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侧切全层连续皮内缝合术临床效果观察

2012-10-15 06:52
淮海医药 2012年2期
关键词:缝线会阴产后

刘 芹

会阴侧切缝合术是在分娩过程中,因会阴过紧,胎儿过大或早产因素,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或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1]。为避免会阴严重裂伤、减轻盆底组织对胎头的压迫、缩短第二产程、加速分娩避免产后盆底组织松弛最常见的手术。我院2011年1~6月行会阴侧切开全层连续皮内缝合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资料100例为入住我科的初产妇,年龄20~33

岁,孕周37~42周。均为会阴侧切术适应证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2组产妇年龄、文化层次、孕周、孕次均无差异性(P >0.05)。

1.2 方法 2组均以1% ~2%的利多卡因行阴部神经阻滞及局部浸润麻醉,在儿头拨露已触及枕骨,估计胎儿在5~10 min能自然娩出时,酌情自会阴后联合中线上0.5 cm开始向左旁开约45°剪开会阴4~5 cm,切开后伤口处用无菌纱布按压止血。胎儿胎盘娩出后,常规检查胎盘胎膜及软产道情况,缝合时2组均使用华利康2-0可吸收缝合线。缝合方法:观察组自阴道黏膜切口顶端上方0.5 cm处开始进针打3个结,连续缝合阴道黏膜,针距为0.8~1.0 cm,直达处女膜环外,将处女膜创缘对齐,缝合1针,不打结,针斜进肌层,连续缝合会阴肌层和皮下组织层,针距为0.5~0.8 cm,缝至皮肤切口顶端时不打结,返方向交替向上连续皮内缝合,皮内缝合进针与出针距离0.5 cm为宜,每针出针点与下针进针点对齐,且紧贴皮肤,根据切口的张力等情况适当掌握针距和拉力度,以切口皮肤不张开,不起皱为原则,最后缝至处女膜环外与切口顶端之间再缝合1针留线打结。皮肤缝线不拆线 。对照组依传统的缝合方法自阴道黏膜切口顶端上方0.5 cm处开始,连续缝合阴道黏膜,直达处女膜环外,对齐缝合1针,再缝合至阴道口打结;间断缝合肌层及皮下组织;最后间断缝合皮肤。皮肤缝线4-5 d后拆线。术后均以1/5000的PP水清洗会阴,2次/日常规护理。

1.3 临床观察 比较2组产妇的会阴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疼痛反应及住院时间。(1)产后会阴侧切切口愈合评价标准:I期愈合:切口平整,局部无红肿、压痛、硬结;Ⅱ期愈合:切口平整,皮肤稍红,压痛或有硬结。(2)观察产妇产后的疼痛反应,疼痛评估标准采用口诉言词分级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评估。产后切口疼痛分为4级[2]。

1.4 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输入SPSS 16.0采用统计学软包进行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U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产妇缝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产妇缝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2组产妇缝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缝合时间(min) 住院时间(d)50 20.5 ±3.4 5.68 ±3.25 50 10.3 ±3.3 2.25 ±1.03对照组观察组

2.2 2组产妇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2组产妇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2.3 2组产妇切口疼痛比较 见表3。

表3 2组产妇切口疼痛比较

3 讨论

会阴侧切术安全易操作,不易产生会阴三度撕裂,临床多采用。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缝合方法、缝合技术及缝线材料的选择[3]。2组的缝线材料相同,观察组采用 3层均连续缝合,只须打2个结,省去了多次打结、剪线等操作,减轻了缝合时对会阴组织的牵拉,缩短了缝合时间,从而减少伤口暴露时问[4]。减轻因线结吸收困难引起的硬结 、疼痛、行走时切口线结的磨擦,避免线结松开引起的伤口瘘和血肿。因此产后切口疼痛程度上观察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收线细、滑爽,容易穿过组织;组织内无结头;皮肤皮内缝合组织对合严密,炎性反应少。外观平整美观。此法减轻了产妇切口肿胀疼痛,多数产妇夜间睡眠好,乳汁分泌量足,产妇心情好、食欲好,也有利于乳汁分泌。产后能活动自如,能尽早下床活动和坐式哺乳。皮内缝合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不需拆线,分娩后48 h出院,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产妇家庭的经济负担以及让产妇早日出院对生活和其他方面的方便性增加。传统的会阴缝合术,由于间断缝合黏膜层、肌层及皮下组织,结扎线头多,肠线吸收不完全,易产生组织反应性硬结,出现组织感染、裂开,必须从裂口挑出线结,有些形成小脓肿,必须刺破脓肿,夹出线头患处才能愈合。而且产妇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重。

总之,2-0号可吸收线全层连续皮内缝合术方法简便,易行,缩短了缝合时间,伤口愈合好,不用拆线,住院时间短,使病床的使用率提高,产妇痛苦少,效果好。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会阴侧切缝合方法,值得推广。

[1]乐 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7.

[2]广东省卫生厅.临床护理技术规 范(基础篇)[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1l1.

[3]胡叶平,徐威萍.两种会阴切开缝合术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2041-2042.

[4]杨怡凤,孙红卫,产鹏程.三种缝线用于会阴侧切口缝合的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4):335-336.

猜你喜欢
缝线会阴产后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按摩热敷会阴对减轻产妇会阴损伤程度的影响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缝线抗议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