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宪国,张夏榕,王晓珑,张 锐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实验与调查
高校教职工体成分状况的研究
——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侯宪国,张夏榕,王晓珑,张 锐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浙江师范大学1239名教职工进行体成分测试,根据年龄分组及性别对测量指标进行分析,了解教职工体成分指标的基本状况,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体成分各指标之间存在的差异及规律,以期更好地为教职工的健康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教职工体成分各指标之间存在性别差异;教职工体重超标现象严重,并且男教职工较女教职工更易趋向于肥胖,人数居多;不同年龄组之间教职工体成分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
教职工;体成分;肥胖;高校
人体健康需要合理的身体体成分的比例,体脂量过多,会造成肥胖,不但给生活、工作带带来很多不便,也严重影响健康,所以身体成分的测量和评价一直是医生和体质专家评价健康的依据。随着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职工生活节奏普遍加快,而且工作压力逐渐增大,不少高校教职工出现了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心理压力增大、体育锻炼缺乏等问题。据调查,近7成的高校教职工处于亚健康状态,其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我校教职工体成分进行研究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以分析了解我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以及各体成分指标之间存在的规律性问题。
2.1 研究对象及指标
浙江师范大学教职工(男705人、女561人),平均年龄(38.48±8.4)岁。研究指标主要有身高、体重、脂肪量、肌肉量、体脂肪量、体脂肪率、体水分、蛋白质、身体质量指数(BMI)、肥胖评价等指标。对教职工进行年龄分组,以国家体质测试分段作为分组依据,本研究中由于处于20~24岁阶段的教职工人数较少仅7人,对总体分析不会产生影响,故把20~29段的教职工分为一组,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及55岁以上共分为7组,并以性别作为差异分别对男女教职工体成分指标值以不同年龄段作为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2.2 研究方法
2.2.1实验法在实验中采用Biospace公司的Inbody3.0人体成分测试仪对教职工进行测试,测试前尽量空腹、精简衣物、去除金属饰物及电子设备,从而使误差降低到最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2.2 数理统计法试验中所测得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数据用平均值(X)、标准差(S)、正常值范围(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法对男女教职工体成分测量指标均数进行差异性分析,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年龄分组对身体成分个指标的影响。
2.2.3 文献资料法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中国期刊网等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来为本研究做理论支撑。
3.1 男女教职工身体组成成分差异分析
在身体的各种成分中,体内肌肉和脂肪的含量是检测体成分平衡的基本方法。本研究对男女教职工的各测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研究表明(表1),男女教职工身体形态及成分指标存在较大差异,体重、去脂体重、脂肪量、肌肉量、体脂肪率,男女教职工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男教职工体重、去脂体重、肌肉量明显大于女教职工,女教职工脂肪量、体脂百分率明显大于男教职工。体现出了一种生理学的性别差异。
对BMI的分析,BMI指数也称身高质量指数,是身高体重的派生指标,是反映体重与身高之间的关系,又与人体成分密切相关的判定人体胖瘦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有关研究证实,成人的BMI数值的界限为:男性适中,20~25;过重,25~30。女性适中19~24;过重24~29。男女的身体质量指数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男24.06±2.970,女21.45±2.725。根据成人的BMI数值标准看男性身体质量指数的平均值趋向于体重过重行列,女性身体质量指标基本符合适中,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男性教职工体重超标的人比女性多或更易于接近超标体重。所以,男性教职工更应该多加注意自身的体重控制。需要开展定期的体适能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建立个性化的健康档案及细化的锻炼建议。
3.2 教职工身体形态肥胖程度评价
肥胖是由脂肪积累过多造成的,对于过多的脂肪体质,不进行体重控和减脂减肥的话,极容易形成肥胖。而肥胖,已经属于病理性疾病,它影响人体骨骼平衡,造成关节负担,容易引起关节炎和运动伤害。同时,肥胖的人,最容易并发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肾脏病、气喘、关节退化、下肢静脉曲张、血脂肪过高等病症。根据人体分析仪的评价指标分析,从表2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教职工身体形态总体并不乐观。教职工体重趋于标准适中的比例仅占到56.0%。也就是说接近一半的教职工体重或者超标或者过轻。体重超标的教职工占到了36.9%(30.2%+6.7%),并且男女教职工体重指标出现明显差异,男性教职工体重超标者占到男性总体的52.7%(42.5%+10.2%)。也就是说有一多半的男性教职工出现体重超标现象,这种现象是非常不乐观的。女性体重超标的人数占女性总体总体16.6%(14.4%+2.2%)。此外女性体重过轻者占女性总体的12.2%。由此可见,我校教职工的身体质量不容乐观,并且男教职工较女性教职工更易趋于体重非标准状态,教职工对体重的控制不够重视,这也可能是缺乏运动的结果。教职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成分,对于体重正常者不要盲目的减肥,而超重的教职工应该注重控制体重,以提高自身的健康。
3.3 不同年龄组教职工男性体成分状况分析
科学研究表明,组成人体的成分肌肉、水、电解质是良好的导电体,而脂肪组织是绝缘体。体成分是指人体中脂肪组织及非脂肪组织的含量及其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百分比。体成分测试能准确、可靠地测量身体成分的细微差别,通过定期监测人们的体重和身体脂肪百分比的变化,查找自己与正常值的差距,了解其变化趋势,可以作为降低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癌症和其他一些慢性疾病发病率的重要预防措施。
表1 教职工身体形态指标及成分统计表
表2 男女教职工肥胖程度状况表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男教职工指标中身体水分、蛋白质、体重、肌肉量不存在年龄性差异(P>0.05),其中个别指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BMI、脂肪量、体脂百分比这3项指标在不同年龄段间表现出了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并且基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体脂百分比是评价身体体成分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所以应该受到教职工的重视。
3.4 不同年龄组女性教职工体成分状况分
女性人员是社会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女性健康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爱美是女性的天性,对女性教职工也不列外。健康的体质、苗条的身躯、美丽的外表是女性们所追求的。而体成分测量指标又恰恰可以反映这些现象。还有研究表明,美丽的身材及外表可以让女性教职工充满自信,从而在教学中也充满激情,有利于完全发挥女性教职工的教育功能。因此,对女性教职工体成分的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女性教职工的研究,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组女性教职工受试者的体成分出现明显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水分、体重、BMI与脂肪量、体脂%也基本随之增大。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龄组女性知识分子的身体水分、体重、BMI、脂肪量、肌肉、脂肪%各项指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我校教职工身体形态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符合生理学上的性别差异。在身体质量指数上,我校教职工身体质量指数不容乐观,男教职工身体质量指数平均值接近于标准值的上限,女教职工身体质量指数平均值基本在标准范围之内;我校教职工体重适中者仅占56%,接近一半的教职工体重值不在标准范围之内,而且体重肥胖和超重者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男教职工数量高于女教职工。不同年龄组教职工之间体成分指标有差异,基本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不同年龄组的教职工之间机体组织基本符合人体的要求,单个指标在不同年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3 不同年龄组男性教职工体成分状况表
表4 不同年龄组女性教职工体成分状况一览表
[ 1 ]占叶俊,金晓峰.畲族男大学生不同体成分对常用体质指标的影响[ J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5):90-93.
[ 2 ]马冠生,李艳平,潘慧,等. 177 名北京城郊初中学生体脂含量的测定[ J ].营养学报,2003,25(4):353-356.
[ 3 ]黄海滨,任超世. 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测量人体成分[ J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0,23 (3):151.
[ 4 ]陈静.教学科研双重压力下广东7成高校教职工“亚健康”[EB/OL].[2008-10-20].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5-02/21/ content_2598740.htm.
[ 5 ]张勇.我国大学生体质评价体系相关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4):64.
[ 6 ]王悦,白真.宁波大学教职工中隐性肥胖者体成分特征[ J ].宁波大学学报,2009,22(9):444-445.
[ 7 ]杨静宜.运动处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5-56.
G804.49
A
1674-151X(2012)05-046-03
投稿日期:2012-03-16
侯宪国(1987 ~),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