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弹性实证研究

2012-10-23 01:53杨广俊
职教论坛 2012年16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弹性毕业生

□杨广俊

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弹性实证研究

□杨广俊

近年来,我国对中等层次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中等职业教育连续数年保持95%以上的高就业率。但是较高的就业率并不意味着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弹性的研究,分析职业教育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力图发现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的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就业率;就业弹性;经济社会发展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和公益性,其基本任务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两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1]。但是,多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和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极不平衡。本文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分布状况,从就业弹性[2]这一角度出发,分析职业教育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力图发现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的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一、东中西部中职毕业就业基本情况

教育部从2005年开始实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统计发布制度,对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年度统计与分析。鉴于2005及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就业的部分统计数据不完整,文中只整理出2007年以后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就业统计数据 (不含技工学校,下同)如表1。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快速扩大。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2009和2010年再创新高,年招生总数均超过870万人,2010年在校生总数达到2238万余人。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连续扩招,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年毕业生总数大幅度增加。

表1 东中西部中职毕业就业统计数据

从表1中2007到2010年的分地区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总数和就业生总数一直稳居首位,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毕业生和就业生数量最少。从分地区学生数在全国所占份额上看,2008年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占全国毕业生总数的比重相差8.74个百分点,到2010年,其比重差距已经收缩至1.5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占全国毕业生总数的比重在2009年达到最大值23.45%,到2010年,其比重值又降至22.35%。东、中、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生数占全国就业生总数的比重变化趋势同毕业生比重大体相当(见图1至2)。

图1 东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占全国毕业生总数的比重

图2 东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生占全国就业生总数的比重

二、东中西部就业弹性

就业弹性是指劳动力就业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值,其经济涵义是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业能增长多少个百分点。在经济理论中,一般用就业弹性来分析就业的难易程度。就业弹性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动态作用,当就业弹性水平较低时,即使经济保持高增长,也不一定会对就业有较强的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效果越大,就业弹性就越高,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越强;反之,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效果越不明显,就业弹性就越低,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越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在经济不断趋向成熟的过程中,就业的弹性会出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就业弹性不断减小,说明每创造一个增量的价值所需要的劳动增量变小了,这实际上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而,在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保持较高就业弹性对于就业和再就业增长更具有现实意义。由于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不断降低,加之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愈发突显,反映在指标上,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弹性越来越低。受获得的统计数据所限,文中只计算出2008、2009、2010三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分地区的就业弹性(见表2)。

表2 东中西部中职就业弹性

表注:表中GDP数据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其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

在表2中,从全国范围来看,中等职业教育在2008年的就业弹性最高,在2009年的就业弹性最低,而2010年的就业弹性较2009年有了大幅提高。说明我国经济在2008年整体的GDP增长带动了更多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但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的经济增长没有有效拉动中等职业学校就业人数的增加,直到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逐渐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切实提高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比例和就业质量,实现了较高的就业弹性。

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只有在2008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弹性高于全国水平,由于我国东部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2009年就业人数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因而东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弹性出现负值,大大低于全国水平,2010年东部地区就业弹性水平开始提高。中部和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在2008年的就业弹性略低于全国水平,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2009年都实现了较高的就业弹性,特别是西部地区,其中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弹性超过1。2010年,中部地区的就业弹性高于全国水平,而西部地区的就业弹性则由1.03降至0.24。

限于中等职业教育毕业就业统计数据的时间序列不够长,就业弹性所展现的规律不够明显,但依然可以看出全国及分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弹性在近几年的大致趋势(见图3)。

三、东中西部三大产业就业弹性

图3 东中西部中职就业弹性趋势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我国产业划分为: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为继续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更好地服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主持、行业企业主导、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参与,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进行了再次修订。依据我国产业划分,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及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版)设置了19个专业大类,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大类与产业的对接。农林牧渔类对应第一产业;资源环境、能源与新能源、土木水利、加工制造、石油化工、轻纺食品对应第二产业;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服务、教育、司法服务、公共管理与服务、文化艺术、体育与保健、休闲保健对应第三产业。根据全国中等职业学校2009及2010年毕业就业统计数据,经整理得出我国2010年东、中、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在三大产业的就业弹性数据(见表3)。

表3 2010年东中西部三大产业中职就业弹性

从表3可以看出,在2010年我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东、中、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在三大产业上的就业弹性相差较大(见图4)。只有东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在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出现负值,说明该地区第一产业对中等层次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在缩小,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该产业的就业规模较2009年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在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较大,达到1.14,远远高于东部地区整体的就业弹性水平0.34(见表3)。但是,东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在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不高,仅为0.27。由于东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在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整个地区的58.43%,因而东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在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决定了整个东部地区的就业弹性水平。

图4 2010年东中西部分产业中职就业弹性

中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在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较低,仅为0.27,但在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达到1.54,属于较高水平,在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为1.86,是2010年东、中、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在三大产业里的最高弹性水平,从而拉动了整个中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弹性水平达到0.78(见表2)。

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在三大产业的就业弹性均高于该地区的整体就业弹性水平0.24(见表2),这是东、中部地区所没有的现象。同时,从表3中可以发现,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在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达到1.35,与东部地区形成鲜明对比,可见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对中等层次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该地区第一产业的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就业有很强的吸纳力。

四、结论与建议

从我国目前的产业分布来看,东、中、西部产业布局各有侧重,东部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中西部地区比重较大的则是一些资源加工型产业,如烟草加工、金属冶炼、炼焦、麻纺织业、盐加工业等等。此外,中部地区在运输设备制造业,西部地区在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等方面占有较大比重。当经济产业结构逐渐脱离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资金密集型产业,相同资金带来的劳动就业的增长就会比过去减少。如果资金相对密集型产业和行业的经济增长高于劳动相对密集的产业或行业,就业弹性就会变小。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必然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从文中统计数据来看,无论在我国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第一产业的就业规模都比较小,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吸纳中等层次技能人才的就业能力更是达到最低。而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最强,而且从中部地区的相关统计数据来看,传统服务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要强于现代服务行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4]。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要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满足社会需求,从职业和工作岗位出发进行专业设置,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科学合理地设置和调整专业,使三大产业专业设置与学生培养规模不断适应产业发展变化。另外,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的不匹配以及对岗位的过高期望值都会使就业弹性变小,即使有大量的就业岗位需求,如果知识、技能与岗位不匹配,或者对岗位有过高的期望值都会阻碍就业,也会使就业弹性水平下降。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促进就业创业、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企业产品服务质量和提升国家竞争能力的可靠保证。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事业,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谋求改革与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大力发挥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拓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同时,各中等职业学校还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方针、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加强就业创业方面教育,使中等职业教育继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1]温家宝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EB/OL].http://www.gov.cn/2010lh/content_1555767.htm.2010.

[2]丁守海,刘昕,蒋家亮.中国就业弹性的再估算[J].四川大学学报,2009,(2):81-88.

[3]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2010年中国职业教育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57-63.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 43.htm.

杨广俊(1977~),男,辽宁海城人,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管理与评价。

课题项目: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2009年度职业教育专项课题“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职业能力标准适应研究”(ZJS09004),课题负责人:孙琳。

G710

A

1001-7518(2012)16-0057-04

责任编辑 秦红梅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弹性毕业生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