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分析法的教学过程对比分析
——以网易视频公开课为例

2012-10-19 08:58黄成云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年11期
关键词:公开课分析法师生

刘 飞,刘 雁,黄成云

(1.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系,湖北武汉 430079;2.鹤岗市红军小学,黑龙江鹤岗 154101;)

基于S-T分析法的教学过程对比分析
——以网易视频公开课为例

刘 飞1,刘 雁2,黄成云1

(1.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系,湖北武汉 430079;2.鹤岗市红军小学,黑龙江鹤岗 154101;)

S-T分析法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教学分析方法,本文给出了S-T分析法的内涵,介绍了S-T分析法的实施方法,并以网易视频公开课“现代礼仪”和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对比研究,系统介绍S-T分析法的作用及意义,以便于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展开理性、深入的反思与研究。

教学评价;S-T分析法;现代礼仪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它是一种在时间轴上变化和展开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发展相关课题的不断深入开展,教师更加迫切地需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展开理性、深入的反思与研究,借此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S-T分析法就是一种能够直观表现教学模式的教学分析方法,它可用于对教学过程进行定量的处理和评价,获取客观信息,判断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完善课堂教学。

一、S-T分析法

1.S-T分析法简介

S-T分析法即Student-Teacher分析法,主要用于对教学过程的定量分析。[1]它将教学结果以图形表示,使教师可以采用可视化的方法对教学过程加以研讨。是一种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其中T表示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行为,S表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行为,即课堂教学中除去教师行为以外的所有行为。

2.S-T数据收集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实际观察或观看录像资料,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观察内容进行采样,并根据样本点的行为类型,以相应的符号S或T计入,构成S-T时序列数据。[1]通常情况下一节45分钟的课程可以按照每30秒间隔取样,15分钟内的课程每隔10秒钟取样。若该时刻为教师行为,则在表中记入 T,否则记入 S,并由这些符号构成一个 S-T数据系列,依据 S-T分析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T和学生的行为S类别如表1所示。[2]

表1 行为类别

观看录像资料时通过手动方式暂停录像,判断该时刻发生的行为是S行为还是T行为,将每个采样点上的行为类型填在S-T数据记录卡片上,为后面的处理做准备。

3.S-T数据分析

基于信息的收集,可以用两种方式来分析教学模式:

(1)S-T图

以原点为教学的起始时刻,纵轴为 S,横轴为 T,分别表示 S行为、T行为的时间。将测得的S、T数据按顺序地在S轴、T轴上给以表示,各轴的长度一般设为 45分钟(一课时),就得到了完整的S-T图。通过该S-T图可以看出教学全过程中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随着时间是如何变化的,可以看出师生的教学情况。[1]分析其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可以进一步就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修正。如图1所示。

(2)Rt-Ch图

Rt是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行为占有率,Ch是指师生行为转化率。Rt=NT/N,其中NT表示一节课中T行为的次数,N表示一节课的采样总次数;Ch=(g-1)/N,其中g表示相同行为的一个连续,如:TT S T SS T SSS TTT,该数据中有7个连,g=7,而Ch=(7-1)/13。计算出Rt和Ch数据后就可以绘制出Rt-Ch图,如图2所示。

根据Rt和Ch数据,找到对应的点落在哪个区间,就可以得到该课堂教学的类型。通过Rt-Ch图,我们将教学分成四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练习型、讲授型、对话型、混合型。如表2所示。[2]

表2 教学模式及其标准条件

二、课堂案例实证研究

2010年11月1日,网易正式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首批 1200集课程上线,公开课视频来自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内容涵盖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领域;[3]2011年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11月9日通过“爱课程”网和其合作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同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这批课程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4]

本研究以网易视频公开课中的国内公开课 “现代礼仪”的第四讲“言谈礼仪”和国外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的第三讲“给生命一个价格标签”作为案例进行对比实证研究。

1.数据采集

本案例采样时间间隔为30秒,其中 “言谈礼仪”31分钟的教学时间记录下62个采样数据,“给生命一个价格标签”23分30秒记录下47个采样数据。 根据课堂教学视频采样如表3、表4所示。

表3 “言谈礼仪”S-T数据采集表

表4 “给生命一个价格标签”S-T数据采集表

2.绘制S-T图

根据数据采集表绘制S-T图,横轴为教师行为T,纵轴为学生行为S,长度为授课时间,如图3、图4所示。

3.绘制R t-Ch图

在教学过程中,行为的采样数为N,T行为数为NT,S行为数为NS。

(1)“言谈礼仪”分析数据为:

N=62,NT=57,NS=5

教师行为占有率RT:RT=NT/N=57/62=0.92

学生行为占有率RS:RS=NS/N=5/62=0.08

相同行为的连续,即数据中的连数G:G=5

师生行为转换率 (即师生互动)CH:CH=(G-1)/N=(5-1)/62=0.06

因为RT=0.92>0.7,所以“言谈礼仪”的课堂类型为讲授型。

(2)“给生命一个价格标签”分析数据为:

N=47,NT=30,NS=17

教师行为占有率RT:RT=NT/N=30/47=0.64

学生行为占有率RS:RS=NS/N=5/62=0.36

相同行为的连续,即数据中的连数G:G=19

师生行为转换率 (即师生互动)CH:CH=(G-1)/N=(19-1)/47=0.38

此时0.3

(3)根据以上数据绘制Rt—Ch图。

4.评价反思

21世纪的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包括引发学生学习与创意、设计开发信息时代的学习经验和评估准则、塑造信息时代的工作与学习模式、提升和塑造信息化公民责任感、从事专业发展与领导力培养几个方面。教育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协作者,而不是简单的“传道者”。[5]

袁涤非副教授声音优美,仪表仪态得体,授课方式灵活,课堂举例贴近生活,结合多媒体教学,亲自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易于学生理解。这是一节典型的教师讲授型的课,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反馈回答较少,说明学生是出于被动接受状态,没有主动去接受和建构知识。

Sandel教授的语言犀利幽默,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们互动,逻辑思维精密而理性。他采用较为思辨的语言阐述实质性的理论问题,而不是像分析哲学那样较多地集中于语言与形式方面,这正是该课程的成功所在。

三、小结

S-T分析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分析方法,对于评价教学活动、改进教学过程、优化信息的传递和处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能够客观地描述分析教学过程,并以图形的方法直观地表现出了教学性格,利于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但是将S-T分析法应用于视频教学的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拍摄角度限制课堂观察,影响数据采样。如教师说话时画面集中在教师身上,而无法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思考、讨论、记笔记等。其次,S、T行为界定模糊。通过S-T分析图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师生行为各发生了多少、占了多少比例、发生在什么时间,却无法界定他们做了什么动作、行为的影响和效果如何等。人的认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光靠量的评价难以得出满意的结果,我们应该以人为本,从多角度对教学过程进行综合评价,既要有理性的分析,又要有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教学的优化。[1]☉

[1]余彪,王兴辉.基于信息熵理论的 S-T分析法及案例研究[J].软件导刊,2010(2):40-42.

[2]傅德荣,章慧敏.教育信息处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4-108.

[3]李令群.网易公开课,猛虎来袭?[J].中国远程教育,2011(1):73-74.

[4]杨晨光.“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互联网上线[N].中国教育报,2011-11-9(1).

[5]杨宗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展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9):14-15.

(编辑:金冉)

G423.04

A

1673-8454(2012)11-0058-03

猜你喜欢
公开课分析法师生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麻辣师生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