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琴
(武汉大学 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武汉 43007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的同时,社会层面却矛盾重重。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城乡发展、地区发展严重失衡,“教育、住房、医疗”更被形容为现阶段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社会发展压力凸显。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不仅是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工具,更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在该背景下,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状况评估的指标体系,有利于更直观地评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优点与不足,对更好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公共服务是由政府利用公共权力及公共财政提供的,旨在满足公众直接的生活及发展需求的服务型项目,它以公民权利及国家责任为理论依据,以社会共识及集体良心为价值基础,以保证人权及服务社会为基本目标。根据人们需求的公益性程度及其需求满足中对政府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公共服务可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及“非基本的公共服务”。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及学界的共识,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大致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及公共就业服务四项内容。基本公共服务在维持国民的基本生存及发展方面具有很强的刚性,基本公共服务的任何缺失,都会对国民的基本生存权及发展权造成重大的伤害。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它的要义不在于为相对富有者锦上添花,而在于有效地为众多相对贫困者雪中送炭。
(1)全面性。通过文献检索及整理,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及公共就业服务四个方面得到了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同,是我国在现阶段的财力范围内所必须首要提供的公共服务。而在这四方面内容之下,又设置了较多子指标,主要是因为这四个项目任何一项都是一个大的体系,为了尽可能的做到全面合理,指标选取不宜过少。
(2)科学性。评价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状况不能单看其投入或是产出。本文在指标选取上采取投入与产出相结合,并剔除部分受外界客观因素影响较大的指标,是其科学性的体现。
(3)可操作性。指标的设置最终是为了科学的评估,而在评估过程中,数据的可得是关键。所以本文在指标选取上尽可能的选取统计上可得数据的指标。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是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中的一种。其优点在于能用于测量难以量化的复杂问题,充分发挥了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的优势。使评价决策过程具有很强的条理性和科学性。对于基本公共服务而言,其涵盖内容较多,体系复杂,如果用定量方法来研究的话,就需要构造一定的数学模型来模拟,在构造模型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但还有很多因素不能单纯用数据来表示,同时系统内部的很多因素也不能单纯地用数量关系来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将基本公共服务这个大系统分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然后再根据同一子系统内部不同要素的重要性做出评价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资料收集、处理,不仅减少了工作量,而且更为适用。
第一步,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本文构建了一个四层指标,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评估指标体系
第二步,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将每一层次各因素用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对其重要性给予判断。然后对判断矩阵B,计算满足BW=λmaxW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并将其正规化得到其特征向量W=[W1,W2,…Wn]T,作为本层次指标b1,b2,…,bn对于其隶属指标An的排序值。此后利用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比较,得出比值CR,若CR<0.10,则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及几位专家意见对各指标权重赋值,且各层次单排序的CR值均小于0.10,通过一致性检验。
第三步,依次沿递阶层次结构由上而下逐层计算,进行层次总排序。具体方法如下:若总指标A隶属的N个指标B1,B2,…,Bn对A的层次单排序数值向量为W(A-B):(a1,a2,…,an),Bik对指标Bi的层次单排序数值向量为W(Bi-Bik):(b1,b2,…,bk)(i=1,2,…,n),那么 Bik对A的数值向量为ai×W(Bi-Bik)。因篇幅原因,本文各评估指标的层次总排序的权重,可见表1中的数值部分。
层次分析法是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中的一种模拟人的思维过程的工具,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系统分析和科学决策的方法。而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本身就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因为其中涉及的内容较多,通过分层不仅能使思路更加清晰,降低工作难度,而且通过建立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有利于确立权重的可信度及合理性。这种通过层级分解,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方法,在综合评价中有一定的适用性。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后,只需要将要评价的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各项指标的标准化得分乘以指标权重并相加就可得到其综合得分,十分简便。
但毕竟基本公共服务是一个庞杂的体系,本文在指标选取方面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偏颇。而且两两判断矩阵的得分也易受到打分者主观因素影响,所以该方法得出的结果只是一种大体上的评估。
[1]杜栋,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安体富,任强.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地区差别视角的量化分析[J].财贸经济,2008,(6).
[3]陈全功,程蹊.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涵义,现状水平的测量[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