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红光,陈边防,于素莲,杜咏琴
(1.酒泉市肃州区妇幼保健站,甘肃 酒泉 735000;2.酒泉市医院,甘肃 酒泉 735000)
酒泉市肃州区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魏红光1,陈边防2,于素莲1,杜咏琴1
(1.酒泉市肃州区妇幼保健站,甘肃 酒泉 735000;2.酒泉市医院,甘肃 酒泉 735000)
了解和掌握酒泉市肃州区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及效果。收集酒泉市肃州区2001—2010年“妇幼卫生年报表”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对其进行整理分析。10年累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1~4岁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0.67‰、18.09‰、14.61‰、2.53‰。各年龄段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显示我区儿童健康状况显著改善。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畸形、出生窒息、意外伤害、肺炎。因此,要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和产、儿科技术水平,普及先天畸形的早期诊断技术,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安全管理制度等。
酒泉;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提出的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国际公认的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儿童健康状况的指标,也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要提高的主要指标之一。为掌握酒泉市肃州区近10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变化规律,寻找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突破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笔者对2001—2010年酒泉市肃州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01—2010年酒泉市肃州区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农村各乡镇卫生院使用的“妇幼卫生年报表”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
1.2 方法
按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凡孕满28周娩出的活产婴儿至5岁以下儿童死亡后均填写“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死因诊断和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9)进行分析。
1.3 质量控制
每年进行一次死亡漏报调查,抽查面不少于1/3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医院数。
1.4 资料分析
全部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1 5 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及性别
2001—2010年间共监测足月活产婴儿3482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720例,其中婴儿死亡632例,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7.78%;新生儿死亡509例,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0.69%;出生7天内死亡481例,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6.81%;1~4岁儿童死亡 88例,占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12.22%。在5岁以下死亡儿童中,男性384例,女性335例,性别不明1例,男女之比为1.14∶1,具体见表1。
表1 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n(‰)]
2.2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变化趋势
10年间,酒泉市肃州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虽有所波动,但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对历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历年婴儿死亡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历年新生儿死亡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1。
图1 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
2.3 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顺位(见表2)
表2 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顺位
2.4 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见表3)
表3 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
3.1 死亡率变化趋势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具体见图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由2001年的30.00‰、26.65‰、19.32‰,下降到 2010年的 11.87‰、9.27‰、6.95‰,降幅分别为18.13‰、16.98‰、12.37‰,低于甘肃省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婴儿死亡率16.8‰、新生儿死亡率13.9‰,达到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在2001年的基础上下降1/5的目标要求。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儿童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从各年龄段死亡率下降幅度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幅度较新生儿死亡率下降幅度大,说明儿童疾病综合管理,母乳喂养,出生缺陷防治,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妇幼卫生项目的相继实施,使以肺炎、腹泻为代表的感染性疾病导致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明显减少。10年间,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出生7天内死亡率分别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87.5%、70.69%、66.81%。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提示我们,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是控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3.2 主要死因变化趋势
10年来,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变化不大,前5位均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畸形、出生窒息、意外伤害、肺炎。其中,肺炎、出生窒息呈下降趋势,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畸形徘徊不降,意外伤害呈上升趋势。近3年,先天畸形死亡率中神经管畸形下降明显,先心病上升明显,同时,以白血病为代表的重大疾病也在明显上升。提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是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意外伤害、先天畸形、出生窒息等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儿童死亡。
3.3 死亡前接受医疗保健情况
10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就医及死亡地点,逐渐向市(区)级医疗机构转移,显示群众就医观念的改变以及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的生存质量,具体见表3。
4.1 加大对先天畸形的预防力度
先天畸形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先天畸形对儿童的生存威胁是多方面的,大量报道显示,先天畸形是导致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据估算,我国每年出生的先天畸形儿童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30%的先天畸形的儿童在5岁前死亡,40%为终身残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虽然近年来通过出生缺陷防治项目的实施,农村妇女孕前、孕后免费服用叶酸,使先天畸形中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逐年下降,但以先心病为主的其他先天畸形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出生缺陷的防治仍然十分重要,应健全婚前保健制度,提高婚前保健质量及婚检率;积极开展优生咨询,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健全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网络,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提高新生儿疾病和听力筛查率,做好筛查阳性和未通过病例的追踪管理。
4.2 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
早产低出生体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1位原因,出生窒息位居第3位,这两种疾病的死亡率极高,即使患儿存活下来,也会导致智力、体能等多方面的损伤,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落实孕产妇和新生儿管理制度,完善高危妊娠的管理和随访工作,规范开展孕产期保健的各项服务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提高早产儿护理技术及产、儿科技术水平等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4.3 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意外伤害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已日益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意外伤害的发生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年龄,家庭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有密切关系[2]。我区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由于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薄弱以及父母忙于外出打工或务农,往往由家中的老人照管儿童,常易忽视对儿童的照顾和教育。因此,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重点在农村,发展农村托幼机构,健全留守儿童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父母的安全意识尤为重要。
4.4 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普及卫生保健知识
充分利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妇幼保健知识宣传与健康教育,努力提高目标人群的妇幼保健知识知晓率。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时颖,焦淑芳,谢瑾,等.北京市城市和农村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现况及影响因素比较[J].疾病控制杂志,2004,8(6):588-590.
R195
B
1671-1246(2012)16-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