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专业整合平台: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变革创新——以C大学健康产业大专业平台为例

2012-10-26 00:53郭文杰伍小飞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办学大学专业

郭文杰,杨 林,孟 晖,伍小飞,符 佳

(成都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6)

构建专业整合平台: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变革创新
——以C大学健康产业大专业平台为例

郭文杰,杨 林3,孟 晖,伍小飞,符 佳

(成都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6)

城市型综合大学,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培育应用型人才,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办学上需要大专业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构建健康产业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相关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变革创新。

健康产业;大专业平台;城市型综合大学

10.3969/j.issn.100221701.2012.10.035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高等教育在办学宗旨和侧重点上也同样在发生变革,城市型综合大学立足城市,服务城市,同样面临艰巨的竞争压力。如何在竞争中可持续发展,发挥城市型综合大学的优势,取决于城市型综合性大学与城市的紧密联系程度,并在办学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的创新和变革。

一、城市型综合大学的概念和办学特点

城市型大学是指行政关系隶属于某座城市,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紧扣城市的发展需要,以培养相关领域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的综合型地方大学[1]。大专业平台即通过整合相近专业课程群,构建小专业多领域人才培养辐射,为城市型综合大学创新发展提供实际操作可行性。

二、健康产业大专业平台有助于增强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发展

城市型综合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也可概括为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培育应用型人才[2]。改革培养模式是城市型综合大学发展的不竭生命力所在,成都大学已建大专业平台,现已成效初显[3]。目前,以成都大学医护学院、生物产业学院、体育学院等为平台重心,组建健康产业大专业平台,其初步效应已有所显现。

三、健康产业大专业平台建设符合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发展要求

1.健康产业——城市型综合大学大专业建设的发展机遇。健康产业是一个以大健康观念为前提,与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体系[4],地方性的健康产业将成为除医院以外的重要健康服务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年增加[526],这为城市型综合大学健康产业大专业平台建设发展提供了外在动力和机遇。

2.产业调整——健康产业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创新的战略性着力点。医药产业的研发与市场销售重心将发生转移[7];医疗服务呈现多元化趋势,从院内辐射向院外,从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从主流医学服务向补充医学为特征的健康服务扩展;医疗制度改革逐渐偏向预防保健,同时健康产业行业投资呈现逐年快速递增的趋势[8],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健康产业也已初具规模[9]。作为城市型综合大学要开放性的前瞻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备战略性着力点。

3.城市区域发展——健康产业大专业平台建设的现实需求。成都大学在城市中心距离、占地面积等方面均类似于我国大多数院校的布局[10]。在学校定位上符合新建院校“错位竞争”的理念,针对“成都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02 2017)”的城市发展战略要求、“成都国际医学城”及市区、市郊周边的健康产业服务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人才就业面能力,满足医药人才的现实需求。

四、健康产业大专业平台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1.培养计划顶层设计的指导依据。根据对健康相关产业链的综合分析,结合成都市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和布局,我们将健康产业具体行业类型归纳为7类(黑体字部分),以此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依据(见图1)。

2.健康产业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在专业建设中是顶层设计,决定“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核心问题。通过整合医护专业、药学专业、食品专业、管理专业、体育专业等,设计以上7个方面的专业分布,并保留传统专业以构建培养目标。城市型综合大学办学定位的地方性,很好规避了行业标准与人才培养目标错位的风险;保留了传统专业课程,缓冲了办学风险;多专业特点可满足学科交叉的创新潜能要求;通过与成都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紧密联系,强化校地、校企合作顺利解决了外在技术需求和内在“学”与“术”的冲突。

3.健康产业大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支撑课程设计。针对健康产业发展中医疗和医药产业的核心辐射地位,制定以医学、药学类课程为专业核心的学科类公共平台课程;整合各专业课程,设计小专业方向;增加集中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政、企共建实验室,强化实训,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实战能力,并为就业的多元化提供支撑。

图1 城市型综合大学健康产业大专业平台培养计划顶层设计模式图

4.健康产业大专业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与管理组织架构。大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大学的重视与支持,成立专业平台建设办公室,成立行业和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各单位轮值管理,避免管理的重心偏移。本着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方式,模块化扩张拓展小方向,稳固基础大平台。健康产业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管理制度、组织架构、运行管理、内外联系等方面的循环进阶设计,使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循环递进,不断发展完善(见图2)。

五、结 语

健康产业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城市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外力推动及自身发展的内在张力的多重催化下,健康产业大专业平台将成为城市型综合大学发展的新思路,新动力。在论证和实践过程中,本平台不仅在理论架构研究方面而且在实践方面均不断提升,切实推行理论论证先行,实践在后,实践促进理论推进,循环进阶的理念,积极推进校地合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当然,健康产业大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还需在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发展中,不断探索,不断验证完善。

[1]吴 光.城市型大学的初步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67.

[2]张居盛.城市型综合大学素质教育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25(5):31234.

[3]周激流,赵 钢,唐毅谦.关于构建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6):16217.

[4]刘德培.人口健康产业科技问题研究报告[R].北京:第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2004.

[5]张 立.我国健康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R].北京:美国然健环球信息发布会,2007.

[6]胡琳琳,刘远立,李蔚东.积极发展健康产业:中国的机遇与选择[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8(3):19226.

[7]张俊祥,李振兴,田 玲,等.我国健康产业发展面临态势和需求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2):50253.

[8]陈 醒.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从边缘走向核心[J].国际融资,2010, 1:14215.

[9]陶呈义.对国内健康产业规划布局的哲学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06(6):90292.

[10]何明坷.高校在城市中布局的相关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 2006(62):80286.

G647

B

100221701(2012)1020065202

*通讯作者

2011210

郭文杰,男,医学硕士,讲师,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医学教育。

●院校管理

猜你喜欢
办学大学专业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专业降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