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弱势、信息援助与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

2012-10-23 12:14李德娟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44
图书馆建设 2012年12期
关键词:农民工图书馆信息

李德娟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 北京 100044)

1 引 言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地区甚至跨国的人口迁移逐年增多,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如何限制社会排斥,实现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已经成为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的重大议题[1]。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社会融入作为衡量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较高的社会融入水平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2]。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截止到2011年,中国城市农民工数量已经达到1.6亿[3]。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中国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们却难以融入城市。与城市本地人相比,城市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缺乏社会保障,并与城市社区相对隔离[4]。城市农民工在流入地总体上处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半城市化”状态,表现为各系统之间的不衔接、社会生活和行动层面的不融合[5]。

当前,中国的农民工问题正在发生重大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从临时性流动阶段逐步向定居城市的新阶段转变[6]。但是,迄今为止,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有效的解决。由于存在城市农民工的社会隔离现象,从而造成了城市新的二元社会结构,使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居民截然分开,出现了不同社会群体间关系紧张的现象,也埋下了社会秩序不稳定的隐患。这种情况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阻碍社会的进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更多的农民工迁移到城市。如何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将要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

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包括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农民工经济收入水平低下、农民工教育和文化水平的障碍等[7]。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社会融入也是信息问题,那些难以获取信息、缺乏主流社会信息的人会遭受社会排斥;如果迁移者在住房、就业、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信息需求能够得到较好的满足,将有利于他们的社会融入[8]。国内的研究者指出,城市农民工的社会隔离与他们的信息弱势密切相关。大多数城市农民工面临信息闭塞、流通不畅、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是社会中的信息弱势群体[9]。就业信息短缺、生活信息不畅、维权信息缺失等,对城市农民工参与城市就业和生活造成了显著制约[10]。因此,对城市农民工在信息获取、信息利用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给予援助,将能够有力地促进他们在城市的社会融入。

目前,对于信息弱势与城市农民工社会隔离的关联、信息获取对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等缺乏调查研究,因此笔者利用天津和重庆两地的566名城市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描述了城市农民工的信息获取和信息需求等状况,实证分析信息弱势对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并就如何对城市农民工提供信息援助提出相关建议。

2 信息弱势与城市农民工的社会隔离

信息弱势群体是指在使用信息设备、利用信息资源和享受信息服务等方面处于劣势,难以靠自己表述、查找、获取和占有所需信息的群体[11]。调查表明,信息弱势群体主要由城市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群体构成[12]。城市农民工在信息意识、新信息的发现和接收、信息的集成和加工处理、信息的传输和交流互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大都表现出弱势的特征[13]。

为了进一步了解城市农民工的信息弱势等状况,笔者利用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简称ILO)北京局2011年进行的“中国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该调查于2011年4月在天津和重庆开展,在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协助下向600名城市农民工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66份,其中天津354份,重庆212份。被调查的城市农民工平均年龄为26.4岁,其中30岁以下的占73.7%;男性占58.7%,女性占41.3%;未婚者占55.8%,已婚者占44.2%。调查内容包括城市农民工的就业、生活和信息行为等。

城市农民工缺乏现代信息交流工具和能力。由于受个人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在信息获取和交流方面没有能够很好地享受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调查显示,只有15.1%的城市农民工拥有电脑,12.4%的城市农民工有电子信箱,有91.9%的城市农民工拥有手机,手机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讯,但在信息的查询、传播和处理等方面,电脑和网络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手机。仅有12.4%的城市农民工拥有固定电话,这反映出了他们工作和居住的不稳定状态(见图1)。

调查还显示,城市农民工的信息获取途径以亲友等非正规渠道为主,而较少利用网络、广播等现代信息获取途径。由于与城市社区相对隔离,也难以利用公共图书馆等城市公共信息设施,因而亲戚和朋友在城市农民工的信息获取渠道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有35.6%和22.3%的城市农民工分别依靠亲友和同事获得自己所需信息;而城市农民工利用网络和广播等现代信息传播媒介的较少,只有15.1%和12.0%的人分别利用这两个途径获取信息。报纸是城市农民工获取信息非常重要的一种途径,有34.6%的城市农民工通过报纸获得信息。利用杂志获取信息的城市农民工只占10.6%(见图2)。

图1 城市农民工的信息交流工具

图2 城市农民工的信息获取途径

信息弱势导致城市农民工找工作困难、生活质量差、社会参与度不高,加剧了城市农民工的社会隔离。调查显示,由于就业等信息主要来源于亲友,所以城市农民工找工作的主要渠道也是依靠亲友介绍,有47.4%的城市农民工就业信息来自亲友。由于就业信息获取不便利,有45.8%的城市农民工亲自到劳动力市场获取就业信息。而通过网络(占22.3%)和报纸(占8.3%)找到就业信息的城市农民工比例相对较低(见图3)。调查还表明,以打牌、逛街和喝酒等娱乐活动打发休息时间的农民工占40%,平时没有娱乐活动的占35%,看电视、上网、读书报等仅占25%[14]。城市农民工文化生活信息的缺乏进一步加剧了他们与城市生活的隔离。

图3 城市农民工找工作的主要渠道

由此可见,城市农民工的信息获取、收集和交流等活动是以生活在一起的亲友和同事为主,交流和交往的社会范围非常有限,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和现代生活。城市农民工的社会隔离,直接体现在他们的身份认同上。通过对“你觉得自己是家乡人还是城里人”问题的调查发现,将近6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自己是农村人,只有1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是城里人[15]。

3 信息援助与城市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社会融入的核心内涵体现在具有平等的参与机会,享受基本的社会福利,形成积极的社会关系和不断改善的发展能力[16]。城市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是指农民工被流入地社会真正接纳,享有与城市本地居民一样的权利,城市本地居民和农民工双方基本消除身份差异意识。调查表明,认为自己很适应城市的农民工占48.5%,认为自己不太适应城市的农民工占38.2%,不适应和说不清的分别占3.0%和10.3%,约40%的农民工面临城市适应问题[17]。正如前文所述,社会融入也是信息问题,如果迁移者在住房、就业、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信息需求能得到较好满足,将有利于他们的社会融入[18]。

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渴望是强烈的。本文的分析表明,当问道“未来有什么打算”时,在做出回答的527名城市农民工中,有356人选择在本市发展,占67.6%;有56人选择到其他大城市或中小城市发展,占10.6%;只有88人选择回老家发展,仅占16.7%。可见,约80%的城市农民工不打算返回农村老家,因此城市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成为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

笔者将定居城市的意愿和留在城市的可能性作为农民工在城市社会融入的衡量指标,然后与信息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信息交流工具和信息获取情况对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有显著的影响。从信息交流工具看,手机、电脑、电子邮箱和固定电话对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和留在城市的可能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信息获取途径看,通过报纸、网络、广播和杂志获得信息,对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和留在城市的可能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亲友和同事等非正规渠道获得信息,对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没有显著作用(见表1)。因此,总体上看,手机和电脑等现代信息交流工具对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网络和广播等现代信息渠道对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亲友和同事等非正规信息渠道对社会融入没有显著的影响。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现代信息交流工具和现代信息获

表1 信息获取与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相关性分析

取渠道对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有显著影响,因此给予他们信息援助将会加快其社会融入进程。对城市农民工进行信息能力培训,将城市公共图书馆免费向农民工开放等,都是重要的信息援助举措。各地的实践表明,这些信息援助提高了城市农民工的信息能力,促进了他们就业能力的提高,也加强了城市本、外地劳动者的了解和沟通,促进了社会的融合[19]。

4 城市农民工信息援助的建议

由于城市农民工缺乏现代信息获取手段和信息设施,是社会中的信息弱势群体,因此有必要对他们实施信息援助。在现阶段,可以通过公共图书馆全方位向城市农民工开放和服务,在农民工培训中增加信息检索与信息利用的内容,加强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有效地帮助城市农民工获取生活和就业信息,进而促进他们在城市的社会融入。

4.1 公共图书馆全方位向城市农民工开放和服务

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兴办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向所有居民开放,提供图书、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社会教育等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最基本的特征。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公共图书馆已达2 844个,从业人员5.36万人[20]。目前,城市农民工已经占城市人口的20%以上,他们不仅是城市的居民,也属于信息弱势群体,需要公共图书馆全方位的开放和服务。各级公共图书馆应改善服务态度,灵活安排服务时间,合理规划和布局,有效地为农民工提供文献信息和教育培训等服务。例如,深圳市在区图书馆下设了劳务工图书馆,除了全方位向农民工提供借阅服务外,还每月举办文化知识讲座和就业指导培训等活动[21]。

4.2 将信息检索与利用列为农民工培训的重要内容

城市农民工信息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与他们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较弱有密切关系。调查表明,城市农民工中67.0%的人不懂得利用计算机上网查询信息,45.1%的人不知道宽带网是什么,62.1%的人不知道电子信箱是什么,62.6%的人不知道QQ号是什么[22]。因此,增强城市农民工的信息获取能力是缩小数字鸿沟的关键。为此,应加强对农民工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培训。举办全国性的“农民工培训工程”是国家层面的一项制度安排,但以往的农民工培训主要侧重就业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对信息检索和信息利用等方面涉及较少。基于农民工的信息弱势,以及信息资源日益增强的重要性,笔者建议将信息检索和信息利用列为国家“农民工培训工程”的重要内容。在对农民工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增加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培训内容。

4.3 加强农民工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农民工获取信息困难的重要原因是经济基础差,基本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和现代信息查询工具缺乏。因此,要想对信息弱势群体进行信息援助,必须加强公共信息服务的创新,建立具有普遍服务能力的信息基础设施。首先,加强和完善城市公共信息发布和查寻系统建设,使农民工不需要任何设备和费用就可以了解政府政策、职业介绍和法律维权等信息。其次,在大型公共场所设置电子求职地图和就业信息,引导农民工合理定位,按图索“职”[23]。再次,鼓励大众传媒、公益广告和社区图书馆等,多关注和提供农民工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情报,使城市农民工能够方便、及时和低成本地获得所需信息。

5 结 语

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和生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不仅是社会经济问题,也是信息问题。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城市农民工缺乏现代信息交流工具和能力,信息获取途径以亲友等非正规渠道为主,是社会中的信息弱势群体。城市农民工文化生活信息的缺乏进一步加剧了其与城市社会的隔离。信息情报的缺失已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巨大障碍。

城市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愿望是强烈的。分析表明,手机和电脑等现代信息交流工具、网络和广播等现代信息渠道对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于城市农民工缺乏现代信息获取手段和可利用的公共信息设施,是社会中的信息弱势群体,迫切需要信息援助。因此,必须通过公共图书馆全方位向城市农民工开放和服务、在农民工培训中增加信息检索与信息利用的内容、加强城市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帮助城市农民工获取生活和就业信息,进而促进他们在城市的社会融入。

[1]刘建娥.从欧盟社会融入政策视角看我国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 2010(11):106-112.

[2]Taylor M.Communities in Partnership:Developing a Strategic Voice[J].Social Policy and Society,2006(2):269-279.

[3]国家统计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06-01]. http://www.stats.gov.cn/tjfx/fxbg/t20120427_402801903.htm.

[4]王美艳.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与工资差异:外来劳动力就业与报酬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 2005(5):36-46.

[5]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5):107-122.

[6]郑功成.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15-19.

[7]丁宪浩.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J].调研世界,2007(3):20-23.

[8]Caidi N, Allard D.Social Inclusion of Newcomers to Canada:An Information Problem?[J].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05(3):302-324.

[9]石德万.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弱势群体信息行为的影响[J].图书情报工作, 2008(11):75-77.

[10]俞守华, 周玉意, 区晶莹.农民工信息接受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0(15):44-48.

[11]石德万,贺梅萍,李 军.论信息弱势群体知识援助职业化的可能性[J].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1(1):48-51.

[12]郝峥嵘.关注信息弱势群体[N].中国计算机报, 2006-08-28(16).

[13]郑英隆.中国农民工弱信息能力初探[J].经济学家, 2005(5):52-59.

[14]冯恩大.农民工:都市媒体的“集体盲区”:兼论现阶段大众传媒的角色、功能与责任[EB/OL].(2004-10-03)[2012-06-01].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xsjd_view.jsp?id=1757.

[15]张祝平.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态、社会认同与社会融入:浙江两市的调查[J].重庆社会科学, 2011(2):59-65.

[16]王 辉.农民工社会融入:政策内涵及推进方向[J].农村金融研究,2011(4):5-9.

[17]李伟东.从社会距离看农民工的社会融入[J].北京社会科学, 2007(6):71-76.

[18]朱 明.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信息情报机制的建构[J].情报资料工作, 2008(2):87-89.

[19]黄丽馨,王超恩.农民工信息边缘化问题初探[J].消费导刊, 2009(10):18-19.

[20]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648.

[21]夏国锋.城市文化空间的再造与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以深圳市农民工图书馆建设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4-18.

[22]谢倩虹,石德万,朱丽珍.信息社会中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行为及其援助[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8(5):54-56.

[23]刁松龄.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农民工信息服务研究:以珠三角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 2009(4):136-139.

猜你喜欢
农民工图书馆信息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图书馆
订阅信息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