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曦图 杨澄宇 唐 毅 苏 榕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广东广州 510150
传统开放手术和血管腔内隔绝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骆曦图 杨澄宇 唐 毅 苏 榕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广东广州 510150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治疗术在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优势。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共收集72例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其中进行传统开放手术者共19例,采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者共5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46、65.48及9.64,P均<0.05);血管腔内隔绝术组和传统开放手术组患者术后分别有4例(7.5%)、7例(36.8%)出现心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及肺部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P<0.05)。 结论 血管腔内隔绝治疗腹主动脉瘤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输血量、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其应用面将会越来越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传统开放手术;血管腔内隔绝治疗;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作为机体动脉退行性病变的表现,主要由腹主动脉壁的扩张膨出而形成。本病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病和心脏疾病。腹主动脉瘤的患病率占主动脉瘤的63%~79%[1]。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治疗,AAA形成后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出血,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针对本病,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采用开放性手术,该种方法需要开腹,因此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有一定的局限性。医学不断向前发展,随着腔内治疗技术的逐步成熟,目前逐渐延伸出血管腔内隔绝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方式,其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本研究主要采用回顾性研究,共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腹主动脉瘤患者72例,其中进行传统开放手术者共19例,采用血管腔内隔绝治疗者共5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情况,进一步探究血管腔内隔绝治疗术在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优势。
2006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共收集7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前均经过CTA或腹主动脉DSA造影确诊,符合以下3个条件:(1)腹部可及搏动性包块,或伴有腹痛症状。(2)无症状但瘤体直径在5 cm以上者,或发现AAA瘤体直径在半年内增大0.5 cm,有破裂风险者。(3)瘤体小于5 cm但有破裂风险者或已经破裂者,如瘤体不对称、高血压控制不理想等。将上述72例患者,入院后按照患者的年龄及全身情况、经济情况、患者及家属的意愿、瘤体的形态等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56~80岁,平均(70.5±5.2)岁;病程1~16年,平均(8.5±2.4)年;给予血管腔内隔绝治疗术。对照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50~82岁,平均(71.2±5.2)岁;病程3~ 18年,平均(8.2±2.2)年;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各项基线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合并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而不适宜手术者。
研究组的所有患者均符合AAA腔内治疗指南[2]。对于瘤颈过短(<1.0 cm)、成角过大、累及内脏动脉、双侧髂动脉狭窄严重、经济条件较差而不能接受腔内手术的进入手术组。
(1)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及住院时间;(2)对术后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心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及动脉瘤破裂的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常规消毒。
1.4.1 研究组 采用血管腔内隔绝治疗:在双腹股沟处做一斜切口长约5 cm,显露股动脉及分支,并预置阻断带。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导管至AAA上方的腹主动脉,通过造影确定瘤体大小、上下端情况、累及范围等。然后取定制分叉型支架,植入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以肾动脉下缘为定位释放支架。再次造影示腹主动脉瘤消失,无任何内漏时退出输送装置。
1.4.2 对照组 通过开腹采取传统开放手术为动脉瘤切开人工血管移植术、动脉瘤切除术和动脉瘤旷置术进行治疗。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x2检验。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但术中两组患者出现不同情况,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进行t检验,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输血量(mL) 住院时间(d)研究组 53 170.12±71.32 50.2±10.8 10.5±5.6对照组 19 298.67±66.86 108.5±20.8 17.6±8.7 t 22.46 65.48 9.64 P<0.05<0.05<0.05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血管腔内隔绝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将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P<0.05)。即研究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比较
腹主动脉瘤发生后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出血,导致患者死亡。大多数AAA系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后,动脉中层弹性纤维断裂,管壁薄弱,不能耐受主动脉内血流压力而发生局部膨大,形成主动脉瘤。由于动脉瘤承受的血流压力较大,使动脉瘤逐渐扩大,并可压迫临近器官,向体表膨出,成为搏动性肿块。在膨大的瘤部,血流减慢,形成涡流,可产生附壁血栓。患者可因动脉瘤严重压迫重要脏器或自行破裂而死亡,囊性的动脉瘤较梭形的更容易破裂。多数患者无症状,破裂和接近破裂前的常见症状表现为脐周和(或)中上腹部疼痛等。
腹主动脉瘤呈进行性发展,不可能自愈,最严重的后果是破裂出血致死,因此,腹主动脉瘤原则上应尽快手术,传统的治疗方法采用开放性手术,该种方法需要开腹,手术中的出血量可直接反映手术的创伤程度和对人体生理状态的干扰情况[4]。而传统手术术中出血量大,其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的患者不适宜此类手术,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腔内治疗技术的逐步成熟,目前逐渐延伸出血管腔内隔绝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合并重要脏器疾病而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患者,适用范围增宽。同时,在考虑开放性手术指针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近端瘤体的大小、瘤颈的长度、扭曲程度、硬化斑等具体情况[5],联合腹主动脉造影定位,精确导入导丝,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病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肺部并发症及动脉瘤破裂等。本研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经x2检验,研究组近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EVAR的长期疗效尚未有定论,必须密切观察长期疗效,加强随访,及时处理远期并发症。
综上所述,随着腔内治疗技术的逐步成熟,血管腔内隔绝治疗腹主动脉瘤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输血量,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其应用面将会越来越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NHCS).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system,WISQARS Query:20 leading causes of death,United States,1999~2004,All Races,Both Sexes[J].Accessed July,2007,24(8):976.
[2]景在平,陈泉.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0):739-741.
[3]崔庆丰,戴向晨,朱理玮.腹主动脉瘤开腹手术与腔内治疗的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4(17):135-136.
[4]常光其,姚陈,王深明,等.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与开放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1):10-11.
[5]符伟国,董智慧.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和中远期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7,11(2):85-86.
R543.16
B
2095-0616(2012)03-75-02
2011-12-21)