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街”速写

2012-10-21 04:42梁祖江文叶飞
当代贵州 2012年16期
关键词:思南县东华集镇

文 梁祖江 本刊记者 文叶飞

“移民街”速写

文 梁祖江 本刊记者 文叶飞

“搬迁后,不仅能靠开诊所赚钱,而且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爬到陡坡上干农活,起早贪黑才能得个温饱。”谈到移民搬迁,思南县张家寨镇街道居民何王峰连声赞好。

之前,何王峰一直在张家寨镇塘坝村居住,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出门就爬坡,用水要走很远的路”。如今,一家人搬到“移民街”上住,“用水用电、交通出行等各方面都方便多了”。

何王峰发挥自己的卫生专业知识特长,在街上开起了诊所,在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同时,还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日子过得别有滋味。

何王峰,只是思南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中数千名受益者中的一个。

2001年以来,思南县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6072.98万元,大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极大地改善环境恶劣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截至目前,全县已搬迁农户1310户、5685人。其中,90%以上的移民通过做生意、发展种养殖等,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50%以上的移民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

东华乡是思南县第一个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的乡镇。(梁祖江/摄)

“搬”出集镇新景象

“要不是有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的实施,我们乡的集镇街道很难有今天这样的景象。”思南县东华乡街道社区支书罗用文说。

2001年,东华乡成为思南县第一个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的乡镇。当时,根据项目要求,共需搬迁90户农户共440人。

将这些群众搬迁到哪里最适合?

考虑到东华乡一直没有集镇,思南县相关部门经过实地调研,最终决定将项目实施与集镇扩容有机结合起来,动员群众集中搬迁至街道。

为实施好移民搬迁工程,思南县组建了多个工作组,一部分做群众思想工作,一部分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很快,便在选定的安置点内建起水池,安装变压器,铺设了供水管网。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安置点上的房屋也陆续建了起来。

现在,张家寨镇的移民街每到赶集天,就人流如潮,一派繁荣景象。“我搬过来后日子好过了,就动员姐姐一家也搬了过来。现在她在街上经营一家服装店,每月收入比原来增加了不少。”何王峰说,“如今,在街上开店铺的移民越来越多,这条街也越来越繁华了。”

以东华乡为样本,近年来,思南县在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时,注重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将绝大部分安置点选定在集镇上。目前,全县27个乡镇中,除县城所在地思唐镇而外,均有“移民一条街”。

这27条“移民街”,带来了集镇发展的新景象,也带来了移民们的幸福生活。

“搬”出安居乐业梦

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中,针对辖区内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特点,思南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急需搬迁的群众进行妥善安置,竭力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

胡家湾乡江丰村向家岩组,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地点。2009年,思南县通过争取投资,对当地40多户群众进行移民搬迁和集中安置。在搬迁时,由政府建设完成“三通一平”工程,足额向每户发放5000元的专项补助资金,并整合其他资金以每户2000元予以补助。在建房初期,还对所有评定的低保对象给予生活困难补助。

如今,在安置点上,移民们住进了宽敞、整洁、美观的新家,家家户户的家里都安上了地板砖,墙体也都进行了美化装饰。

搬迁,带来了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以前,村民外出打工时,总是担心家里出事,一遇到灾害天气就想到家里的房子是不是倒了,有没有人受伤,所以,外出务工都很不安心。”江丰村支书谢应军说。

现在,村子里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村民谢应飞一家5口全在外地打工,挣钱不少。他说:“要是不搬新家,我们哪能安心出远门?”

除了外出打工的村民外,留在村里的村民们,也在村支两委的组织下,依靠发展养殖业,过上了红火的日子。

目前,思南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正在全速推进。除正在启动实施的369户、1502人的搬迁工程外,思南县今年又争取到生态移民工程专项资金100多万元,将新迁移民2309人。

(责任编辑修改/任玉梅)

猜你喜欢
思南县东华集镇
相同的“手” 不同的义
全家总动员上学去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铜仁市工关委到思南调研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华北铁路开通令沿线集镇层级有何变动
第一次做饭
思南县蔬菜育苗现状与前景分析
思南县思林乡辣椒栽培要点
李东华,亲手打造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