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中央部署 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

2012-11-05 02:47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科技农业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 贾敬敦

农业和农村工作是国家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个地方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34个年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业和农村开始,农业和农村的改革为其他改革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农业与农村工作,需要根据新的形势做新的分析和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农村工作的战略部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2011年的6977元;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1027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771亿元;农业对GDP的贡献持续下降,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8%下降到2011年的10%;农村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1年的51.3%,2011年,首次出现全国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形势的变化要求对农业和农村工作做出新的调整。

中国农业和农村的改革开放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1998年。其间,1982~1986年中央先后发布了5个一号文件,对于启动改革、推动改革,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起了很大作用。一号文件已经成为党中央领导农村工作的一个基本工具。1982年的一号文件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的责任制,并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1983年的一号文件是针对当时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肯定了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改革。1984~1986年又陆续发布了3个一号文件。这5个一号文件的效果体现在:第一,启动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重要内容的经济领域的改革;第二,对乡村治理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机制进行了革命性调整,废除了人民公社,建立了乡镇人民政府;第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第四,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和治理结构,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的全国性的温饱问题;第五,初步形成了改革开放第一个阶段党中央领导农村工作的理论体系。

1998年,党中央认真分析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生产形势,做出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的历史判断,其中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农产品供给从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转变。这为废除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安排,实现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奠定了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启动改革、推动改革,中心任务是生产足够的粮食,生产足够的农产品。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中心任务的一个战略性调整。而且,随着形势的变化,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也有了较大调整。200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出现较大波动,农民收入也出现增长缓慢的趋势。在这个背景下,中央从2004年起连续发布9个一号文件。这9个一号文件都是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在努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体化。

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21美元,这是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发展新阶段。2004年中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判断,农村工作方针调整为“多予、少取、放活”。2004年一号文件反映了中心任务的调整,是第一次以农民增收作为主题对农村工作进行部署。2005年一号文件是围绕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一号文件在历史上首次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都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进行统筹部署,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个重大历史任务,将农村建设和发展问题提到重要议程,这对于加快农村建设,加快乡村社区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07年一号文件是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阐明了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问题是乡村社区建设问题。乡村社区建设需要现代农业发展作为产业支撑为其提供物质基础。2008年一号文件是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重要意义在于调整国家基本建设安排,把农业和农村基本建设作为我国基本建设的重点来进行统筹。2009年一号文件是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10年一号文件是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对统筹城乡发展做出了明确安排。2011年一号文件是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水利是农业命脉,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对一个行业的发展专门部署。2012年一号文件是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文件首次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新世纪以来的9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有鲜明的目标,即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2012年一号文件是以农业科技创新作为重点,目标就是要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文件的政策背景

当前,我国到了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一个根本手段来推动农业工作,推动乡村建设,来做好农民工作的关键时刻。农业面临的形势严峻,一是总人口在增加,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在减少,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选择了非农产业,机械化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53%,接近基本机械化;二是农业耕地资源非常紧缺,水资源短缺;三是化石能源短缺对农业的制约凸显,今天的农业基本上是化石农业,化石能源短缺,需要在科技上寻求应对策略;四是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灾害和重大疫病频发,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需要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做必要的技术储备和安排。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的一号文件抓住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科技创新。而且,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处在全球化时代,全球化的竞争也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提高农业的竞争能力。

文件的主要内容

2012年一号文件共6大部分23条,一半篇幅涉及农业科技,文件集中部署了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第一,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我国要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争取主动,着眼前沿发展需要,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第二,突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明确了前沿技术研究、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第三,明确科技创新的机制,要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实现协同创新,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完善农业科研的立项机制,既有稳定支持,又有适度竞争,完善农业科研评价机制,从论文导向到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应用,搞产学研结合,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第四,提出了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的条件,重点是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科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人才建设;第五,着力抓好种业创新,我国种业领域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发展种业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我国种业发展历史比较短、起步比较晚,行业竞争力弱。而且我国种子企业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研发投入比较少,仅占销售收入的10%,而国际上一般是20%~30%。种子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低。对数量众多的种子企业进行必要重组,形成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势在必行。

落实中央精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的几点建议

第一,要正确认识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性转变。首先要明确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其次,要科学认识“三农”问题。

农业问题,中央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现代农业应是一个产业链,由七个环节组成,一是产品的创制与研发,产品创制是产业链的起点;二是原料的生产或采购;三是原料的加工和制造;四是仓储和物流;五是订单处理;六是批发经营;七是终端销售。目前,我国农业的业态还处在初级阶段,并没有按照产业链的方式来进行运作和管理,传统产品经济的理念还起主导作用。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树立产业链的理念。现代农业是一个产业体系。每一个环节上的节点都独立构成一个产业。如种业即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又是农业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一个个环节上的产业又构成了农业产业体系。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与销售的物理空间日益分离,物流业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一个产业。农产品从生产到终端销售,大概70%的财富是在离开农田后完成,种植和养殖环节是农业价值链的低端。如果不树立农业产业链的理念,不在价值链高端取得突破,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农村问题的中心是乡村社区的建设、管理、发展和服务问题。要在理念上认识到乡村社区建设对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建设现代化不仅要有高质量的城市社区,也必须要有现代化的乡村社区。通过乡村建设来保障农牧民高质量的乡村生活。乡村建设要在乡村规划、乡村公共服务、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公用设施建设、乡村民居等方面有科学设计,不宜盲目照抄照搬城市。

农民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既要解决生存问题又要解决发展问题。对市民的公共服务也要落实到对农民的服务,充分保障农民的就业,全国1.4亿农民工应与城市市民一样享受同样的公共服务和福利。

新阶段搞好农村工作,要认识到“三农”问题的本质和内涵。传统农业必然过渡到现代农业,传统农村必然过渡到现代的乡村社区,农村必然由传统的从事种养业的劳动者居住的地方发展成有良好生活质量保障的乡村社区。农民必然由传统的农民发展成与市民共享社会保障、共享社会服务的新型农民。当前,一定要把握现在所处的这个发展阶段的农业特点、农民特点、农村特点。

第二,要统筹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布局的原则就是要按照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新型农民培养,这三位一体的需求来统筹安排。这是贯彻一号文件,部署工作,谋划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一个基本格局。

第三,要统筹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现在创新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还涉及乡村民生的一些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农业科技推广既要搞好公益性推广,也要积极发展经营性推广。公益性推广直接服务农业一线,多为具有量大面广,大众受益的共性技术,一般不涉及到知识产权或者这些知识产权为国家掌握,可以共享。而服务乡村企业发展的科技推广实际是具有知识产权保护意义上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问题,它不是单纯的公益性推广。企业是要参与市场竞争的,不能把一项科技成果简单地推而广之。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独享性,应用转化时要遵循市场规律。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来说,必须要采取尊重知识产权,以保护知识产权意义上的转化和产业化的方式来进行,启动经营性推广要靠市场机制,采取商业化的方式运作,涉及到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问题。要探索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安排,学会利用市场的方法来推动工作。

第四,要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国家层面上的,地方也要实现创新驱动。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区域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必须建立区域层面上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涉及到科技创新的设施,如实验室、创新基地、示范基地等,更涉及到科技人才建设。科技人才建设不仅要有领军型创新人才,更要有与领军型创新人才相配套的创新团队,如实验员、公共服务人员等,而且还要有必要的科技投入。

第五,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创新。如何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如何推进产学研结合,应该成为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命题。

第六,要大力发展商业化农业。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农业是个微利、不挣钱的行业。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依然用产品经济来理解农业,把稍微有点加工、有点流通的都从农业当中划出去,划为非农产业。而从农业产业链角度来看,农业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产业,有独立的业态。我国的改革开放进行了30多年,人均GDP已达5200美元。在这一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要遵循市场规律,遵从市场机制,大力发展商业化农业。商业化农业的目标是为了盈利,为了实现财富的增长,使经营者获得必要的回报。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商业化农业必将快速兴起,成为一个有利可图的产业,应该对商业化农业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随着商业化农业的实践,要认真研究现代农业的业态,认真研究商业化农业的商业模式。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