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忠
(安徽阜阳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安徽阜阳236158)
装机容量为600MW的2台水氢氢机组(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制造),400V机侧电动机控制中心(Motor Control Center,MCC),共计12台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均为各自区域的负荷中心电源,带有内冷水泵、润滑油输送泵、给煤机、磨煤机油站、热控电源等重要负荷。正常情况下,当MCC段Ⅰ路电源失去时,将自动切换到Ⅱ路,以保证MCC段供电的可靠性,如切换失败,将引起上述重要负荷失去电源,从而引发设备异常、跳机等严重后果;因此,必须保障MCC电源自动切换断路器的可靠性。
近几年来,MCC自动切换失败故障多次发生,由于控制回路始终没有图纸(机组安装后接线图、原理图均丢失),只能依据常规处理方法应付,缺陷消除比较困难且时间长、效率低。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局面,采取根据实际接线绘制接线图、原理图,再消缺的方法,对发电厂生产现场处理类似问题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断路器为进口设备,额定电流为630A,额定电压为400V,电源进线分别来自400VPCⅠ段和400VPCⅡ段(见图1)。PC表示动力配电柜。
根据控制回路实际接线现状,绘出整个控制回路二次元件接线端子及编号如图2所示。
图1 自动切换断路器本体及原理图
图2 断路器控制回路实际接线图
从图2可知,部分元件接线端子编号不详(安装时未加或接头过热变色无法看清),无法判断二次线走向,如根据线号绘出二次线走向图,则难以实现;因此,需将元件上的二次线解开,使用万用表一根根检测出两端的方法来确定二次线走向。然后确定二次元件各接线端子上二次线的走向,并在空白纸上将图2中的二次元件连接起来,最后构成一个完整的回路。此法虽比较繁琐,但可一次性准确无误地判定二次线走向。连接完成后的原理图较凌乱,故依据常规控制原理图[2]整理后得到图3所示的自动切换断路器原始控制原理图。
图3 自动切换断路器原始控制原理图
A1、A2为控制电源,分别取自断路器的Ⅰ路、Ⅱ路电源进线(Ⅰ路电源进线取自400VACⅠ段,Ⅱ路电源进线取自400VACⅡ段)。由图3可见,断路器的控制过程并不复杂,二次回路简洁明了,各元件的作用和功能一目了然,这就为故障的排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场缺陷处理90%的精力用于原因查找的过程中,一旦查出故障点可能只需几分钟或紧一个螺丝即可解决问题。由于图3非常直观地显示了每个继电器和连接点的作用,遇到问题通过图纸分析即可大致判断出故障点,处理前已做到有的放矢,为快速处理打下了基础。如,2007年10月,1#机小修后运行人员进行启机前切换试验时,发现1#机侧MCC段电源断路器不能自动切换,其现象如下:转换开关ZK分别置Ⅰ、Ⅱ、Ⅲ档位时切换动作正常,指示灯正确指示,置在Ⅳ档位时断路器不能自动切换到Ⅰ路电源(Ⅰ路优先,必须自动切换到Ⅰ路)。
分析图3可知,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有3种[3]:①SJ1、SJ2无动作;②SJ2常开接点没有闭合;③二次线松动控制回路接触不良或中断。随后进行了逐一排查,检查二次线接触良好,SJ1、SJ2动作正常,于是判断SJ2常开接点有问题,在用电笔稍用力抵一下SJ2辅助接点(外力促使闭合)后,断路器立即自动切换,说明SJ2常开接点确实没有闭合,判断是正确的。再进一步检查后发现,SJ2辅助开关(外置型)固定螺丝松动,位移后不能与SJ2同步动作而难以闭合,在重新定位辅助开关位置并紧固螺丝后,恢复正常,整个处理过程仅用6min,效率比较高,若没有图纸可能需要数小时的时间。
图3中,使用了时间继电器SJ1、SJ2,但延时接点并未使用(常规接点),且从控制原理上讲并不需延时,故时间继电器在此控制回路中无意义。另外,SJ1、SJ2接点为外带型辅助开关,接点容量小(动作时弧光较大),内部推动杆材质为塑料,部分已变黄、变形、动作不可靠,以往出现的异常情况大都;因此,造成。根据“越简单,越可靠”的原则,精简回路可提高可靠性[4]。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将控制回路优化如图4所示。
优化后,时间继电器SJ1、SJ2取消,中间继电器C1、C2由全封闭式继电器ZJ1、ZJ2替代,实现自动切换功能的SJ1、SJ2的辅助接点也由ZJ1、ZJ2的主接点替代,触点容量大,减少了中间环节,可靠性提高,但控制原理不变。
图4 自动切换断路器优化后控制原理图
选择了一台备用断路器进行改造,控制回路按照图4进行接线,经过拉开FU1、FU2熔断器、取下LP1、LP2连片,模拟电源失去及切换ZK不同位置等,反复测试和试验(50次),断路器均能正常动作,且可靠性非常高[5]。于是,在2008年5月利用1#机小修机会,对机侧MCC自动切换断路器进行了改造,使用一年后未出现任何异常,2009年起将所有剩余的自动切换断路器都进行了改造,目前运行已有2年,未出现一次切换失败故障,有效地提高了设备可靠性;因此,优化改造是可行的。
[1]连理枝.低压断路器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107.
[2]周庆贵.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46.
[3]史国生.电气二次回路及其故障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72.
[4]王建华.电气工程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6.
[5]程 周.设备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