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体育人才培养中“以人为本”教育观念解析
——从蔡元培“健全人格”学说谈起

2012-10-25 08:42张振东李真真张海威
运动 2012年12期
关键词:体教健全人格蔡元培

张振东,李真真,张海威

(郑州大学体育系,河南 郑州 450001)

姚明体育人才培养中“以人为本”教育观念解析
——从蔡元培“健全人格”学说谈起

张振东,李真真,张海威

(郑州大学体育系,河南 郑州 450001)

2011年4月29日,在上海市青少年篮球项目发展研讨会上,姚明对当前青少年篮球人才匮乏、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强调体育主要目标是培养人。姚明的培养观念与教育学家蔡元培“健全人格”学说相契合,这对今后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启迪。从蔡元培的“健全人格”学说为起点,以姚明“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为思路,就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可行性的教育目标,从而贯彻和执行《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国务院文件精神。

体育人才培养;以人为本;健全人格

1 研究目的

体育人才的培养一直是体育工作的重点,在举国体制作用下,体育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的时期内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伴随着体育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的发展,原先的体育人才培养在质量、数量、梯队建设上都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特别是“成材率”的指标问题最为明显,“成材率”是反映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体育人才培养的成才问题是世界公认的焦点问题,我国现阶段“金字塔”的比例失衡,竞技成材率较低,我国三线队向二线队伍人才输送率为6.10%,而二线向一线输送率只有1.96%。在成材率指标较低的情况下,如何更加全面的培养体育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体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体教结合”“俱乐部经营”等多种途径,国务院更是出具《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文件来指导体育人才的培养。在2011年4月29日,在上海市青少年篮球项目发展研讨会上,姚明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强调体育主要目标是培养人。如果我们只是推崇宿舍、训练场、食堂等几点几线的生活,这对人的培养不是很好。我们不想最后培养出只是打篮球的机器,更想培养出打篮球的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单单将体育剥离出来,运动员面对的瓶颈将无法突破,运动员的培养首先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全方面的“人”,而不是只培养体育技能。

关于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半个世纪以前,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就有论述:“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蔡元培先生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4种教育的融合,称之为健全的人格。可见,教育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传到授业解惑”的关于教学技能的培养,更是对人健全人格的塑造。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2.2 专家访谈法

以采访、访问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咨询郑州大学、浙江大学以及体坛周报的专家学者,广泛的听取他们的意见,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

2.3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中外运动员的成就进行比较,分析中外运动员培养教育模式的不同,探析中外运动员教育体制的核心差别。

3 结果与分析

3.1 人格的概念

人格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并在不同时间、地域下影响着人的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包含着以下5个方面:(1)整体性。人格是一个人从行为模式中表现出心理特性的整体,构建着人的内在心理特征,它常体现在个人的某一个行为之中,这个行为便可带出这个人整体的心理特征。(2)稳定性。人格是由多种性格特征所组成的,其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人格的这种稳定性是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域上的。但这种稳定性也并不是完全不可变的,如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中人格可反映出不同的方面,也可以暂时的受到一些事情的制约,而导致人格的这种性质发生相应的变化。(3)个体性。人格的组合结构是多样的,而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在性格方面的差异性,虽然人与人之间的某些特征可以是相同的,但他们在整体人格的方面还是不同的。(4)动机性和适应性。人格支撑着人的行为,驱动着人趋向或避开某种行为,它也是构成人的内在驱动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驱动力与情绪无关,它可以说是一种生来具有的力量。这种驱动力对人的生活具有适应性。(5)自然性与社会性。人格并不是完全孤立存在的,社会文化方面和自然方面对人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他们也是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人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文化影响的。

3.2 蔡元培健全人格学说的内涵

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健全人格”。蔡元培先生执掌北京大学时,从立国、立民的角度提出,新教育的目的乃是“养成健全人格”。根据对蔡元培先生教育观念的分析,其教育内涵充分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教育的目的是人格教育,学校对学生的责任就是促使其养成健全的人格;第二,教育要以受教育者为本体,一切从教育者的自身条件出发,谋求心理和心理的和谐发展;第三,蔡元培先生强调“体育为本,五育并举”,完全人格的教育首先在体育上进行教育,体育是基本,是全部教育的基础。

3.3 “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在充分洞察世界形势和未来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吹响了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号角。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教育学中的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人的和谐发展为根本”。如果说,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觉自为,教育则凸现出对这个自觉自为生命体的不断生成与和谐完整发展的动力特性,这一特性要求我们今天的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似乎知识多就意味着人的水平高、能力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教育,造就素质全面发展、富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人才,让每个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学会做人做事,让他们长大成人后,具备愉快工作、幸福生活的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全社会和每个家庭希望实现的目标。

3.4 姚明关于体育人才培养中“以人为本”教育观点

在2011年7月20日,中国杰出运动员代表姚明在结束退役新闻发布会之后,接受记者的采访,就今后体育人才培养谈及了自己的观点。姚明谈到:中国历来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只注重对体育的培养,而忽略对“人”的全方面的培养,一个体育人,首先要培养其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其次再培养体育的才能,而传统的培养方式将“体育”和“人”剥离开来,他认为体育最终目标是培养人。姚明作为中国举国体制下培养出的杰出运动员代表,又在NBA打拼9年,他对东西方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有着深刻的理解。在谈及到体育人才培养上,姚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阅历,强调体育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要“以人为本”。

姚明指出,学校就是体育人才的“蓄水池”,由此推动体育运动在校园和社会中发挥更多的效应。 学校不仅要培养运动员的体育能力,对于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也不应偏废,充分做到“以人为本”,只有这样,今后培养出来的体育人才才能更好的发展。

作为全世界对什么是成功体育人士判定标准,劳伦斯奖毫无疑问可以作为一块试金石,劳伦斯在拉丁语中意识是桂冠,世界体坛胜利的象征。一年一度的劳伦斯世界体育大奖是唯一全球性的体育颁奖仪式,对世界上最杰出的男女运动员在各个领域所达到的运动成就予以奖励。而劳伦斯奖的获得者,经统计可以发现,劳伦斯奖的获得者在自己的本专业之外,在其他领域都取得不俗的成就,成功的运动员都是均衡全面的发展,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分析,劳伦斯奖的获得者,作为世界成功运动员的代表,其在本专业领域之外,自身谋求的是一种平衡全面的发展模式。其在专业领域之外涉及的项目,有的与体育基本不存在联系,以自身的爱好和兴趣出发,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一种德智体音乐艺术的全方位的发展。

表1 劳伦斯获奖人员一览表

3.5 “健全人格”与“以人为本”之间的联系

蔡元培说:“夫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其基本内涵为以受教育者为目的和本体,注重受教育者身心的协调、知情意的统一,追求个性和群性的一致,努力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世界观教育5方面和谐发展。蔡元培认为,人的生理与心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必须是促进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平衡发展的教育。

“健全人格”的教育学说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二者之间存在共通之处。其共同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都是以健全人格的培养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先学会做人;第二,都是以人为本体,让学生健康的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致力于让学生全面的发展,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

4 结论与建议

4.1 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对健全人格培养方式的继承

“体教结合”是体育体系与教育体系相结合的简称,是以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既遵循体育运动的训练规律,保证系统的训练,又遵循教育的规律,保证系统的文化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和体育两个部门的优势的制度、方法及运行机制。

根据“体教结合”的基本内涵和规律,体教结合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四有”人才为目标,遵循教育规律保证系统的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体育和教育两个部门的优势的制度方法及运行机制。通过文化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整体素质,同时,通过体育而达到育人的目的。体教结合,就是让文化与体育结合,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发展,从而达到健全人格的目的。

4.2 “以人为本”是对体育人才培养方式的继承发展

体育的英文翻译Physical Education,对于Physical Education来说,它的关键就是Education通过Physical来达到Education这个目的,所以体育就是通过以人为本体的教育而达到育人目的。从词源来说,体育人才的培养就是以人为本体的教育,现阶段体育中所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对原有概念的继承和发展。

体育人才培养方式中所谈到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包含着以下3个方面的意思:第一,继承以人为本体的教育思想,体育主要目的是育人,通过体育而达到培养人的目标;第二,体育人的培养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把体育单独的剥离开来,只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应该首先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呢;第三,体育人才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培养,相应蔡元培先生提出“五育并举,体育为先”,体育是教育基础的前提下,达到健全人格的培养目的。

4.3 学校体育人才培养应承担义务及责任

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竞技体育强国的人才的培养是从学校体育开始的,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都是在各自学校进行,一般在下午16:00点后才到附近的俱乐部进行训练。这样既保证了青少年运动员不间断文化学习,又能使他们从小就打下坚实的体育基础。从欧美体育强国的学校体育制度可以分析出,对体育人才的培养的责任,往往是落实在学校体育制度的基础上,其学校体育培养制度从小学开始就有,一直延伸到高校,学校承担着体育人才培养的义务和责任。

学校在体育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培养出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往往要达到4个标准:第一,学校对体育人才的培养,落脚点是对“人”的培养,首先培养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第二,学校对体育人才的培养是开发兴趣的培养,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多领域或者跨领域的发展;第三,学校体育人才的培养,有着深厚的体育文化,体育不仅仅是建立在技能培养上,而是全方位的人格培养;第四,学校体育制度有着完善的培养体系,让学生在接受体育技能培养的同时,接受其他专业技能的培养,以体育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以育人为目标。

[1]马宣建.我国体教结合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

[2]冯建中.大力推进“体教结合”——在清华大学《体教结合:国家视野中的认识与行动》高层论坛上的发言[J].体育科学,2005(2).

[3]马志和.国外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性经验及其启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5).

G80-05

A

1674-151X(2012)06-007-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6.003

投稿日期:2012-04-10

2011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11B759);2011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编号:2011BTY004)。

张振东,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教健全人格蔡元培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思想浅析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