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卫生学校“9+3”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执笔人:赵斌)
(四川省卫生学校,四川 成都 610100)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9+3”学生感恩教育必要性的探索
四川省卫生学校“9+3”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执笔人:赵斌)
(四川省卫生学校,四川 成都 610100)
“9+3”免费职业教育是四川省委、省政府为促进藏区长治久安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藏区的一种惠民政策。藏区的“9+3”学生能够在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完成学业,首先应当感谢中国共产党和祖国,其次应当感谢社会和学校。学校课题组针对藏区“9+3”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实施感恩教育活动,并对全校普通班级的学生及“9+3”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感谢社会、感谢党和感谢政府的变量中,“9+3”学生明显高于普通班级的学生,所有“9+3”学生家长都认为开展感恩教育是必要的。
“9+3”学生;感恩教育;免费职业教育;实践研究
“9+3”学生是指在藏区接受9年义务教育再加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9+3”免费职业教育是四川省委、省政府为推动藏区经济发展,提升藏区人口素质,改善藏区群众生活质量,促进藏区长治久安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实施的三大民生工程之一。“9+3”免费职业教育从2009年开始在四川省试行,将连续开展5年,学生来源为甘孜、阿坝州的农、牧民子女。由四川省教育厅在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挑选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承担“9+3”免费职业教育。
课题组按照整群调查方法,对我校护理专业的111名在校“9+3”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及配偶的基本情况,家长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态度、建议,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感恩意识、行为等问题。整个问卷共26个变量。共发出问卷111份,收回有效问卷74份。调查结果显示,95.9%的家长认为培养学生感恩品质十分重要,100.0%的家长认为培养学生感恩品质对改善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100.0%的家长认为培养学生怀有感恩之心很有必要,100.0%的家长认为培养学生感恩品质对将来工作很重要,100.0%的家长认为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是必要的。同时,家长认为孩子能够就读现在的学校,最应该感谢的依次为:党和政府(91.9%)、父母和老师(均为4.1%)。100.0%的家长认为省委、省政府实施的“9+3”免费职业教育是好的,100.0%的家长认为孩子向党和政府表达感激之情是必要的,认为孩子向老师表达感激之情是必要的(98.7%),认为孩子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是必要的(98.7%)。由此看出,学校应对“9+3”学生开展知恩、识恩、感恩教育,让“9+3”学生自发产生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社会、感谢老师、感谢父母等感恩行为,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带回每一个家庭,让大家知道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人民的关怀和关爱。
2010年6月,课题组在全校不同年级随机抽取普通班级学生(2006级、2007级、2008级、2009级五年制大专班学生,2007级、2008级四年制英语护理班学生,2008级、2009级三年制普通护理班学生)共870名,收回有效问卷759份,有效回收率87.2%。2009级111名“9+3”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课题组对包括感恩的认知、对党和政府的感激、感恩行为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对比分析来看,“9+3”学生更加懂得感激党和政府,感激老师和学校,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恩意识和行为。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那些有恩于我们的人;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多一分欣赏。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包括3个层次:一是认知层面,就是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认可,换句话说,就是应当明白自己获得了别人施恩;二是情感层面,就是要在认知的基础上,内心产生出一种幸福和愉快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三是实践层面,就是要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不仅仅是对施恩者予以报恩,更应该形成感恩的自发行为。
5.1 家庭教育的缺失
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孝敬父母和长辈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只知道向父母索取关爱,却不愿意或不懂得回报。学生在社会、学校以及家里都充分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但是孩子对父母的关心却远达不到这样,甚至部分孩子对父母是一种仇视的态度或觉得父母太“土”。调查显示,“9+3”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家长仅占8.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家长占74.3%,从事农、林、牧、渔劳动的家长占52.7%。他们劳动强度大,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跟不上,很少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更不用说关心孩子的道德教育。学生缺乏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更缺乏对国家的认识和理解,一旦引导不当或受不良分子的教唆很容易成为社会的破坏者。
5.2 学校教育的失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美德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在中学阶段,学校为了升学率只抓学生学习,对品德教育抓得不紧,重视不够,加之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养成自私、自我的不良习惯。因此,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与效果。有一篇名为《他们为何忘掉恩人》的报道,讲的是沈阳市沈河区84岁老人王儒臣捐资助学,遭到所助学子冷落的事情。13年来,老人先后资助了4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如今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却从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学生的来信,更别说来人探望了。还有,已故“感动中国人物”——深圳歌手丛飞,耗资300万元,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重病住院时,受过资助的个别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却不愿去看他。感恩意识的缺失,虽然只是少数人和个别现象,但其影响却不容低估。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如不及时修正,很容易导致自私、冷漠、社会道德滑坡。
5.3 社会感恩教育缺失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卡通、网络、新闻媒体等公共媒介,往往只注重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学生的基础教育。学生所看到的更多的是物质方面的,整个社会对下一代的教育投入很少,不同的学生受到的教育或者说享受的教育资源是完全不一样的,如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到高级的学校享受高级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物质资源,教室、寝室到处有空调,清洁卫生有保洁公司。
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青少年懂得做人的道理。常言道,教书育人。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重要。因为,我们知道“做事先做人”。“9+3”学生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就没有免费读书的机会,因此,我们应当教育他们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祖国、感恩党、感恩自然。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9+3”学生才能够健康成长,才能明白党和政府对他们的恩情。
将感恩迁移到爱党爱国上,可以结合学校“五项教育”(国防知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和纪律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校史校情教育),举办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一个连自己父母、家长都不爱的人何谈爱国;一个有拳拳爱国心的人,必定有浓浓的爱乡情、爱父母心;爱党爱国情感并不是抽象的,立足本岗,建功立业,奉献社会,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感恩,也才是真正的爱党爱国。调查发现,“9+3”学生对家乡的建设具有强烈的责任感,2009级111名“9+3”学生毕业后工作意向调查显示,有58名学生愿意回本州工作。由此看出,对“9+3”学生的感恩教育成效是显著的,开展感恩教育是必要的。
G526.5
B
1671-1246(2012)16-0108-02
表1 学生感恩教育问卷调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