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水平特色示范中心 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专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欧阳津教授

2012-10-23 09:07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年17期
关键词:本科生化学实验教学

□本刊记者 安 健 张 鹏

建设高水平特色示范中心 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专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欧阳津教授

□本刊记者 安 健 张 鹏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专家、学者,许多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先后在此学习或任教,如陈裕光教授、吴承洛教授、丁绪贤教授、邢其毅院士、杨葆昌教授、严梅和教授、鲁宝重教授等翘楚。在她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我们采访了该院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欧阳津教授,从实验教学中心近几年丰硕的建设成果中领略化学学院的迅速发展。

欧阳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色谱、电泳技术在生物大分子分析中的应用。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国—比利时国际合作项目1项。与比利时根特大学药学院Baeyens教授和Clinical Chimca Acta主编Delanghe教授进行了合作研究,并多次派遣学生赴其实验室学习和合作。

近5年来,主讲化学专业本科生主干基础课分析化学及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程色谱分析,每年承担化学学院本科生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测量与计算实验、化学合成实验,生命科学院及其他院系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主持校级实验教改项目“化学理科本科生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并主持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多项。

主编及参编《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化学测量实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蛋白质多态性的微型化学发光成像检测方法研究”“蛋白质多态性的纳米基质辅助化学发光成像方法的研究”和“蛋白质的二维电泳分离-直接化学发光成像检测新方法研究”。发表科研及教学论文50余篇,近5年在SCI收录刊物发表影响因子大于4.0的论文9篇。被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Analytical Chimica Acta,Talanta等国际刊物聘为审稿人。承担了“利用科学方法进行字画鉴定”的文化部社科基金,并被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和《走进科学》栏目作为专题进行了报道。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立于1998年,于2006和2007年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998年,化学系(2005年撤系建院)将原来分属于各教研室的教学实验室与大型测试仪器室整合成立了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负责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学院、资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5个院系本科生的化学实验教学,继续教育学院本、专科生的基础化学实验教育,以及全校文理科本科生的化学实验选修课。中心统一安排实验教学课程和聘任实验教师,实现了“人、财、物”的集中管理。

集中精力与优势资源,分三步建设高水平示范中心

第一步:打破“教辅”模式,实验独立设课

低温冷害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之一,该灾害主要指的是在气候条件较冷的情况下,气温骤降,然后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巨大影响,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冷冻灾害也属于低温冷害的范畴,也是导致农业生产出现影响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无论是作物种植业还是畜牧业的发展,都需要正常气候温度的支持,种植业以及畜牧业受到冻害的侵扰时会导致农作物和牲畜的死亡,并且冻害发生一般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地域性及突发性。

1999年,为了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中心从师范院校特点出发,对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大胆改革。在学校“综合性、有特色”办学思想指导下,打破以往实验课依附理论课的“教辅”模式,在化学一级学科平台上,以“一体化、多层次”的形式独立设课,重新确定高师本科化学实验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构,强调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理念在高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建立了以培养学生全面科学素质、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的理论结合实践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完善、更新了基础型实验;增加了综合型实验,减少了验证型实验;加强了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课程的内容。同时,结合师范教育特色和优势,在原来二级学科教学实验的基础上,优化重组实验内容,形成了“夯实基础—综合提高”实验课程。综合设计实验的大多数实验项目是由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与“夯实基础—综合提高”的实验课程一起,形成完整的“基础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新体系。

第二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造多途径、多层次的开放实验室模式

2002年,中心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每学年开设教学实践周,进一步开放实验室。将教师的科研项目转化成学生的实验课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增加结合科研前沿的实验,开设绿色化学实验,并给予大力支持;对低年级学生施行课内外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实验教学中心每两年举办一届“食品分析大赛”及“实验教学课件制作大赛”,实验教学中心提供场地和仪器设备,让学生自选题目,自定方案,自己动手实验。创造了多途径、多层次的开放实验室的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大大加强。

第三步:加强实验教材建设,打造实验精品课程

在实验教学新体系推动下,中心教师教学相长,加强实验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2006年起,针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中心组织编写出版了适合师范生特点的化学实验系列教材8部。由实验教师主编的《基础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化学测量实验》等4部实验教材被选为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项目。中心教师主讲的课程中有3门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被评为教育部双语示范课,5门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9年,《化学综合设计实验》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标明中心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在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及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中的成功。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优秀的实验教学团队

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过程中,欧阳教授尤其重视实验教学人才的培养与建设。中心始终以强技能,高水平,能够承担综合型、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为指导思想,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心实验课实行主讲实验教师负责制,采取多项激励措施,正面引导与鼓励更多的学术带头人承担实验课教学、课程改革与建设任务,同时充分发挥化学学院名教授的科研优势,以高水平的科研为依托,促进科研与教学融合。

为加强高层次、高水平实验教学人员与实验技术人员培养工作,中心采取“引进—培养”相结合的模式,不断充实与加强队伍建设。如,为中心专职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供资金支持;通过送出去进修和内部学习交流的方法提高现有人员科研服务、指导研究型实验和开放型实验等方面的能力;为中心专职人员参与实验教学改革项目拨专款,鼓励专职技术人员积极投身于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中心建设工作。

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与政策支持下,中心组建了一支有学科带头人和博导参加、以高职称具有博士学位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相对稳定的实验队伍。这支队伍的年龄、职称及学科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老、中、青形成梯队,为创新型和综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开设特色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

中心现面向全校学生开出16门课程(化学实验安全与管理1门,实验课程15门),208个实验项目,其中对化学专业的8门必修实验课和3门选修课,各层次比例为:基础型实验占39%,综合型实验占38%,综合设计型、研究型实验占23%。近5年来改进和更新设备的实验项目24项,新增实验项目71项。除改进与新增实验项目外,中心依托化学学院“化学教育”在全国师范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开设了特色实验,使学生学习科研方法,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1)化学综合设计实验中的大多数实验项目是从科研课题中提炼出来的。如“静电自组装薄膜材料的合成和研究”“C60性质的研究等实验项目均是从实验教师承担的化学热点研究课题中提炼而出”;“99mTc-葡庚糖酸盐(GH)的制备及小鼠生物分布研究”等实验项目既联系科研又属于与应用相关的内容;“醋酸棉酚的制备和细胞凋亡实验”“利用亲和色谱分离检测人血清中的亲血株蛋白”等实验项目属于化学和生物学科之间的交叉。中心还建有研究型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自带实验项目进入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科研提供便利的场所。

(2)计算化学实验是化学学院“化学测量与计算实验II”中的一部分实验内容,课程依托量子化学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在刘若庄院士亲自组织下,在2001年开设,并于2005年得到北京市教改项目立项,是中心建设的特色之一。其理论体系、实验手段和思维方式的独特性都自成系统。

(3)中学化学实验及教学研究课程是利用化学学院的化学教育学科在全国师范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发挥学科优势,作为免费师范生的必修和非师范生的选修教育实习的入门实验课程。学生通过中学化学实验及教学研究课程的学习,再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放射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是依托学院的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技术力量开设的,是为有志从事放射性药物研究的本科生提供的一门选修课程。该课程的开设为我国放射性药物创新基地培养了高素质放射性药物专业人才。

中心借助学院有利资源、突出师范教育特点开设的特色实验,使实验教学切近科研热点,切近中学教学实际,切合人才培养目标,彰显了中心特色。

实验教学改革成绩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大幅提升

为了更好地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学校设立了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为二、三年级的本科生及早得到科研训练提供经费支持。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保障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连续5年每年给本科生资助十余项科研基金,已资助本科生科研项目六十余项,为本科生进行科研实践提供了经费支持。在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本科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本科生直接参与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总结科研基金项目实验结果发表论文14篇。

通过多年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素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素养和科研兴趣获得了很大提高,实验创新成果丰富。本科生多次获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及特等奖,并在学校举办的课堂演示实验“未来教师素质大赛”中多次获奖。近年来,本科生所获各项奖励达83项。

中心今后发展思路与规划

(1)不断优化实验教学团队结构,提高教学和整体服务水平

继续采取相应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和吸引高水平、高技术人才从事实验教学或技术工作。通过引进、院内岗位调整完成实验教学队伍的新老交替,逐步建成一支满足实验教学改革需要、结构合理、能力互补、整体作用发挥突出的实验教学人才队伍。

(2)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实践,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与创新能力

在充实和改进原有的“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化学基础实验,完善化学合成实验,增加研究型实验的比例,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建立和完善更为科学、合理的实验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考评机制,完善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3)以优质核心课程与教材建设为途径,增强优秀实验教师先进作用的示范性

抓住优秀实验教师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重点,以培养造就领军人才带动实验教师队伍整体建设。进一步加强实验教材建设力度。基于新实验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结合新开发和更新的实验项目,在充实、完善、修订原有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出版新的实验教材:《化学合成实验》《有机波谱分析及实验》。

(4)继续突出教师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发挥实验中心在化学教育实验教学改革中的示范作用

完善高师本科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为高师人才培养提供有利于创新和实践的平台。发挥国家级实验教学团队在我国基础化学教育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建立和健全全国中学化学教师实验培训基地,为化学教育人才的培养起到带头作用。

编后语:

中心的成长壮大印证着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在新世纪的迅速发展,正是在学校与学院有利政策与资金支持下,欧阳津教授带领的团队才能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评审”工作中放开手脚施展抱负,取得硬件设施、软件环境、教学改革三方面建设的巨大成功。祝愿中心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再接再厉,为我国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本科生化学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