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竹君 张 艳 徐 玲
在职英语教师培训现状的调查与启示
□许竹君 张 艳 徐 玲
编者按:一流的职业教育要靠一流的师资。我国政府近年来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至少26亿元专项资金,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全面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师资队伍。但如何让培训真正发挥效能,需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认真思考。本期刊登的《在职英语教师培训现状的调查与启示》一文,对高职院校在职英语教师的培训状况以及教师对专业培训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可以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在职教师资培训效能提高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本研究以广东高职院校的在职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87位高职英语教师近三年的培训情况以及教师对专业培训的态度。结果显示,近三年在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培训不多,但形式多样。学校对于英语教师培训比较重视,出版社方面的培训因与专业结合紧密,切合高职发展需要,受到教师欢迎;但在职英语教师的培训暴露出培训内容广度深度均不够,培训时间短、培训形式简单、培训成效不显著等,普遍得不到老师的肯定等问题。课题组有以下启示和建议,1)培训要取得效果,一定是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协商的结果;2)个性化、学科性强的教师培训可放到基层教学单位完成,学校考核其培训质量,并与教学单位“十二五”发展规划相挂钩;3)拓展培训宽度以适应高职改革发展,增设更多职业性更强的岗位培训环节,打通英语教师进入企业或工作岗位实践的有效途径。
教师培训;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现状
21世纪以来,伴随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大力倾斜,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全国高职院校发展呈加速态势。广东省2006年的高职院校数量是1998年的4倍,有68所。而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的最新统计,截止到2010年,广东高职院校达到75所,其中公办高职有48所,民办院校有27所。
高职院校发展过于迅猛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师资跟不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成为高职院校管理与发展中的瓶颈(许竹君,2009)。通过教师在职培训,即通过完整的连续的学习和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学术的和人格的发展(黄甫全,2003),可以使教师在从业过程中继续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吴一安等,2007),同时满足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当前在职培训开设部门很多,有高职院校、地方教育局、出版社、某组织专注某教学技能或专业的专门研讨会等。而以学校为主要形式的培训较为普遍,这类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元,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素质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培训形式(陈坚林,2004),也称校本培训。高职院校尝试采用校本教师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改革,但培训存在着一方面培训目标定位不明确、英语教师培训缺少长远的体系支撑、培训力度的紧缺和不足、培训效果不突出;但另一方面却暴露出培训资源有浪费的可能,难以使教师得到深度的专业知识的提升。教师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他们把握着教育改革的最终命运(200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为全面了解广东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发展的现状,我们课题组首先从教师发展渠道之一的教师培训入手,了解一线教师对于教师培训的看法和建议,本研究团队希望通过对广东地区的随机抽样选择的十八所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为广东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研究的依据。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原则进行,对在广东75所高职院校随机抽样,向19所院校发放问卷共300份,回收问卷的院校18所,占广东省高职院校的24%,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回收率达62.3%。本研究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所有数据在SPSS(13.0版)上进行录入及相关的统计处理。
问卷第一部分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涉及受访人基本信息,包括他们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所承担的授课学时、授课的基本情况等,对高职基础英语教师队伍情况做一个基本情况了解。
问卷第二部分采用量的统计方法,调查主要包括以下维度:1)学校对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2)高职基础英语教师队伍近三年培训情况分析,包括教师培训的来源、教师培训的模式与方式、教师培训的规模和培训的内容等;3)教师对近年培训的满意度等。除了量化的调查,为补充和支持问卷调查的数据,在讨论部分有些访谈的内容做补充。
受访男教师共37名,占全体受访者的19.8%;受访女教师共150名,占全体的80.2%。受访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有82人,所占比例44.6%,31岁至40岁的有71人,占总体受访者38.6%。受访者中有61.3%的教师是硕士(包含研究生同等学力),而对于职称的描述中,初级职称有46人,占25%,中级职称有113人,占61.4%,副高以上的职称比例只占13.5%。从事高职教育年限,五年以下的占47.3%,五年以上的占52.2%。总体而言,年轻老师居多。
中青年教师占调查总人数的83.2%。年轻的高职基础英语老师有61.3%是硕士,青年教师才离开学校没多久,语言功底好,与学生年龄相仿,有利于与学生的沟通,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由于年轻,从事高职英语教学的年限也不长,有一半教师在五年以下,因此整体的职称偏低,初中级职称共占总受访者的76.4%,教师整体还有很大提高进步的空间。
在本次调查中,将近半数受访者(45.7%)毕业于非师范院校,可以看到除了毕业于师范院校的教师曾在学校接受了一定程度的职业训练之外,大多数教龄低的教师至多只在任职前进行过一些岗前培训,时间不长,且很少有理论结合实际的系统培训。近年来,虽然大量的英语硕士加入高职教育系统,但是课堂教学效果还是不明显,主要源于他们在学校没有得到正规、系统地教学法方面的训练。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基础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普遍比较大,37.6%的受访教师的教学课时在12节以上,教学压力不容忽视。周教学任务在8-12节的,占54.4%,而承担12节-16节的教师达25.8%,16节以上的教师有占11.8%。同时调查的课外辅导学生的一周学时数,课外辅导学生的时间大多集中在2小时以内,占73.5%。由于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近年来扩招的势头不减,而教师的人数跟不上扩招的学生数,许多高职院校都要求教师每周上12节,甚至上更多的课。而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超过40人的占绝大多数。
学校是教师培训的主体,学校的态度决定了教师培训是否到位。根据问卷中学校对教师培训和英语教学态度的重视程度做出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到,学校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体现在对英语教师的培训重视度上。(见表一)
表一 贵校对英语教学重视程度和贵校对英语教师培训重视程度的相关分析
表一是学校对英语教学重视程度和对英语教师培训重视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学校给教师提供培训的目的就是促进学校的教学发展。从表一来看,学校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和对英语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是高度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出学校的态度:要提高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坚持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的在职教师培训是必须的。英语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与学校坚持在职培训有密切关系。但最终培训的效果是否符合学校的初衷,从数据方面无法得知,许多学校在这方面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
1.基础英语教师近三年受培训次数
表二数据显示,现有各类培训(含57%的培训总数由出版社完成)提供培训总次数为360次,平均每人三年内有2次培训机会,且培训时间88.2%集中在一个星期内完成。目前的培训从次数、规模、深度来说,都还远远未够人事厅所要求的专业人员每年进修专业课程量。
2.教师培训来源和培训模式
根据调查,对英语教师进行教师培训的单位主要有学校、出版社、当地教育局和专业团体。其中来自学校的培训占52.7%、出版社占57%、当地教育局占22%,其他13.2%。
校本培训模式是我们这次调查发现的比较突出的模式。这类培训占所有培训的52.7%。而基于出版社的培训模式(通常是教材培训)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模式,选择的受访者占所有培训来源的57%。几大出版社针对高职学生编制的国家级教材也做了很大的投入,参考本科教材推广的经验,得到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使高职教师更好了解教材的编写精神,开设各种研究班,旨在让教师更好地使用教材,而出于经济市场的考虑,他们会选择最受广大老师欢迎的选题做为培训内容,并邀请某个领域的专家进行培训。目前这个项目还有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趋势。教育局培训模式主要针对的往往是各校的骨干教师的培训,参与人数少,轮到的机会不多,培训的项目比较泛,不特别针对专业提升的培训。因此本文也不做数据方面的特别分析。
表二 近三年来参加的培训次数
表三 在职英语教师培训来源
3.教师培训内容
学校和出版社占英语教师培训的生力军。在所有培训的内容中,主要还是集中在教材使用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技术培训)等(见图一)。
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的内容中有83.2%的老师接受的是教师岗前培训、69.2%的老师接受的是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多媒体技术培训等)。对于有共性的,更具有专业特性的教学法培训和科研能力培训,却分别只有27%和15.7%(见图一)。其他(包括语言培训等)占2.7%。
出版社组织的英语培训则主要侧重在教材使用方面的培训(79.5%),也有部分涉及到英语教学法培训的(43.2%),其他类似科研专题培训只有22.5%,信息技术与多媒体培训10.8%,语言技能培训6.3%。
4.教师在职培训的方式
针对两个大的培训来源,问卷集中了解了英语教师培训时间长度、培训规模和培训方式这三方面。
图一
表四 培训时间、培训规模
教师的培训基本上都属于一星期以内的短期培训。学校培训的规模会相对小些,大部分是100人以下,约占79.6%;而出版社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涉及费用问题,因而规模较大,有65.5%的比例在100人以上。
表五 培训方式
学校和出版社在培训方式的选择方面比较一致的是大多采用名师专家讲座的形式,出版社占74.8%,学校占63.9%,这是一种易于操作,传统的方式。而出版社采取学科研讨会的比例则与学校有比较大的不同,有53.3%通过学科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师培训;而学校只有31.7%。另外学校把更多的培训时间放在示范课观摩上,有45.4%,而出版社只有27.9%的数据量。形式不同也反映了培训主体和侧重点的差异。
在高职英语教师承担高课时工作量的情况下,对教师参加的在职培训有怎样的看法?受访教师对目前在职教师培训,特别是学校组织的培训,教师的评价满意度却不是很高(见表六),对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内容表示满意的老师仅有1/3(占31.7%),而选择中立态度的是1/4(25.1%),而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老师则高达43.2%,几近一半。
高职院校紧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步伐,但落实到英语教师培训方面落后于出版社。近年来,为贯彻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驾驭质量、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方针政策,在深入了解高职院校继续教学需求及社会用人要求的基础上,出版了一系列“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基于岗位群需求和工作过程的教学思路的教材,目的是使学生在提高外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其培训反映了其贴近改革发展方向的特点,另外,各受训高职院校教师齐聚一堂,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和共享教学经验,因此得到教师好评较多 (满意度达72.8%)。
表六 对培训方提供的培训满意程度
受访教师承担的课程量都不少,意味着参加在职培训将会占用他们额外的业余时间,但是,对于“是否有必要进行在职英语教师培训”这个问题,几乎全部受访者(96.8%)都认为有必要和很有必要进行在职英语教师培训,同时有51.1%认为没有进修机会是影响自己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至于什么样的培训才是目前高职英语教师所需要的,教师在教学中最迫切要提高的技能或者是能力是哪些?研究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1.理想的培训内容
1)做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您觉得自己在教学中最欠缺的是什么?
老师觉得自己在教学中最欠缺的是,最新教育理论指导 (62%),教学经验 (24.1%),语言技能(20.3%),处理课堂问题的能力(15%),课件制作(14.4%)。可见教师对英语教育理论对其教学的指导的渴求是目前最急需的。
2)您认为自身急需补充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有哪些?
老师最希望补充的技能是教学科研能力(58.4%),用科研指导教学,在教学中提高科研能力,是老师目前最希望得到支持和补充的。其他依次是课程资源开发(48.1%),教学设计能力(47%),课堂活动设计(43.2%),课堂表演能力(30.8%),言语表达能力(29.2%),教学反思能力(28.1%),课件制作能力(22.2%),课堂管理能力(12.4%)。从调查中发现,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除了自身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如何搞好日常教学。
3)您最想参加的培训项目是什么?
对于培训项目喜爱度方面,受访者的选择集中在英语教学法(62.2%),科研方法(52.4%);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43.2%);教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29.7%)等方面。对于英语教学法的偏爱,可以追溯到教师对于高职学生质素的评价上,有57.8%的高职英语教师认为,“学生英语程度太差”,是教师目前面临压力最大的来源之一(其次是上课任务重,占51.4%)。
2.理想的培训形式
对于在职教师理想的培训形式,受访者的选择顺序分别为:出国进修(71.7%);中短期到其他高校系统学习和培训(57.6%);外教定期给学校老师培训(24.5%);专家指导下的教改和科研,在研究中达到培训目的(38%);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17.4%)等。
为更全面的了解教师对于培训的看法,研究组在被问及如何促进教师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时,被调查者在肯定学校的努力的同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除了在进行理论学科方面提供培训机会外,更要重视教师们参与相关行业实践的机会,要安排教师更多的企业实践锻炼,不要形式化;第二,多举办些时间长、小规模、方式内容多样的培训,提供教师更多的培训机会,同时加强培训的后效评估;第三,培训的内容集中在英语应用能力、英语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但内容要有针对性,应该是具体、生动、实用、可操作性强的,同时对高职目前的教学现状有帮助,而非泛泛而谈;第四,加强与国家或省里各大学校校际间的合作与经验交流,互相促进,增加教师的学习平台;第五,语言教师必需是语言的实践者,要提供机会让英语老师出国短期学习。
3.培训内容应该由谁制定
在职教师的培训课程的施教方有多个,以上提到的有高职院校人事部门、出版社、地方教育局、某些专业机构等。那么培训课程有谁制定效果会比较好?75.4%受访教师认为,学校开展的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因而仅有20.2%受访者选择由学校统一安排培训内容。在列举出来的这些施教方之外,有51.1%的受访教师认为,由英语教学单位管理层决定培训的内容比较好,相比之下,由参与培训的教师决定培训内容的比例只占36.6%。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做为真正承担教师培训的学校,培训思路仍在走传统的老路,培训内容缺少特性;沿用以往的培训模式,采用从上至下的行政指令性的培训方式,因而得到老师肯定的比例并不高。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培训现状调查中发现,出版社是培训的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把教材理念通过培训的方式带给教师,也通过提高培训质量在激烈的教材竞争中站稳市场份额。他们以为高职英语教育服务为宗旨,围绕高职教师和教学需求而设计教师培训,为高职英语教学和教师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总而言之,调查给我们以下启示:
和出版社相比,学校的培训在形式、规模和时间上都与出版社无异,但最终教师的满意度表明,出版社的培训由于他们了解老师的需求:站稳讲台和寻求自我实现。一个好的在职培训,一方面要给老师提供站稳讲台的培训,如适应高职改革的教学理念和英语教学法;另一方面,需要给教师以最新的科研指导以达到教师自身的自我实现。在互相协商的情况下,培训将会是满意的。不管是来自培训方的自上而下的一种行政命令式的培训,还是自下而上的以个人实践经验为基础的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过程,都需要相互的协商以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出版社培训得到老师的肯定也是他们直接了解教学单位的需求做到的。另外,从过半的受访教师(51.1%)希望培训由英语教学单位来负责制定培训内容也可见一斑。
英语教学单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层单位,是一个进步的共同体,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能独立于教学改革之外进行,专业发展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是以课程实践与教师发展结合来做,类似这样实践成功的有浙江师范大学的吴宗杰(2000,2005,2007),他们发现,教学改革之所以难以产生实质性变化、教师培训难以奏效的原因是我们缺乏对教师主导角色的认识,缺少对改革过程、改革机制等改革自身的问题的研究,课程改革的核心应该是教师发展,教师不是课程递送者这一被动角色,而是改革所应该依赖的作为探索者的课程主体;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不仅仅是个别教师的发展,它往往更具有群体效应,一个良性发展的教学团队,会带动全体教师的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的热情。由英语教学单位指定的培训会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河北大学公外部的校本培训就是典型的例子,通过公外部这个了解教师需求教学需要,同时也了解学校总体规划的基层单位,将本部教师素质提高与单位乃至学校发展联系起来,做到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老师也学会了如何自我发展,学会在教学中搞科研,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吴一安等,2007)。建议学校适当放权可以使更了解教师的英语教学单位更有的放矢地制定培训计划,以达到学校、英语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的培训成效。
培训要达到效果,就要使其不仅满足教师个人自身的需要和发展,也要符合集体大方向的发展。给一定配套培训经费的同时,与其教学单位“十二五”发展相挂钩,加强其成效管理。对下放后的教师培训纳入单位考核一部分,考核结果将与其晋升、评优相挂钩。
与普通高等学校不同,高等职业教育虽然也是高等教育的一种,但有其特殊性,其中最显著的不同就是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2000年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把高职英语课程目标表述得非常清楚,即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方针,打好语言基础与培养应用能力并重、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与培养从事涉外交际能力并重的教学原则,把培养应用能力,特别是实用能力作为教改的主攻方向。从调查结果来看,学校重视培训与重视英语教学等同,但所提供的培训也仅限于教师教学技能、岗前培训、科研能力培训、教学法培训等,对于最具有高职特色的职业教育的岗位实践培训、岗位英语教学教法培训却没有涉及。建议每学期有计划让英语老师分专业下到工作岗位实行以周计算的带薪培训,真实了解不同岗位所需英语技能,可以最终在高职英语教学实现按需教学。
师资水平决定了高职外语教学整体质量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把高职英语教师自身固有的知识结构和传授技能的方式结合起来,使其在面对高职学生的教育中可以随社会整体发展而发展,是培训的目的和重点。由谁来实施培训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深刻了解目前的高职教育改革的特殊性,要研究高职在师资队伍、社会地位、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国家政策导向及其社会期望等与本科院校的差别,才可以更好地遵循规律来按需实施,才可使教师培训最大程度发挥实效。
[1]许竹君.广东高职是支队伍建设的难点及解决办法[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16-19.
[2]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和教师培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吴一安,周燕(编).外语培训个案研究[A].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陈坚林.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04(6)∶ 46-50.
[5]吴宗杰.Teachers'Knowing in Curriculum Change:A Critical Discourse Study of Language Teaching (教师知识与课程话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许竹君(1971-),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学英语部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发展、英语教学法、社会语言学;张艳(1977-),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学英语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教师发展研究、课程论;徐玲(1977-),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学英语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教学发展。
本文是201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第五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广东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编号ZGWYJYJJ2010B43)的部分成果,主持人:许竹君。
G710
A
1001-7518(2012)16-0052-05
责任编辑 秦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