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学科说明文《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结构坚固”是教学中的难点,由于无法直观形象地展示,曾让刘爱丽老师很困惑。最初,她讲到此处往往一带而过,觉得那是桥梁设计的知识,语文教学无需过多涉及。但是课文中写道:“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文章还引用了唐朝张嘉贞的“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的评价。所以刘爱丽老师感觉还是不能越过去,在后来讲到赵州桥大拱的巧妙设计时,就用手比划,或者在黑板上画图,费了很大力气。然而学生茫然的眼神让她感觉到效果不好。在沮丧的同时,她突然产生这样的愿望:如果能针对教学的难点,设计制作一个教具模型,让学生直观体会桥的设计,也许她和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变得轻松,“赵州桥设计巧妙绝伦”也不再是一个标签式的结论。
在教具的制作过程中,主要针对28道拱券遇到一些问题:一、28道拱与桥身既要能拆分,又要能紧紧地吻合在一起,要求尺寸精准。二、28道拱券之间连接比较麻烦,打孔时28道上孔不能有丝毫错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制作之前对材料的测量要非常严谨,制作的时候还要反复试验,多次进行了返工。虽然赵州桥教具模型的成本造价并不高,材料主要采用PVC板、五合板、铝塑板、白色有机玻璃板等,但是制作很费工夫,需要揣摩什么材料适用,考虑能否有更好的效果,更需要精雕细刻,仅赵州桥桥栏的花纹就反复修改多次,最后采用最细的白色电话线弯曲成花纹,用胶一点一点地粘贴在栏杆上。
教具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精美模型,而且桥身与桥拱可以拆分,要讲桥拱内部结构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同时,教具拓宽了大拱连接方式,引入了“铁拉杆”和“腰铁”的内容,这样形象直观地说明赵州桥大拱设计精巧的特点,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他们会惊叹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内心洋溢出民族自豪之感。
另外,为了突出赵州桥的整体性,教具制作也十分重视细节,力求保持桥的古朴、精美的风格。因为赵州桥是一座人类桥梁史的丰碑,它凝聚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点,教具制作要内外兼顾,精益求精。
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远远不如小说和散文,常常感觉枯燥无味。而当教具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都感到十分惊叹,尤其当让学生动手演示时,他们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探究的积极性。
通过制作赵州桥模型教具的过程,特别是参加第八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引发了刘爱丽老师的很多感慨。她说:“现在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但有些时候还是不能替代自制教具。首先,自制教具弥补了商品教具的不足,填补了课程资源的空白,有着不可替代的自身价值。其次,教师制作的教具个性化强,针对性强,能够巧妙地解决自己学生的认知障碍和教学难点。再次,我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制教具,这种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让学生会带着好奇心和极大的兴趣学习这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