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2012-10-24 08:42葛洪朋杨公遂
财务与金融 2012年6期
关键词:资产资金财务

葛洪朋 杨公遂

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有了迅猛地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在校学生人数由2000年的556.1万人,发展到2010年的2231.7929万人。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在招生规模迅速膨胀的同时,高等院校(以下简称高校)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莫过于财务风险的频发,由于国家财政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诸多高校陷入财务困境。如2007年3月,吉林大学财务处在校内网上发布通告称,学校自2005年起步入了付息高峰,每年支付利息多达1.5亿至1.7亿元,学校资金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峻,需要向广大师生征集合理化建议。事实上,限于财务困境的远不止吉林大学,南昌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郑州大学等负债均在20亿元以上。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也就愈来愈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分析和防控成了非常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内涵及类型

所谓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和很多不能够预计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高校经济活动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使高校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根据财务管理的一般理论,高校的财务风险存在于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财务运营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内容。结合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财务管理活动的特点,存在的主要的财务风险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一)债务风险

是指高校无法偿付到期债务本息,而使高校财务陷入困境,蒙受损失的风险。近年来高校的招生规模和办学条件都有了迅猛发展,但国家的财政投入却没有同步增加,巨大的资金缺口几乎全部来自于银行,负债办学成了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据社科院《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我国高校向银行贷款规模高达4500~5000亿元,部分高校的贷款规模已超过20亿元。学校每年的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要用来支付借款利息,维持高校正常运营的基本费用支出却无钱支付,更不要说返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借款本金,部分高校的资金链已经断裂。可见,在全国范围内已有很多高校正面临着严重的债务风险。

(二)投资风险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高校可以利用闲置资产对外投资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或与其他出资人共同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虽然这些经济实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当它们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出现财务危机时,作为主要投资人的高校往往要承担连带责任。导致无法实现预期收益或投资亏损,甚至承受其他的连带责任,而使高校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在高校的发展历程中,大多数高校都曾举办过校办企业,如印刷厂、食品厂、建筑公司等等,但随着校内需求的逐渐减少,社会竞争压力的逐渐激烈,这些当年也曾效益不错的经济实体,大多已经破产或倒闭。

(三)财务运营风险

主要是指高校在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控制不当等原因导致高校在购置资产、材料、支付费用时,由于货币资金不足而影响高校正常的财务结算,甚至影响高校正常运营,即所谓的流动性风险;另外一种是在资金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当结算对象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按期履行付款合约时就会产生信用风险,形成呆账、坏账现象,给高校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1)办学规模扩大,财政拨款不足

高校的事业单位性质决定了其办学经费主要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招生规模扩大以后,高校的各项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都必须同比例增加,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以及教育事业的健康运行,实现上述配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事实上国家的财政拨款虽然也有明显增加,但远远不能弥补高校规模扩张所带来的资金需求缺口,引发高校财务风险发生。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一直偏低,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发达国家的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保持在5%~6%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平均接近4%,《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我国的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要达到4%的目标,实际上一直未能实现。

2000-2009年各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

(2)政治经济环境因素

当前国际资本市场风云变幻、危机不断,各国为化解危机摆脱困境频繁使用金融工具、调整经济产业政策,如为抑制通胀就会不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为促进经济发展会调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对某些产业进行抑制或鼓励。这些政策的调整或者会影响资金的成本,或者会影响某些原材料的市场供应价格,这些因素的变化是高校无法预知和控制的,但任何一个因素的突变都可能引发高校财务风险。

另外,国家教育产业政策的推出和调整也会打乱高校的正常运营秩序,如高校之间的撤并、扩招、高校办学水平的评估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原本是为了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但是在国家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国家只推出办学政策,既要落实国家办学政策又要保证办学质量达标,很多高校只能通过借债的方式来筹集集资,从而为高校的正常运营带来了极大的财务风险。

(二)内部因素

(1)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高校的部分管理人员,习惯于执行行政政策或决定,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不甚了解,对财务管理理论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财务风险缺乏必要的敏感性。总是依赖经验管理财务,认为只要不贪污不浪费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这也是引发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2)投资决策、资产购置等缺乏科学性和战略思维

部分高校在对外投资以及单位内部大额资产购置活动中,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未能科学判断内外部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项目对未来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不能用长远的眼光战略的思维进行决策,从而造成决策失误,或者项目预期收益无法实现,或者在资产购置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可能对单位的资金链形成极大的压力,酿成财务风险。

(3)资产结构不合理

资产是指高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按照资产的存在形态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从购置资产的资金来源看,包括财政投入、上级投入、依法收取、自己创收、捐赠、各种基金和负债项目等形成的资产。

按照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对资产价值的确认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和稳健性原则,资产以其取得的实际成本入账,并按一定期限对其进行摊销,以反映资产的损耗与价值转移,期末资产价值及其构成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通过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高校的资产结构具有显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多,流动资产少,而流动资产中的货币资金更是少之又少,导致资产整体变现能力较弱,在运营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较差,这也是引发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指导思想

(一)提高管理人员风险意识

首先要培养高校管理人员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意识到财务管理风险的客观存在,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识。一方面做好长远规划,提高对投资项目、重大资产购置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减少盲目投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认识到高校资产结构不尽合理的现实,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尽量减少结算资金占用,要做到应收尽收,降低采购批量,减少材料储备资金占用,尽量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货币资金的保有量和保有比例,提高单位的偿债能力,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防范财务管理风险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提出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体现了中央对于制度建设的重视。作为高校也要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通过落实制度来达到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目的。如对存在风险的业务活动要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等内部牵制制度,改“一支笔”签字制度为“党政联签”或“决策委员会”制度,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加强预算控制,通过刚性预算实现财务运行全过程监控,事后审计监督等内部控制措施,以防范财务管理风险。

(三)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实施对财务风险的量化监控

从引发财务风险到陷入财务困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财务风险的聚集会在一些敏感的财务指标上有所体现。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对这些敏感财务指标的观察分析,及时发现防控财务风险的发生。

(1)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高校能否维持正常运营,主要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货币资金用于各项支出。通过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可以将动态的货币资金流动情况全面反映出来。

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等项目都会影响高校运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量,应收款项、存货等项目期末余额增加表示该项目占用大量资金,否则表示高校资金占用较少,大多以货币形态存在;而应付款项正好相反,余额增加表示单位占用了其他单位的资金。高校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高校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高校要想长期保持良好的运营态势,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从资产结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角度入手综合评价财务风险,构建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敏感财务指标可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选定,反应高校资产结构的主要指标有:流动资产比率、短期资金比率、资产—权益对比关系比率等;反应高校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累计借款总额占总资产的比率、累计借款占总收入的比率、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银行存款保障率等指标;反应高校运营能力的指标主要是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预算收入完成率、预算支出完成率等指标;反映高校发展潜力的指标只要包括:毕业学生就业率、专任教师学历结构、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专任教师培训费用、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等指标。

(3)建立财务预警应急指标体系

一方面要对预警指标进行量化,划分不同的风险等级,构建分等级的预警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要同步确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针对某一管理领域某一等级的财务风险确定具体的应急措施。一旦某一领域发生财务风险可以马上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实现防范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四、高校财务风险的具体控制措施

(一)控制对外投资,控制财务风险

高校要明确其事业单位性质,明确国家投资兴办高校的目的在于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高校的主要工作任务在于教学和科研而不是对外投资兴办实业。要在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对外投资行为,并要履行相关的审批程序。

投资项目要控制在与高校教学科研相关的领域内,要有利于教学科研事业发展。如科研成果的转化,教学实验实习基地等项目。严禁购买股票、期货、购买各类投资基金、各种企业债券以及任何形式的金融风险投资或金融衍生品等风险较大的投资。

高校利用非货币性资产如专利、专有技术等对外投资时,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合理确定资产价值;利用货币资金对外投资时,所需资金只能是单位的累积结余或自筹资金,严禁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从事对外投资行为。

项目投资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合理规划投资项目的投资规模、科学测算预期投资收益以及投资回收期,合理确定投资项目的经营期间。按照国家有关资产管理规定编制详尽的对外投资申请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按照企业财务规则的要求加强对投资项目经营的财务监督,确保对外投资资产的安全完整并依法获得投资收益,防控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的发生,避免影响高校正常的财务运营。

(二)多元化筹资资金,控制财务风险

1.多渠道筹措科学调配债务资金,控制债务风险

高校快速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金,除国家财政拨款部分外,主要来自于从各金融机构筹措的债务资金。债务资金属于偿还性资金,有明确的还款日期,到期除了要支付借款本金外,还要支付较高的资金使用费。

为了避免债务风险的发生,高校要尽可能降低银行债务资金总量,降低资金使用成本节约费用。另外要分散举债银行,争取更优惠的贷款,并要根据资产结构合理搭配银行借款种类,保持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结构比例相当,优化债务结构,控制债务风险。

另外还要科学调配合理安排银行的还款日期,还款时间要尽可能地分散,要根据高校资金预算合理调整,避免集中还款增加高校的财务风险。

2.科学合理争取非偿还性资金,降低财务风险

首先,争取国家财政支持。高校的事业单位性质决定了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国家每年除了维持高校正常开展业务活动的基本支出拨款外,还有很大额度的定额或定向补助,如专项建设资金、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精品课程建设资金、重点实验室建设资金、各项科研基金等专项资金,以及国家对科学技术奖励、优秀教学成果奖励等各种奖励补助资金等。为化解高校的高额债务危机,国家出台了系列措施鼓励支持高校化解债务,如《人民日报》2011年7月12日讯山东省今明两年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用于负债率超过100%的高校归还银行贷款本金。其次,争取中央财政奖励。力求两年争取中央奖补资金20亿元。今明两年,中央财政将对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高校银行贷款还本资金,按40%的比例给予基础奖励。高校要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财政安排、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申请资金奖励和补助,缓解高校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压力,降低财务风险。

其次,盘活高校闲置资产,开发校园市场资源。部分高校特别是通过合并组建的高校往往都有部分资产属于分别配置的,校校合并以后部分资产处于闲置状态,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闲置资产或资源。对闲置资产或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科学的规划和研究,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如对于闲置的土地、校舍等可以通过置换、有偿转让、合作开发、出租出借等方式实现增收的目的。校园的学生消费市场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也可以通过开发转让或合作经营等方式实现学校增收的目的,缓解高校的财务风险压力。

最后,广泛吸引社会资金,降低高校财务风险。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高校本身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以及广大的毕业学生优势,通过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定向培养学生、培训员工等方式获得社会资金的支持;或者争取某一领域的教育基金会的支持;或者通过校友会的方式争取毕业学生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筹集办学资金。国外知名高校的办学经费中来自于社会捐助的部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以华盛顿大学为例,该校的社会捐赠收入由2000年的11479.2万美元,到2004年的17431.6万美元,4年间增加了将近0.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3%,为增长速度最快的经费来源,捐赠收入已经成为了该校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

(三)完善财务运营管理,控制财务风险

(1)强化预算管理,防控财务风险

近年来,我国进行了以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为主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要求高校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以及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测算编制支出预算。并要求单位预算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预算超支不补。高校内部也要逐渐完善和加强预算管理,要求各院系、各部门综合考虑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和事业发展所需要的财力,打实预算年度的收入支出预算金额,经学校研究通过后,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通过预算执行情况实时监控财务收支活动,控制财务风险。

(2)加强资产管理,防控财务风险

高校要完善财产清查制度,通过定期的财产清查,掌握资产的购置管理使用等情况,掌握资产占用资金情况。通过对流动资产特别是材料类资产的购置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合理确定常用材料的经济采购批量及年度采购批次,降低材料采购储备费用;对定额以上或大批量的资产购置要报主管部门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进行,降低采购成本;对各种应收款项,要实行责任人负责制,及时回收资金,减少呆坏账风险,对于账龄超过三年办理注销手续的应收款项,仍然不能放弃;资产管理的关键是大型设备的购置、建筑物的购建项目,购置之前一定要结合高校的长远发展规划作好必要性论证,并要做好财务支出预算,以保证预算能够自求平衡,防控财务风险的发生。

五、结束语

高校的财务风险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定向补助、化债奖励等方式帮助高校降低财务风险,走出财务困境。作为风险主体的高校要在保障正常业务开展的基础上,开源节流,争取国家和社会更多的支持,严格控制并尽快降低债务总量。提高风险意识,树立科学化精准化管理高校的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1]贾蕊.高校贷款风险生成机理及其防范[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188

[2]李笑霜.高等学校理财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3]曹升元.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4]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财政厅.2010.8.9

[5]麻鹏波.高校财务风险防范中政府职能分析[J].财会通讯,2009(6):125

[6]孙运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浅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0(1):18-19

[7]杨云标.高校资产结构现状及优化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2(04):158-163

[8]冼永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及运用[J].企业经济,2011(3):165-167

[9]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2年2月7日

[10]山东高校力争两年化债百亿完不成目标将减招.人民网.人民日报.2011.7.12

[11]初立萍.社会捐赠: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J].黑龙江教育,2006(05):61-63

猜你喜欢
资产资金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利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