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信息化结构与建设模式探讨

2012-10-19 08:57张巨俭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年11期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信息化

徐 婷,张巨俭

(北京服装学院计算机信息中心,北京 100029)

高校教育信息化结构与建设模式探讨

徐 婷,张巨俭

(北京服装学院计算机信息中心,北京 100029)

本文通过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需求分析,得出以“基础设施层、业务管理层、数据整合层、信息服务层”为模型的教育信息化的整体结构,阐述了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模式与保障措施,为构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良好运行生态提供支持。

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结构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北京服装学院作为一所市属市管高等学校,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学校发展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建设艺工融合、特色鲜明、知名大学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建设,学校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管理软件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为此,从2007年开始,学校开始了以“数字化校园项目”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这标志着我校进入了教学、科研、管理的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以“基础设施层、业务管理层、数据整合层、信息服务层”四个层次,形成数字校园的整体框架。本文将对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理念、结构、管理模式进行讨论,为其他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从空间、时间、教育对象、教学方法和管理理念等层次拓展传统校园,为学习者构建具有网络空间、信息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教室;学习者按照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时间,体现学习型社会的特质;教育信息化可以服务全社会,通过网络课程开放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体现教育全民化;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方式是以学习者自主式、交互式、个性化学习为主,教学内容扩展到整个Internet空间,学习方式和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以人为本。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讯技术和管理科学对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业务活动进行计算机化管理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实现与高校业务关联的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综合信息门户、业务管理平台、资源管理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权限控制系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表现形式;最终目的是把学校建成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数字大学。

我校根据建设综合性、有特色、中国一流、国际著名服装大学的发展目标要求,提出了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战略,这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为核心建设内容的、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新阶段。

二、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结构

高校教育信息化工程是指利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建立现代信息网络,使学院教学、科研和后勤管理活动各个环节通过信息的共享和服务,实现工作流、信息流的整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升学院管理的效率和服务的水平。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国内学者将数字校园概括为数字化教学(E-learning)、数字化科研(E-research)、数字化管理(E-management)、数字化服务(E-service)和数字化生活(E-living),即5E架构。但从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角度,教育信息化的结构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层、业务管理层、数据整合层、信息服务层,这四个层次涵盖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方方面面,按此架构建设保证了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整体性。基于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特点,我校数字校园建设按基础设施层、业务管理层、数据整合层、信息服务层四个层次形成了学校数字校园的整体框架。建设教学、科研、管理、学习和生活的数字化平台。通过数据整合与综合信息门户,服装知识库、服装与艺术设计作品虚拟展示系统,面向服装领域的搜索引擎等内容建设,形成特色。

按照上面的分析,我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基础设施层是由校园网络、数据中心服务器系统、操作系统和系统平台软件等构成;业务管理层是指运行在基础设施层之上的数字化资源和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校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网上教学、资源库管理等等;数据整合层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交换与共享,保证各种业务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信息服务层通过综合信息门户实现业务数据的综合服务,是面向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主题数据所形成的数据库的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

三、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坚持“系统规划、分步实施、照顾现状、考虑未来”的原则。通过对原有业务系统分析、评估,在充分考虑学校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按照业务高度整合、信息高度集成的思路,通过建立统一的应用系统框架,为业务系统提供明确的接口规范与服务规则,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系统的建设目标为:基于统一技术架构、统一标准与环境、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平台和统一管理的思路,建设满足实际需求的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网络课程管理系统和特色资源库管理系统;实现全校范围内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和共享,实现部门间、各业务系统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学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学术创新、部门协同和管理决策提供系统支撑平台。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构建基于网络,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学习、生活和娱乐于一体的数字化生存校园文化。

四、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我校根据“艺工融合、特色办学”的思路,2007年提出了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战略,这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为核心建设内容的、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新阶段。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核心业务管理和平台建设为重点,结合校情,创建特色。

1.以组织和管理保证信息化建设质量

为确保校园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领导为核心的信息化领导小组、由计算机信息中心和各业务主管部门人员组成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实施。与此同时,制定了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服务流程,规范了校园网络管理,保证了校园网的良好运行。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高校需要仔细分析自身现状,不仅包括信息化现状,而且包括组织体系的现状,确定可实现的面向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人员的职责与能力要求等,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技术系统方案,然后分步实施。

教育信息化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内在需求;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标志着学校进入了教学、科研、管理的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以“基础设施层、业务管理层、数据整合层、信息服务层”四个层次,形成数字校园的整体框架;项目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是教育信息化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以“简单管理、提升服务”的管理理念,构建教育信息化运行生态,实现服务与管理的良性循环是数字校园工程得到学校各部门支持的重要举措。

2.基础设施先行,构建系统运行环境

首先需要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这样既能发挥现有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效能,又为更高层次的系统应用打下了基础。

我校校园网自1999年开始建设,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来的设计已经远远落后于学校发展对信息技术提出的需求。2009年,学校实施校园网络升级改造项目,该项目本着“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照顾现状、着眼未来”的原则,充分体现技术先进性、安全可靠性、可扩展性和经济实用性。

校园网网络纵向由出口层、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组成;横向由网络管理与监控、网络安全与审计、网络防病毒系统构成。

校园网网络出口链路主要由IPv4、ISP连接 (电信、网通网络、CERNET),IPv6、ISP连接(CERNET2),多校区互联和VPN远程用户访问等组成。校园网络出口链路为冗余的全双归上行链路,网络核心交换机与汇聚交换机万兆互联。新增安全设备,部署出口路由器,由路由器实现网络地址转换,实现对出口进行策略分流以及针对于内网的边界防护;对校园重点区域采用安全有线无线一体化设计;实现全网用户统一认证与计费功能,并与现有系统无缝切换;对汇聚层到核心层进行相关光纤改造,满足现有及其未来IP通讯的需要。

通过校园网络升级改造,我校的校园网络已经成为一个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覆盖全校的万兆主干有线与无线网络;形成结构合理,与CERNET2平滑对接、内外互通的基于IPv6的第三代服务型校园网;为学校办公自动化、网络教学、数字化校园应用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网络基础支撑平台。目前校园网注册用户达10000多人,出口带宽600兆,各类专网10个(校园网、监控专网、存储专网、多媒体专网、一卡通专网、校医室专网、教务处信息专网、后勤电表查询专网、组织部专网、研究生考试监控专网),满足了师生上网的需求,在学校教学、科研、办公、学工、一卡通、财务等业务系统的推广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的运行效果深得师生的好评。

3.强化核心业务系统应用,构建资源共享平台

高校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也符合管理学的 “二八”定理,即20%的应用由80%的教职工使用,因此,建设好20%的核心应用系统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核心业务管理系统以教务管理系统、办公系统为突破口,强化这两个核心应用系统的推广力度,并以此为契机,完善学校数字校园的实施效果。通过重点攻关、全面培训,强化应用、产生实效。

4.结合校情,创建特色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创建自身品牌的重要手段,各高校结合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构建体现自身特色的应用系统是建设成败的关键。按照我校以文(艺)学和工学为主的办学定位,艺工融合、实践创新的办学模式,信息整合、信息展示、服装与艺术作品虚拟展示、艺术类作品资源数字化方面将作为教育信息化重点建设内容。

五、高校教育信息化实施的保障措施

1.组织管理保障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高校领导的“一把手工程”,按照北京市教委教育信息化要求,通过构建首都教育信息化的CIO管理体系,提升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

强化学校信息化办公室的地位与作用,在需要各部门协调和组织协作的任务推进和落实中,切实发挥宏观指导和统筹作用,形成明确的教育信息化指挥中心;推进各部门的分工合作,提高效益,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信息化为教学、科研、管理和师生服务的质量。

2.制度保障

将教育信息化的一些关键指标纳入教育评估,并用制度保障这些指标的有效落实。从目前我校的实际情况看,应用问题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因此信息化应用的深入程度、应用效果、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等应作为评价指标,并在信息化素养、教育模式创新、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增加指标项,引导教育信息化的有序发展。

3.经费保障

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入学校教育经费预算,实行全周期预算,形成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重点解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核心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存储备份容灾系统、安全系统建设、标准和技术研究等方面的经费;逐步实现硬件、软件、运维服务、人力资源提升等方面合理的投入比例,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4.人员保障

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配备懂技术、晓教育、懂管理和具有一定人际沟通能力的人才,承担学校CIO工作;为信息化管理、建设和支持服务人员建立专门的编制,解决待遇 、职称晋升问题。按一定的服务内容和范围核定教育信息化机构的队伍规模,落实人员和经费。

5.技术保障

积极开展IT新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虚拟化、虚拟现实、3G、无线网络等的研究与应用,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通过对最新科技成果的合理应用,快速提升首都教育信息化水平,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

[1]张巨俭.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管理模式[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9).

[2]张巨俭,范京岩,高引民.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成功技术方案[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8.6.

[3]范国渠.高校数字化校园整体构建策略与实施[D].山东师范大学,2009.12.

(编辑:金冉)

A

1673-8454(2012)11-0008-03

猜你喜欢
数字化校园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数字化制胜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