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的实证研究:基于内部控制指数的经验证据

2012-10-19 10:55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谢坤
中国商论 2012年35期
关键词:财务报告度量盈余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 谢坤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目前,在我国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与其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尚缺乏一定的经验证据,尤其是在定量考察内部控制质量方面。上市公司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是否会带来较高的盈余质量?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此,本文通过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量化的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指数,以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的关系。

1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在公司财务信息的生成链中,基于资本市场动机、经理报酬契约动机、债务契约动机或政治成本动机等动机,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经理层会产生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盈余操控机会主义行为。即,经营管理者会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对财务数据进行一定操纵,操纵程度越高,与不易受操纵的经营现金净流量相差就越大,盈余质量相应越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管理当局“蓄意”对应计项目进行操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体而言,一方面,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能可以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财务报告的信息一旦不可靠,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定存在缺陷甚至于无效。而这种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关系,恰恰体现了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与财务报告五大认定(存在或发生、完整性、权利与义务、估价或分摊、表达与披露)的相关性。内部控制没有要素目标的实现可以确保财务报告认定的有效执行,财务报告各项认定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标准的具体体现,内部控制要素也会体现在各项认定中。故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专为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进而保证盈余质量的这一目标而提出的,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其对企业的盈余质量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关于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形成可靠(高质量)财务信息的论点,得到了较多学者的认同。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质量正向关联。

2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2.1 研究设计

2.1.1 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

在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方面,就以前的研究文献来看,大多是基于我国制度背景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的规范性测度,使用哑变量作为内部控制的替代变量。而这样一来,研究文献对内部控制质量的考虑就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进而更加会影响对内部控制经济后果的研究。

鉴于此,此处我们主要借鉴陈汉文(2009)等在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基础上,提出的度量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即内部控制指数,来研究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的关系。根据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维度及其细化四级质量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本研究主要通过手工收集的方式,收集上市公司公开资料,包括公司年度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等公告。为了较为全面科学地评价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本文参考其他学者研究的同时,通过利用AHP层次分析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赋权,利用设计的四级指标体系来评测各项控制的质量,最终加权得到内部控制指数。

2.1.2 盈余质量的度量

目前来说,由于不同学者对盈余质量涵盖内容的认识不同,因此以往的研究对盈余质量也做出了不同的定义。以前关于盈余质量的度量一般都与应计质量相联系(Dechow et al.,2004,Ashbaugh-Skaife et al.2008)也认为应计质量是可靠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也从应计质量的角度来度量盈余质量。我们对盈余质量的度量,参考了Kothari 等(2005)提出的修正的截面琼斯模型,也即基于行业的年度截面数据估计模型(1),取其残差,即得到截面琼斯模型下的超常应计,取绝对值将其作为盈余质量的第一个度量指标EQ1;EQ1值越大,表示盈余质量越低;反之,表示盈余质量越高。

其中,TA 表示总应计项目,为营业利润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差;△REV 为当期主营业务收入和上期主营业务收入的差额;PPE 是当期期末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A 是上期期末总资产。类似于Kothari et al.(2005)的研究,我们还使用修正的截面琼斯模型计算超常应计,也即基于行业的年度截面数据估计模型(2),取其残差的绝对值将其作为盈余质量的第二个度量指标EQ2。模型(2)中考虑了公司经营效果和效率的因素即资产收益率(ROA),并对前一步骤得到的超常应计进行调整,得到业绩调整的超常应计,其中ROA 作为公司经营业绩的指标,△REC为应收账款变动额。

2.1.3 模型设定

以前研究表明,公司治理及经营特征会影响应计质量(Dechow和Dichev,2002;Francis,2005)。这些特征包括经营周期更短、公司规模、经营复杂程度、公司业绩、业务经营发展、财务状况和公司治理等。因此,在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时,应当控制公司的内在特征。本文把总资产账面值(Size)、资产负债率(Leverage)以及风险变量(Beta)作为控制变量,同时我们在模型中还引入表示公司经营状况、成长性的变量,包括营业周期(Cycle)、总资产周转率(ROA)、公司年龄(Age)、MB比率(权益的市场价值/权益账面价值)来作为控制变量。至于公司治理特征方面,本文考虑了公司的股权集中度(Owncon)、董事会特征(Ind)等。具体变量定义及度量见表1。

综上所述,为了检验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联性,我们的估计模型如下:

表1 变量说明表

2.2 样本选择

鉴于研究需要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情况,本文仅采用2009 年中国沪深两市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初选样本,并进行了如下处理:(1)由于计算内部控制指数、盈余质量等变量需要较多以前年度数据,将所需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剔除;(2)将被特别处理(ST、*ST)和特别转让(PT)的公司样本剔除,因为这类公司的盈余质量非常低;(3)按行业分类后,将金融业以及各行业内上市公司数量少于30 家的行业剔除。最后,选取了427家公司作为研究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关系的样本数据。

3 实证研究

3.1 样本统计性描述

表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表

由上表2可以看出,在样本公司中,盈余质量变量EQ1和EQ2均不等于零,说明不同的上市公司均有一定程度的盈余操控现象。同时,可发现其分布也比较一致,说明本文对盈余质量的测度比较合理。企业内部控制指数的最大值为76.67,最小值为33.9,而均值仅为59.6,中位数为43.5。就目前而言,我国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大多数处于内部控制质量的较低水平并且差异较大。可见,我国内部控制政策效果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的建立健全和完善。

3.2 相关性检验

根据表3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知,在5%显著性水平下,盈余质量指标EQ1和EQ2显著正相关,说明我们构建的盈余质量的测度指标比较合理。同时可知,内部控制指数ICQ与EQ显著负相关,表明ICQ越大,EQ越小;即是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小,盈余质量越高。在这一点上,相关性分析初步验证的了我们的假设。其中较大的相关系数是ROA和Leverage,Cycle和ROA之间的相关系数。鉴于此,在后面所用的多元回归分析中,我们计算了各个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所有的VIF都小于6,因此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所有的控制变量均可以纳入模型中。

表3 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表

3.3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表4 主要变量回归系数表

多元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由此可知,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与企业超常应计项目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即与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呈负相关。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低,管理当局对盈余项目的操控程度越高,企业的盈余质量越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就会不利于管理当局对盈余项目的操控,企业的盈余质量就会越高。因此可以认为内部控制水平质量与操纵应计利润负相关(与盈余质量的高低正相关),内部控制的加强有助于减少上市公司对利润的操控,提高盈余信息质量,即说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质量呈正相关,这与我们的假设是一致的。综合两次回归结果来看,作为研究模型的控制变量,公司负债程度(Leverage)和公司规模(Size)的系数显著为负,即其与盈余管理的程度负相关,即说明公司规模以及公司的债务程度与企业的盈余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3.4 稳健性检验

在上述的研究模型中,本文参考Kothari 等(2005)和Bedard(2006)提出的修正的琼斯模型,使用超常应计来度量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即盈余质量。为了克服这样所带来的局限性,文章利用现金流修正的琼斯模型来测算企业的盈余质量的高低,如下模型:

其中, 为公司t年总应计项目; 为公司第t 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当 为负数时, 取值1,反之则取值为0。

本文利用模型(4),计算残差重新对盈余质量进行了测度。同时,对于一些控制变量,本文还采用其他的度量方法,例如:使用“公司的营业收入的对数”来计算公司规模变量SIZE;MB比率采用“公司的市场价值/资产账面价值”的计算方法;风险因子Beta使用总市值加权计算。基于此,本文使用同样的模型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其结果符号与假设一致,主要的结论基本保持不变。

4 结语

本文通过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使用量化后的内部控制质量指标——内部控制指数,来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公司的一些内在特征和治理因素之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限制操控其应计项目,降低其盈余管理的程度,进而盈余质量也较高。本文的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就进一步理解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参考。但是,本文在某些方面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这些都对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干扰,例如在当前之下, 研究使用的内部控制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因素,这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再者盈余质量影响因素很多,本文并未完全考虑。

[1]杨有红,汪薇.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研究,2008(3).

[2]黄寿昌,杨雄胜.内部控制报告、财务报告质量与信息不对称——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据[J].财经研究,2010(7).

[3]齐保垒,田高良,李留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J].管理科学,2010(4).

[4]张龙平,王军只,张军.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沪市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0(2).

[5]李明辉,何海,马夕奎.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J].审计研究,2003(1).

[6]董望,陈汉文.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基于中国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1(7).

[7]韩洪灵,郭燕敏,陈汉文.内部控制监督要素之应用性发展——基于风险导向的理论模型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2009(8).

[8]S.P. Kotharia、Andrew J.Leone、Charles E. Wasley.Performance matched discretionary accrual measur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1).

[9]Yves Gendron、Jean Bédard, On the constitution of audit committee effectiveness[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6(3).

[10]翟华云.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6).

[11]张国清.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基于2007年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08(Z3).

[12]张晓岚,沈豪杰,金俊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盈余质量效应研究——基于2007-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9).

[13]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9(2).

猜你喜欢
财务报告度量盈余
鲍文慧《度量空间之一》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代数群上由模糊(拟)伪度量诱导的拓扑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突出知识本质 关注知识结构提升思维能力
度 量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布2017袖珍指南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控评价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