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静
(厦门大学 公共事务学院,福建 厦门36100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1]
“四个重大界限”深刻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明确了坚持和反对的基本着力点,区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教条主义的内涵和外延,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根本落脚点。可以说,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有助于广大党员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就要有坚强的思想和广大基层民众的支持作为后盾,这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当前,在基层实践社区党建,有利于把中央的决议内化于党心,并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这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社区立足基层实际,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目标,在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推进和谐建设上下功夫,大力构筑区、街镇、社区三级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网络,积极探索党建服务网络和群众服务网络联动共建、协调发展的运作机制,初步形成“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良好局面。
国内外政局变幻莫测,新兴社会阶层的出现衍生了各种不良的思想和需求,并在多种舆论的助推中发展,从隐性变为显性,成为反马克思主义和不良社会思潮形成的土壤,对立于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难以规避的思想毒瘤。对此,只有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摸索不良社会思潮在中国发展的规律,探寻抵御其流变的有效路径,才能有力对抗反马克思主义和反社会主义的思想和行为的侵害。
经济领域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政治领域的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历史文化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指导思想领域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是当前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不良思潮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特殊语境中,我们要深刻洞悉不良思潮的变体和纷繁复杂的表现形式,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来引导价值取向,清晰界定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坚决打击敌对、攻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行为。纵观当前的不良思潮及其表现形式,其基本立场都是资产阶级的所谓“普世价值”,他们宣扬伪自由、伪民主、伪平等的价值理念,代表资产阶级的个人利益和少数集团的利益,否定和漠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可以说,粉饰为人类价值目标的“普世价值”,是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表达,深刻反映了资产阶级践踏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并自我标榜为超阶级价值的行为,暴露了其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方法论的目的。尽管当代不良社会思潮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措辞、不同的粉饰外表,但究其本质,仍然是“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些不良社会思潮固守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在思想上,要动摇马克思主义主导的根基,实行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和泛化,极易造成人民群众思想的混乱;在政治上,鼓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分权制衡,贬低中国现行的政党制度,妄图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威胁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在经济上,企图实行资本主义式的全盘私有化,废除我们国家现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大肆宣扬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错误引导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文化取向。而且,我们还要清楚地看到当代不良社会思潮的哲学基础是抽象的人道主义。在他们的世界观里,人性和人的本质特征是可以用来理解社会和解释历史与现实的,他们标榜人道主义和人性,以此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行为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事皆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作为度量标准,攻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动摇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利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难免出现的漏洞和瑕疵,用所谓的人权和人道主义指责社会主义制度对人性的践踏和泯灭,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异化产物,其实质上早已脱离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和规律,为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奠定了思想基调。[2]
社区党建与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社区党建是在抵制“四个重大界限”,特别是抵制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巩固党的基层领导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社区是政权巩固的基础阵地。党在执政之初,就把政权的组织架构延伸到社会的最基层。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单位,是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政府的授权下,处理所辖社区的行政性事务和社会性事务。政府正是通过社区这个基层组织,了解民众的真实生活状况,倾听民众的诉求和意见,并以社区作为基地宣传党最新的方针政策,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同时,社区也是不同阶层人员的聚居地,代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多元的文化价值形态,形成相应的利益格局,而这其中必然交织着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和冲突,充斥着多元化的文化理念、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等,增加了社区建设的难度和和谐度。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也是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阵地,这也对社区的功能和社区工作者的职责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特别是在当前改革的冲击下,许多隐性的社会矛盾逐渐凸显等问题,社会转型面临着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这些都促使个体由计划经济体制的“单位人”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人”,实现再社会化。与此同时,社会转型所产生的社会事件频发,比如不良青少年的社区矫正、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帮扶、下岗人员的就业指导和培训、离退休人员的文化娱乐服务、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等等,都对社区的功能和社区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社区创新工作方式,寻求新的工作载体,更好地服务于民。因此,加强社区的功能和社区建设管理,才能使社区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这也是和谐社会重要和坚实的基础。[3]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特殊语境,凸显了社区党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党的战斗力,需要基层党组织作为载体予以体现,从而更好地化解基层矛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而社区党组织在平时的工作开展中,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直接密切的联系,有其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社区党组织扎根于民众之中,可以及时了解民众的生活现状和诉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服务,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是党组织的基层堡垒,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和组织基础。可以说,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袭,必须高度重视社区党建工作,提供人财物并用制度规范其运作,更好地发挥社区党建的功能和作用。
新时期的特殊背景决定了社区党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必然不同于传统基层党建只是简单的党的自我完善,而是在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中,对党建的延续和发展,巩固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和组织协调功能更好地发挥。因此,从本质上来看,社区党建的具体内涵和目标指向应该是:巩固党的基层组织,改善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动方式,强化党对社区活动和社区建设的主导,密切党与社会、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构建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广泛的社会基础,提高党组织整合社会的能力。[4]可见,社区党建在新时期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目标指向,相较于传统的基层党建,是党建方式的创新和拓展,是党建实践崭新的具体化操作模式。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具体的社区党建工作中,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做法,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思考和总结,使社区党建获得发展和提高。
社区党建就是以社区作为依托,一方面健全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及其活动方式,另一方面巩固和发展党的群众基础,即社会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价值依归。[4]因此,这两个方面归并在一起的,其核心就是党如何通过完善自身的组织体系和在社区中积极有效的活动,在社区构建最广泛和牢固的社会基础,实现对社区的有效整合,以此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以及不良思潮的侵袭。
新形势下社区党建的工作内容的基点在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在实践操作层面上看,就是在社区范围内扩大党的影响力,增强党的群众基础。通过社区党建工作,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强化党对基层社区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控制力,完善和改进党的领导,扩大党在基层社区的作用范围和覆盖广度,确保党的基层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也使得社区党建能形成人人参与、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以此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党组织的思想优势、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社区党员和群众在开展工作的互动中,可以有效增强彼此的信任感和凝聚力,促进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同时拓展社区党建的目标,形成多样化的党建形式和目标维度。[5]随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深化,以改革居民区管理体制为切入点的基层民主建设正在迅速发展,这为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基础。
在政治上,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社区党建中,也要确立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5]而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导向作用。社区党组织必须在政治上站稳立场,党员要以言传身教等方式教育人民群众,紧跟时代脉搏,及时把握群众的思想动态,与时俱进调整工作方式,引导群众的思想,充分发挥政治导向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充实和完善自己。二是决策把关作用。社区党组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工作决策把握的准确性,使党工委可以有效议大事、把握全局、集体决策,正确处理好与外部和上级的关系,同时根据工作职能的定位,规范选配和定期考核党员干部,促使干部加强工作上的指导,以此融洽党同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并及时化解突发事件和各类矛盾。三是生活中的表率作用。社区党员干部要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社区党建,结合社区特点开展党建工作,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受错误思潮影响的人,大多数是认识问题,有些则是根本立场问题。对前者要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对后者则是要进行有说服力的批判。意识形态不是一块空白的场所,而是一块阵地。对这块阵地我们必须牢牢地占领,如果失守,经济、政治阵地也很难巩固。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要认识到提高政治鉴别力的重要性。对一个政党来说,政治鉴别力是把握方向、决定道路的基本能力;对一个领导来说,政治鉴别力是坚定立场、坚持原则的基本能力;对一个党员来说,政治鉴别力是明辨是非、筑牢防线的基本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总是要涌现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样式,必然要求给予新的理论解释和说明。在新形势下通过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增强社区党员政治鉴别力,就可以明辨是非,纠正错误思潮,摆正立场,并在认识国情、创新理论中得到深化,在辩证思维、善于学习中得到提高,使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理清关系、抓住本质、趋于全面,从而准确鉴别复杂的现实世界。
注意加强与其它部门在内涵与外延的横向交流,构筑共驻平台,拓展外张力,实现和谐发展。首先,党委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通过“固点、联线、推面”,在提升原有党建工作示范点的基础上,培育创建新的党建工作示范典型,通过开展“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引导、辐射和带动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其次,党委要引导社区党组织与相关部门的共驻共建活动,组织党员深入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主题活动,主动融入社区建设、社区服务,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设立扶贫帮困、就业援助、科技创新等“第二岗位”,让党员根据自己的特长认岗,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二是开展党员“三带头”活动。引导党员进社区带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带头开展文明劝导活动。三是开展“三个一”为民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参加一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帮助一个社区困难户,为社区办一件实事,通过共驻共建,密切党员与社区、居民群众的关系,发挥了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开拓了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实现党建工作在社区的全覆盖。
在辩证法的思维定势里,认为对立面彼此相互连接、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没有绝对的分界,也不存在纯而又纯的事物。在实践中,要坚持正确的道路和思想指导,维护社会主义,站稳立场,杜绝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把握主流方向、概览宏观大局。[6]在理论和实践中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是一个具体化、现实化的过程。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中,难免存在不同的理解,不应把这些界定为意识形态的对立,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社区党组织必须在中央统一指挥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开拓创新,并紧密联系社会思潮的变化,及时修正和完善党建实践,同时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普及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理论蕴含和实践要求。针对现实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意见和看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坚决纠正社区党建中的错误思想和做法,而对于社区的具体化、特殊化问题,只要是有利于社区党建的发展、符合党员和群众的利益,就要容许差异、保护多样,而不能简单机械地对待处理,不能让党建流于形式,杜绝“伪党建”。
[1]本刊编辑部.把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作为战略任务抓紧抓好[J].福建理论学习,2010(5):1.
[2]李志军,邓鹏.当代主要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批判——基于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8):5-15.
[3]冯小敏,严爱云.从上海的实践看加强社区党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6(7):12 16.
[4]林尚立.社区党建的政治内涵及其面临的任务[N].中国社会报,2002-12-07(6).
[5]樊倩.近年来关于社区党建研究的理论综述[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7):39-41.
[6]颜晓峰,刘光明.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J].求知,2010(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