时,没有采取层级复制、逐级建设的办法,而是把平台、网络和数据库建设等市县做不了的工作,全部由自治区统一来做,即“平台上移”,避免了逐级建设多个分平台、子平台带来的重复投资和资金浪费,有效消除“信息孤岛”。采取企业化运作的办法,由宁夏电信投资,集中资金和技术优势统一建设自治区信息中心平台,各市县、各厅局不再单独投资建设物理分平台。通过“一网多用”、“一库多用”,“一站多用”和“一机多用”,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在一个平台上运行,在一个界面上提供服务查询,互联网经营、互联网培训和互联网文化传播等多项服务在一个信息服务站和终端上实现,并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从平台、网络、数据库到终端全部实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减少了前期建设投入,免除后期维护的后顾之忧,实现了信息内容和网络资源共享,提高了信息化效益。数据库也实行省级大集中,为自治区中心平台的各类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全区统一建设涉农信息共享资源库,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制作具有实用价值和区域特色的本地化的农业数据库和农业专家系统,重点是涉农信息的收集、专家服务呼叫中心的数据支持,内容包括农业技术、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气象与防灾减灾、供求信息、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文化信息(数字电影、数字图书等)以及面向农民的远程教育培训等信息资源库。依托自治区中心平台,建设了互联网电视IPTV分平台,对接了宁夏广电总台提供的60套直播电视节目,提供3500部VOD点播影片(4500小时的节目),支持72小时的时移电视,可向全区2万个农村用户提供包括直播电视、时移电视、视频点播等在内的互联网视频服务。
宁夏新农村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就在于“把信息化建到农民家门口”。信息服务直接到村,就是说农村信息化的最后受益者必须是农民,即“服务下延”。如果在市、县、乡逐级建设信息服务站,投资会非常大,但离农民生产生活区又很远,农民不习惯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离家很远的地方查询信息,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花了大力气建设的市级、县级和乡级信息服务站都成了摆设,农民用不上、用不了也用不起,造成资金设备、人力物力的浪费。立足于农民“盼技术、盼信息、盼服务”的实际需求,宁夏将信息服务站建到每一个行政村,最大限度、最大可能地直接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在每一个行政村建设一个集互联网经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多项功能的新农村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扁平化”,既避免了各部门建设各类信息亭、信息岗而造成的资金浪费,也提高了新农村信息服务站的使用效率,为服务站本身的生存发展拓宽了渠道。逐步增加面向农民的政策法律、教育文化、卫生计生、消费维权等服务,把信息服务站办成农民家门口的电影院、图书馆和农技推广站。
针对农村需求种类多、地域广、分散性强、个性化明显的特点,在整合现有各类涉农呼叫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全区统一的“三农”呼叫中心。呼叫中心上联自治区信息中心平台,下联全区各农村信息服务站,功能将逐步拓展到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过程的呼叫服务;二是销售环节的呼叫服务;三是农业科技资源与产权交易服务,为推动农业科技与资本有效对接提供一个平台。呼叫方式包括电话、短信、电子邮件和在线交流等多种途径,有300多位农林、畜牧、果蔬等专家通过视频、语音和网络等方式,点对点地为农民提供各类信息咨询服务,满足农民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时效性、准确性,使得农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即使不懂电脑操作、不懂信息化的人也能最快捷、最方便地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实惠。
宁夏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把建设长效机制作为关键,努力探索农民、政府、企业各方面利益兼顾的、“公益服务+企业运营”的建设运行机制,确保在为“三农”提供公益服务的同时,按照市场机制保证新农村信息化的良性运转。宁夏党委、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建立信息科技特派员队伍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长效机制的意见》,引入了科技特派员机制对信息员进行管理。借鉴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成功经验,计划用2~3年时间,有计划、分步骤地引导农村信息员转变为信息科技特派员。搭建科技特派员创业技术服务平台,提高信息服务站创业能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村信息服务站向微型企业或自主经营的实体转变。每个县(市、区)至少建立1个从事农村信息经营服务的信息科技特派员法人实体,辖区内行政村信息服务站都可作为其经营网点,鼓励各市、县(区)探索农村信息化的长效机制和运营模式,引导信息科技特派员面向市场,借助网络,开展农资、农产品营销活动,实现自我发展,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巩固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果,保证信息服务站持续高效发挥作用。以科学的实施方案、成功的试点效果,科技厅争取到科技部的专项经费2867万元,专门用于宁夏新农村信息化长效机制的探索,自治区财政也将科技特派员年度专项经费提高至1000万元,为建立一支稳定的信息科技特派员队伍给予政策和资金的保障。
宁夏在加强财政投入的同时,创新思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了国家相关部门投资、各级政府投资、帮扶单位及社会投资等“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其中自治区财政投入2000万元,宁夏电信投资2亿元,参与全区信息中心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进村工程,各帮扶单位、其他企事业单位都出资出力支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实现了多赢共赢:一是政府赢。2000万撬动3个亿,改变了政府单一投资的模式,调动了部门、企业、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引导和引领的作用,花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了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二是农民赢。新农村信息化首先得益的就是广大农民,农民一步到位享受到包括互联网经营、互联网影视、互联网培训等多项功能在内的,集电脑、电话、电视多途径的信息化服务;三是部门赢。通过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各部门无须再投资建设各类平台、网络、终端等等,节省了大量资金;四是企业赢。电信置身于全区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中,率先参与全区信息资源中心平台建设,是从传统基础电信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的重要举措,对于电信业在推进信息化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增长点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宁夏党委、政府成立了由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任组长、自治区主席王正伟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主席张来武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具体抓信息化。将“信息惠农工程”列入“民生计划”,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现场会,及时研究解决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5个市和22个县(区、市)分别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相关部门、各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将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列入议事日程,并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协作的领导体制。从自治区到各市、县(区)、乡(镇)全部由一把手亲自抓新农村信息化,提高了权威性和执行力,加快了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进度。
宁夏将信息服务站建设作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先川后山、先易后难、稳步推进。2007年8月份,时任自治区副主席的张来武亲自带领相关部门的同志,到永宁县杨和镇的纳家户村、董洋果蔬基地、大观桥桃协会等实地蹲点抓了10个信息服务站建设,总结出了“五个一”建站标准和一整套推进措施。新农村信息服务站的硬件设备由自治区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统一解决。各市县对于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有组织、有规划、有方案、有落实;自治区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指导、有督促、有检查、有验收。每个信息服务站要达到“五个一标准”(一处固定场所、一套信息化设备、一名信息员、一个长效机制、一套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估办法),信息员要达到“四会要求”(会操作、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实现“三项功能”(互联网经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由自治区有关部门统一考核,统一挂牌。全区建设以光纤通信网络为主的,辅以无线宽带Wimax的数字化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75%行政村通过光纤和无线宽带Wimax方式实现宽带上网,25%的行政村采取“450D数字无线接入系统+新一代卫星天线接收系统”的方式解决,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网络。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互不准入,已造成重复建设和巨大的资源浪费。宁夏党委、政府大胆提出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三网”有效融合的设想,并设计出了以IPTV作为“三网融合”的切入点。宁夏电信的光缆已覆盖全区所有乡镇和75%的行政村,输送容量也足以满足全区农民打电话、上网、看电视的需要,而且技术难度小、所需投资少,而广电又具有丰富的节目源。宁夏确定了以宽带作为多业务承载平台,利用电信数据传输网传输广电提供的高清晰电视节目,利用机顶盒等设备,在一条入户网线上为用户实现上网、打电话、看有线电视等多种业务的IPTV发展模式。
在中国目前的监管体制下,要想推动IPTV在农村健康发展,服务中国农业经济的繁荣,需要电信部门、广电部门和相关各方的通力合作。在整个产业链当中,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内容运营商构成了核心,他们主导着整个IPTV产业的发展。宁夏农村IPTV建设之所以能成功推进,也是得益于党委、政府恰当地处理了产业链核心的价值关联。2007年9月,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协调下,中国电信宁夏公司和宁夏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经营农村网络电视(IPTV)协议顺利签署,由广电部门提供信息源,把现有的电视节目资源通过电信的宽带网络送到农村,向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图像清晰的数字电视服务和丰富多彩的视频应用服务,为农民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务。中国电信宁夏公司与广电部门合作成立了专门的IPTV内容运营公司,以市场为纽带,采用了分成的模式进行紧密合作。电信负责网络传输,广电部门负责传送电视节目,收视费由电信代收,两家分成。广电网和电信网的合作,使宁夏首先在全国突破了“三网融合”部门网络资源分割的体制障碍,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了“合作共赢”。
宁夏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把信息化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农民如何得实惠上,放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放在探索长效机制上,形成了特色,取得了实效。农村信息化,已使得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它对宁夏农民下一代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历史的。
今年种什么赚钱?上网问专家;何时给庄稼施肥?上网问专家;牛、羊生病了怎么办?上网问专家;科学种田产量提高了,销路怎么办?还是上网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遇到问题,在网上直接“照方抓药”。电脑进村,正如电灯、电话带来的冲击一样,在农民中掀起了巨大波澜,信息化正在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永宁县大观桥鲜桃专业协会信息服务站通过网络联系呼伦贝尔客商销售苹果,打破了本地商贩压级压价的状况,短短十天时间,将全县苹果的收购价格促扬了30%,保护了果农的利益。平罗县裕丰信息服务站的马少林通过上网查询全国各地玉米价格,对收购的300万斤玉米价格进行了分析预测,最后以高于当地市场价17%的价格销往外地,仅此一项增收50万元,带动全村农民人均增收100元,全县网上销售已超过3000万元。青铜峡沙湖村的村民到服务站查询股市行情,通过网络买卖股票和基金,互联网成为了农民融入资本市场的桥梁。全区建设了2802个新农村信息服务站,通过各信息服务站上传和发布的农产品供求信息达29万条,直接或间接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收入超过3.2亿元。
信息化正多方面地改变着农民的生活。只要“宽带+机顶盒+电视”,便拥有了种植养殖、市场供求、农业科技、电影电视等几乎囊括一切的信息。在永宁县纳家户村信息服务站播放了首场网络电影,观众人数达到200多名。信息服务站每周确定3个晚上为网络影视放映日,投影大屏幕上播放的有电影大片,有科普专题讲座,还有广电提供的电视节目。农民们高兴地说:“以前,我们的业余生活就是打打牌,现在我们也能和城里人一样,坐在家门口看大片了。”同心县豫海镇信息服务站还通过IPTV及时播放汶川地震的报道和赈灾晚会,激发了农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当地群众都积极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全区通过各农村信息服务站已播放电影8000多场次,开展互联网培训6000场次,远程教育内容丰富、形象直观,教学形式灵活、不受时空限制,已被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普遍接受。通过“三农”呼叫为农民解答各类问题1.5万次,专家讲课241次,受理的农民求助涉及农作物种植、动物疫病、消费维权、市场营销等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全区12315通过信息服务站和呼叫中心共受理农民申诉举报502件,涉及金额36万元。
信息服务站在广大农村传播先进文化、更新农民观念,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本村的农民群众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先进典型事迹和经验,组织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农民拥有丰富健康的文化活动,了解政策法律,树立高尚道德观,带动农村形成了“学习新知识、倡导新理念、营造新风尚”的浓厚氛围,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实施了新型农民信息化培训工程,通过集中授课、个别辅导、“信息大篷车”等多种方式,已培训10万农民。信息化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极大地冲击了农民的思想观念,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步实现多元化,传统的思维定势正在被逐步打破。
城里人没看到的IPTV,农村人先看到了。宁夏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把突破口选在农村,将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乡共建平台,共享服务,让农民率先享受到信息化成果。目前全区已实现农村信息化全覆盖,通过互联网农民可以方便地接收各类市场信息、就业信息、商品信息、供销信息,增大农村劳动力、农产品进入城镇的可能性。同心县、西吉县的信息服务站尝试通过在网上与用工单位对接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和掌握用工单位和企业的用工需求,有针对性、有组织的输出劳务人员,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信息化对农村的渗透,一方面可使农民掌握更多的一技之长,增强农民在城市中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可促进城乡之间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精神生活等方面的融合与提高。农村信息化既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城乡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农村建设来说,修建道路、美化村容、建造楼房等都只是一方面的变化,只有消除了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才真正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才标志着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最终完成。
二是将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新农村信息化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的具体举措,向广大农村快速及时地传达中央精神、广泛准确地传播先进文化和知识,才能引领广大农民致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共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宁夏新农村信息化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领导、专家的帮助,得益于中组部、文化部、科技部等国家多个部委的重视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改善薄弱环节,巩固经验成果,破除小省区难有大作为的思维定势,发挥后发优势,通过“一网打天下”战略的实施,率先实现信息化在全区农村的全覆盖,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实惠,探索出一条中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