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敏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资料室,河南焦作 454000)
协同理论是由赫尔曼·哈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研究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系统从无序结构向有序结构转变的机理和规律以及研究系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问题的学科[1]。哈肯认为,任何远离平衡态的系统通过千差万别的子系统之间的“自组织”过程与内部协同作用,都将产生稳定有序的新结构。协同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指复杂开放系统中的子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或集体效应,它是协同作用产生的结果[2]。协同作用广泛存在于自然和社会系统中,它促使系统产生有序结构。任何开放复杂系统在外来能量作用下或物质聚集态达到某种临界值时,各个子系统之间就会产生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能使系统在临界点以一种巨大的协同力量使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脱离混沌状态产生某种稳定的结构。
(2)伺服原理。了解伺服原理需要先了解变量以及序参量。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两类变量来决定的:一是当系统受到干扰时,总是企图使系统重新回到稳定状态,阻尼大且衰减快,被称为快弛豫参量,即快变量。二是在系统处于稳定与非稳定的临界区时,总是力图使系统离开稳定状态走向非稳定的状态,并出现一种临界无阻尼现象,衰减慢,称为慢弛豫参量,即慢变量。慢弛豫参量也就是序参量,序参量是描述系统的宏观有序程度的宏观参量,它由系统各部分通过协同作用产生并支配子系统,它决定系统演化发展的方向。伺服原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快变量服从慢变量,慢变量支配子系统行为。
(3)自组织原理。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条件下,系统按照某种规则自动形成一定的有序结构,这就是自组织,它具有自主性和内在性。自组织是相对于他组织而言的,在他组织中组织能力和组织指令都来自于系统外部,具有强制性和外在性。需要注意的是,自组织系统仍然接受外部能量流、信息流和物质流的输入,通过自身的协同作用形成新的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来适应环境。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图书馆自身是一个整体,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结构要素是它的部分,整体由各个子系统相互作用构成。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结构要素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4个子系统,分别是概念子系统、组织子系统、文化子系统和资源子系统,这4个子系统相互支撑,相互作用,促进高校社会化服务的发生和发展。各子系统的主要功能见表1。
协同论研究的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开放、有非线性相互作用、存在涨落。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图书馆与学校内部与校外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而且,图书馆管理者、信息、外部环境等对图书馆的运行共同起作用。但其作用并非是线性关系,并且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进程中也具有不稳定性。由于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在学识水平、职业修养上的程度有所不同,并且受经费、管理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各个要素子系统的发展呈现出非平衡性,出现某些子系统的发展领先于其他子系统的情况,这种非平衡性就是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涨落性。因此,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符合协同学研究系统所具备的条件,满足了协同学规律。
表1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结构要素子系统
(1)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序参量。哈肯认为,在快参量和序参量 (慢参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系统演化过程中,序参量最终决定系统演化发展的方向,并支配或役使子系统,使子系统伺服于序参量,因而它是描述系统整体行为的宏观参量。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从混沌到协同演化过程中的序参量。高校图书馆的竞争是在经费、资源等相对有限而争取外部支持的情况下,图书馆自身确定的竞争原则、组织原则等发展机制。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服务机构,所产生的价值越大,能够争取到的优势资源就越多。在竞争观念和竞争保障机制具备的情况下,图书馆将服务职能延伸到社会,就可以突出其自身优势,不断彰显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同时,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对政府以及企业的社会化服务提供情报产品和有偿服务,可以补充一些财力,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良性发展,在公平的环境中,实现竞争带来的价值[3]。可见,核心竞争力提升是图书馆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序参量。这就要求图书馆不能失去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应学会在竞争中谋发展。这种核心竞争力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进程中的逐步产生并且增长,决定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最终发展趋势,成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根本内在驱动力量。
(2)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内部自组织运动。在高校社会化服务发展的过程当中,高校图书馆在其社会化服务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这种非平衡态主要表现在校内读者和校外读者对资源需求的冲突,以及图书馆员与读者的服务需求上的冲突。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在规范有序之前处于混沌状态,各个子系统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产生相干效应和协同作用,并通过这种作用产生出结构和功能有序的结构,在宏观上表现出图书馆各个系统之间的自组织现象。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服务广度和深度逐渐深入的过程。这在日本大学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进程中就可以看出,日本山口大学从1987年开始简单地对社会开放,到目前已建立起纵向和横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4],这个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图书馆自组织不断协同的过程。
(3)主要控制参量。来自系统外部的环境因素就是控制参量,开放的自组织系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控制参量起着促进自组织运行的作用。影响社会化服务机制建立与演化的控制参量有很多,如政策与法规、制度环境、图书馆理论研究的深入、社会观念更新、国内外成功示范组织、人才素质等。其中政府的扶持引导是诱导或控制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促使系统从混沌向有序进化,促使高校图书馆朝着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政策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动力的主要控制参量,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协同动力系统见图1。
只有充分掌握了高校社会化服务的动力机制,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措施以推动高校社会化服务的进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动力是各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其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影响效果,可以将其分为正向动力和逆向动力。凡是促进高校社会化服务的作用力即是正向动力,即动力,反之阻碍高校社会化服务进程的作用力则是逆向动力,即阻力。其中推动组织运行的动力有内生动力和外在动力,妨碍组织运行的阻力有内生阻力和外在阻力。内生动力和外在动力产生于系统内部子系统的竞争与合作,而外在动力和外在阻力来自于系统外部,是推动或阻碍组织运行的一种外部环境因素。
(1)内生动力。内生动力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在序参量的役使下通过协同作用推动系统结构从混沌变为有序的内部自主作用力,是主体内部需求的结果,具有自主性与活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包括图书馆主体发展意识,图书馆主体发展能力,图书馆职业价值,图书馆职业道德,组织的制度约束与健康向上的组织氛围等等。
(2)外在动力。系统控制参量形成外在动力,需要注意的是,自组织过程并不排斥外力即控制参量的作用,相反,自组织演化理论认为自组织演化时需要外界条件的保障,良好的外界条件可以降低系统内部阻力,引导自组织行为。外在动力来源于多个方面,包括政府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政策扶持引导,法律法规的规范,社会观念更新,社会化服务成功组织的示范等等。
(1)内部阻力。内部阻力是阻止系统运行的内在作用力。因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管理者在学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高校用户与社会用户之间需求的差异,导致了图书馆内部子系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差异越大其摩擦与内部损耗也越大,这就削弱了系统内部能量,降低了自组织运行的动力。
(2)外在阻力。外在阻力将降低系统的协同,它源于外界环境与控制系统的不利因素,如法律法规不完善,图书馆组织制度不健全,图书馆观念落后,政府的干预行为不当等。
通过构建一种提升正向动力、降低逆向动力的动力机制,使高校社会化服务能够获得持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从而健康快速发展。本文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动力机制,促进高校社会化服务的健康稳定发展。
(1)建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竞争机制。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序参量,既然高校图书馆最终需要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那么尽快建立社会化服务的机制,就必然涉及到图书馆的成本补偿问题。图书馆的成本补偿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是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主要投资者,这是由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决定的,二是高校图书馆也可以从市场竞争中扩大社会影响,形成市场机制,强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中的自组织行为,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系统目标。公众在享受图书馆服务的同时提供一些经济补偿,使得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能得到社会在物质、能量和信息上的支持,能使图书馆在更高的程度上满足社会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过分强调高校图书馆的公益性,否认其产业性将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更无法形成图书馆参与市场机制的核心竞争力。
(2)健全内部制度,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良好的内部制度和文化氛围是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内生动力所在。长期以来,图书馆的机构设置与制度都较为复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既需要有制度的保证,也需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图书馆从本质上来看也是一个公益性的服务机构,因为其经费最终来源于纳税人。因此,社会化服务应成为各个高校的自觉意识,有争议的并非是图书馆是否向社会开放,而是应该怎样开放才能保证各方面需求的平衡,图书馆本身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在自组织作用下逐渐适应这个变化,建立健全内部制度规范,达到最终的平衡态。
(3)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控制参量作用于系统可以降低系统阻力、增强系统动力。政府应不断完善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纵观美国和日本等高校社会化服务程度较高的国家,其先进的发展就是得益于完整、健全、规范的法律制度建设,如美国早在1925年就制定了《图书馆法》,保障了图书馆生存的连续性和合法性[5]。我国现有法规和条例尚未给予高校图书馆一定的社会文化服务职能,仅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持鼓励态度。因此,迫切需要对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予以明确规定,试点一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示范单位,催生自组织进化的条件。需要注意的是,若外力施加不当,也将引起系统混沌,政府在扶持时应在适度范围内对高校图书馆进行引导、帮助和扶持,而不是强迫与干涉。
[1] 吴大进,曹力,陈立华.协同学原理和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1.
[2] H·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 [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239.
[3] 陈金圣.一般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动力机制构建问题初探[J].开封大学学报,2007(6):31-35
[4] 孙颉.看日本大学图书馆社会化服务 [J].兰台世界,2010(5):70-71.
[5] 董乾枫.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动力机制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