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兰
中图分类号:C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课程试验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把握住课标,转变教学方式,更观念,提升教研层次,提高教学实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探索一条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这是教师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校本教研,教师要在校本教研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成长。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反思具有预测性,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具有调控性,使教学成为一种多向的互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学成为一种理性的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在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学校要求教师个人以“五个一”为研究方式,强调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上研讨观摩并摄制光盘,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直接与教师对话、沟通交流、组织教学反思与个案交流、观看课例等,目的就是要构建一个教师自我反思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在教学中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例如:我在3月15日开设一堂片区公开课,整堂课虽气氛活跃,学生自己设计的活动也表演得有声有色,他们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在这堂课上能够锻炼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搜集材料的能力。美中不足的是学生交流了许多“一周回顾”,且交流时内容基本一样,费时较多。课后我进行了自我反思,觉得自己那时缺乏了课堂应变能力,即发现问题后没能及时引导学生提出他们组存在的问题及困惑,(回顾时内容一样的可不说)。通过这堂公开课的反思,我的反思能力有所提高,促进我专业的成长。
教师在交流合作中成长。教师的有效参与、协作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保证。教师在协作中,群策群力,发挥自己的兴趣愛好和个性特长,克服孤立互助的现象。“新课程研讨日”为教师的交流合作提供一个平台,教师利用“周六研讨活动”以反思交流教学得与失,研讨下周教学内容,通过集体备课研讨教材、组织教学观摩研讨、观看课例、听讲座、听课—说课—评课三课一条龙等形式,进行专业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和教育资源,彼此支持,优势互补,共同成长。如我在上一堂校级的公开课,如果是以前,我都是孤军奋战,自己设计好教案就上台讲课,效果往往不好。新课程强调教师的交流合作,我就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先把我的教学设计在组里交流,同组的老师给我提了许多意见,特别是一些我未想到的好建议,结果我那堂公开课开得很成功,受到表扬。因此教师要在交流合作中提升教学研究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合作中切磋教学艺术、互相启发、平等交流,发表独特的见解,彼此互惠,发挥了群体的智慧,教师与教师之间在实践中反思,在尊重中交流,在虚心中吸纳,在领悟中调整,在合作中成长。
教师在培训中成长。教师有效参与、专业发展和教育理想是课程改革深入发展、完善的关键。不断培养和发展教师的新技能,不断引导教师学习提高,自我发展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功能。本人通过参加通识培训、校本培训,学习先进理论、观摩课例、观看讲座、专业引领、报刊杂志、网上查询、交流心得等形式,进行参与式的培训,能学习到一些课改的前沿知识,并能把学习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使自己在培训中得到成长。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挥学校集体的智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要让教师结合工作与生活:在书本上学,在工作中学、在实践中学,有组织、有规划、有目标地进行全员学习,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师即教研室,教师即研究者,让教师在培训中得到成长。
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着重点的是教师的发展,教师只有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才能提升教师的反思交流能力和同伴互助能力,才能提升自己校本教研的能力,促进自己专业的成长,使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能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