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低效的成因及对策

2012-10-24 00:39于丽英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5期
关键词:评议中学生交流

于丽英

文章不仅是社会生活在头脑中的反映,也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和宣泄。在作文中,学生可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显自在之趣。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像考试一样,以教师点评作文结束。由于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差异,加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差别,尽管每一次的作文批阅都消耗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每学期的作文训练对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和思想水平的提高都不够明显。

一、中学生作为低效的成因

首先,进入初中后,学生不仅学习的内容增多了,难度加深了,而且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学生通过自学和独立思考获得。这对于大多数年龄越来越偏小的中学生来说,无疑难以适应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傾注到理科和外语上,其他学科尤其是文科,似乎除了死记硬背,剩余只有靠天份了。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作文仅仅被当作教师布置的一项任务来完成。学生因作文而作文,为作文而作文的情况极为普遍。因而,一方面写作训练与现实生活、文章阅读、口语交际脱节,学生的作文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只好胡编乱造,装腔作势了;另一方面,写作过程与构思、修改、评议过程脱节,学生的作文又成了天上浮云、海上孤舟。结果,往往是中心不明、内容贫乏,甚至语句零乱、结构散乱、书面混乱。

显然,这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只会造就一大批对现实生活熟视无睹、不重视思想的体验和交流、缺乏良好心理素质和品德品质、个性遭受压抑和扭曲、厌学情绪不断加重的时代落伍者。这与当前新课程改革极不协调。作为最具基础性又最有影响力、最丰富又最有活力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积极地投入到这场伟大的改革潮流中。

二、中学生作文改革的策略

首先,把写作训练与现实生活、文章阅读、口语交际紧密地融为一体,树立阅读是体验生活,口语是交流生活,写作是表现生活的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因人、因事、因情、因景、因物施教的原则,使每一次听(看)说(回答)读(想)写(做)的过程都成为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舞台展示。同时,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用尊重、赞赏的言行帮助、引导学生养成反思、合作的习惯,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用心感受生活、理解生活、面对生活、学会生活,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为随后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把课程作为整合教材、教师、学生、环境的一种生态系统。以学生为中心,以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强调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着眼未来,注重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每一节语文课都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想学、敢学、能学的热情,使其成为每一位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基地和个性展现舞台。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引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而不是传授知识和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其次,把作文的写作过程与构思、修改、评议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从审题到立意,从选材到组材,从结构到语言,在下笔之前的构思时,在作文之后的修改时,都由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评议,这不仅可以避免思路闭塞和文不对题、人云亦云或无情无义、言之无物或方之无序,而且还可以相互学习启发,相互合作探究,达到积极主动、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构思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养成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的美好情操和辨析事理的习惯;注重知识、材料和写作经验的积累,使其在文章内容和写作上有创新意识。在修改过程中,教师应提倡和指导学生在自改、自评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互改、互评活动。教师的点评主要落脚在学生的发展上,包括道德品质、学习、交流、合作能力、个性和情感等方面。

总之,用新理念来引领我们的作文教学,把写作与生活相结合,把写作与评议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读书写作的无穷乐趣,学生的作文必能一天比一天成熟自然,得心应手。

猜你喜欢
评议中学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某市委宣传部遴选公务员试题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美术课堂教学评议之我见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宁波:“两官”履职评议“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