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荣华,杨丽,刘新民,穆露露
(1.皖南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安徽芜湖241002 E-mail:rhhang311@126.com; 2.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安徽芜湖241000)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刑事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倦怠的影响①
杭荣华1,杨丽2,刘新民1,穆露露1
(1.皖南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安徽芜湖241002 E-mail:rhhang311@126.com; 2.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安徽芜湖241000)
目的 判断综合性的心理干预技术对刑事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倦怠的效果。方法 采用SCL-90量表筛选出42例有心理健康症状的刑警,随机分成实验组(21人)和对照组(21人)两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用SCL-90、Maslach倦怠量表((MBI-HSS)进行测试,比较干预前后的测试结果,并将干预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及89名无心理健康症状的刑警(无症状组)比较。结果 ①实验组SCL-90各项因子、职业倦怠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改善,对照组无改善或加重。②干预后实验组的SCL-90各因子均低于对照组,职业倦怠优于对照组。③干预后实验组职业倦怠与无症状组差异无显著性,但SCL-90各因子高于无症状组;对照组的SCL-90各因子及职业倦怠均比无症状组差。结论 综合性心理干预改善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职业倦怠效果显著,但短期内其心理健康水平未能恢复到正常范围。
心理干预;职业倦怠;SCL-90;刑事警察
一些调查研究表明[1],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且职业倦怠已经成为警察群体中最严重的问题[2]。长期处于低心理健康水平和高职业倦怠状态,会影响警察的心身健康和执法效果。刑事警察(以下简称刑警)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的中坚力量,因其职业风险高,工作强度大的特点,使得其比其他警种处于更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高的职业倦怠状态[3]。目前国内对警察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的现状研究较多,而鲜见对警察特别是对刑警的心理干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刑警进行为期8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研究干预前后其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感的变化情况,以期为警察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市市区刑警进行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在岗在编民警共150人,得到有效问卷131份。使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131名刑警中根据SCL -90任一项因子均分82.0的标准,筛选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者42例,经过初步访谈,有2例症状严重且影响社会功能者建议其去医院就诊;其余40例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实验组:男性18人,女性2人;未婚6人,已婚12人,离异或丧偶2人;平均年龄(34±8)岁。对照组:男性18人,女性2人;未婚7人,已婚11人,离异或丧偶2人;平均年龄(31±7)岁。无症状组:男性84人,女性5人;未婚32人,已婚49人,离异或丧偶8人,平均年龄(34±8)岁。经卡方检验和F检验,三组在性别、年龄、婚姻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 >0.05)。对实验组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8周;对照组和无症状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对照组在研究结束后再给予心理干预。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身体健康状况等。
1.2.2 SCL-90 采用1~5级评分,记录总分、躯体化、强迫等10个因子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
1.2.3 职业倦怠问卷-服务行业版(MBI-HSS) 共22个项目,采用7级记分,包含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三个分量表。情感耗竭和去个性化得分越高,个人成就感得分越低,则表明职业倦怠感越高[4]。
1.3 研究方法
1.3.1 调查方法 在公安局人事部门的配合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课题组成员对被试进行调查。三组被试在入组前均给予一般情况调查、SCL-90和MBI-HSS评定。
1.3.2 干预方案 综合性心理干预包括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干预。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为:①讲座:每2周1次,每次时间2h。共4次,每次一个主题,包括针对刑警的心理健康维护、职业倦怠的调适、危机干预、突发事件的心理应对等;②组成心理干预团体:每周小组活动一次,每次一个主题。根据团体治疗的原理和技术进行小组讨论和人际交往训练等,让被试学习如何合理释放压力,掌握沟通技巧,寻求社会支持,建立自我价值感等。地点在公安局人事部门的会议室,每月2次,每次时间90min。
个体心理干预是由心理咨询师每周一次与被试会谈,利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认知行为技术等,对每个被试具体的心理行为及职业倦怠方面的问题进行干预,个体心理干预的地点为专用心理咨询室,每次50min。
心理干预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不给予药物及其它治疗方法,8周后用SCL-90和MBI-HSS评定干预效果。
1.3.3 统计学方法 在SPSS 16.0统计软件下采用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
2.1 干预前三组间SCL-90和职业倦怠的比较 干预前三组间SCL-90的10项因子分及职业倦怠差异有显著性。两两比较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干预之前两组被试同质。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与无症状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实验组及对照组组内的比较
2.2.1 实验组SCL-90的变化 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干预后SCL-90各因子分数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P <0.01或P<0.05);对照组未经干预,8周后的SCL-90各因子分基线水平,除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及其它因子分外,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1 实验组、对照组和无症状组的SCL-90、职业倦怠的比较 (单位:分,±s)
注:①与②比较,P>0.05;①与③比较,P<0.05;②与③比较,P<0.05
因子实验组①(n=20)对照组②(n=20)无症状组③(n=89)FP SCL-90躯体化2.40±1.112.30±0.641.27±0.3056.7340.000强迫2.76±0.912.59±0.661.41±0.3580.7370.000人际敏感2.45±0.742.27±0.581.27±0.3182.2910.000抑郁2.58±0.802.41±0.591.30±0.3288.7110.000焦虑2.43±0.872.22±0.651.23±0.2971.2110.000敌对2.56±0.902.28±0.721.25±0.3172.2730.000恐怖2.04±0.861.92±0.601.13±0.2647.4620.000偏执2.24±0.782.19±0.591.25±0.3259.9020.000精神病性2.16±0.772.07±0.501.19±0.2864.6300.000其他2.34±0.862.31±0.581.23±0.3369.2500.000职业倦怠情感耗竭28.20±8.8925.60±7.74 18.05±11.07 10.4420.000去个性化19.15±6.1516.10±3.5112.78±6.679.6000.000个人成就感21.30±5.5621.05±6.3025.08±6.834.8740.009
2.2.2 实验组职业倦怠的变化 实验组干预后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分数低于干预前,个人成就感高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在8周后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分数高于基线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见表2。
2.3 干预后三组间SCL-90、职业倦怠比较 经F检验,三组间SCL-90的10项因子分及职业倦怠差异有显著性。经SNK -q检验两两比较,实验组的SCL-90各因子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与无症状组相比,SCL-90各因子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在职业倦怠方面,实验组的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分数低于对照组(P=0.048,P=0.000),个人成就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23);实验组职业倦怠各因子与无症状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8周后对照组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分数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均<0.01),个人成就感低于无症状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本研究结果表明,为期8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倦怠均有明显效果,而对照组未出现上述改变,部分指标甚至有严重化的趋向,且干预后实验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倦怠均优于未经过干预的对照组。原因可能有: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中的讲座,被试获取了针对刑警的心理健康维护、危机应对及减轻职业倦怠的相关知识,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进行自我调适;心理干预小组活动和讨论,使得他们在人际互动中更愿意表露自己,分享体验;通过团体辅导的技术的实践,学会了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缓解压力,宣泄不良情绪;小组朋友的心理支持还可以减轻焦虑和孤独感,增加归属感。
每周一次的个体心理干预是针对刑警特殊的工作生活特点,根据个体不同的心理症状和职业倦怠特点,有的放矢地利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或认知行为技术等进行干预。如对有抑郁症状的警察,可以通过改变其错误观念或不正确的认知来达到减轻抑郁情绪的目的;对有强迫症状的警察,可以通过行为疗法帮助其改变刻板行为和强迫思维;对自我成就感低者,可以进行自信心训练,帮助其寻找自身价值,提高自我效能;对由于目睹战友因公牺牲而处于心理危机状态者,及时进行危机干预等。
表2 干预前后实验组及对照组组内的比较 (单位:分±s)
表2 干预前后实验组及对照组组内的比较 (单位:分±s)
实验组(n=20)对照组(n=20)因子干预前干预后tP 基线水平8周后tP SCL-90躯体化2.40±1.111.98±0.622.6380.0162.30±0.642.58±0.572.1130.048强迫2.76±0.912.12±0.433.4830.0022.59±0.662.73±0.582.3390.030人际敏感2.45±0.741.78±0.354.2110.0002.27±0.582.48±0.482.1490.045抑郁2.58±0.801.92±0.204.0280.0062.41±0.592.61±0.572.2880.034焦虑2.43±0.871.92±0.273.1190.0002.22±0.652.32±0.571.7370.099敌对2.56±0.902.04±0.473.2300.0042.28±0.722.44±0.562.1020.049恐怖2.04±0.861.58±0.463.0250.0071.92±0.602.18±0.512.0330.056偏执2.24±0.781.69±0.512.9640.0082.19±0.592.38±0.512.1680.043精神病性2.16±0.771.70±0.332.9910.0082.07±0.502.19±0.461.7380.098其他2.34±0.861.65±0.443.5620.0022.31±0.582.49±0.451.9860.062职业倦怠情感耗竭28.20±8.8920.85±3.754.7120.00025.60±7.7427.00±6.842.5700.019去个性化19.15±6.1513.00±2.273.8800.00116.10±3.5119.40±3.024.9900.000个人成就感21.30±5.5624.40±4.543.5380.00221.05±6.3019.75±5.841.8090.086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虽然综合性心理干预效果良好,但干预后实验组的SCL-90各因子并未恢复到正常范围,可能与心理干预时间较短(8周)有关,因心理干预存在“睡眠者效应”,即心理干预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5]。还有可能是由于一些被试的心理症状较重,单纯心理干预效果欠佳,需要配合药物或其它心理治疗方法。
干预后实验组职业倦怠各因子恢复到正常范围,而对照组仍未恢复,进一步说明了心理干预对职业倦怠的良好效果。如果不经心理干预等有效的方法,高职业倦怠感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自行减轻,甚至可能有加重的趋势。
综上所述,综合性心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刑警的心理症状,改善其职业倦怠,从而提升其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但由于干预时间较短,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今后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改进实验设计,通过增加样本含量、延长干预时间和随访时间等,进一步探索针对警察的心理干预新模式。
[1] 孟文,杨昭宁,王晓明.我国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理研究[J].心理研究,2010,3(2):78-81.
[2] 蒋奖,张妹明,许燕.警察工作倦怠与A型行为、压力源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207.
[3] 王潇.刑事警察的职业倦怠及调适[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26-128.
[4] Maslach C,Jackson SE.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1981,2:99 -113.
[5] 杭荣华,刘新民,凤林谱,等.心理干预对社区空巢老人的抑郁症状、孤独感及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31(4):2723-2725.收稿日期:2012-06-25
R181.31
A
1001-5817(2012)05-0713-03doi:10.3969/j.issn.1001-5817.2012.05.074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1sk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