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十二五”期间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2012-11-04 01:36杨峰李泽平
关键词:十二五县域山西省

杨峰,李泽平

(1.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2.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太原030001)

·经济学研究·

山西省“十二五”期间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杨峰1,李泽平2

(1.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2.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太原030001)

随着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与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顺利完成,社会上民间资本充斥、广大县域经济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在同一地区也存在着民间存款逐年增加与当地中小企业、农户缺乏资金并存的复杂局面。融资困境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文章试图通过现代市场经济学、现代金融理论分析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山西省;“十二五”期间;县域经济

一引论

“县域经济”一词是党中央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城乡差异逐渐扩大的背景下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来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加对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随着国家层面上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逐渐重视,包括县域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与思路、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国外先进经验与国内的具体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受到各级政府、学术界的青睐。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在年初召开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专门安排部署本年度的事关县域发展的方针政策、组织领导、主要措施、工作重点、各厅局任务细化分解、纪律保障等一系列工作。2011年2月25日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在全省县域经济暨农村工作会议上将县域经济提到非常重要的战略高度,指出:“县域经济是指以农业、农村为主体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乡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以县级政权为主体优化配置资源、获取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当前,县域经济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经济、农业经济、传统经济,而是重要的板块经济、市场经济、转型经济。在我省转型跨越发展大局中,县域经济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①袁纯清.在全省县域经济暨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02-25.

学术界关于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农村金融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代表性的有林毅夫、孙希芳、姜烨,三位学者(2009)[1]认为:不同的金融制度安排在克服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和分散风险方面各有优势与劣势,只有金融体系的构成与实体经济结构相互匹配,才能有效发挥金融体系在动员储蓄、配置资金和分散风险方面的功能,以此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林也认为区域性的中小银行在为信息相对不透明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各种非正规金融单位也可以通过某些人缘、地缘关系获得当地中小企业及其企业家的信息,降低交易成本,发展中国家应当允许非正规金融交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张道平(2009)[2]在充分借鉴国外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现状、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金融支持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框架。邓岩(2009)[3]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提出并分析了我国现行的农村金融制度的非均衡性(即不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求),指出:金融制度的多样性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政府的支持而不是干预是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有力支撑,完备的法律体系是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保障。马立珍(2010)[4]指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约束依然严峻。必须重塑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深化改革,建立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合理分工、有机配合、不留服务空白的金融支农体系为改革目标,要建立以合作金融为主体,政策金融为基础、商业金融为重要补充的完善的金融支农体系”。其他学者结合各自的专业背景对农村金融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成果颇丰。本文在此研究基础上,在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背景下,结合“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具体实际,在深入剖析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比较成熟的经验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二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

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破解“三农”难题、扩大内需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郡县治、天下安”,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指出:发展县域经济是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再造一个新山西的难点所在。①袁纯清.在全省县域经济暨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02-25.山西省96个县(市),国土面积占全省的90.3%、人口占全省的72.7%、生产总值占全省的58.8%、财政总收入占全省的50.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56.2%,可见,大力发展我省县域经济对于全省转型跨越发展、实现五年内再造一个新山西具有的重要意义。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通过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进而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金融业的本职功能,也是金融从业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对于发达地区县域而言,当地金融机构众多,金融体系比较健全,经济发展的资源禀赋优势明显,效益较好的项目较多,信贷风险较小,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较高,融资难度相对较小。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较好、金融服务体系较为健全,金融市场效率较高,通过市场调节辅之政府政策引导基本能够满足当地融资需求。

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是市场“失灵”和政府监管“失灵”的区域,由于长期经济发展的落后,导致社会信用环境较差、缺乏有成长性、带动性的好项目,加之基础设施较差、投资回收期较长、风险难以预测,故金融机构往往惜贷,进一步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里的金融生态脆弱、个别地区存在金融服务“真空”。温涛、冉光和和熊德平(2005)[5]的研究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他们认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并没有成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反而造成了农村资金的大量转移和流失。中国金融的发展不仅没有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相反,还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直接导致了城乡收入差别的拉大与“二元结构”的强化。那么,在市场无法发挥基本职能的情况下,通过制度的设计来逐渐建立和完善当地的金融组织服务体系、改善金融生态,逐步摆脱不利的恶性循环,就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综改试验区为探索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政策空间。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形成了两大阵营:以Robinson (1952)和Lucas(1998)为代表的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带动了金融服务,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过分夸大了”;以Goldsmith(1969)、Mekinnon(1973)和Shaw(1973)为代表的另一阵营则认为,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6]国内大部分学者则认为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代表性的成果有:龙海明、柳沙岭和李花(2007)[7]对湖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金融供给对经济增长存在的强势推动作用。王丹、张懿(2006)[8]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实证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导致农业经济增长变动。安翔(2005)[9]通过研究发现,在农村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业的发展对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反过来可以说农村经济增长意味着农民收入增长。一系列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供借鉴的研究范式。

三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融资困境

(一)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县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3.2%。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工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经济结构逐渐优化。截至2009年底,城镇化率达到45.99%,接近全国的46.6%的平均水平,年均增长0.9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年均增长的0.9个百分点的水平。县域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人均道路面积、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简称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88.37%、46.28%、41.9%、11.4%、50.31%、4.38%、29.28%②袁纯清.山西省城镇化推进战略研究.山西省委省政府重点课题调研报告汇编,2010年10月.。2010年底实现了全省污水处理厂县级全覆盖、建制镇主要道路简易硬化,建成了简易供水设施。2010年,孝义、襄垣、河津、柳林、介休等14个县(市)生产总值超过百亿元;柳林、孝义、高平、长治、襄垣等15个县(市)财政收入超过20亿元。全省县域2020年总体规划基本编制完成。一大批具有本土特色的、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区域主导产业逐步形成。比如:山阴的乳业、万荣的铝业、孝义和介休的焦化、定襄的法兰锻造、平定的耐火材料、五台和平遥的旅游、汾阳的白酒、清徐的陈醋等③王君.在全省县域经济暨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02-25.。可见,我省县域经济呈现出总体实力逐渐增强、经济特色逐步显现、县域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的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是,从横向来看,山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目标及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还有较大的差距。2009年山西省县均GDP45.11亿元,低于中部六省平均水平;全省县域GDP10亿元以下的县达12个,有7个县低于亿元。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多数县域对资源的依赖较强,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成本过大。县域发展及其不平衡,57个贫困县整体发展水平依然落后。突出地表现为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城乡居民收入比率由2000年的2.5∶1扩大到3.3∶1,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中部地区及周边省区城镇化增速普遍高于山西。湖南、江西、河南、安徽、湖北、河北、陕西、内蒙古8个省、自治区的城镇化增长率分别为1.55、1.53、1.76、1.65、0.75、1.45、1.57、1.55个百分点高于山西省的0.9①袁纯清.山西省城镇化推进战略研究.山西省委省政府重点课题调研报告汇编.2010年10月.。城镇规模来看,与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镇群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总体来讲,山西省县域发展“县小、乡弱、村散”的基本格局尚未改变。“十二五”期间,我省县域经济的大发展潜力无限,大有可为。

(二)“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巨大资金需求

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为我省县域经济初步设定的指标为:到2015年,县域GDP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县域财政总收入突破1 700亿元,年均增长15%;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 000元,年均增长15%。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县市由现在的10个增加到30个以上;财政总收入超过10亿元的县由现在的28个增加到50个以上,超过50亿元的县发展到10个以上,基本消除收入亿元以下的县。②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中共山西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具体如下:

农业产业化方面:山西省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实施意见》明确确定,到“十二五”期间,全省将每年从杂粮种植、蔬菜、干鲜果、畜牧、农产品加工、中药材、蚕桑、民间工艺、观光农业、农村服务业等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中重点培育2 000个专业村,力争“十二五”末,全省“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1万个。“一县一业”主要包括杂粮、蔬菜、苹果、红枣、核桃、生猪、奶牛、养、禽业等优势产业。《意见》指出到“十二五”末,我省将建成“一县一业”基地县60个,基地县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达到60%以上。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主要抓手的农产品加工“513”工程、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百万棚设施蔬菜工程、水果双增工程、干果经济林建设工程、千园万场规模健康养殖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创业工程、农村服务业增收工程等八大工程。将新发展蔬菜大棚100万亩,新建养殖小区5 000个,蔬菜、肉、蛋、奶产量实现翻番,新建标准化果园200万亩,新发展核桃、红枣等干果经济林500万亩,按现有农村人口干鲜果人均达1亩以上。

工业新型化方面,到“十二五”末,要实现一县一园、一县多园,实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县级全覆盖。要重点培育汾阳白酒、山阴乳业、定襄锻造等100个左右发展基础好、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形成20个左右规模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力争每年新增1万户小企业、10万从业人员。

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山西将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10万人口规模以上县城达23个,5-10万人规模的达43个;省市各抓100个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重点中心镇,因地制宜搞好一批农业型、工矿型、旅游型、文化型、商贸型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实行“六进村、六入户工程”,即:致富产业、园林绿化、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供排水设施、文化娱乐活动和社区服务进村;硬化路、清洁能源、庭院绿化、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和文明新风入户。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93万公里,在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之后进一步实施村内街巷硬化工程。

民生事业方面,全省要完成25万人的培训转移任务,要搬迁贫困人口达35万人,对300人以下的偏远山区贫困村实行移民搬迁工程。对57个贫困县内片区约1 400个贫困村及58个非贫困县约500个插花贫困村要通过整村推进。要加大全省十大区域供水体系建设,建设电气化县37个、乡(镇)320个、村8 400个。要确保70%以上的村庄实现基本绿化,所有县市气化,新增沼气用户60万户③薛延忠.加快发展以“三农”为重点的县域经济研究.山西省委省政府重点调研课题报告汇编.2010年10月.。要加大县城垃圾无害处理、集中供热供水、污水处理等市镇公用设施建设。

山西省“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城镇化建设、民生事业等各个方面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必将带动巨大的政府及民间投资,对资金提出巨大的资金需求。

(三)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的融资困境

山西省“十二五”期间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顺利实施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对资金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从近几年的现实融资状况来看,全省信贷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中、行业集中、客户集中、期限集中的“四集中”趋势。以2009年为例,当年全省新增贷款1 873.2亿元,增长31%;从地区分布看,仅太原市就新增1 248.51%,占全省新增贷款的66.7%;从行业分布看,采矿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水利环境等四个行业新增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4%;从贷款的客户集中度来看,前十大客户贷款占比高达48%,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在此大背景下,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小微企业、三农事业等经济薄弱环节的贷款需求显然就无法得到有效满足。据对某市3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相关企业实际贷款需求满足度仅为37%。服务县域经济的小微企业、三农事业项目资金的满足度将会更低。

表1 山西省2000-2009年的存贷差及存贷比

表2 山西省“十二五”期间的资金缺口预测单位:亿元

由表1可知,近年来山西省存贷差大幅增加,存贷比大幅下降,表面山西省存款利用效率低,存款资金外流或闲置比较严重,资金的有效利用率较低。表2说明“十二五”期间山西省的资金缺口将是非常巨大。①沈沛龙.山西省融资研究.山西省“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编号:SX125-009.

从供给方面来讲,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上市,营业网点撤乡驻县,个别经济条件差的县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没有网点,即便有也以办理存取款业务为主,贷款审批权限归地市二级法人机构拥有,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点也主要以县城为主。乡镇只剩下农村信用社,但是农信社的改革方向也是朝着城市商业银行的方向发展,贷款风险评估日趋严格。由于农业建设工程投资时间长、风险大、农民没有合理的担保物品,往往导致商业银行贷款难以到位。以百万棚蔬菜建设工程为例,山西规划落实设施蔬菜面积24.6万亩,每亩需投资6万元,因蔬菜售价、中间耕作周期为一年、农民没有房产等合法物权作为担保,故向商业银行贷款将遇到极大的困难。

近些年地下钱庄异常猖獗,正是农村巨大的资金供需矛盾的现实表现。2008年以来,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各省各地都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了一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暂行管理办法,山西省的小额贷款公司蓬勃发展。截至2011年7月,山西省共有小额贷款公司260多家,贷款额达100余亿元,极大地支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②郭保民.在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部发展金融论坛上的讲话.2011-09-29.但是,同样存在一个问题——真正需要贷款的农民、需要赚发展致富第一桶金的农民贷不到款,小额贷款公司信贷资金流向非农领域的问题。这样必然对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消极影响,也将极大地挫伤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四)原因分析

在县域融资体系中,存在着典型的政府、金融机构、融资主体(农民和县域企业家)之间的相互博弈。

政府: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者和引导者,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立足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措施、工作重点、保障手段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通过领导干部下乡驻村,对村、户实行帮、扶措施,全力推进战略目标的实现。但是,政府的利益诉求是确保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顺利实施,而对融资方式、风险分解等相对来说关注较少。在处理方面,大多通过领导个人威信、行政引导等措施确保资金到位、各项战略措施顺利落实。

金融机构:2009年农业银行的上市为标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部完成股份制改造,成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金融机构,并且网点撤乡驻县,基本上都坐落在县城中心。股份制商业银行诸如华夏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民生等在发达的县域有网点,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本没有触及。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开发银行主要涉及全省或者全国的重大项目进行政策性支持,对单个县域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农业信用社改革之后,尽管县政府作为其出资方,但农业信用社也在朝着城市商业银行的方向发展,利益诉求也是资产的安全和利润的最大化。小额贷款公司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困境,但是,利率过高导致中小企业和农户融资成本过高。

融资主体:农民最大的利益诉求为收入增加。不管是蔬菜大棚,还是规模养殖,只要是能赚钱就行。项目的实施他们认为是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金融机构只是配合也是理所当然的工作。但是,一旦项目上马之后出现亏损,农民就没有还贷意愿。由于地区落后,人们信用理念缺乏,往往导致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难以收回,又缺乏适当的担保和抵押,清贷执行相当困难,导致金融机构愈加惜贷,陷入融资困境的恶行循环怪圈。

作为“经济人”或者半个“社会人”,三方在利益诉求不一致的时候,都在努力使局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导致各项战略实施难度增大、进度延缓,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加之,商业银行垂直管理,不受当地政府领导。让商业性金融机构做一些风险较大、回收期较长、利息较低的贷款,相当于承担了社会公益性的任务,既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也不可能实现。

四政策建议

基于这样的背景,制度经济学、行为金融等理论逐渐兴起。主张通过制度的供给、制度配置等手段解决农村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

政府是制度体系、制度配置的顶层设计者即制度的主要供给者,县(市)级政府应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四类主体功能区发展总体战略,结合各自的县情,探寻合适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在充分考虑新制度的设计成本、实施成本、原有旧制度阻碍所形成的社会成本等供给成本的前提下,逐步摆脱路径依赖,通过制度体系的设计,形成政策支持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政府与县级人民银行监管合作体系。

(一)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各县级政府要通过财政贴息、对金融机构信贷奖励、政策性贷款、信用担保等多种手段构建和完善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要根据《省级主体功能区划规程》的具体要求及四类主题功能区划分,制定相应的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比如夏县、万荣等农业主导县和山阴县、应县等牧业主导型的县域政府要鼓励农牧业规模化、节约化发展;五台县、平遥县、阳城县等旅游驱动型县域要支持旅游资源的开发、精品景点的打造、精品路线的设计、景点之间的合作等政策措施;定襄的法兰锻造、清徐的醋业、汾阳的酒业、平定县的特种耐火材料业等特色经济主导型的县域政府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提升研发投入、打造品牌知名度、开拓市场空间。古交、柳林、襄垣等资源主导型的县域应当在支持资源型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重点扶持当地企业的多元发展,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二)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要发展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导、合作金融为主体、商业金融为重要补充的金融服务体系。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域,当地金融服务体系较为完善,金融生态良好,应当建立以商业金融为主、政策金融和合作金融为有效补充的金融服务体系。政府应当通过市场手段间接调控、合理引导即可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在经济欠发达的区域,单靠市场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就应当建立以政策金融为重要引导、合作金融为主体、商业金融为有效补充的金融服务体系。县级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出资的手段,成立一级法人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承担全县小型公益性项目融资责任。要引导当地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民互助合作组织等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当地政府与县级人民银行的合作监管体系

只有人民银行才能够担当起协调政府与金融机构关系的职能,在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中寻找动态平衡。人民银行通过差额存款准备金率、特种贷款、再贷款、贷款利率优惠等行政手段在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战略的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反之,可通过窗口指导防范资金流向不合理、不合规的项目上。只有县级政府和当地人民银行有效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改善金融生态,才能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在“囚徒困境”的局面下,单个行为主体的利益最大化最终会导致集体利益的非最大化局面,这就需要制度约束,合理界定政府、金融机构、融资主体三方的权利、义务边界,通过政策金融、合作金融、商业金融的互为补充,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服务体系、监管体系等政策体系,形成制度合理,共同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保障。

[1]林毅夫,等.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经济研究,2009(8):4-17.

[2]张道平.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3]邓岩.基于制度均衡视角的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4]马立珍.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5]温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9):30-45.

[6]陈丹妮.农村金融、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增长前沿理论综述[J].河北金融,2010(1):7-9.

[7]龙海明,柳沙玲,李花.湖南省农村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发展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11):23-28.

[8]王丹,张懿.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安徽省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6(11):177-182.

[9]安翔.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基于帕加诺模型的实证检验[J].经济问题,2005 (10):49-51.

A Study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County-level Economic Development during“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of Shanxi Province

YANG Feng1,LI Ze-ping2
(1.Research Institute for Jin-merchants Studies,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 2.Taiyuan Center Branch of PBC,Taiyuan 030001,China)

With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integration of coal resources and annexation and reorganization of coal enterprises in Shanxi province,the society is flooded with private capital,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is short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Within the same area also coexist the year-by-year increase in folk deposit and the fund shortage in local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nd farmers.Financing dilemma is the major bottleneck of restricting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tries to sugges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and the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financing plight of Shanxi’s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hanxi province;“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county economy

F830.34

A

1000-5935(2012)04-0115-05

(责任编辑魏晓虹)

2012-05-06

杨峰(1976-),男,山西洪洞人,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当代中国经济研究;李泽平(1988-),男,山西临县人,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副主任科员,主要从事当代中国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十二五县域山西省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