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融资”还能走多远?

2012-11-03 02:31栀桦
资源再生 2012年5期
关键词:贸易商铜价信用证

□记者/栀桦

“铜融资”还能走多远?

□记者/栀桦

最近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今年一季度累计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136.1万吨,同比增长50.5%;3月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46.2万吨,环比2月减少2.2万吨,是继去年11月以来连续第5个月进口量运行于40万吨以上的高位。

但从铜进口贸易商的口中记者得知:在繁荣交易的背后,是铜进口贸易商们平均每吨要付出逾3000元、最高可达每吨4000元亏损的代价。非常耐人寻味。

的确,今年铜进口贸易倒挂行情依然不变。可是,就在不少铜贸易商大倒“铜进口生意亏损严重”苦水的同时,记者发现,从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的铜交易量看,“越亏越进口”的现象十分严重。如此亏本生意为哪般?难道就图个赔本赚吆喝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信息,2011年我国精炼铜产量为517.9万吨,较2010年增长14.2%;1~4月电线电缆行业工业销售产值累计增速仅为9.65%,远低于2009年以来近30%的平均增长水平;而空调方面,4月空调产量同比增速仅为8.13%,与2010年峰值时近70%的同比增速相比,增速回落之快、幅度之深,令人惊愕。2012年的市场,铜消费旺季不旺。

一边是持续不断的进口,一边是国内冶炼企业产量稳步增长,而一边是下游需求旺季不旺,中国的铜市场到底怎么啦?不少业内人士纷纷担忧:市场貌似在酝酿一场风暴。

雾里看花:铜价倒挂 越亏越进

自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大宗商品价格都经历了大跌,而国际铜价却表现极为强劲,到2011年初已经升破金融危机之前的最高水平,突破了10000美元大关;今年以来,伦铜始终在每吨8100~8800美元间徘徊,虽然去年第四季度国际铜价有所回落,但目前的铜价依然与金融危机前的最高水平相当。

但令人奇怪的是,国内的铜价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坚挺。

从事金属贸易多年的王先生近两年开始动用资金参与期货市场,他告诉记者:从今年1月20日至4月底,沪铜处于每吨58000~63000元的范围,而伦铜处于每吨8100~8800美元的范围,算上税费、海运费、仓储费等费用。国内现货铜的售价比进口铜的成本价每吨低了1500~2000元,每进口一笔生意就是亏损,他的公司今年做了3笔,因此损失了不少。

既然进口一吨就亏损3000元,为何贸易商仍然乐此不疲呢?这种有悖常理的行为令人费解。

业界人都知道,中国是全球铜消费大国。2011年,中国铜消费总量占全球的41%,而精炼铜(电解铜)消费量大约在73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7%。有分析师估计,目前全球58%的精炼铜在中国,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比例。资料显示,今年3月份我国精铜进口量同比增长87%,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长80%,至107万吨的历史新高。从我国城市化蓬勃发展的进程以反映,中国未来铜需求仍有大幅增长的空间。

东海期货研究所的分析师张葆君告诉记者:如此大量地铜进口是极“不正常”的。一般贸易商是否进口,是要看是否有利,去年有高铁项目等需求总体还能保持稳定的,目前大量进口,完全没有需求的支撑。为此,她认为,一季度我国铜大量进口,除春节后铜价上涨预期下贸易商加大订单外,主要是融资需求强劲带来的结果。目前,我国铜进口量已经严重超出了铜矿石的正常消费量。这种不正常的现状,已严重影响我国铜业的正常贸易与市场消费。

铜金融化:方兴未艾 支撑市场

其实,只要在铜行业干过的人都知道,看似普通的铜进口业务,只需借助一张银行远期信用证,就可摇身一变成为国内贸易商获取低息资金的重要途径。这些进口铜在圈内的专业术语叫“融资铜”。

一位铜业资深人士介绍称,由于银行的信用证承兑期为90天或180天或者更长,而企业收到现货铜并转手卖出往往只需不到60天,这样企业就可以将货款无偿使用一个月或四个月后再兑付给银行,这就相当于企业进行了一次低成本短期贷款。如果进货企业单纯是出于信用证融资目的购入现货铜,那么这样的铜材就被市场划入“融资铜”范畴。

简单地说,“融资铜”就是贸易商先向银行交付进口电解铜总额20%的保证金,就可以开出90天或180天信用证。一个月后拿到电解铜现货再快速销售,相当于有了一笔60天或150天的短期融资。对于买方贸易商来说,几乎是万无一失:既可用较低的成本获得短期融资,又可套汇。

东海期货分析师张葆君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我国货币信贷政策显著趋紧,在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对于不少资金链高度紧张的企业而言,操作程序简单、成本相对低廉且变现相对容易的“融资铜”便被越来越多的贸易商使用。

正是“融资铜”的盛行,在价格倒挂的情况下,不少企业依旧还大量进口,致使国内不少保税仓库的“融资铜”囤积数量在直线上升。如去年一季度上海及南方各港口铜矿石及铜材的库存总量只有70万吨,但某家铜业经营公司一季度存放于上海等口岸的“融资铜”总量就高达45万吨。业内人士推测,只有60%会用于实际消费,其他40%都是用于融资套现。而保税仓库的一位工作人员证实:“堆在仓库里的铜,都不是工业资产,而是金融资产。”

王先生坦言,融资铜在业内并非什么新鲜事儿,年前公司向国外供货方点了500吨保税区铜,走个过场3000多万元的流动资金就进入了账上。他说,用铜开信用证融资的成本也只有7%到10%,亏掉的钱完全可以当作融资成本。如果企业同期从银行或者民间信贷融资,没有15%的成本是很难取得的。因此以铜融资的自然很吸引我们。虽然每进口一笔生意就要亏损,但是大部分企业与他一样,越亏越进,依然坚持做这个生意。

看来,是铜的金融的属性,致使借铜进口贸易换短期贸易融资越演越烈,即使是国内外铜价倒挂,贸易商也在所不惜地冒着进口铜每吨亏损约5%的风险进行套现交易。

那么套现的资金真的用于购入现货铜吗?

一位银行业务经理称,国内铜融资业务开展已有多年,由于部分银行在进行贷款审核时未着重关注企业资金流向,这些套现的资金除流向铜加工环节外,还流向了房地产、高利贷等领域。

他表示,“融资铜”就与信用卡透支套现的原理一样,内外铜价差以及信用证的利息即是短期融资的成本。通过这种方式相对来说成本更低,更方便,更快捷,还可反复进行,当信用证即将到期的时候又可以进行新的一笔交易,甚至用所融得资金投资其他领域赚取利润。不少并不缺乏资金的企业,也看准民间借贷高昂的回报率,以“融资铜”贸易套取现金再对外放贷。

尽管铜融资的风险已甚于其他大宗商品不可小觑,但利益驱动依然成为融资的一个渠道。

2011年3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银行开信用证加强了限制,这让红火一时的融资铜业务戛然而止。由于企业开出信用证的难度大增,加上当时国内沪铜与伦铜的价差也进一步拉开,用铜融资的风险加大,一时融资铜业务大幅缩水。

据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介绍,融资铜业务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是国家对进出口贸易的外汇管理政策,另一方面是内外盘比价、进口铜业务的盈亏情况。

去年第三季度末,由于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进口亏损经明显好转,国内外价差回升,国内“融资铜”贸易又悄然复苏。

随着进口套利窗口再次开启,2011年9月精炼铜进口量达275499吨,创下16个月以来的新高,其中有相当大比例属于融资铜。有人说,正是中国铜贸易商轻车熟路地驾驭“融资铜”,支撑了全球铜价大幅上涨。

由此看来,出现国内外铜价倒挂,企业却越亏越进,进口量居高不下的“中国需求”现象的不足为奇了。

但此轮“融资铜”热浪,也伴随着漩涡。年初以来,上海保税区铜库存大量累积导致国内铜价下行压力加大,由于不少因还款能力不济已出现铜企老板跑路事件。频频发生的跑路事件,为融资企业的还款前景蒙上了阴影,令之前疏于风控的银行忧心忡忡。风险已浮出水面。

风雨欲来:库存高企,风险犹存

进口源源不断,大量交易所库存和保税区库存持续升高说明了套利的疯狂。

根据检测数据显示,中国的铜库存已直逼历史新高。目前,中国精炼铜商业库存已超过100万吨,上海保税区的铜库存已突破60万吨,逼近去年65万吨的最高位。同期LME亚洲库存快速下降,从去年最高点的接近20万吨下降到最低点的2.1万吨。库存搬家很明显,上期所铜库存开始下降,同时LME铜库存开始回升,加上中国铜下游消费不佳,导致铜转口现象明显。

在刚刚结束的第111届广交会上,曾经“人满为患”家电展区人流不再拥挤,订单呈“短、小、散”的特点,主要应用于电子电气、电力、家电的铜板带材产品,成交状况让黄铜带市场人士颇感失望,黄铜带厂家纷纷预计经营困难的局面还将继续。

综观黄铜带下游电子、五金等加工企业,部分中小型企业面临订单不足的困局,一些设备较好、客户比较稳定的大型企业也因生产成本高、招工难、人民币升值、订单下降等而出现开工率不高。国内黄铜带上下游行业传统旺季消失。

面对中国铜库存高企而消费颓势的局面,有专家指出:虽然国内电解铜产量供应充足也是国内电解铜库存高企的原因之一,但“融资铜”变种模式的多样化,使得 “有色金属金融化”市场所承载的整体信用风险越来越大。

今年2月,部分银行已暂停铜质押融资,银行相关人士的解释是由于铜市场波动以及有企业“骗贷”。所谓“骗贷”是指其利用银行信息不对称,首先拿这批铜向这家银行贷款,然后用同一批铜再向其他银行贷款,造成一批铜多笔贷款。据悉,2011年下半年,上海各家银行收到银监会关于金属融资的风险提示,这无疑是对“融资铜”潜在风险发出了一种的信号,表明国家监管层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了。

4月央行发布公告称,从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同时,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1%扩大至2%。由于大宗商品市场和进出口贸易关系密切,此举对商品市场也将产生影响。

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波动加大,对于 “融资铜”贸易形成重大打击。融资协议增加意味着伦敦金属交易所库存减少和中国铜进口等反映需求的信号部分失真,且人民币远期和现汇的价差可能成为与工业需求一样成为决定进口量的重要因素。然而,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的加大,意味着远期离岸人民币价格单边上涨的概率更小,价差收益可能变为亏损。最终的结果是,减弱铜的进口,加大国际铜价下行的压力。 从而宣告:“融资铜”不再是只赚不亏的买卖。

为缓解当前市场资金紧张压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5月12日央行出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消息,但市场的评价是:“提振铜价有限”。随着铜新一轮下跌行情大幕的拉开,融资铜还将继续。

有学者指出,如果信贷政策持续收紧,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无法解决,“融资铜”及其牵涉的贷款规模还会继续扩大,而相应的违约风险也将被进一步掩盖。

猜你喜欢
贸易商铜价信用证
孟加拉允许贸易商进口70万吨大米
鱼粉:2020年秘鲁A季考察已开始,国内贸易商新货到港落袋为安
远期远付信用证及其索汇操作
国内信用证转让风险控制
煤炭贸易商如何建立优势
互联网环境下煤炭贸易商供应链流程管理研究
再现信用证溢短装之争
铜价下行压力增大,再生铜企业利润回落
铜价仍有回升机会
练就信用证修改审核的“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