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 锋(上海图书馆 上海 200031)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遇到了很多新情况,对其采访人员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搜索引擎技术、Web2.0、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读者尤其是专业读者(如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自主选择权更多,他们不再需要浅层次、低端的信息服务,而是需要图书馆提供专业化、深层次的信息服务。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采访人员根据读者实际需要建立专业化、特色化的信息资源体系。
当今,各种信息资源“爆炸式”增长、国内图书出版数量急剧增加,2010年全国出版图书328 387种,与上年相比增长了8.84%,新版图书品种增长了12.48%[1],且图书内容同质化、出版跟风现象严重,如《吃出健康来》等养生类图书热卖之后,仅2009年全国就有2.1万余种健康类图书进入零售市场,400多家出版社介入健康类图书出版,内容雷同、品质低劣[2]。如何采选出高质量、符合读者需求的文献是公共图书馆采访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增加了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增加明显,许多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资源购置经费已经超过千万元,如何有效地使用资源购置经费,建设符合读者需求的文献资源体系,提高文献利用率,是图书馆采访人员必须面对的又一问题。
目前公共图书馆基本上以文献类型和文种来划分岗位,设立了中文图书采访、外文图书采访、中文报刊采访、外文报刊采访、电子资源采访等岗位。这样的岗位划分使不同类型文献的采购、加工、整理与服务相互分离,彼此间缺乏联系,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每个采访人员面对的采访文献涉及到各个学科,由于采访人员知识结构的局限、思维模式的固定、与读者联系不紧密、不能充分了解读者需求等因素,形成了采访人员自身知识局限性与其所负责学科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使其难以把握不熟悉的学科文献,馆藏文献建设也只能是粗线条地规划,无法做到深入、细致,难以建设高质量、全面系统的馆藏体系。显然,现有的采访模式已无法适应现实的需求,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采访人员不仅要熟悉馆藏、了解出版信息、把握读者需求,而且要掌握某一学科或几个学科专业知识。因此,公共图书馆可以借鉴部分高校图书馆采用的学科采访馆员制度,设立学科采访馆员。
(1)公共图书馆采访人员素质的提高为设立学科采访馆员提供了人力支持 国外图书馆学科采访馆员不仅要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文献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学科背景,以便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有针对性的专深服务。我国公共图书馆采访馆员的自身素质与国外图书馆、国内高校图书馆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公共图书馆馆员的学历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馆员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如笔者所在的上海图书馆,共有25名采访馆员,其中具有硕士学历的馆员4名、具有本科学历的馆员18名、具有大专学历的馆员3名,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采访馆员占88%,为设立学科采访馆员提供了人力支持。
(2)公共图书馆参考馆员制度的实践为设立学科采访馆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图书馆界于20世纪20年代引入了参考咨询概念,90年代出现了专职参考咨询馆员,1999年底参考咨询工作从制度上开始进行规范,以上海图书馆开始试行参考馆员制度作为标志[3], 至今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参考馆员选拔、聘任管理办法。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面临着用户需求增加和网络信息咨询服务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国内31家省级图书馆(除河北省图书馆、青海省图书馆、西藏图书馆外)开展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同时还出现了由大中型图书馆主持的联合数字参考咨询服务项目[4]。10多年的公共图书馆参考馆员制度的实践、创新与发展为学科采访馆员的设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采访馆员的实践经验可以借鉴 2000年下半年,厦门大学图书馆在全国率先建立学科采访馆员制度,目的是达到文献采购的学科覆盖全面性和学科采购准确性的高标准、高要求,提高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尽可能地满足各学科师生对专业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5]。此后,清华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也相继建立了学科采访馆员制度。
美国俄亥俄大学书目员制度的优点是由多位馆员分管馆藏,每人负责书库中一个或几个学科方面的图书。由于书目员熟悉某一专业,又负责采访该学科方面的书,因而对馆藏非常熟悉,容易发现馆藏的缺陷,可以及时补充或剔除。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工作模式是采访学科馆员与参考学科馆员合二为一。学科馆员熟悉院系需求和学科资源的分布与使用,由他们参与资源采购决策,可以使学科文献资源结构更加合理,更好地满足院系师生的需求[6]。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设立学科采访馆员是可行的。
公共图书馆现有采访工作模式是采访人员根据自身积累的关于图书馆馆藏结构、读者需求、出版信息及学科知识等零散信息对单一文种、单一载体的多个学科的文献进行采选。而高校图书馆实行的学科采访馆员的工作模式是学科采访馆员根据自身积累的关于图书馆馆藏结构、读者需求、出版信息及对某一个或几个学科知识等系统信息对多个文种、多个载体的某一个或几个学科的文献进行采选。
由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存在很多不同,如公共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对读者需求及馆藏等信息了解相对片面,所以公共图书馆不能直接生搬硬套高校图书馆学科采访馆员工作模式,要根据自身特点构建具有公共图书馆特色的学科采访馆员制度。因此,在公共图书馆实行学科采访馆员的初期阶段,必须由公共图书馆所有采访人员共同建立关于图书馆馆藏结构、读者需求、出版信息及多个学科知识的信息库,采访人员通过对信息库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单一文种、单一载体的多个学科的文献进行采选,具体模式见图1。
图1 公共图书馆学科采访馆员模式图
公共图书馆在设立学科采访馆员之前,必须加强学科前期规划的设计,给予足够的投入,做好充分的调研,了解国外、国内各图书馆开展学科采访馆员工作的情况及如何开展学科采访工作。考虑到公共图书馆员的实际,在设立学科采访馆员之前,应根据馆藏重点学科和读者需求编制全面系统的工作指南(如开展馆藏评价的方法、了解读者需求和出版信息的方法、掌握学科知识的方法等),这对推进初期的学科采访馆员工作十分重要。
结合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采访人员的学科背景和学历、读者需求,各馆有针对性地提出学科采访馆员的任职条件和工作职责。通常情况下公共图书馆学科采访馆员的任职条件和工作职责如下:
(1)任职条件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图书馆学、文献出版学的知识;对某一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感兴趣;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信息处理及应用能力;具有强烈的采访责任感和高度的信息敏锐度;具有良好的自我培训和学习能力,能够把握和捕捉学科最新动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及自我学习精神。
(2)主要工作职责 深入分析调研某一学科的馆藏资源情况(各种文献类型);跟踪某一学科发展动态,多渠道收集相关学科的出版信息;做好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的搜集、整理、加工、试用和评价等工作;参与信息库建设;了解读者需求,能够结合馆藏情况发布优秀馆藏信息,引导读者使用优质馆藏,提高文献利用效率;逐渐掌握某一学科知识,能够对该学科内的文献采访提供意见与建议。
笔者建议公共图书馆学科采访馆员制度的实施分为5个阶段:准备阶段、采访馆员争创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及成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内容,如对工作内容和流程的掌握、对信息库建设的贡献、采访馆员发展路径和对采访工作的贡献,具体情况见表1。
各馆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及时间跨度。同时需要明确其工作机制、与其他部门和岗位的关系及考核办法等。
公共图书馆设立学科采访馆员是一种全新尝试,在制订学科采访馆员工作方案时,要因地制宜,目标不可过低,也不可过高,量力而行;要富有挑战性,给予学科采访馆员必要的压力,保持工作的饱满和自由发挥空间。同时可将任务设计得粗放一些,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科采访馆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学科采访馆员工作开展之后,随着其经验和能力的提升,可调整工作内容和推进速度。
[1]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2012-05-08]. http://www.chuban.cc/syzx/dlcbygk/ndzk/201112/t20111219_98539.html.
[2]周正兵.新世纪图书价格战的历史、成因及其对策:兼论“以书价破题促改革”的必要性[J].中国出版,2012(5):44-47.
[3]邹乔敏.上海图书馆参考馆员制度的建立与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1(10):18-19.
[4]武 琳,胡千乔,郭 婵.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合作模式现状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1(4):50-54.
[5]钟建法.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采访馆员制度的建立与管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2):41-43.
[6]刘丽娜.基于学科的采访馆员岗位设置[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0(7):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